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債危機已越陷越深 或在不遠的未來大爆發

2020-11-21 網易新聞

(原標題:陳經:越陷越深的美債危機,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迎來大爆發)

2019年5月,筆者在觀察者網發表了《從柯林頓到川普,美債危機詳解》一文,指出了美債存在嚴重危機,不少讀者關注。但當時只是理論性的探討,一般認為危機爆發還早。筆者也只是大著膽子看到2025年,還要個五年,具體怎麼爆發也沒說。

沒想到,轉到2020年,百年一見的疫情席捲全球。美國確診人數至6月24日高達2338275例,累計死亡病例121119例,是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川普政府犯下種種大錯,檢測、隔離、治療等行動遲緩,導致疫情失控。但面對股市大跌、失業暴增、公司破產的危機,美國快速推出按人發錢、大幅上調政府開支、美聯儲無限量QE等財政貨幣政策,力度讓人目瞪口呆。

發生了重大危機,各國多少會有些財政貨幣政策幫助有困難的民眾與企業。但這次美國政府做得特別過分,毫無心理負擔、隨手就搞出幾萬億美元花用的架勢,讓人看了心裡發毛。

從每年的美國政府年度預算看,各屆美國政府其實有改善美債指標的長遠計劃,對十年後的各類經濟指標都有規劃。而實際表現卻往往與這些規劃相差甚遠,受到種種「幹擾」無法實現目標,指標總體走向惡化。

新冠疫情這種罕見的重大事件,讓本就不甚健康的美債指標,再度加速惡化。這也讓筆者本來模糊的危機爆發預期,變得有現實意義了。

另一方面,種種關於美債體系指標的討論,往往有些誤解。常見的是定義混淆,說的國債不知道對應的是哪個數字。國債高到什麼程度會出問題,也比較迷糊。如常見的說法,「國債佔GDP比例」超過100%或者150%會出問題,比較大而化之,缺少細節。

本文根據美國曆年政府財政預算,搞清楚定義,仔細分析美國國債的演變,進行定量的細緻討論。例如,在釐清定義後會發現,討論美國國債與GDP的比例,用數字小一些的「公債」(約18萬億美元)比較合適。如果用National Debt總額23萬億來估計,就與美國歷史不太適合。

美國曆年財政赤字

上圖是美國從1900年開始至今的財政赤字演進圖。在1970年之前,赤字是不常見的。但之後就成了常態,而且數值越來越大。政府有赤字,就需要發行等量國債補足開支。這些數據都會體現在政府預算中,美國政府預算的演化很有意思。

美國財政年度是從上年10月到本年9月,如2020財年是從2019年10月1日到2020年9月30日。總統會代表政府在上年的2月或3月,提交下年的財政預算,由議會審議通過。中間會和議會討論,如5月又提交一個修正版。最新的2021財年的預算,川普已經在2020年2月提交了。雖然2020年底就是大選,總統可能換人,但是2021年預算還是按慣例由川普做。

議會審議通過了預算案,政府就得到法律授權,可以將預算中的錢花出去。通不過就扯皮,甚至政府關門,不是沒錢,而是沒有花錢的權力。不管如何,美國政府總能搞到足夠的錢。常態是支出多於收入有赤字,就由財政部發國債補足。但是發債有個總額上限(Debt Ceiling),需要議會批准,不批就發不了債。議會需要保證美國政府不亂花錢,有財政紀律。

一、柯林頓「2013年清償公債」的路線

柯林頓扭轉了公債佔GDP百分比滑向深淵的趨勢(圖表摘自2001年美國政府預算)

議會最看重的財政紀律之一,是公債(public debt)佔GDP的比例,不能超過70%。在2008年之前100年,除了二戰的特殊時期,美國都嚴守這個「鐵律」。柯林頓的歷史功績,就是將美國國債佔GDP比例從要突破70%的軌跡中拉了回來,降到了40%以下,未來軌跡甚至要清償公債。

2000年2月,柯林頓8年總統任期最後一次,提交了2001年預算案,文件長達421頁。這個文件充滿了激情澎湃又嚴謹紮實的行文,以無可辯駁的漂亮經濟數據,嚴正申明了美國政府對於財政紀律的敬畏。光看標題就充滿了浩然正氣:「成功建立於財政紀律之上」、「面向21世紀增強競爭力」、「恢復對政府的信任」。

推出這個文件的美國,是有充分自信的,理論自信、實踐自信,甚至還離奇地顯得較為自律。要美國政府文件都有這水平,還真能算得上「燈塔」。柯林頓說:

我們艱難地選擇了削減赤字、平衡預算的道路。一年年,我們拒絕了政治上有吸引力、但經濟上不明智的減稅政策誘惑,因為這會讓我們的承諾(減赤)走向反方向。過去兩年我們努力還債,讓國債規模減少了1400億美元,歷史最多。我們終止了赤字,打開了通向新時代經濟機會的大門。縮減國債就意味著減稅,讓美國家庭受益非淺。這說明,嚴守財政紀律就能幫助每個美國家庭。

