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會不會再次成為民進黨票房毒藥,國民黨如何布局高雄丨臺灣一周

2021-02-23 直新聞

點擊上方藍字直新聞關注我們

繼傳出黃健庭任「監察院」副院長爭議之後,臺灣6月22日下午舉行的監察機構第6屆「監察委員」提名記者會上,提名審薦小組召集人陳建仁宣布,提名陳菊出任監察機構負責人等,共27位「監察委員」人選。

會上,蔡英文新任的秘書長蘇嘉全對於之前國民黨人黃健庭、陳伸賢的主動退出表示惋惜,並將所空缺下來的兩個位子保留以示對於二人的尊重。

黃健庭(左)、陳伸賢(右)宣布退出「監察委員」提名

而上周黃健庭剛開始還對於接受蔡英文的邀請躊躇滿志。且對於國民黨的反彈還能保持淡定,但之後的發展直流而下,便是提名他的蔡英文所領導民進黨的反彈更加強烈。然後是預定好的記者發布會被緊急停止,逼退的意思已經溢於言表了。黃健庭即便是想堅持,也料得堅持下去的結局是自取其辱。所以最終主動宣布婉拒提名,退出了事。

可能想想都不對勁,黃對記者表示,民進黨所杯葛的東西,其實他早就向提名他的人提出來,而對方說不礙事。但最讓他傷心的事,如今這個中間人放任自己的同黨對其攻擊而不加以援手。

蔡英文6月24日表示,提名前臺東縣長黃健庭(左)擔任「監察院副院長」是她最後拍案的,她要負這個責任。但是她如何負責呢?

黃算是國民黨有能力的戰將,之前能被郭臺銘肯定,也說明其有一定實力。但就民進黨如此一操作,基本算是廢了。蔡英文雖然說,對此事她承擔責任,但也就是一句空話而已。

而國民黨雖然在黃健庭宣布退出後,緊跟著撤銷了對他的處分。但彼此為之造成的心結恐怕不那麼容易就此消除。黃的政治生涯頓時如他這趟臺北行程。興致衝衝地來了,莫名其妙地走了。

國民黨質疑黃健庭的爭議是掩飾陳菊。果然,陳菊的爭議頓時熱度降低很多。事實上,早在五月,蔡英文辦公室有公文洩露,透露出陳菊辭掉秘書長一職,就是為了就任「監察院」。當時社會就隱然不滿。

民進黨杯葛黃健庭,根本上是不想與他人分肥,但批評的理由卻是冠冕堂皇,因黃健庭涉及一樁弊案還在訴訟之中。而所謂「監察委員」,負責的就是對於公務員的彈劾糾舉及審計,相當於古代的御史大夫,若自身不清白,如何監察他人。

但比之黃健庭的微過,國民黨統計陳菊被彈劾、糾正案合計有五十八件之多。包括她就任高雄市長任內高雄銀行四天通過慶富獵雷艦17億的履約保證金,還有董事會未決議就提供慶富30億貸款,以及高雄氣爆案死幾十人的市政過失,乃至事後的各種坑人的操作。面對陳菊,民進黨頓時都不吭聲了。

陳菊被彈劾、糾正案合計有五十八件之多

反而是脫黨的呂秀蓮看不下去,她寫文章批評這是蔡英文小圈圈的決策,讓臺灣的「民主」蒙羞,以及「正副院長」提名人既均「有案可稽」,民進黨怎麼選擇性反對其一,卻袒護自己?

陳菊怎麼面對批評呢,當然是泰然處之:

臺灣《聯合報》評論陳菊不適任「監察院長」,並舉慶富案、氣爆善款爭議,遭陳菊辦公室喊告。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批評「陳菊官大,氣焰凜人」,難道在臺灣批評民進黨的人就沒有言論自由,就要被法律伺候?

