《當幸福來敲門》:從生活附帶品設計,解讀影片的「勇士精神觀」

2021-01-08 張煎橘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高口碑勵志電影,豆瓣評分9.1分。

它同時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也鼓舞了很多困頓中的人。

不少觀眾說:「看了這部電影,我更有信心在苦難中堅持了。也更期盼未來的幸福。」

而我,最初打開這部電影,是因為被「影帝」威爾·史密斯的一張劇照吸引——我很驚訝那個面黃肌瘦、脊背佝僂的男人,竟然是一貫高大強壯的威爾·史密斯。

從幕後花絮,我了解到,他為了演好角色,竟減重幾十斤、每日拎舉重物,妝成「飢一頓飽一頓」的樣子。這也說明每一份成功的背後,都有著無盡的付出與汗水。

看到後面,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深刻感動,已遠超過了男演員本身的專業魅力。其他觀眾看到了成功的艱辛、挫折的考驗、銷售的技巧,我看到的是主角身上光芒難掩的「勇士精神」。它並不限於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拯救民族於危難,因為成年人的生活本身就是戰場;而一直逆流而上的人,就稱得上「生活中的勇士」。

本文意在深度解讀此電影,帶領讀者發掘人物的閃光點,感受人物精神的難能可貴,從而有所收穫。

通過一系列「生活附帶品」設計,影片凸顯了男主角的責任感、尊嚴感、希望感,更表達了電影獨特的「勇士精神觀」

作家路遙說:「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即使沒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潔。」 詩人奧維德說:「勇士總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前行。」

「勇士精神」被世人歌頌了千百年。而「生活中的勇士」,都有哪些特徵?

在影片裡,克裡斯的人生,曾因為一次投資失敗而跌入谷底,生活留給他的只有一個小孩、一批賣不出去的醫療器械、一套西裝、一包辦公用品。這些都是他的「生活附帶品」。

他每日拎著笨重的器械去推銷,一拎就是一天。再高大的漢子,拎重器械久了也會累,可他卻不曾放下,就像一直扛起他沉重不堪的生活。我們經常能看見他下班後,一手拎著器械,一手拉著孩子,拼命趕車回救濟所的場景。

此種情形下,他卻是一個好父親。身無分文時,他選擇賣血換錢,餵飽孩子;無家可歸時,他會和孩子演戲,說公廁是「可住下的避險山洞」,在拮据生活裡保護孩子的心靈;妻子拋棄家庭時,他會和孩子強調,媽媽離開家不是孩子的錯,她依然愛他們,來淡化負面影響。

克裡斯對小孩、債務等「生活附帶品」的態度,體現了一個人對生活的「責任感」。它們一個是婚姻失敗的結果,一個是投資失敗的產物,而他卻努力撐起一切,從未一走了之。生活中的勇士,哪怕一無所有,只剩一具軀體,也會撐起對家人、對生活的責任。

其次,一個人在窮困時的自我要求,最能看出他有沒有「尊嚴感」。儘管克裡斯在人後窮困潦倒、狼狽不堪,他卻從未祈求過客戶的憐憫、上司的照顧。他每日都隨身攜帶一套得體的西裝、一個公文包,以專業形象上班,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他的考試成績、銷售成果都非常拔尖,最終獲得了股票經紀人的正式工作。沒有人知道這個男人的艱辛,因為人們什麼時候看見他,他都是一副西裝革履、很有精神的模樣。

他隨身攜帶的西裝等「生活附帶品」,體現了他對專業形象的不放棄,更凸顯了他追求公平發展的「尊嚴感」。真正的勇士從不秉持弱者的身份,要求施捨和憐憫,他渴求的是有尊嚴地站起來。

最後,克裡斯獨處時,常守著一個電視、一個魔方。他渴望接觸外界資訊,總是聽著電視新聞,看經濟形勢,尋求機會;而魔方對於他來說是生活中的難題,他專心致志地整理它,因為相信問題終會被解決。終於,他摸索出一套魔方整理法,還在伯樂面前表演了它,無意間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從而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