美國2001年政府預算與國債預測表

1999年,美國國債餘額(National Debt或者U.S. Debt)5.606萬億美元,絕大部分是財政部發行的。按持有人分成兩部分,一類是「公債」(Public Debt),持有人是社會公眾、機構、外國政府,其中還有美聯儲。另一類「政府間國債」(Intragovernmental Debt),持有人是政府內部部門,如社保基金、聯邦退休基金。這些政府基金收了民眾的養老錢,就搞些穩健理財收利息,買財政部發的國債說得過去,比放著不動要好。1999年美國公債3.633萬億美元,政府間國債1.973萬億。有時人搞不清定義區別,「國債、公債」混著用。其實國債比公債大不少,區別還是不小的。

柯林頓政府還估計,到2013年要完全清償公債(圖中顯示**是指小於5億美元),這是前所未有的強力目標。要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主要就是靠財政盈餘。1999年政府實際盈餘1240億,到2013年要盈餘4790億,有錢還掉公債。

而政府間國債是健康的,民眾上交的社保和退休基金、醫療基金錢越來越多,這些都是政府收入。用這些錢買國債理財,是給民眾福利的好事,2013年要增長到6.8萬億美元。倒不是說國債就要越來越少,到2013年總額還是增長了一些。但原則是,欠公眾的最好還掉;政府基金買國債就以多為好,說明民眾收入強勁上交基金多,社保類支出少,政府基金盈餘很多。這是分析美國國債時需要注意的,這類國債多了不能算壞事。

當時還對之後10年的名義GDP數值進行了預測,每年名義GDP年增約5%,2010年美國GDP將達15.47萬億美元。這個年增5%,就是美國特色的宏觀調控,還真能搞得差不多。

二、小布希的「正常公債比例」路線

那麼,柯林頓報告中的長期預測,和美國實際經濟表現,有什麼差別?先來看小布希8年任期最後一年發的,美國政府2009年財政預算。這是小布希在2008年2月提交的,當時金融危機還未因雷曼倒閉事件大爆發,次貸有點小爆,貝爾斯登已經出事了。

美國政府2009年預算,財政收支與GDP預期,2008年及之後為預測值

美國2007年名義GDP有13.668萬美元,倒是和柯林頓報告預期的13.477萬億差不多。但是財政收支就不太對勁了,2007年原本預期盈餘2920億的,小布希給弄成了赤字1620億。財政收入符合原計劃,2007年收入2.568萬億,和2000年預期的2.559萬億極為接近。但是2007的開支就比預期高太多了,原預期2.267萬億,實際是2.73萬億,多出了4630億,盈餘就變赤字了。

2008年更差,收入減少、支出猛增,赤字要安排4100億,原預期盈餘3140億的。這是因為小布希搞事花錢比較多,打伊拉克軍事開支大,出了9·11事件,國土安全花錢也多。但是小布希預期的是,2012年又能轉成財政盈餘,還是要走「正路」。

國債方面,柯林頓2000年預計2007年公債降到2.054萬億,實際是增至5.035萬億。政府基金持有的國債3.916萬億,倒是和預期的4.234萬億差不多。公債佔GDP的比例,小布希這裡列出來了,36.8%,還是很安全的,後面也準備把比例再降到33%。

但是將公債降到零的目標已經取消了,2013年預計公債6.097億,是要不斷增長的。小布希是採用「和GDP比例適當就行」的理論了,公債佔GDP比例正常。這倒也不是不行,還算健康。美國議會提升國債上限,壓力也不大。

2008年9月25日,財長保爾森跪求議長佩洛西挽救危機

如果光是9·11、打伊拉克花多了錢的事,小布希政府應該問題沒那麼大。但是2008下半年雷曼倒閉事件爆發,美國金融一下就崩潰了,事情大得不得了。財長保爾森苦求議院同意超常規的財政開支計劃,阻止系統崩潰。但小布希反正也要下臺了,事情就歸歐巴馬了。

三、歐巴馬的「大發國債撐經濟」路線


美國政府2010年財政預算(2009年5月修改版),2009年及之後為預測值

鍋雖然是小布希的,但歐巴馬上臺後2009年發布的第一份財政預算,就是史無前例的巨額赤字:1.841萬億美元。這個紀錄直到2020年才將被另一個超級事件打破。2009年公債狂增到8.531萬億,一下增多2.7萬億,這種動作絕對超乎想像,議院也得去理解出啥事了。

一年之間,美國經濟基本面就完全變了樣。柯林頓2013年清償公債的志向高潔,小布希時期也還算正常,還是有財政紀律的。但到2009年,歐巴馬預計2013年公債要12萬億了,佔GDP比例急劇升到68%,預計到2019年都在70%的危險邊緣試探。這個「路線圖」,和一年前小布希的版本簡直是天翻地覆。