可是如今,國民黨的話,還有幾個人要聽呢。

爭議的還有很多,比如前臺南民意代表葉宜津,葉過去發布政見要廢掉「監察院」,如今提名她做「委員」卻是當仁不讓。題外話是葉是去年第一個「預言」賴清德會出來與蔡英文拼預選,也被視為挺賴的人馬。可是在賴聲勢還算不錯的時候,葉卻從連任多屆的地方民意代表民進黨預選中落敗。某種程度,也預示了日後賴清德的初選結局。

而另一位是民進黨人,臺北市長柯文哲主政下曾擔任副市長的陳景峻。在柯文哲與民進黨決裂之後,他的市府團隊中民進黨人紛紛跳船的情況下,陳選擇留下來。陳是個比較溫和的人,他沒有其他留下來的民進黨人,比如民政局長藍世聰牴觸得那麼激烈。但他卻愣是被綠營怎麼批評,也沒有選擇離開。所以蔡英文辦公室公布的名單裡有陳景峻,綠營輿論也大為不滿,他們視陳景峻為叛將。綠營傳統,對於叛將將追殺到底,豈能容他又被啟用。

2018年,民進黨籍的臺北市副市長陳景峻(左)幫柯文哲站臺輔選,被民進黨認定違紀。(資料圖)

民進黨在野的時候,向來支持廢除「監察院」,但一旦當政,馬上就「提好提滿」,如呂秀蓮所謂「監察院」竟被朝野視為「政黨協商」的籌碼,執政黨更視之為政治酬庸的肉餅。

只是赤裸裸的政治酬庸,國民黨確實沒有民進黨做得過分。

所以國民黨又翻出過去民進黨那些民意代表的言行一一檢驗。尤其出眾的是陳其邁手持譏「監委」為「奸痿」看板的舊照。讓人想起如今以暖男自居陳其邁的過去是一個多沒有口德的人,是的,風口浪尖,檢驗民進黨近期作為的高雄補選在即。豈能放過陳其邁呢。

陳其邁曾譏「監委」為「奸痿」

國民黨方面,幾經斟酌,終於選定高雄在地的議員李眉蓁為候選人。而之前,徵詢了很多人,比如現任不分區「立委」、著名肝臟專家、乃至已逝「議長」的遺孀,無論有意無意,他們大都以家人反對的理由婉拒徵召。

國民黨初衷是不想徵召本地議員,因為「議長」的補選也在即,不想為此流失選票。但最終選定李眉蓁,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所以這場選戰,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才能讓國民黨真正上下一心團結一致。

好巧不巧,李父李榮宗為高雄果菜市場的負責人,被戲言,走了一個賣菜郎(韓國瑜),來了一個賣菜郎之女。

李家是高雄本地的政治家族,某綠營媒體人說李至少有五方面勢力,如宮廟系統、果菜系統、眷村系統、韓粉系統、小漢系統(黑道)。2015年2月11日臺大寮監獄發生在押犯劫持獄警事件,李榮宗就因認識劫犯首腦鄭立德,而受邀進入現場斡旋。李榮宗不穿防彈衣,赤手空拳進去談判,膽識過人,可見其影響力橫跨黑白兩道,也包括藍綠。當時,李眉蓁也隨父親進去,在旁聽到雙方談判,事後並向媒體轉述過程。

李眉蓁身材高挑,形象不錯。但畢竟多年來只在地方服務,一夕之間因被提名代表國民黨補選而成為全島知名人物,被外界擔心其政治歷練不夠。

所以呢,又給民眾黨帶來一個機會。

現任高雄市議員李眉蓁

柯文哲所領導的民眾黨,一直想布局高雄,比如早就將愛將蔡壁如的戶籍遷到高雄(不得不說,柯文哲預見性還是強過國民黨的),之前,放話提議藍白合作以博取版面,當然被國民黨視為吃豆腐之舉。柯文哲也積極在高雄物色人選,最終選定親民黨人吳益政代表民眾黨出徵補選。有種說法是吳開始拒絕柯文哲所請,後見國民黨選名不經傳的李眉蓁,覺得有機會於是北上臺北向民眾黨主動請纓。

民眾黨是柔性政黨,也就是無論什麼黨的人,只要彼此合意,都可以選其代表民眾黨參選。但親民黨不是,宋楚瑜受訪表示對吳益政參選不知道。去年,柯文哲選宋楚瑜愛將黃珊珊任副市長,宋因為柯事先沒有知會而為之不快。而今親民黨式微,不排除黨員跳船。親民黨之後又表示,因為吳也好,李家父女也好,都曾為親民黨,所以樂見其成。

