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注意過馬克沁機槍旁邊的那個水桶
▲大家是否注意過馬克沁機槍旁邊的那個水桶
▲世界上第一支依靠火藥燃氣完成自動循環的重機槍
1884年世界上第一挺馬克沁機槍問世,直到1893年英國首次裝備之前馬克沁機槍一直叫好不叫座,直到祖魯戰爭中英國50名士兵使用1893式馬克沁機槍以壓倒性優勢大敗5000土著後,各國才見識到馬克沁機槍的威力,馬克沁機槍由此真正走上了戰爭的舞臺。
▲德軍使用MG-08射擊英軍騎兵
馬克沁設計的水冷裝置理論上在水充足的情況下會一直射擊下去,只要冷卻筒中的水位能夠沒過槍管,槍管的溫度就不會超過100攝氏度,這個溫度對槍管的材料來講簡直是小菜一碟。因此,馬克沁機槍的水冷裝置從紙面上看比氣冷式靠譜多了,氣冷式連續射擊的情況下不一會就要更換槍管,水冷式則可以做到長時間連續發射,水不幹槍不停,火力持續性槓槓的。在1899年美國測試馬克沁機槍時,該槍一口氣打了15000發子彈還意猶未盡,從測試結果來看水冷裝置確實非常靠譜。但實際上往往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有時候馬克沁在實際使用中獲取足夠的水並非易事,如果你不幸在北非沙漠中操作維克斯機槍作戰,機槍的冷卻水不可能敞開了供應。美軍的白朗寧M1917重機槍也有一個類似的冷卻水系統,注意下圖美軍建立機槍陣地,注意副手在排氣口安裝橡膠管的動作。其實馬克沁的水冷套筒也不是什麼「水」都可以加。就像是燒開水,水中的礦物質含量不同,在水燒開後形成水垢的多少也不同。如果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過多在壺壁上會形成一層厚厚的水垢,這就是我們俗話說的「硬水」。
與燒開水同理,如果你在馬克沁的冷卻筒中加入的是硬水,在冷卻筒中的水沸騰後,也會在冷卻筒壁上形成一層厚厚的水垢,這會大大的減少冷卻筒的壽命,影響冷卻效果。想延長冷卻筒的壽命就要使用優質的軟水作為冷卻水,實際中,戰鬥正酣,射手哪有功夫關心水質問題,有水就灌,這種「暴力」的使用方式會極大損傷冷卻筒。如果在極寒條件下作戰,馬克沁機槍冷卻液也是個大老難問題。比如說蘇聯的索科洛沃機槍,在行軍和不使用機槍時你需要把冷卻筒中的冷卻液全部放出妥善保存,在下次使用時需要將冷卻液重新注入機槍,大大增長了射擊準備的時間。索科洛沃機槍在冷卻液中還要注入一定比例的防凍液,防止冷卻液被凍住。有趣的是防凍液的主要成分為酒精,嗜酒如命的戰鬥民族在補給不足,沒酒喝的時候就會從機槍冷卻筒的放水閥門裡放出冷卻液,暢飲一番。水冷式的馬克沁機槍雖然持續火力強,但是存在攜帶不便,保養繁瑣,冷卻筒容易損壞等多重問題,最終不得不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馬克沁機槍在自動武器史的貢獻是不可抹去的,是自動武器最重要的裡程碑。近日,位於帕迪科沃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發布了一條動態,他們正在修復一挺珍貴的馬克沁機槍。
從外觀上看,就能夠明顯發現這挺馬克沁機槍與其他型號的顯著區別,它的水冷套筒、受彈器、D形握把都採用黃銅材質,金燦燦的非常漂亮。
這挺機槍非常珍貴,是沙俄陸軍從國外購買的第一批機槍,製造商是德意志武器彈藥製造廠(DWM),由於馬克沁專利的關係,DWM是通過購買專利的方式特許生產的。
這挺機槍展示在「俄羅斯機槍」展區,槍號是679。
作為沙俄接觸到的第一款全自動武器,這種DWM製造的馬克沁機槍對以後的沙俄/蘇俄/蘇聯的輕武器發展影響深遠。
這樣一款在歷史上具有顯著地位的機槍,成為博物館方面異常珍視的展品,同樣在展臺上也處於顯著位置。注意照片下方的手搖裝彈機,本人之前的文章曾經介紹過它。
俄羅斯手搖裝彈機:將散裝子彈塞入彈鏈 基層部隊機槍手得力工具
採用後三點式槍架,後腿上還有射手的小座椅。
在20世紀初的落後生產條件下,這樣一挺機槍必然花費大量成本製造,因此在材料使用方面更加不在乎成本。
為了保證部分薄壁材料的壽命,採用了耐腐蝕性更好的黃銅取代鋼材,這也是許多零件使用黃銅的原因。