回顧這段歷史,是因為2020年,美國又面臨了同樣的大變局。川普2020年2月剛發了一個「正常」的2021年財政預算,一個月後就疫情失控了。年底大選不管他能不能連任,勢必像2009年的歐巴馬一樣,出現一個面目全非的財政預算「新路線圖」。

歐巴馬推出的「路線圖」,公債佔GDP比例猛增,巨額財政赤字也成為常態。這不是因為出了孤立危機事件,而是美國經濟在小布希的8年中,已經埋下了巨大的問題。美國要撐住經濟指標,只能走上年年大發國債的道路。起碼在10多年內,政府財政盈餘是不可能的,到2019年赤字還將高達7790億美元。剛性的支出,大幅超過收入,已經成了美國經濟的長期基本面。其實每年算下細帳就能理解,是真要花這麼多錢,不大發國債補赤字不行,怎麼也回不到從前了。

2008年金融危機,並非一次性的突發事件,而是一個深刻的美國經濟運營的「模式切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即使沒有雷曼倒閉事件,美國的赤字與國債路線圖也會變成這樣。2020年的疫情是個誰也沒料到的偶發事件,但它同樣可能引發美國再一次的「模式切換」。

美國2013年財政預算表,2012年及以後是預測值

4年任期將滿,2012年2月歐巴馬提交了2013年的預算案。2011和2012年的實際政府赤字,比2009年預期的又多了4000億和8000億,但已經這麼高了,反正就是突擊多發債。公債佔GDP比例,2012年突破了70%,要往80%走了。和2009年的路線圖相比,2014年及之後的赤字和發債規模變動不大。

GDP預期也沒怎麼變,美國政府的GDP預測值永遠是最穩定、最準確的,十年後數字出來還真差不太多。這其實是個有趣現象,國際上中國美國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在GDP長期規劃上就是與眾不同,這是一種國家能力,原因比較複雜。美國安排GDP增長的能力,主要是能發債應對危機,保住社會運行需要的經濟增長。而中國通過大搞進出口解決了外匯需求之後,自己也有一套創造信用保經濟增長的辦法。

美國2013年財政預算表,公債利息預測

這一年還首次出現了每年公債利息的長期預測圖表,就是表中的「Net interest」。之前公債利息高也就2000億出頭,不算多。但公債上到十幾萬億美元,即使不還本,每年都要付利息。社保等政府基金持有的國債,收了國債利息同時也增加了政府的支付能力,不能算是政府利息負擔。公債規模明顯在膨脹,後面利息負擔會很明顯。

上表中的「Primary deficit」指的是,除了公債利息以外的政府收支赤字,2011、2012都上萬億,預算赤字主要是它造成的。但是看長期趨勢,政府需要收緊開支,讓「Primary deficit」減少,甚至轉為盈餘。而公債利息就上得很快,2022年要8500億,赤字全是它造成的。這說明公債規模急升,已經對預算產生了很大影響,長期的正常開支都受到擠壓。公債利息升這麼快,除了規模,也有對低利率轉成高利率的估計,因為當時的零利率環境感覺很不正常,在琢磨要加息了。

美國2017年財政預算表,2016年及以後是預測值

歐巴馬在8年任期最後一年的2016年2月,提交了2017年預算。數據預測和2012年的版本差不太多,2015年赤字好於預期。政府收入、支出、GDP的預測值都降了一點,公債規模預期值也降了一點,維持公債佔GDP比例在75%-76%。歐巴馬應該是沒什麼想法了(或者說不想忽悠了),他的路線圖裡直到2026年,還是會有7930億美元的赤字。

美國2017年財政預算表,公債利息預測

公債利息方面,歐巴馬運氣不錯,任上有歐債危機,2014年後石油價格大跌,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危機,這壓低了美債利率。2012年本來預測2016年公債利息要4830億美元,實際是2400億。所以表中的公債利息比起四年前估計的值都降了一些,這樣正常開支就可以搞多些,不用追求盈餘。

四、川普的「MAGA」路線

再往後,就是川普時期了,他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公平地說,從最初的預算案來看,川普是想把國債和經濟數據往好裡調整,是真有些想法,要MAGA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他還以特有的創新宣傳方式,賣力鼓吹取得的一些進展。

2017年5月23日,在提交給議會的2018年預算修正文件中,川普說:

新預算將讓我們重歸經濟繁榮,也有錢支持其它值得優先做的事:基建、學生貸款改革、幫助工薪家庭。我們將讓努力工作卻被長期忽視的納稅人重歸榮耀。一旦我們戰勝了經濟停滯,回到了有力的增長,許多渴望的目標將有望實現。

現在就看議會的行動了。我請求全力合作,清除長期阻礙人民夢想實現的經濟頑症。小打小鬧的時代結束了。展望建國250周年,我呼籲所有議員加入我,一起勇敢奮鬥,為國家做大事。我們有讓人們放飛夢想的力量。讓我們開始吧。

