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高宗時期,在歷經了西方銀元的滲透,戶大當百錢的強制流通,以及大量廉價清錢輸入,還有一段時間當五錢的運營,廣受民間信賴的常平通寶收到了巨大衝擊,同時,政權的不斷變動使得這個時期的常平通寶的鑄造和形制變化頻繁。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常平通寶小平錢中,武衛所鑄造的「武」字錢。
首先需要說明一下,小平錢這個「武」與常平通寶早期的初鑄單字錢、折二錢中的「武」並非一個鑄局,早期的是武備司,這次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小平「武」字的鑄造局——武衛所。
武衛所,是高宗親政不久後的1874年(高宗11年),為了加強國王護衛和宮殿宿衛而成立的。
說是高宗李熙親政,其實,實際當權者是閔妃。閔妃與公公大院君的恩恩怨怨真的是一言難盡。因為這個兒媳婦閔妃,正是大院君自己選立的。
一、緣起
高宗三年(1866年),朝鮮為15歲的國王李熙選妃。當時大權在握的大院君為了保證江山永固,內心暗自定下了兩個選妃原則:
1、無外戚專橫之憂者。2、順從自己,不幹預政權之人物。這樣一來,作為與自家關係融洽的親戚、同時又是喪父孤女的閔氏成了絕佳人選。
據說在李熙登位之前,金炳學(安東金氏家族重要人物)就曾對興宣君李昰應表示:假若能以他的女兒為新王妃,就支持李昰應的兒子李命福登上王位。李昰應為換取支持,便同意了金炳學的要求。
但已成為大院君的李昰應擔心金炳學的女兒很可能在做王妃以後利用家族背景幹預朝政,進而威脅王權,於是不惜違背與金炳學的諾言,將閔氏內定為新任王妃。(你看,大院君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卻預料錯,到底是誰導致了他的結局)
二、生怨
在後來立世子的問題上,閔妃與大院君結下矛盾,但大院君仍將閔妃視為自己的一顆棋子而不以為意,閔妃則將此矛盾視為不可調和的,聯絡各方反大院君勢力,團結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暗中形成了以閔氏外戚為核心的政治集團。
高宗十年(1873)十月至十一月,儒臣崔益鉉連續上疏抨擊大院君的政策。
崔益玹,就是高宗五年時,抨擊大院君發行戶大當百的掌令,他那非常有名的疏略四條,其中之一就是「行之(當百錢)二年,士、農、工、商,俱受其病,百物耗損」
閔妃利用這次機會,鼓動高宗接受崔益鉉之上疏,宣布「親政」,儘管名義上是高宗親政,實權則落入閔妃外戚集團手中。
三、武衛所的設立
逼退大院君一個月後,景福宮慈慶殿發生火災,延燒紫薇堂、純熙堂等三百多間殿閣,王室被迫搬往昌德宮。
景福宮火災事件使當朝政局變得緊張。高宗(閔妃)把軍事政策的方向改為以宮殿宿衛為中心。當時是每個兵營抽調幾百人手,於1874年4月組成了把守軍。
兩個月後,即1874年(高宗11)6月20日,高宗下旨:「將把守軍的稱號改為武衛所,讓訓煉都監進行句檢。」將武衛所合法化,並確立武衛大將的地位。
武衛所雖然聽上去只是個「所」,然而開港以後,武衛所的權力加強,軍權集中起來,兼任訓煉都監·禁衛營·御營廳的京三營提調和都提調,將地位提升到與宰相相同的位置,甚至可以統領龍虎營和捴戎廳。
只是這套中央軍事系統以國王的人身安全和宮殿宿衛為中心。高宗,應該說是閔妃,把大院君傾注心血培養的江華島鎮撫營解體,把運營預算轉移到了武衛所。
同年12月,統制使的外登壇制度也被廢除,降低了一線戰鬥士兵的士氣,大大削弱了沿海防禦力。
其權限不斷擴大,隨後武衛都統使兼任軍器寺和造紙署·鑄錢所的提調,這樣一來,其權力延伸到財政領域。並參與影響了錢幣的鑄造工作。
四、武衛所*武衛營*壬午軍亂(壬午兵變)
武衛所在1881年(高宗18年)軍制改編過程中被改編為武衛營,主要內容是「武衛所·訓煉都監·龍虎營·護衛廳加在一起,做為武衛營。近衛營·御營廳·捴戎廳加在一起,做為壯御營」。
雖然被重組為武衛營,但在同一個軍營內,武衛所士兵和訓煉都監士兵之間仍然存在歧視。導致1882年夏,舊式士兵們積怨爆發,同市民一起發動暴動——即壬午軍亂。
7月24日,暴動士兵和市民攻入昌德宮,閔妃化妝成宮女逃往外地。士兵推戴興宣大院君重新上臺執政。
在壬午軍亂期間,大院君讓自己的長子李載冕兼任武衛大將、戶曹判書、宣惠廳堂上等重要職務,掌握兵權和財政。除了人事的安排外,大院君在奪回權力之後,亦立即著手推行改革以緩解社會危機。
只是南逃的閔妃集團向清政府乞援,大院君被清軍扣押被強制送往中國天津受審。不久羈押保定,大院君的第二次上臺只持續了33天便在清朝的幹預下垮臺。高宗19年7月27日(1882年9月8日)閔妃集團再次上臺執政。
五、常平通寶背「武·完·一」
這裡,筆者有一個小猜測,少見的常平通寶背「武完一」,有可能是在大院君重掌政權的極為短暫的時期鑄造。
以前一直疑惑的是為什麼會取「完」這個字,看到大院君之子李載冕在壬午事件中掌握重權,便有了聯想。
李昰應、李載冕是全州李氏王族的代表,完山是古朝鮮百濟,新羅時期全州的舊稱,「完」也是朝鮮實錄中全州的簡稱。李載冕最初的爵位是「完興君」。
武衛大將的權利在壬午事件中重歸大院君一派時,或許短暫鑄造了象徵全州派系的「武·完」錢。
當然,這只是筆者個人的主觀臆斷,也希望泉友們批評討論,來充實錢幣背後的趣味性,畢竟,有很多品種想上手見一面還是挺難的,要看緣分。
六、結語
大院君在短暫奪回權力的時期,宣布恢復五營軍和三軍府,沒多久便廢除武衛營,裁撤統理機務衙門等命令。至此,編入武衛所的武衛營在壬午兵變後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壬午兵變還直接導致了外國勢力對朝鮮滲透和幹涉的加劇,成為近代朝鮮問題國際化的契機,是清朝和日本在朝鮮半島展開競爭的開端。在清朝洋務派的主導下,朝鮮開始了漸進式的近代化改革,設立內外衙門,開辦外交、通商、海關等事務,代購洋槍洋炮,代訓新軍,培養朝鮮的軍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