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在中國,寶寶在出生後一歲左右,家人就會給孩子安排個「抓周禮」。
通常是在孩子面前擺滿各式各樣的小物品,每樣物品都有其各自的含義,孩子抓到哪個,說明孩子未來會與這樣物品有關。
比如孩子抓到算盤,家人會說孩子以後會管帳,可能會是個會計,抓到大勺,孩子可能會是個廚師。
當然這些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只是大人對孩子的一個期盼而已。
作為孩子的家人,自然是希望孩子抓到好的東西的,因此擺在孩子面前的,都會是家長挑選好的,覺得合適的物品。
這樣一來不管是抓到什麼東西,都會是好的兆頭。
可在這位寶寶的抓周禮上,卻突然出現了個「不速之物」,導致全家人都瞬間變了臉,哭笑不得。
寶寶抓周禮上,爺爺隨手放下一「小玩意」
在準備抓周物品的時候,全家人可謂是費盡心思,準備了人民幣、車鑰匙、書本等一眾物品。
雖然都是好兆頭,但孩子不同的家屬,也都各懷心思,希望孩子能抓到自己準備的那份,這樣一來孩子就算是繼承了自己的願望了。
比如媽媽就希望孩子拿到那本書,現代社會還是多讀書做狀元靠譜!而爸爸希望孩子抓到錢,畢竟在哪兒錢都是很好使的。
全家人都屏住呼吸,心中都激動不已,看著還不會走路的孩子,慢慢爬向抓周物品,就等著孩子伸手拿了。
可是孩子看了看,仿佛沒有一個東西能入他的眼,家人們都急得慌!
此時爺爺就按捺不住了,之前準備物品的時候,自己的「小玩意」被全家人否決了,只好換了另外一個放上去。
看著孩子啥都不想要的樣子,爺爺就覺得,肯定還得自己的「小玩意」出馬。
於是他裝作無意走上前,隨手在一排物品前放下他的「小玩意」。
而寶寶看到爺爺隨手扔下的東西,瞬間就來了興趣,手腳並用地爬到最前面,拿起了爺爺放下的小方塊!
這下爺爺可樂開了花,自己的孫子果然像自己,連喜歡的東西都和自己一樣!
而家人們此時,才看清楚爺爺剛才放下的「小玩意」,居然是之前不讓他放的麻將!得知寶寶拿了麻將,全家人臉色都變了,笑容也凝固在嘴角,隨後慢慢消失。
他們心裡就一個想法:真是怕啥來啥!
孩子爺爺業餘就喜歡打麻將,雖說當做小消遣也沒啥,但是孩子抓周的含義,和未來發展方向有關,麻將自然就不適合出現了。
在除了爺爺以外的長輩們看來,孩子抓了個麻將,那可是跟「賭」有關,不是什麼好兆頭。
再說了,人家孩子都是抓書本抓筆,自家孩子抓了塊麻將,說出去還不得讓人笑掉大牙?
想到這,全家人就更是埋怨孩子爺爺了,哪有這樣坑親孫子的爺爺啊!
在他們看來,爺爺中途放下「小玩意」,相當於毀了寶寶整個抓周禮,家人表示笑不出來!
不過,爺爺還是很開心,他並不覺得抓到麻將有什麼不好,自己喜歡打麻將,這麼多年過得不也好得很麼?
對於爺爺在寶寶抓周禮上的行為,大家覺得對嗎?
討論:爺爺做法對不對?
中國家長之所以對孩子的抓周禮如此重視,就是因為其中蘊含了,家長們對孩子未來職業的期盼。
而事實上,孩子未來發展方向如何,將會從事什麼職業,也都是孩子自己的選擇。
能影響到孩子職業選擇的,是長期以來的成長和學習環境,而不是抓周禮上的一個「小玩意」,那個年紀的小娃娃,又能懂什麼呢?
不過是看著哪樣東西好玩,就抓哪一個罷了。家長真想讓孩按期盼發展,不如從小就創造環境,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所以,家長真的不需要因為這個而較真,圖個開心就好。
若是不想過程中出現不開心,就提前給每個親屬打好招呼,核定好物品清單,這樣就不用害怕出現意外,鬧得不開心了。
兜媽寄語
在家人們看來,爺爺在抓周禮中途放下的「小玩意」,可以說是毀了寶寶的整個「抓周禮」,那場面表示真的笑不出來。
對於爺爺的舉動,有人說沒關係,有人說不吉利,各有各的看法,也說不清。
你家孩子抓周時,抓了個啥?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交流!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