美國2018年財政預算表

在2017年3月提出預算案中,剛上任還滿懷豪情的川普提出了2027年財政盈餘的大目標。與歐巴馬一年前預算中預計2026年赤字7930億不同,川普只安排了1100億。政府收入與歐巴馬的規劃差不多,但是開支計劃大幅減少。GDP增長比歐巴馬的目標調高了一些,但由於美國GDP增長穩定的特性,也高不了多少。政府公債規模,到2026年要比歐巴馬的小2.76萬億美元。到2027年,公債佔GDP比例要降到60%以下。川普計劃,2020年第一個任期結束,財政目標和歐巴馬的路線圖差不多,但是打好經濟繁榮的基礎。在第二個任期,就發力創造經濟奇蹟,讓美國經濟重回偉大的繁榮。

美國2018年財政預算表,公債利息預測

但是這個「2027年財政盈餘」的計劃,如果再考慮公債利息支出,就顯得有些不對勁了。2016年除去公債利息,日常收支還是有3450億的赤字。到2027年,日常收支要改善成6540億的巨額盈餘,把6390億的公債利息填平,這樣做成整體盈餘。

這等於是說,要搞一個比柯林頓還大的經濟奇蹟。而對於公債利息的數值預期,也比歐巴馬做的表降了一些,2026年公債利息支出6290億,比歐巴馬的預期少1580億。從這個表也可以看出,川普是反對加息的,希望有個低息環境,減少公債利息支出。但他這個情緒主要是通過股市表現出來。

美國2019年財政預算表

川普2018年2月提交了2019年預算案,與上年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醒目的是,川普在2018-2020年三年中都安排了近萬億的財政赤字,每年都比2017年的表中多了4000多億。說不清川普是「墮落」了,還是變得「務實」。發行公債也不裝了,佔GDP比例搞上80%,先過日子。

2017-2020這四年,要全面超越2016年時歐巴馬預期的發債計劃,美債指標繼續惡化不管了。也許這年川普真正面對了一些美國深層次的經濟問題,知道不好搞,大發美債撐經濟無法避免。2024年往後,就還是說要改善赤字,安排公債佔GDP比例往70%走。但應該是不太認真,先顧眼前了。

美國2019年財政預算表,公債利息預測

公債利息預期和上年變化不大。主要還是Primary deficit在川普執政這幾年降不下來,遠期雖然還是吹要盈餘,也不能吹得太離譜。

美國2020年財政預算表

川普第三次提交預算案,是2019年2月做的2020年預算案,與上年相比變化不大。2019和2020年的剩餘任期,赤字和發債目標繼續提升,但也就是加個1000多億,算小調整。2029年忽然列了個赤字大降到2020億的目標,代表殘存的一點減赤想法。

美國2020年財政預算表,公債利息預測

2018年的公債利息正式突破了3000億達到3250億,還比上年的預期3100億高了一點,2018年美聯儲四次加息,後面預期的公債利息都多了一點。公債利息預期數值會有些小調整,但在未來越來越高,這個趨勢沒法改。因為公債規模越來越大,而且之前歐巴馬時期發的低息債券陸續到期還本,其實是沒錢還的,要換成利息高的讓人家買,利息負擔就越來越重。這都是明牌,不能忽悠說未來利息支出能奇蹟般大降。為了減赤,就只好忽悠說其它開支要大幅盈餘。實際常規開支赤字也是一年年越來越高,只是假設在某年後能奇蹟般好轉。

美國2021年財政預算表

川普在美國疫情爆發之前,2020年2月10日提交了2021年預算報告,與上年相比變化不大,數據有所好轉,公債佔GDP比例到2029年能編到70%以下了。那時他知道中國有不小的疫情,但是做夢也想不到這病毒會把美國痛擊成這樣,還是照常做預算。

美國2021年財政預算表,公債利息預測

2019年美聯儲終於在壓力之下,三次降息。這對川普是有利的,2019年的公債利息支出3750億,就比上年預計的少了180億。因此後面公債利息列的都比之前的預計少了一些。

以上是川普四年預算案相對「正常」的變化。社保等政府基金持有的國債,從2016年末的5.372萬億,增長到2019年末的5.869萬億,還沒到柯林頓規劃中2012年就應達到的6萬億,說明民眾收入增長不如預期。公債從2016年末的14.168萬億,增長到2019年末的16.801萬億,增加2.63萬億,增長18.6%。其實是遠不如歐巴馬第一個任期增長快的,2008末到2011年末,美國政府公債增加了4.3萬億至10.1萬億,增長74%。

如果按這個預算案來,美國政府公債佔GDP比例大約會是在80%那磨嘰。後面吹說要降成70%以下,滿足議院的財政紀律要求。但降不下去,也還是會吵吵嚷嚷之後批准預算過日子。