電視與魔方這類「精神陪伴品」,於克裡斯而言是「心中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儘管現實窘迫,也會止不住去嚮往美好生活、積極尋找機遇。在現實的困頓中,這種「希望感」尤為寶貴。

影片設置的「生活附帶品」非常具有普遍性與代表性,因為大部分中青年人的身上,都背負了高額房貸、幼齡孩童、病弱老人、甚至沉重的債務。而主人公對它們的態度——不曾卸下的責任感、不願丟棄的尊嚴感、永不泯滅的希望感,則構成了一種平凡卻可貴的「勇士精神」。

藉此,影片表達了一種獨特的「勇士精神觀」:每個人皆有機會成為平凡的勇士;而你對「生活附帶品」的態度,就定義了你是勇士還是懦夫,也決定了你後半生的走向。

影片用高於現實的磨難情節,引導我們思考——哪些「心理困境」可能使我們滑向墮落

文藝作品源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隨機障礙」不同,《當幸福來敲門》用最折磨人的「漸進式打擊」,來展現生活對男主角的磨礪。

首先,克裡斯剛有積蓄,就經歷了投資失敗,生活難以為繼。然後,他的妻子拋棄了他,他帶著孩子邊工作邊流浪。再然後,他被告知堅持夢想萬分艱難,因為他身無分文,實習股票經紀人卻沒有工資,且轉正希望渺茫。最後,他住在公廁、救濟所,賣血養活兒子,而有一位好心的醫同意購買器械,生活費有望,它卻突然壞了,克裡斯已經瀕臨絕望的邊緣。

每次,他的生活剛要好起來,命運就醞釀出新的打擊。而這些接踵而至的連環暴擊,對人的意志有毀滅性作用,卻也更凸顯了克裡斯的「勇士屬性」。他從不曾墮落。

現實中,很多人初時就被挫折打敗了;有的人堅持了一段時間後,看不到希望也放棄了。

那麼,影片暗示了哪些「心理困境」,會阻礙我們成為「勇士」?

第一件「打擊性事件」後的「破窗效應」破窗效應被廣泛應用於經濟危機、犯罪心理等領域。對於個人而言,它是指生活給人第一次嚴重打擊後,人所產生的一種「破罐破摔、自暴自棄」的心態。

這樣的心態,在初入社會的年輕人身上最常見。一腔熱血去奮鬥,卻被現實打了個巴掌,於是就覺得自己幹什麼都不行,乾脆躲回家裡遊手好閒。近年不時出現「留學生回國啃老」的新聞,有的主人公就說自己第一年找工作失利,不想折騰了;還有的說,既然已經掛科,畢了業也找不到好工作,就退學吧。

而克裡斯投資血本無歸,卻選擇一臺臺賣力地銷售器械,來彌補債務,接住了這第一個坎坷。連第一道坎都邁不過的人,離熬過千錘百鍊的「勇士」差的太遠。克服「破窗效應」,是摒棄消極心理的第一個層次。

逆境下的「非理性信念」「情緒ABC理論」原意: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一個間接原因;而引起後果C的直接原因,更多地是我們對事件A的認知、與信念B(Belief)。

有些人面對負性事件,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消極情緒,並形成了負面思考習慣。從而,「一切都完了,再也好不了了」的思想,給他們帶來了行為障礙結果。人的努力動力會被摧毀,然後接受失敗、落荒而逃。

相反,克裡斯是一個很擅長積極思考的人。他曾在最窮困的時刻,滿懷希望地去和開豪車的人「取生意經」,覺得自己總有一天,能去光鮮亮麗的交易所上班。我們也只有克服「非理性信念」,才能有意識地積極思考,才能心中充滿希望。

