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綜藝,湖南衛視算是國內的鼻祖。當年選秀節目辦得風生水起,收視和廣告收入讓其他友臺是望塵莫及。
進入到近幾年,各大衛視的資金越來越雄厚,逐漸開始自建團隊自製綜藝,於是乎,國內的綜藝節目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多到讓人眼花繚亂。
本來百花齊放是一件好事情,對於觀眾而言有了更多的選擇,然而隨著綜藝節目的急劇增多,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如今每每談起國產綜藝,總離不開3個標籤:愛抄襲,耍大牌,老作秀。
愛抄襲是國綜留給觀眾的第一印象。
從《嚮往的生活》被質疑抄襲《三時三餐》,《中餐廳》被質疑抄襲《尹食堂》,到《花兒與少年》被質疑抄襲《花樣姐姐》,《親愛的客棧》被質疑抄襲《孝利的民宿》等等,國產綜藝被質疑抄襲的案例2個手掌都數不過來,節目裡抄襲國外綜藝節目橋段的情況更是數不勝數。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抄襲或引進韓國綜藝節目的綜藝高達81個。其中只有30部綜藝購買了版權。對於這些涉嫌抄襲的綜藝節目,國內的觀眾尚且難以容忍,國外的觀眾更是將中國的綜藝與山寨抄襲畫上了等號。
這是名副其實的丟臉丟到了國外。
有些國產綜藝節目似乎天生創意不足,總喜歡拿來主義,能白撿的絕不付錢。這辦法放在七八年前還行得通,然而這幾年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真當觀眾沒看過國外的綜藝節目嗎?真當原創節目組不關注中國綜藝嗎?
耍大牌是國綜給觀眾留下的第二印象。
本來綜藝節目的初衷是讓明星藝人走出熒幕,到電視機前和觀眾更親近的接觸,顯得更接地氣更有親和力。結果節目在實地錄製的時候,卻屢屢傳出節目組耍大牌,驅趕無辜路人的醜聞,讓人匪夷所思。
9月初鄧超、陳赫、鹿晗三人接了一檔《哈哈哈哈哈》綜藝,在錄製的時候因為有不少粉絲圍觀,安保直接要求路過的無辜行人退到一邊,給攝影師和藝人清出一條路讓他們走。
然而實際上,這條路根本就沒有封路,正常來說,工作人員根本沒有權利要求其他人給明星和節目組讓路。
綜藝節目錄製到地方去錄製,說句不好聽的話,實際上是給當地添堵的。
不排除有一部分粉絲會因為可以看到明星而激動開心,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路人是沒有興趣圍觀的,這些綜藝節目的錄製顯然幹擾到了他們的正常生活。
老作秀是近來國產綜藝給觀眾留下的第三印象。
9月份的時候,網紅歌手劉宇寧因為在參加《極限挑戰》時,採摘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母雪兔子而登上熱搜。當時在節目的畫面中,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上,一群明星插著氧氣管,遍地尋找著稀有的雪蓮花,氣氛營造得讓人差點感動哭。
結果東窗事發後,劉宇寧解釋說是節目組設置的道具,實際上是坐實了節目組是有劇本的,一時之間,批評聲四起。《極限挑戰寶藏行》本來的目的是做公益,結果到最後卻被觀眾質疑是在走劇本作秀,顯然已經是本末倒置了。
愛抄襲,耍大牌,老作秀,這就是一些國產綜藝給觀眾留下的3大印象。
有些節目製作人總以為有了流量大牌明星坐陣,內容並不重要,所以儘管綜藝節目眾多,但總感覺節目形式似曾相識。每期幾乎都是幾個明星聚在那裡自嗨,除了通過出糗懲罰,讓觀眾發笑之外,根本不知道節目的意義在哪裡。
如果只是流水線批量生產出來的東西,沒有經過節目組的創意和思考,充其量只不過是文化垃圾而已,根本毫無價值可言。
有時候作為一名觀眾,我都不禁納悶:難道靜下心來,好好做一檔有價值的原創綜藝真的那麼難嗎?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