五、新總統的「危機邊緣」路線

美國疫情在2020年3月大爆發,這個2021年預算肯定得作廢了,連2020年正在執行的預算也得重搞。

聯邦預算委員會4月14日宣布,2020年政府開支增加2.2萬億美元,調整到近7萬億美元,而政府收入預計減少5700億美元。原本預算裡就規劃了1.1萬億赤字,政府財政赤字將超過3.8萬億美元!委員會還提到,新的危機開支幾乎不可避免,2020年赤字會更高,因為疫情大爆才1個多月,後面花錢的時候還很多。委員會還預測,在2021年美國經濟強勁復甦的前提下,財赤也將有2.1萬億美元。

也就是說,本來2020年預計增發國債1萬億美元補赤字的,疫情爆發才1個多月的,就要再多發約3萬億了。2020年末,政府公債將變成22萬億,2021年末24萬億,超過原本在2030年才達到的數字。而2020年美國GDP極有可能負增長低於21萬億,政府公債佔GDP比例將直接升上100%的可怕高位,甚至可能超過二戰時期的歷史最高。

美國建國以來至2011年的政府公債佔GDP比例

上圖中,除了二戰特殊時期,美國歷史上公債從未超過GDP的70%,美國政府將國債做成了不錯的理財資產,甚至成為全球投資收益基準。這個比例在歐巴馬和川普時期突破了,上到了80%。美國國債已經引發了相當多的懷疑,有「美債危機」的說法。

從預算案裡就能看出來,公債比例到了80%,做起預算來就很麻煩,總是要大幅赤字,公債利息一年年增加,減赤的年頭一拖再拖。歐巴馬和川普搞成70%-80%的比例,也知道不對,所以在預算長期規劃裡是想降到70%以下去。

但是美國應該是國運真不行了,2008年來了個狠的,2020年忽視防疫又被病毒來一下,也許更狠。比例上到100%,已經成為必然。這種情況下搞財政預算,會比70%-80%的時候,又要更困難了。

在70%多的時候,也許還能指望MAGA之類的計劃,靠經濟繁榮把比例又降下去,至少川普白紙黑字地把2029、2030年降到70%以下的目標寫出來了。

公債佔GDP比例超過100%了,引發的懷疑會遠比70%-80%的時候多。人們可能會想,啥也別信了,100%就是point-of-no-return,永遠回不去了。人們再也不相信美國國債指標能好轉了,而是看死了美國公債佔GDP比例會越來越惡化。這對其它國家也許不是大事,如日本超過200%似乎也沒事,但別的國家也不在乎日本國債比例如何,不碰它就行,日本政府自己玩。

當人們說「美債危機」的時候,可能會不清楚具體的意思。例如歐債危機,希臘是真還不上錢了,政府發行的債券違約default了,沒法印歐元。美債肯定不會違約,因為美國政府再怎麼沒錢,到還本付息的時候,總是有辦法的,不行就讓美聯儲來買新債,就有錢還舊債了。有美聯儲,美債應該不會default。

另外說「美債危機」的時候,也不要扯太遠和美元混為一談,美債和美元還是有區別的。應該先在債券框架體系裡,把危機說明白。

一個明顯的危機,是流動性危機。歐債、日債都有這個問題,所以聲譽不太行。中國國債搶著要,沒有流動性問題,但是又不怎麼發。只有美債量足夠大,想賣又容易。這是指賣給其它投資者,利息就按持有時間分,美債交易很活躍。如果出現流動性危機了,套現就困難,只有等到期贖回才不虧。硬要賣,只好開出低價可能虧很多。如果不著急用錢,會選擇不動以免砸盤做實損失,但這就噁心了,被套牢了一樣。

美債看著交投活躍,但是金融市場時常發生同向預期,也可能忽然一下就都想著套現了。那市場上立刻就能看出來,對很多交易員,這就是崩了,一些上槓桿的基金真的會巨虧崩盤。還有很多利率掉期、債券保險之類的金融衍生品,扯不清了。

另一個危機,是收益率危機。如果公債規模超過GDP的100%,在政府預算中表現出來最明顯的是,利息負擔很沉重。每年公債利息可能超過1萬億美元,佔政府收入的四分之一,還有一堆開支,真很難辦了。

為了減少利息開支,就要降低收益率,美聯儲搞低息環境。但是這又會降低美債的吸引力,如果最重要的10年期T-Note沒有3%以上的利息,投資者會覺得收益太少不值得。這就成二難選擇了,國債收益率高了利息受不了,低了投資者要跑。

最終的危機,是殭屍化。雖然說美債不會違約,到期只要有美聯儲一定能還本付息,但如果真是美聯儲出手搞定的,事情就大了。這說明除了美聯儲,沒有足夠的接盤者了!只有印鈔接盤了,這是很忌諱的事。如果讓市場發現到這一步了,那投資者真的會加速逃離,你美聯儲和美國政府自己玩去吧。那美債就索性搞成接近零收益率,和日本國債一樣,政府利息負擔不重,搞到200%也能玩。最後就成為殭屍了,是有個債券在那,但是沒人在乎了。