多次挫折後的「習得性無助」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做過一個實驗:每當蜂音器一響,就電擊一條狗,狗在籠子裡多次掙逃無果;後來,只要蜂音器一響,狗就直接趴在地上害怕顫抖,不再逃了,儘管籠門已經打開,它也不會逃走。

有的人努力過很多次,生活卻依然無望,就會想:「看來一輩子都過不好了,不如早些放棄吧。」 於是,他們就被擊垮了。就如克裡斯的妻子,在經歷投資失敗、回本無望、繳不起房租和納稅等一系列事件後,她就堅決要求離婚,甚至想帶孩子去金門大橋跳海。在她眼裡,克裡斯想當股票經紀人,一定又是無望的,勸他早點放棄。

但克裡斯堅信,就算被打擊過無數次,未來也會有轉機。他說:「不要相信任何人說你做不到。」而克服不了「習得性無助」的懦夫,哪怕機會終於來了,他們也因為害怕再次失望,而乾脆放棄。

其實,意識到這些心理困境,於我們而言有著積極意義。

首先,「覺察」被心理學家們公認為「改變自我」的第一步;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即是進步的開始。了解了這些負面心理效應,我們就會對自己有心理層面的示警,比如,遇見打擊性事件,我們會提醒自己不要破罐破摔、不要消極思考、不要害怕失望從而不敢掙扎。然後,我們會開始理性思考,如何用科學方法突破現實困境。

基於影片表達的「勇士精神觀」,本文構建了一套可操作的「勇士精神方法論」,以啟迪讀者

那些最終邁向成功的「勇士」,僅僅有責任感、尊嚴感、希望感,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尋求科學方法論的指導。而影片中,克裡斯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勇士腦」、「勇士心」、「勇士身」。它們分別是高級的思維、正向的心態、自律的身體。

用「結構思考力」,構造高級的「勇士腦」很多人思考「如何解決眼前困境」、「如何實現長遠目標」等問題時,大腦會一片混亂。於是,你每天都在努力,但每天都在窮忙;日子久了見不到希望,還以為自己能力不行。其實,你只是缺少一種有系統、有結構的理性思考而已。

「結構思考力」的概念引申自芭芭拉﹒明託的「金字塔原理」,它強調一種「自上而下」的思考結構,即一系列細分方案由總目標或總結論發散來。

比如,克裡斯第一步明確了自己的「核心目的」,就是過上幸福生活、養好一個孩子。第二步,他列出了「面臨的所有問題」:沒錢生活;孩子還小,沒有去處;做事業沒有人脈,沒有知識基礎。第三步,他針對每一個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周末出去推銷器械,每個月賣出一臺,來湊生活費;孩子白天送去託兒所,下午超前完成工作,提前下班去接孩子,趕去救濟所排隊入住;最後,他積極融進退休高管們的交際圈,在球賽等場合結識更多有投資需求富人;他每晚在救濟所複習專業書,鞏固專業知識。

你會發現,通過把所有行動容納進一個「自上而下的理性框架」,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將更有理可循,每一次調整過程會更有邏輯。不僅可以避免無效努力,還可以避免顧此失彼的慌亂。

理解「荷花效應」,運用「第七感」,豢養積極正向的「勇士心」荷花效應:荷花開滿一個池塘大約需要30天;荷花卻並不是均勻地每天開幾朵,而是在最後的第28、29、30天一齊盛放。

「荷花效應」本質上是一種長期成長心態。我們需要從意識層面明白,「鑿井」是一個漫長、且無法及時看到成效的過程。能堅持到成功的勇士,少不了默默無聞卻始終堅持的平和心態。

克裡斯一直都在努力改善生活,但他的幸福和成功,是在經歷了投資失敗、推銷無望、進拘留所、住救濟所、賣血養兒、被理財客戶輪番拒絕等一系列挫敗後,才姍姍來遲的。現實中,「超級網紅」李佳琦成名前,做了三年「幾乎沒人看」的直播;肯德基創始人哈蘭·山德士被拒絕了1009次,88歲才創業成功。