吳益政在2018年韓國瑜大戰陳其邁那局中其實也參選了,但存在感實在太低,竟然如船過水無痕一樣,被人忘記了。吳也是高雄地方議員,當他去年選「立委」的時候,居然得票比選議員還低,說明吳的局限性很大。

柯文哲(左)、吳益政(右)

而民眾黨在高雄也沒有基層組織,輔選難度很大,即便如此,柯文哲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派人參加補選,也說明民眾黨的求生欲很強。畢竟,韓國瑜之後,民進黨全力追殺柯文哲。民眾黨不選舉,不被人關注,被做掉的概率就越大。

這場選戰,三黨候選人其實都比較沉悶,反而是柯文哲這位場外人士,更可能帶來話題性,至於能不能就此攪動這場選舉中的勢能分布,將直接影響到這場選戰觀看的精彩程度。

自2018年韓流興起以來,到今年94萬同意票罷韓,三年來高雄至少有過三次很狂熱的政治動員,所以能不能再次動員民眾投票,年輕人會不會再次坐火車回家支持,成了陳其邁最大的擔心。雖然,這局中,陳其邁幾乎必勝,但如果得票率太低的話,也將不可避免動搖民進黨的士氣,乃至日後陳其邁在高雄的執政。所以民進黨為了這次補選,上下其手,無所不用其極,比如最大限度的縮短補選日期,以降低對手的準備時間。(規定是九月十二日之前,民進黨則將補選安排在八月十五日,提前將近一個月。)

而綠營更是幾乎全部動員,不惜工本。不談陳其邁之前偷跑,而所有側翼小黨,也表示出一致配合的態度,比如時代力量早早就表示支持陳其邁。而罷韓中出力很大的高雄本地的基進黨,放棄之前參選的念頭,改為支持陳。當然,陳也投桃報李,表示未來高雄市政基進黨將分一杯羹。

反觀國民黨則內外交困,內部是因為之前兩岸政策的異動引發黨內大佬們的紛紛不滿,外部則是兩份觸目驚心的民調,一份親綠的民調顯示國民黨在20到24歲年輕人中的支持度為零。而另一份國民黨自己做的民調,則顯示在20到29歲的民調為個位數的6.3%。所以,即便是明擺是敗局的高雄補選,也要全黨上下一致全力以赴。但隱憂卻是,國民黨北部「中央」與南部地方的管理上的脫節。以及如何面對韓國瑜所遺留下來的政治資產與包袱。

臺灣南部社會,相對比較保守,民眾感性往往大於理性,易受煽動,幫親不幫理。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從政者大都所屬政黨色彩曖昧,很多人往往擁兵自重、待價而沽。而國民黨以往過度倚重於地方派系,而不重視對於年輕人的培養。所以往往呈現出一種臨時抱佛腳的狀態。這次選李眉蓁,倒是有一種培養的意思。