即使美債在這些危機中越陷越深,美元還是有得玩的,就如歐元、日元也還是國際自由流通,用於貿易支付沒問題。但美債就不再會是重要理財標的了,各國外匯儲備中的美債資產佔比會急劇下降,美聯儲自持的比重會急劇上升(目前是機密)。2018年羅傑斯就認為,美元霸權2030年將終結,部分就是指各國外匯儲備將拋棄美債。

如果美債方向定了,那必然就是流動性危機、收益率危機、殭屍化危機螺旋演進,最後歸於寂靜。所以美國議會才特別強調財政紀律,柯林頓要清零公債,就是不想滑向不歸之路。

2020年美國大選,要麼是川普連任,要麼是拜登。個人認為,新一任總統的預算路線,好的情況會是「危機邊緣」,壞的話就直接「切換」到「危機模式」。

看前面那些預算表格會有感覺,美國政府公債很快就會超過GDP的100%,而且之後很難再降下去了,甚至會越來越惡化。

如果美國不增發國債,公債規模維持不變,GDP不斷上漲,那比例就降下去了。但美國已經20年做不到了,政府開支總是增加容易減少難,全球政府都如此。另一頭政府收入增加不易,人們歡迎減稅,不希望增稅,想辦法逃稅。川普心氣最旺的時候,也只敢編10年以後收支平衡,不敢編5年以後,太假。現在10年後也編不動了,也許以後人們就徹底放棄了,不再指望美債指標能好轉。

新的美國總統,做年度財政預算時,赤字降到2萬億以下都難,原來想的1萬億赤字根本不夠。經濟不知啥時能恢復,政府收入只會比正常年景少。困難企業和民眾一堆,政府開支也會比正常時期高得多。就算疫情下去了,企業營收恢復要更長時間。2008年美國政府收入2.523萬億美元,2012年收入2.45萬億。有可能2023年美國政府收入,都沒恢復到2019年的3.464萬億。

歐巴馬是從上臺開始,為了恢復經濟猛發了8萬多億公債,又是零利率低息環境,公債利息負擔不大,才撐過來的。付出的代價是,公債佔GDP比例從2008年的38%,升到了2016年的77%。

川普2020年公債佔GDP比例本來就是80%了,而且利息負擔已經高起來了,已經在狠罵歐巴馬沒留空間了。為了撐住企業和民眾不破產,額外的3萬億國債已經在路上了,這還不是恢復經濟,只是制止崩潰。後面要多少算不清。

也許大發國債的計劃再多些,形勢就明朗了,人們可能直接得出結論:

美國國債沒戲了,指標肯定會一直惡化。

經濟現象就是這樣,恐慌容易,建立信心難。到了恐慌的時候,不需要理由,看衰就是理由。美國反而需要拿出證據,千方百計證明美債指標還有戲。

以前是全球投資者相信美債,來扎堆理財。美國政府利用這種信任,來化解自身的經濟困境。再往後,情勢就顛倒了。全球投資者日益不相信美債,當初怎麼聚集過來的,以後就怎麼跑開。而美國政府自己處於經濟困境,還得維持對美債的信心。以前美國怎麼利用美債佔便宜,以後就面對雙重的麻煩。如果經濟危機與美債危機一齊爆發,互相疊加,那神仙也難救了。

新一任總統必須得大發國債恢復經濟,但又要避免玩出美債危機死球,只能是「危機邊緣」的路線,試探著操作。操作得好,也就是在邊緣多蹭些年頭,想遠離危機根本不可能。

也有相當可能,操作不好,玩脫了,直接就進入「危機模式」。美債流動性危機、收益率危機、殭屍化危機,國際上公開談論,危機之火越燒越旺,出現比2008年還大的金融總崩潰。真要這樣,也是沒辦法,國運到頭了。也只有多罵幾句中國解氣了,非戰之罪,天要亡美,金融帝國竟是死在病毒手裡。

按本文分析的邏輯,美債指標改善不了,玩脫是遲早的事。筆者2019年拍腦袋的美債危機5年爆發,真有可能會實現。

如果美債危機真爆發了,是不得了的大事。美債退化成苟延殘喘的殭屍債券體系,對全球資金流向的影響是決定性的。美國18萬億美元公債,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外國持有,中國與日本政府就各持有1萬億多點。具體影響就不細論了,本文主題是論證爆發可能性。

美債危機如果真爆發了,最根本的原因,是進入21世紀後,美債體系指標總是得不到改善。剩餘的安全空間,平時就被一點點吃掉。出了大事,就被快速吃掉。這麼搞下去,總會耗盡安全空間,陷入徹底沒救的崩盤區。情況還行就慢慢糟蹋,出了災禍迅速敗家,前人的餘澤總有用盡之時。

