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的馬克沁重機槍,一個星期打死17000日本鬼子

2021-02-13 船舶海工圈

▲大家是否注意過馬克沁機槍旁邊的那個水桶

《我的團長我的團》堪稱經典戰爭電視劇,其中有個情節大家肯定記憶猶新,在樹堡固守的時候,迷龍向眾人要尿來給他的馬克沁機槍做冷卻液使用:

其實這種鏡頭大家肯定非常熟悉了,很多影視作品在戰鬥激烈的情況下,馬克沁冷卻筒中的水全部蒸發,在無法補充水的情況下射手會向冷卻筒撒尿來給機槍降溫,這樣的做法靠不靠譜?

▲大家是否注意過馬克沁機槍旁邊的那個水桶

先簡單了解一下馬克沁機槍和這個獨特的水冷筒。馬克沁機槍的發明者馬克沁被人們尊稱為「自動武器之父」,首次成功研製了利用火藥燃氣能量完成彈藥供彈的自動供彈系統。

▲世界上第一支依靠火藥燃氣完成自動循環的重機槍

1884年世界上第一挺馬克沁機槍問世,直到1893年英國首次裝備之前馬克沁機槍一直叫好不叫座,直到祖魯戰爭中英國50名士兵使用1893式馬克沁機槍以壓倒性優勢大敗5000土著後,各國才見識到馬克沁機槍的威力,馬克沁機槍由此真正走上了戰爭的舞臺。

見識到馬克沁機槍的威力後各國都紛紛研發了本國版本的馬克沁機槍:我國的民二四式重機槍;英國的維克斯機槍;德國的MG-08機槍;俄國的索科洛沃機槍;義大利的列維裡M1914機槍等等。從一戰到二戰,得益於其水冷式的超強火力持續性,馬克沁機槍和它的子子孫孫一直在戰場上大放光彩,相愛相殺。

▲德軍使用MG-08射擊英軍騎兵

馬克沁設計的水冷裝置理論上在水充足的情況下會一直射擊下去,只要冷卻筒中的水位能夠沒過槍管,槍管的溫度就不會超過100攝氏度,這個溫度對槍管的材料來講簡直是小菜一碟。

因此,馬克沁機槍的水冷裝置從紙面上看比氣冷式靠譜多了,氣冷式連續射擊的情況下不一會就要更換槍管,水冷式則可以做到長時間連續發射,水不幹槍不停,火力持續性槓槓的。在1899年美國測試馬克沁機槍時,該槍一口氣打了15000發子彈還意猶未盡,從測試結果來看水冷裝置確實非常靠譜。但實際上往往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有時候馬克沁在實際使用中獲取足夠的水並非易事,如果你不幸在北非沙漠中操作維克斯機槍作戰,機槍的冷卻水不可能敞開了供應。

美軍的白朗寧M1917重機槍也有一個類似的冷卻水系統,注意下圖美軍建立機槍陣地,注意副手在排氣口安裝橡膠管的動作。

其實馬克沁的水冷套筒也不是什麼「水」都可以加。就像是燒開水,水中的礦物質含量不同,在水燒開後形成水垢的多少也不同。如果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過多在壺壁上會形成一層厚厚的水垢,這就是我們俗話說的「硬水」。

與燒開水同理,如果你在馬克沁的冷卻筒中加入的是硬水,在冷卻筒中的水沸騰後,也會在冷卻筒壁上形成一層厚厚的水垢,這會大大的減少冷卻筒的壽命,影響冷卻效果。想延長冷卻筒的壽命就要使用優質的軟水作為冷卻水,實際中,戰鬥正酣,射手哪有功夫關心水質問題,有水就灌,這種「暴力」的使用方式會極大損傷冷卻筒。如果在極寒條件下作戰,馬克沁機槍冷卻液也是個大老難問題。比如說蘇聯的索科洛沃機槍,在行軍和不使用機槍時你需要把冷卻筒中的冷卻液全部放出妥善保存,在下次使用時需要將冷卻液重新注入機槍,大大增長了射擊準備的時間。索科洛沃機槍在冷卻液中還要注入一定比例的防凍液,防止冷卻液被凍住。有趣的是防凍液的主要成分為酒精,嗜酒如命的戰鬥民族在補給不足,沒酒喝的時候就會從機槍冷卻筒的放水閥門裡放出冷卻液,暢飲一番。

水冷式的馬克沁機槍雖然持續火力強,但是存在攜帶不便,保養繁瑣,冷卻筒容易損壞等多重問題,最終不得不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馬克沁機槍在自動武器史的貢獻是不可抹去的,是自動武器最重要的裡程碑。