所以勝敗是一方面,而能不能就此留下一個種子,才是國民黨在南部的真正未來。

如需轉載, 請在後臺回復「授權」。

相關焦點

  • 陳菊會否再次成為民進黨票房毒藥,國民黨如何布局高雄丨臺灣一周
    陳菊早有布局,哪怕弊案纏身國民黨質疑黃健庭的爭議是掩飾陳菊。果然,陳菊的爭議頓時熱度降低很多。事實上,早在五月,蔡英文辦公室有公文洩露,透露出陳菊辭掉秘書長一職,就是為了就任「監察院」。當時社會就隱然不滿。
  • 高雄趕走了韓國瑜 反擊難住了國民黨丨臺灣一周
    即便這次補選毫無勝選,也要打出知名度,未來至少在高雄為國民黨拼一個「區域立法委員」出來。但詢問多人後,遲遲沒有答案。比較國民黨的意志消沉,民進黨方面,則內鬥到刀刀見骨。先一度傳出就讓陳其邁代理高雄市長。因為多方屬意未來還是由陳其邁接手高雄。
  • 民進黨的「票房毒藥」們
    臺灣「九合一」選舉日益臨近,國民黨籍前民代孫大千先前曾列出一個民進黨的「票房毒藥」
  • 給國民黨送槍蘇嘉全不輸陳菊 讓國民黨丟臉李眉蓁拉響警報|臺灣一周
    她擔任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期間,曝出隨扈走私香菸案,陳菊作為長官本該負責,但卻被親綠的「監委」裁定,此事與陳菊無關,目的就是幫陳菊主管監察機構掃清障礙。面對民進黨當局上下一致的護航,國民黨還真的有點拿陳菊無可奈何的意思。但這個時候,又有一個人不甘寂寞,幫陳菊擋刀。
  • 高雄任內負債拖累民進黨選情?陳菊回應
    臺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近日不斷追打高雄市負債新臺幣3000億元問題,前高雄市長、「總統府」秘書長陳菊17日晚間出席臺北市第三選區(中山、
  • 民進黨「獨裁」最後拼圖?蔡英文愛將陳菊將接任「監察院長」
    蔡英文「5·20」將展開第二任期,人事布局啟動。蔡英文日前宣布蘇貞昌續任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蔡辦秘書長陳菊已確定出任下屆「監察院長」。對此,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列舉「慶富案」、氣爆案等5大爭議案件,質疑陳菊接任「監察院長」,還查得下去嗎?
  • 蘇嘉宏:民進黨在南部二都的布局態勢
    退,可以應付未來國民黨的挑戰而遊刃有餘;進,則有利劉世芳接棒參選高雄市長。再者,陳菊日前鬆口表示:「就算我任期過半後離開,不需要補選,中央也要指派一位代理市長;但這位代理市長必須承諾不爭取參選下一屆高雄市長,否則在初選期間,就會有球員兼裁判的爭議,對其他人不公平……。」顯然,英菊之間對將來的代理市長人選已經明朗,但陳菊仍然有不願意力挺的「圍堵」之心?
  • 韓國瑜戳破了陳菊的高雄「治理神話」
    陳菊在高雄十二年的經營,過去在大量文宣和置入營銷的運作下,一直享有「五星市長」的美名。正因如此,國民黨內遍尋群英,沒有任何勇夫或老將敢於出馬挑戰;韓國瑜是在既無糧草、又無兵將的情勢下,硬著頭皮上陣。但陳菊在高雄的不敗「神話」,卻被韓國瑜以一句「又老又窮」戳破,「國王新衣」的真相原來如此。延續這個基調,韓國瑜又打出「北漂青年」的呼喚,引發年輕世代的共鳴,撼動高雄的綠營根基。
  • 國民黨振興,真的很難;民進黨二代,底線更低丨臺灣一周
    高雄議長的補選很關鍵因為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以及議長許崑源的自殺,使高雄的市長議長的補選工作,成為近期臺灣島內最重要的一場選舉活動。雖然這場選舉因為候選人們的沉悶特質,且勝負預期顯而易見,所以主場並不熱鬧也不好看,但場外,卻成了各種勢力角力以及未來布局的關鍵。
  • 臺灣新聞臉:「花媽」當「包公」?|臺灣新聞臉|蔡英文辦公室|民進黨...
    2005年9月,陳菊因高雄捷運外勞弊案辭職下臺,轉身就在2006年參選高雄市長。選前最後時刻,陳菊以莫須有的賄選指控逆轉選情,最終以1114票的極微小優勢擊敗國民黨籍候選人黃俊英而當選。此後陳菊連選連任,前後當了十二年的高雄市長,號稱臺灣政壇「南霸天」。
  • 民進黨評李登輝話裡有話,國民黨終於贏了一次 丨臺灣一周
    高雄巿議會議長7月31日補選,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黨團各自推派人選比拼,分別是國民黨的曾麗燕和民進黨的張勝富。議長投票中,曾麗燕首輪即以過半的35票拿下議會龍頭,民進黨張勝富則獲27票。外界傳言陸淑美在正式選舉中不會配合,不過開票結果說明,陸淑美在關鍵時刻沒有拆臺,還是支持了同黨同志。也難怪曾麗燕獲勝後第一時間即去擁抱副議長陸淑美,正面破除之前國民黨內部不和的傳聞。國民黨如今氣勢已經落入谷底,再不團結自救,怕是神仙難救。所以這次保住議長位置,算是從去年選舉開始的一路潰敗中,稍稍站穩下來。
