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暖陽
給孩子買玩具已經成為了很多父母表達愛的一種方式,有不少父母工作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都會買玩具補償給孩子。
這樣一來確實是能讓父母心中好受一些,但是對於孩子的成長卻是弊大於利。
畢竟孩子天生就有喜新厭舊的心理,給孩子太多的選擇,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無從下手,甚至是不懂得珍惜。
一旦孩子的新鮮勁一過,再昂貴的玩具也會被扔到一旁,玩具多的孩子也總會做事3分鐘熱度。
在給孩子買玩具這件事上,家中老人和寶媽的觀點也大不同,家中老人過慣了苦日子,因此覺得孩子玩具多純屬是浪費。
但是寶媽卻認為給孩子買玩具,是為了讓孩子長見識,不想孩子過得苦巴巴的,有條件不應該給孩子更好的嗎?
雖然現在很多玩具有益智,鍛鍊動手能力,豐富想像力的作用,但是同類的玩具,真的沒有必要給孩子買太多。
玩具對孩子起的作用可不是根據數量簡單疊加。再好的玩具,如果孩子不肯花心思去琢磨,自然只能欣賞到玩具的五顏六色的鮮豔外表,根本無法發揮玩具的開發智力的作用。
玩具這種東西給予孩子太多的話。孩子反而更難集中自己的精力,而那些從小玩具就比較少的孩子,也沒見的比玩具成山的孩子差多少。
在這一點上,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應採兒和朱丹,朱丹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聽到友人稱讚了一句:哎喲,你家孩還挺有天賦後,便立刻花重金給孩子買琴回家。
但是應採兒對小甜椒的教育方式卻完全不同,同樣是孩子要鋼琴,應採兒會要求孩子好好學,表現好的話,生日的時候會考慮送兒子鋼琴。
應採兒這樣做,也是害怕孩子的3分鐘熱度,結果小甜椒竟然真的耐著性子學會了彈鋼琴,也更珍惜得之不易的鋼琴。
為什麼不建議父母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不能給孩子買太多玩具?
防止父母陷入自我感動的尷尬境遇很多父母會認為自己在物質方面給孩子付出多少,就越能體現自己多愛孩子,所以萬元鋼琴父母可以說買就買,但是幾百塊錢的衣服,不少媽媽都只能看著眼饞。
這樣極度不平衡的愛,很容易讓父母陷入自我感動的境地。一旦孩子沒有達成父母的心願,父母就會認為是孩子不努力,對不起自己,但是卻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個人原因。
所以父母在給孩子買玩具這件事上一定要節制,不要被別人的一句客套話,而輕易衝昏了頭腦,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只是平凡人,哪來的這麼多天賦可以被埋沒?
玩具過多可能會讓孩子喪失幸福感玩具太多的孩子,對玩具的幸福感和新鮮感也會降低,市面上的玩具雖然多,但無非只有那幾類。
所以同類玩具太多,孩子的選擇性太多的話,孩子自然也會對玩具沒有興致,幸福感減少甚至是喪失。
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未來的差距不是一點點
玩具少的孩子專注力方面優於玩具多的孩子玩具少的孩子和玩具多的孩子的差距,其實還是比較明顯的,美國的心理學家施瓦茨曾經做過類似的實驗,證實玩具少的孩子專注力更高。
孩子專注力高是一個非常好的品質,專注力高的孩子,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更容易做出成就。
這類孩子,也就是外人眼中的聰明孩子,孩子的專注力這方面很難後天彌補,所以孩子玩具的選擇,父母一定要注意,不在於數量多少,而在於質量。
玩具少的孩子更懂得珍惜玩具有限的孩子會更懂得珍惜,孩子覺得無聊的時候,便會想著如何將玩具重新排列組合,變成新玩具。
所以玩具有限的孩子,反而想像力方面會更豐富一些,在這一點上,玩具多的孩子和玩具少的孩子,差距很明顯。
玩具多的孩子,是不可能讓每個玩具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大部分玩具都處於閒置中,因為孩子的精力非常有限,所以根本沒有辦法一一鑽研每個玩具。
給孩子買玩具父母要注意哪些事?
同類玩具建議不超過3個玩具對於孩子來說,只是打發時間的一種工具,所以父母給孩子挑選玩具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的同類玩具,讓孩子知道這類玩具怎麼玩就可以了。
太多同款玩具,只是浪費錢,孩子的精力有限,每個階段的專注力都不同,所以玩具的類型也不同,因此父母也要儘量避免給孩子買過多同款玩具。
孩子的玩具隨著年齡增長要不斷變化孩子的玩具要隨著孩子月齡增長不斷變化,孩子小的時候,玩具儘量選擇一些簡單,發聲的玩具,這樣既能安撫孩子,還能給孩子創造好的語言環境。
月齡小的孩子不適合組裝類的玩具,這類玩具有很多零碎的零件,容易被孩子誤吞。
等孩子長大後,孩子玩具的難度可以逐步提升,組裝類玩具,積木之類鍛鍊動手能力的玩具,就可以進入孩子的視線。
孩子再稍大一些,圍棋等之類玩具,其實父母可以交給孩子,這類玩具雖然枯燥,但是很考驗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耐心,圍棋之類的玩具玩得好,甚至可以演變成孩子的一種特長。
羊駝媽媽心裡話:
對於孩子而言,再好的玩具也不能代替父母的陪伴,好的親子關係也需要用心經營。
今日話題討論:
在座的寶媽,你認為給孩子買一大堆玩具有必要嗎?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