而且,我們要明白:當下的挫敗感、絕望等負面情緒,僅僅是我們某一個時刻下的某一個方面的感受,既不能代表下一次還會失敗,更不能代表我們本人是失敗者。丹尼爾·西格爾所提出的「第七感」,正是一種讓你意識到自己只關注了「片面感受」的一種覺知能力。

每當挫折感來臨,我們需要有一份清醒的覺察:「我只關注了這件事沒做成的挫敗感,我忽略了上次我被客戶表揚,被領導認可,我也忽略了生活中很多美好。」 「第七感」可以被我們有意識地「自我提醒」培養出來,它會引導你全面客觀看待自己與事實,進一步在挫折中擺正心態。

用科學自律與微小習慣,塑造有「肌肉記憶」的「勇士身」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我越想努力,就越容易滑向自律的反面,放縱自我?」 《自控力》告訴我們,我們會不斷給壓力下的自己報以「快樂承諾」,來緩解苦悶,從而摧毀了自律;而這種快樂的需求,大部分是「假性需求」。

所以,本文給你介紹一個非常實用的「科學自律」小法則——10分鐘法則:每當你想看電視、玩手機、吃垃圾食品,你要克制住前10分鐘,讓「假性需求」慢慢消散。這樣,我們大概率上能讓自己回到「正軌」上來。總之,讓身體所需的愉悅「延遲滿足」,是培養自律、勤奮專注的好方法。

在努力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忽視「習慣」的作用,它能讓我們的正向行為形成「肌肉記憶」,更加有利於長期自律。

本文借鑑《微習慣》的做法,給你3個小建議:第一,每天只養成一個很小的習慣,比如每天多讀2頁工具書,少看10分鐘電視,第二天多讀3頁書,少看15分鐘電視,以此類推,長期會很有成效。第二,給予自己及時的正向反饋,來補充外界反饋的不足,比如完成今日計劃,表揚自己一下,完成一周計劃,獎勵自己吃個大餐。第三,給每個習慣賦予明確的意義,讓自己明白它在宏大目標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重視它是堅持它的最好辦法。

小結

本文通過分析《當幸福來敲門》中別出心裁的「生活附帶品設計」,解讀了影片所表達的「勇士精神觀」。男主角克裡斯身上所體現出的責任感、尊嚴感、希望感,是對現實中的「勇士精神」的全面演繹與高度讚頌,也是對每一個平凡人的美好期許。

每當我覺得生活又辜負了我,努力仿佛沒有希望,我就會想起那個在困頓中不斷堅持的克裡斯。也正是這部優秀的現實主義電影,啟發我思考、總結出一套系統的「勇士方法論」,來點醒一些困頓中找不到方向的讀者。真心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作者:原創作者張煎橘,請關注我,閱讀深度好文!