疫情是天災,它只是加速了美債危機的到來。驕橫的美國,一切早已註定。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作者:風雲學會會員,《中國的官辦經濟》 陳經 責任編輯:王牧青_NB12712

相關焦點

  • 抖音黑夜裡不敢點燈是誰讓我越陷越深是哪首歌 容易受傷的女人男版...
    最近有一首歌曲非常火,歌詞是「黑夜裡不敢點燈是誰讓我越陷越深」,那麼這首歌叫什麼呢?抖音中翻唱男生版是誰唱的?下面一起來了解吧!黑夜裡不敢點燈是誰讓我越陷越深是什麼歌據了解,這首歌的名字叫做《容易受傷的女人》,是由歌手王菲演唱的。
  • 讓一個男人越愛越深的邏輯:「沉沒成本效應」
    ,也變得美如天仙。」何謂「沉沒成本效應」?愛情中的沉沒成本效應——付出越多越不願意放手當我們將沉沒成本效應應用到愛情中時,就可以很輕易地解釋戀愛中的這樣一種現象:兩人在一起的時間越久、當感情面臨問題的時候越難分手;而其中,戀愛中付出較多的一方更難以承受分手帶來的損失和痛苦
  • 美債流動性危機是否解除?金融危機會到來嗎?-專訪華泰保興債券基金...
    嘉賓核心觀點:1、美國國債市場暫不會出現大的債務危機,更應擔心信用債市場問題。2、美國90天AA級商業票據信用利差已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水平,目前尚未看到拐點。訪談詳細內容:1、「美國國債流動性枯竭,全球50萬億美元資產價值成了問題」的消息一爆出,就登上了各大財經媒體的頭條,美債流動性枯竭會引發美國或全球債務危機嗎?
  • 兩周後,作繭自縛,越陷越深,迷途漫漫,終有歸途,執手再續前緣
    兩周後,作繭自縛,越陷越深,迷途漫漫,終有歸途,執手再續前緣,一起看看吧!1、雙魚座雙魚座心思細膩,感情豐富,善解人意,別人稍微有點情緒,他們都能敏感地覺察到,並且會馬上緊張兮兮地給別人安慰,卻常常忘記自己比別人更苦更累,實在是善良的一塌糊塗。
  • 未來9天,為情所傷,為愛痴狂,作繭自縛,越陷越深,只想再牽手
    未來9天,為情所傷,為愛痴狂,3星座舊愛回首,今生相伴永不忘,一起看看吧!分手會讓巨蟹座痛不欲生,但他們依然執著守候,若舊愛回頭,他們抵抗不了多久就會同意。未來9天,為情所傷,為愛痴狂,巨蟹座舊愛回首,今生相伴永不忘。
  • 怎樣讓獅子座越陷越深,如何讓他離不開你?
    就算是他們做錯了一些事情,也不一定不要直接的揭開這個傷疤。要安慰他們,順著他們。提供物質支持獅子座是非常高貴華麗的,他們在生活中也絕對不會過得普通。所以說,他們在事業上總是有著自己的一些成就。那麼另一半也要給他們提供一些物質支持,如果是讓對方覺得特別寒酸,他們一定不會太過認真的對待這段感情。
  • 怎樣讓天秤座越陷越深
    有氣質的人無論是男生還是女孩,相信他能夠吸引別人眼球的指數也會特別的高,而且這種氣質是隱身就來的,這種氣質是讓我們培養了很久也培養不出來的,如果說你的男朋友他也是天秤座的,那麼我們就更能夠體會得到,畢竟你能夠體會得到他的溫柔,你能夠體會得到他對於你的照顧周到,他對於你的那種細膩的愛。一、天秤男會心疼哪種女孩?
  • 我國已拋1280億美債,若將萬億美債全拋會怎樣?專家給出四字答案
    根據相關機構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內,我國已經累計拋售了1280億美債。儘管我國目前持有美債的數量依舊保持在萬億美元水平,但已經有不少外界人士認為,我國大有放棄美債的趨勢。有些激進的網友甚至覺得,我國應該趁著美國混亂時期把美債全部拋售掉。而對於這一想法,專家回復了四個字:各有損害。
  • 專題分享丨分析與思考——黃奇帆的復旦經濟課(三)美債危機
    分析21世紀以來美國解決經濟危機的過程,2001年網際網路經濟過熱導致股市危機,利用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而對衝化解,卻又引起了2008年更大級別的國際金融危機。那麼,這十年靠財政舉債、貨幣政策放水平衡化解的次貸危機會不會因美債危機引發一場大級別的股市災難、經濟危機呢?
  • 多肉是個坑,讓我越陷越深!
    來張峨眉山鎮樓最早對多肉的認識只是仙人掌和蘆薈,後來別人逛花卉市場帶了幾盆觀音蓮,馬庫斯還有千佛手才知道多肉居然還有這麼多品種,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越陷越深,買肉~買盆~買土~買肉(無限循環)……峨眉畢竟不是開掛區,養成這樣我盡力了。黃金花月,之前一直都是一片翠綠,終於有紅邊了。
  • 馨月說財經:美股長期牛市的本質是美債的瘋狂輸出