  • 韓國瑜成功「夜襲」高雄旗山 「討厭民進黨」已成臺灣最大黨?
    這場造勢大會除了王金平外(王金平是「韓國瑜三山之友會」的主辦者),韓國瑜沒有邀請任何國民黨大佬站臺,並高呼「這是一場韓國瑜與高雄市民對民進黨投下不信任票的選舉」,委婉宣告「大佬止步」。韓國瑜也確定未來十餘天的選戰策略,「不會主動邀約馬英九等國民黨中央大員站臺輔選」,並強調「南臺灣」要生活要賺錢,要繁榮培養下一代,不要再搞政治。
  • 藍綠「混戰」,陳菊人事案令臺灣政壇再起「波瀾」
    撰文丨梁延 沈若影陳菊被提名擔任「監察院長」一事,讓「藍綠」雙方不斷發生衝突。14日,陳菊赴臺「立法機構」備詢,抵達臺「立法機構」內,「藍綠」雙方再次發生肢體衝突。其他「在野黨」與民眾也在現場極力反對,認為陳菊不具備任選資格。17日,陳菊在臺「立法機構」的人事同意權投票中,通過了投票,確定了其將在臺「監察機構」任職。在如此多激烈的反對聲中陳菊還是如期出任「監察院長」,臺灣地區各界對此爭議不斷。藍綠「混戰」,陳菊人事案令臺灣政壇再起「波瀾」。
  • 「罷韓」背後,是民進黨舉全黨之力保一人?
    據國民黨高雄市議員組織的預估,民進黨在高雄執政20年,有高達數億新臺幣的巨額資金因貪腐而流入私人腰包,數額之大、漏洞之多,讓人觸目驚心。因此,當韓國瑜去年公布其2020競選宣言,專門提出徹查高雄多年弊案時,民進黨和陳菊感到憂心忡忡。據臺灣媒體揭露,那一時期,陳菊幾乎每周都要從臺北悄悄跑回高雄,指導其子弟兵如何反制韓國瑜,其中「罷韓」就是反制手段之一。
  • 高雄這項被爆爛冠全臺 網驚:陳菊還能當臺灣「監察院長」?
    前高雄市長陳菊。(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臺灣「監察院長」人選盛傳是前高雄市長陳菊,國民黨「立委」葉毓蘭昨天接受YouTuber專訪時指出,她視察高雄後,發現高雄消防車老舊率是全臺第一,不禁批以前的人都在做什麼呢?有網友則吃驚暗酸陳菊,這樣的人可以當「監察院長」?
  • 國民黨民代佔領「立法院」,強烈要求撤換陳菊
    根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在佔領議標場的時候,將座椅等擋住了大門,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原來,國民黨是為了抗議民進黨當局近期所提出的一些任職名單,不同意陳菊等人員任職「監察機構」。根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本次活動中,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在晚上的時候加入其中。根據相關報導顯示,民進黨的這一份提名「立法機構」的任職名單,已經被大家評為了「史上最綠、史上最爛」名單,大家反對陳菊任職,並且表示如果不將其撤換,就不會離開立法議場。
  • 陳菊是「高雄林志玲」?新潮流系2022和2024要全拿?
    中時電子報刊發一篇評論文章稱,一直備受爭議的前高雄市長陳菊,竟然被民進黨稱為「高雄林志玲」,可見民進黨吃相多難看。
  • 民進黨「黑歷史」又被挖出來!陳菊之後,蔡英文反美牛影片也曝光
    先是AIT發聲明,指政治人物(盧秀燕)在臺灣消費者間散播不實資訊,並引發毫無根據的焦慮,對所有人都是無益的。接著,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秘書長李孟諺批評盧秀燕搞「政治突襲」,有失所謂「外交禮儀」造成國際友人對臺灣的不信任;然後,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也用「霸王硬上弓」、「設局」等用語批評國民黨。
  • 臺媒:這十件事讓「討厭民進黨」成為臺灣最大黨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九合一選舉選情低迷,蔡英文日前在造勢場合重批國民黨「憑什麼教訓民進黨」,反遭陳水扁嗆憑人民最大。
  • 票房毒藥? 蔡英文給誰站臺誰民調就下降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距離臺灣「九合一」選舉不到一個月,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加緊參與民進黨各縣市輔選。27日晚,她現身民進黨臺中市長候選人林佳龍的「萬人造勢大會」,這已是她第四次「御駕親徵」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