相關焦點

  • 光來了,幸福就來敲門了,勵志影片《當幸福來敲門》
    人可以有多不幸,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爸爸實現人生逆襲的故事。勵志的電影片子有很多,但確實在這部片子裡威爾史密斯打動到了人的內心深處,他的兒子也是這部片子的看點。兒子和爸爸在生活裡是不可分割的,兒子是爸爸的精神支柱,爸爸就是兒子全部的依靠,兒子不無理取鬧,不給爸爸添煩惱,始終如一的崇拜和愛著爸爸。
  • 豆瓣高分影片《當幸福來敲門》,為何值得觀看?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個想到的電影,是《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上映於2006年,豆瓣電影總榜排名23,評分9.1。《當幸福來敲門》為什麼值得觀看,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毋庸置疑,「幸福」這個既簡單又複雜的東西,是每個人一生中的追求。
  • 解讀《當幸福來敲門》,你真的懂其中的「幸福」嗎?
    許多影迷把威爾史密斯於2006年主演的影片《當幸福來敲門》看作是一劑勵志的「心靈雞湯」,影片中關於男人的奮鬥,父親的責任,事業的成功,財富的積累,夢想的實現,被許多影迷們視為這部作品的核心。很多人更是直言,在這部影片中看到了所謂的「幸福」。然而在這部多處出現了「幸福」字樣的電影中,真的有關於「幸福」的解析嗎?
  • 觀看《當幸福來敲門》影片的感受
    《當幸福來敲門》該片取材於真實故事,原型人物是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一、《當幸福來敲門》故事簡介影片講述了克裡斯·加德納是一位黑人男青年,靠做推銷來養活孩子老婆。在後來,克裡斯·加德納丟掉了工作,妻子也因為受不了長期的貧困生活離家出走了。
  • 《當幸福來敲門》:生活就是態度,而態度改變生活
    《當幸福來敲門》:生活就是態度,而態度改變生活在起初了解到這部電影之時,小編並不是太感興趣,因為從故事簡介來看給大多數的感覺它和別的那些勵志電影沒什麼太大的區別,可能千篇一律的都是講述主人公通過自己的奮鬥和自帶的主角光環打敗敵人最後取得了成功的故事。
  • 《當幸福來敲門》
    當幸福來敲門劇照第一次看《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那時的自己還很青澀,對影片所講述的內容感觸並不深刻,只是單純被電影劇情所感動如今,已步入而立之年的我,每當看到影片裡有關主角克裡斯·加德納(威爾·史密斯飾)為了生計四處奔波推銷醫療設備、尋找新工作的片段,就按捺不住的內心的悲傷,因為自己也曾經歷過失業,也曾為了生計四處尋找工作而不得的痛苦,但我處的時代比主角克裡斯·加德納要好,只要願意,就能找到能餬口的工作。而影片主角克裡斯·加德納的處境比我更加困難,因為他還帶著孩子,身上的責任更加重。
  • 電影 |《當幸福來敲門》
    是的,它是出自於《當幸福來敲門》中的經典臺詞。小編今日推薦,就是這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當幸福來敲門》該片取材於真實故事,原型人物是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這是一部有關於奮鬥、追夢、父愛、責任的優秀影片。影片講述了克裡斯·加德納是一位黑人男青年,靠做推銷來養活孩子老婆。在後來,克裡斯·加德納丟掉了工作,妻子也因為受不了長期的貧困生活離家出走了。
  • 從旁白、符號表達和鏡頭語言三個角度,解讀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克裡斯·加納豆瓣9.1分的《當幸福來敲門》,14年來被解讀過無數次,有人說這是一部發生在辦公場所以外的,最好的職場電影,也有人說它最堅實的內核就是勵志和奮鬥,還有人專注於剖析父子關係的真諦,更多的人用它來解讀幸福。
  • 《當幸福來敲門》:只要為了美好生活努力,幸福總有一天會來到
    《當幸福來敲門》:只要為了美好生活努力,幸福總有一天會來到在我們眼中父愛總是那麼深沉,對於孩子總是默默付出,在外面工作就算再苦再累,回到家中面對妻子孩子,總是露出幸福的笑容。無論生活再怎麼樣艱辛,始終對生活充滿希望,因為我們知道只要努力工作,日子將會越來越好。
  • 深度解讀《當幸福來敲門》:真正努力的人才能看懂
    大家好,今天說的是豆瓣電影top22——《當幸福來敲門》。原片故事:在1981年的美國舊金山,克裡斯像往常一樣,把兒子送進託兒所。出來的時候他指出牆上的「幸福」二字拼錯了,中間的字母是「i」而不是「y」。克裡斯透過窗戶看兒子,想到自己28歲才第一次見到父親,自己一定要好好陪伴兒子。
  • 《當幸福來敲門》的啟示
