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到底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事業?
有人目標明確,但有人還在迷茫,他們需要外界的幫助,去獲得開啟職業大門的金鑰匙,職業生涯規劃師由此而生。周小健正是這個新型職業的從業者,專解職業困惑,幫助別人找到可為之奮鬥的事業方向。
2019年,他帶領團隊自主創業,在三水創立廣東聚變人力科技有限公司。兩年來,他始終專注於研發職業生涯教育產品,在探索中堅定前行。
拉隊伍 深耕生涯規划行業
大學畢業後,跟很多本科畢業生一樣,周小健開始投簡歷找工作。步入社會後,他的從業之路並不順暢,經歷過3次大跨度轉行,擔任過機械工程師、行政人員以及運營總監。
他曾迷茫和焦慮,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決定辭去工作,自己出來闖一闖。豐富的職業經歷讓他熟悉了不同的職業性質和職場環境,也養成了學習、思考和決策的習慣,積累了管理經驗,成為他創業的底氣和財富。他最終找到了心之所向:利用專業知識和工具模型為他人規劃職業生涯。
創業之初,公司的業務發展面臨壓力,他先開展一些公益性沙龍,去圖書館、書店等地免費講課,慢慢積累客戶,拓展業務。「職業生涯規劃師是一個新興職業,有很多人不了解。當下,我只有先做行業推廣,再開始培育行業人才。」周小健說。
至今,他已完成300多個個案諮詢,進行了100多場培訓,還走進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等省內高校,幫助在校學生樹立職業生涯意識,更好地面對職場人生。在他的努力之下,個人業務能力被越來越多人認可,也給自己的團隊帶來了收益。
一個人埋頭苦幹,不如一群人齊頭奮進。這些年,周小健與團隊成員一起朝同一目標前進,研發和推廣高效適用的服務產品,為個人和企業提供職業生涯發展與管理的系統解決方案。他把這當作一個成人達己的事業,一個讓他的生活充滿意義的工作。
謀發展 助力政企靶向引才
公司發展漸入正軌,業務量也隨之變大。除了每周有2~3次的公開課,周小健一有空閒時間就會翻閱職業生涯規劃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書籍。他結合佛山企業的基因組成及員工特點,思考如何優化職業生涯教育,最終開發出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企業提升課程,如《中層管理者的三大修煉》《職業壓力與情緒管理》等。
周小健是一名新三水人,2007年才來到三水。為了更貼近本土生活,他經常走街串巷,了解三水人的就業需求,並把這些聽聞記錄下來。
「我很喜歡這裡的風土人情及宜居宜商環境,想要為這個第二故鄉做點什麼。」周小健說,他參與策劃和運營了樂平鎮人才驛站,這是三水首個鎮級人才驛站,並設計出樂平鎮人才客戶經理制度,擴大了人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今年2月以來,樂平鎮人才驛站整合資源,為樂平鎮轄區內的企業及個人舉辦了包括「企業管理分享會」「HR技能特訓營」「職場領跑沙龍」三大系列共計9場分享、培訓及沙龍活動,覆蓋樂平鎮90多家企業1219人次,幫助本地企業與人才精準對接,推動建立有利於人才發展的良好生態。
對待專業,周小健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致力於在企業經營和人才運用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有一次,他和團隊通過一系列專業動作,幫助一家企業化解了危機,使本要集體離職的13名員工全部回歸崗位。他們用團體輔導的方式,引導他們釋放職業情緒與壓力,讓他們認識到個人成長與企業發展之間的關係,從而理性地看待工作問題。
回看大學畢業至今的職業生涯,周小健說:「我這十幾年的職業生涯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開始是『一口飯』,為謀生而工作;後來是『一份工』,為個人發展與積累而工作;現在是『一個夢』,為了實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文/佛山日報記者盧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