與當時德意志帝國裝備的馬克沁機槍相比,槍口部分的結構非常簡單,沒有安裝馬克沁機槍常見的,防止敵方發現的擋焰板。而這樣的簡單實用的設計,成為以後俄版馬克沁機槍的標準配置。注意水冷套筒前部有DWM的商標。準星座是偏置的,射擊時,機槍手用左眼進行瞄準。
機匣頂部的立柱式表尺,可以調節射程和風偏,簡單的V形缺口也是當時的標準設計。表尺射程達到了2800米,從分劃上可以看出越遠的射程彈道越高,調節的幅度越大。
右側大的滾花旋鈕是調節射程的,旋鈕上還有鎖定裝置。表尺立柱可以向前傾倒,平放在機匣上方。
黃銅製造的受彈器,上面的625是原廠槍號,625上有橫線,代表被註銷。下方有28713的編號,是俄羅斯標準的槍號樣式,代表這個零件後來裝到28713號的機槍上。然而這些號碼都與該槍的679槍號不同。
水冷套筒上的1640槍號,與受彈器上的也不一樣。
黃銅製造的D形握把,上面有明顯的使用痕跡,槍號是826。兩個垂直握把頂部都有滾花帽,擰下後會發現握把蓋其實是一個毛刷,而握把就是一個油壺。
機匣內部有原廠956槍號,同樣被註銷,新的編號是1640,這個編號與水冷套筒的一樣。
槍機框頂部有精美的原廠槍號664A。
這樣一挺珍貴的古董機槍上有很多機槍上的零件,因為時間太久,經過多次戰爭,出現這樣的情況絕對是正常現象。
而這也正是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最近正在對其進行修復的內容,他們希望利用幾年的時間,使用能夠找到的DWM原廠零件,將其完全恢復到能夠射擊的狀態。復進簧蓋上有俄文和德文標記,可以看到679的槍號,它是1903年生產的,距今已經117歲。在修復過程中,這挺機槍還將保持展示狀態,因此觀眾可以隨時看到它的風採。
民24式重機槍往往配在第一線,不但能發揮火力,還有一個重大的心理激勵作用。在「淞滬戰役」中,日軍常常調用戰防炮來對付國民黨軍隊的民24式馬克沁重機槍。而重機槍又必然位於第一線,配屬步兵單位,因此一場戰鬥下來,一個師十之八九的民24式重機槍往往都遭擊毀,戰損率極高。
1938年初,山東抗日救國軍第3軍第2路軍查軍閥吳佩孚家大樓時,在地下室一口棺材裡發現一挺民24式馬克沁重機槍。後來,八路軍山東縱隊第5支隊一部,帶著這挺「老黃牛」攻打招遠偽軍。共斃傷日偽軍1000餘人,繳獲近300支各式步槍。
1941年3月,該部隊又帶著這挺民24式重機槍,參加了反擊國民黨軍隊的膠東戰役。擊退國民黨軍隊4000餘人的兩次進犯。
人們對這挺勞苦功高的「老黃牛」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它在徵戰了「大半生」之後,20世紀50年代末,被送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新中國成立後,繼續生產馬克沁重機槍,並逐漸將其改為發射蘇聯7.62× 54mm R槍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仍為第一線部隊的主力武器。
後來曾經將一些馬克沁重機槍供給越南,主要作為防空用途。北越人民軍使用數挺馬克沁重機槍和蘇制Dshk-38型高射機槍組成防空警戒哨,曾對低空飛行的美軍戰鬥機和直升機造成了不小的威脅,一次作戰,美軍的一個「查理連」乘坐的幾架UH-1H直升機被越軍的馬克沁重機槍擊落,造成美軍300多人死傷。
據美軍的數據顯示,在亞洲的各次衝突中,多有民24式的參與,這也是民24式耐用可靠、效能卓著的明證。
最近有讀者跟我說:「你們是不是很久沒有更新了?」我想我一周肝幾篇稿,怎麼會不更新呢?後來一想,因為是微信改變了推送規則,讓你錯過了我。但沒關係,你可以每次讀完後點個在看,或者星標,這樣我們的文章都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最近有牛屎的味道,大家對股票交易有點上頭,我們就單獨開個群給大家交流,注意群規喜歡今天的文章,別忘點個「在看」,並轉發給更多人看。
可長按二維碼加微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