    最近,我看了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這部影片是以黑人投資家Chris Gardner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講述的是一對生活窮困的父子,靠著父親推銷醫療設備維持生活。這樣的日子並不好過,父親決定去證券公司工作。他們因為交不起房租被趕出家門,從此過著流浪生活,他們睡在教堂裡的免費床位,有時教堂沒有床位,只能睡在地鐵站的廁所裡……在種種挫折下,這位父親沒有向生活低頭,他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面試官,被證券公司錄用,開始了新的生活。
  • 你們如何看待《當幸福來敲門》這影片呢?
    這是一部比較勵志的影片,影片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履行著作為單親父親的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可能會感慨父愛的偉大,或是當生活遭遇絕境,不放棄希望,牢牢把握手中的機會,幸福終究會來敲門。
  • 《當幸福來敲門》正在熱映中 影院開門幸福敲門
    《當幸福來敲門》正在熱映中 影院開門幸福敲門 時間:2020.07.21 來源:鳳凰網娛樂 分享到:
  • 《當幸福來敲門》,生活有多困難,幸福就有多厚重!
    馬丁:如果我僱傭了一個沒有穿著襯衫走進來的人,你會怎麼說?Gardner: He must have had on some really nice pants.加德納:他一定穿了一條很棒的褲子。這部上映於2006年《當幸福來敲門》改編自美國黑人投資家克裡斯加德納的親身經歷。
  •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拼搏的精神,不甘的勇氣
    2020-11-03 11:11:59 來源: 婕婕發娛樂 舉報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 從主題呈現、人物性格、鏡頭語言解讀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魅力
    勵志的電影從來都不缺素材,但對於父子情,在一段艱苦的歲月打拼撐過的時光這個主題似乎也永遠都不會過時,這部影片用他它特有的方式來詮釋親情的真諦。如果只從故事內容來解讀未免太過片面。要真正讀懂導演和本書作者的良苦用心,我認為從其他的角度來切入,其實會更加是合理和動人。
  • 《當幸福來敲門》:起伏和波瀾才是生活的常態
    全球的勵志電影不勝枚舉,打著雞血喊著治癒的片商一廂情願地刺激著觀眾的神經;但最後,只有那麼寥寥幾部具有誠意和才情的經典留了下來,而能留下來成為經典的勵志電影,必然有其特殊的原因,比如《當幸福來敲門》。內容簡介《當幸福來敲門》由威爾史密斯主演,講述了男主人公克裡斯加納中年事業失敗,妻子反目,獨自帶著孩子尋找工作和追求幸福的故事。
  • 《當幸福來敲門》對我的震撼和感悟
    《當幸福來敲門》裡的克裡斯為了敲開幸福的大門,在因為生活的經濟出現危機之後,他始終一個人,像不屈不撓的勇士一般迎擊著生活給予他的不友善。這部影片取材於真實故事,我覺得正是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才能真正的打動每一個人,讓每個人都有深深的感悟,主人公是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影片的敘事很平淡。然而隨著故事的推進,你會不自覺地跟著主人公克裡斯·加德納的生活歷程,為他所處的生活境遇而悲傷,也會因為他最終能向生活證明自己的時候,為他高興。
  • 《當幸福來敲門》,做這樣的女人,你的幸福才會來敲門
    《當幸福來敲門》這部經典電影,我看了好多遍,每次都能被主人公的親情、勵志故事感動。他看盡白眼,與兒子躲在地鐵站裡的公共廁所裡,住在教堂的收容所裡......他堅信,幸福明天就會來臨。影片英文名《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直譯應為追趕幸福。整部影片也確實看到各種匆忙的畫面,追趕公交、追趕拿儀器的小偷、追趕教堂收容所的截止時點。
  • 《當幸福來敲門》奮鬥就是幸福
    就像很多人所講,看到「當幸福來敲門」的標題就可以直白地猜到結局,這部電影的確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勵志片。 在你以為會又一次被雞湯給油膩到時,觀看後卻感到驚喜和意外,甚至是震撼。 主人公到處為生活奔波的情景,正是無數小人物為生活所努力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