    而美債規模目前也突破了27萬億美元水平。 鑑於美國還將再施加一輪超級紓困計劃,因此2021財年依然將是高赤字,而財政赤字的再次貨幣化顯然刺激了風險資產價格近期的上漲,這令美股二次衝頂,距離歷史高點只有一步之遙。
  • 天生麗質,美得讓人心顫,讓男人越愛越深,越愛越離不開的星座!
    天生麗質,美得讓人心顫,讓男人越愛越深,越愛越離不開的星座!
  • 狂流:美國企業債危機
    當時打一口天然氣井的成本一般是1000萬美元,為了搶佔市場,做大公司數據,吸引更多投資,催漲股價,麥克倫登在全美瘋狂開礦,因為天然氣價格一直在漲,一直有人願意買他們家的債券,因此根本不計成本不計後果。 圈地運動到2007年才結束,麥克倫登此時才開始將重點放在採礦而不是圈地上,後來債務規模也從10億美元瘋狂膨脹到2010年的130億美元!
  • 美債突破24萬億!中國一月拋千億,美債最大「接盤俠」終現身
    來源:九度視頻2020年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不友好」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全球多個國家正面臨嚴峻挑戰。多國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變的「動蕩不安」。但對於美國來說危機還未過去,美國面臨的挑戰還在繼續。這次危機下,美國又拿出了它一貫的招式—「印鈔」。為了「拯救」美國市場,前段時間美聯儲已經開始「無限印鈔」,將大量美元投放到美國市場中。美國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全球多國的不滿,認為美國是將危機「轉嫁」給它國。尤其是對於持有大量美元儲備,和美債的國家來說。
  • 中國減持美債,印度積極接盤,專家:莫迪在賭美國迅速東山再起
    據美國官方最新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全球主要央行過去12個月的淨購入美國國債的數量仍然為負1741億美元,全球主要央行呈現淨拋售美債狀態。而就在中日德等國持續大幅減持美債之際,印度和越南卻在增持。
  • 長期美債收益率上漲,黃金閃崩比特幣跳水,後市該如何應對?
    如此迅猛的漲勢,其被市場認為密布泡沫風險也不為過,因此任何時候的大跌都是正常。而這次比特幣高位回落超過萬元空間,歷時不足3天,跌勢較漲勢要更加猛烈。大跌時機恰好發生在長期美債突破1%的時刻,被大多數散戶認為美債收益率是主因之一。
  • 睡不著就去吃藥吧,不要有心理負擔,拖得越久只會陷得越深!
    說到發病原因,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一開始只是單純地受到某些打擊,開始睡不著,睡不著之後就操心自己怎麼會睡不著?明天還要學習,我怎麼可以睡不著?越急越睡不著,於是陷入了死循環…我先說一下發病初期的體驗,每天只能睡從兩個小時到五個小時的淺睡眠,白天整個人都很麻木,腦袋也疼得不行,應該就像別人那種發低燒的感覺,但不一樣的是別人發燒也就一兩天,而我這種麻木確是兩年。
  • 美國將越南列為匯率操縱國後,或向越舉貿易大棒,越卻成美債接盤俠
    截至12月22日,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高達創紀錄的27.5萬億美元。而最新的9000億美元刺激法案將使美國債務總額再度激增。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路透社12月21日援引專家分析報導,美國財政部上周將越南列為匯率操縱國後,匯率及貿易專家指出,美國可能在1月20日前公布對越南產品課徵關稅計劃。美國聯邦現任團隊可能將最後的貿易大棒對準越南。專家表示,進口越南產品的美國企業應做好準備,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對越南匯率估值行為展開的301條款調查,或將導致對越南大幅加徵關稅。
  • 默石:美債收益全線發力,金價重重跌下神臺
    2021年第一周迎來了美債收益率的大爆發,美元上演絕地反彈戲碼,提振美元指數強勢反彈,最高升至90.25,刷新12月29日以來新高,也間接促使金價後續高光跳水姿勢,創下去年11月以來最差的一周,雖然周五還公布了美12月非農就業報告,意外爆冷,錄得去年4月以來首個負值,暗示在去年12月疫情肆虐之際,勞動力市場復甦遇阻,或影響經濟復甦,但是最終受益的還是美指自己。
  • 被譽為「四大天王」接班人卻深陷泥潭、奮力爬起卻越陷越深、如今
    被譽為「四大天王」接班人卻深陷泥潭、奮力爬起卻越陷越深、如今帶著終極角色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