近日,位於帕迪科沃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發布了一條動態,他們正在修復一挺珍貴的馬克沁機槍。


從外觀上看,就能夠明顯發現這挺馬克沁機槍與其他型號的顯著區別,它的水冷套筒、受彈器、D形握把都採用黃銅材質,金燦燦的非常漂亮。


這挺機槍非常珍貴,是沙俄陸軍從國外購買的第一批機槍,製造商是德意志武器彈藥製造廠(DWM),由於馬克沁專利的關係,DWM是通過購買專利的方式特許生產的。


這挺機槍展示在「俄羅斯機槍」展區,槍號是679。


作為沙俄接觸到的第一款全自動武器,這種DWM製造的馬克沁機槍對以後的沙俄/蘇俄/蘇聯的輕武器發展影響深遠。



這樣一款在歷史上具有顯著地位的機槍,成為博物館方面異常珍視的展品,同樣在展臺上也處於顯著位置。注意照片下方的手搖裝彈機,本人之前的文章曾經介紹過它。

俄羅斯手搖裝彈機:將散裝子彈塞入彈鏈 基層部隊機槍手得力工具



採用後三點式槍架,後腿上還有射手的小座椅。



在20世紀初的落後生產條件下,這樣一挺機槍必然花費大量成本製造,因此在材料使用方面更加不在乎成本。



為了保證部分薄壁材料的壽命,採用了耐腐蝕性更好的黃銅取代鋼材,這也是許多零件使用黃銅的原因。



與當時德意志帝國裝備的馬克沁機槍相比,槍口部分的結構非常簡單,沒有安裝馬克沁機槍常見的,防止敵方發現的擋焰板。而這樣的簡單實用的設計,成為以後俄版馬克沁機槍的標準配置。注意水冷套筒前部有DWM的商標。準星座是偏置的,射擊時,機槍手用左眼進行瞄準。



機匣頂部的立柱式表尺,可以調節射程和風偏,簡單的V形缺口也是當時的標準設計。表尺射程達到了2800米,從分劃上可以看出越遠的射程彈道越高,調節的幅度越大。



右側大的滾花旋鈕是調節射程的,旋鈕上還有鎖定裝置。表尺立柱可以向前傾倒,平放在機匣上方。



黃銅製造的受彈器,上面的625是原廠槍號,625上有橫線,代表被註銷。下方有28713的編號,是俄羅斯標準的槍號樣式,代表這個零件後來裝到28713號的機槍上。然而這些號碼都與該槍的679槍號不同。



水冷套筒上的1640槍號,與受彈器上的也不一樣。



黃銅製造的D形握把,上面有明顯的使用痕跡,槍號是826。兩個垂直握把頂部都有滾花帽,擰下後會發現握把蓋其實是一個毛刷,而握把就是一個油壺。



機匣內部有原廠956槍號,同樣被註銷,新的編號是1640,這個編號與水冷套筒的一樣。



槍機框頂部有精美的原廠槍號664A。



這樣一挺珍貴的古董機槍上有很多機槍上的零件,因為時間太久,經過多次戰爭,出現這樣的情況絕對是正常現象。



而這也正是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最近正在對其進行修復的內容,他們希望利用幾年的時間,使用能夠找到的DWM原廠零件,將其完全恢復到能夠射擊的狀態。復進簧蓋上有俄文和德文標記,可以看到679的槍號,它是1903年生產的,距今已經117歲。在修復過程中,這挺機槍還將保持展示狀態,因此觀眾可以隨時看到它的風採。

 民24式重機槍往往配在第一線,不但能發揮火力,還有一個重大的心理激勵作用。在「淞滬戰役」中,日軍常常調用戰防炮來對付國民黨軍隊的民24式馬克沁重機槍。而重機槍又必然位於第一線,配屬步兵單位,因此一場戰鬥下來,一個師十之八九的民24式重機槍往往都遭擊毀,戰損率極高。

      1938年初,山東抗日救國軍第3軍第2路軍查軍閥吳佩孚家大樓時,在地下室一口棺材裡發現一挺民24式馬克沁重機槍。後來,八路軍山東縱隊第5支隊一部,帶著這挺「老黃牛」攻打招遠偽軍。共斃傷日偽軍1000餘人,繳獲近300支各式步槍。 

      1941年3月,該部隊又帶著這挺民24式重機槍,參加了反擊國民黨軍隊的膠東戰役。擊退國民黨軍隊4000餘人的兩次進犯。

      人們對這挺勞苦功高的「老黃牛」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它在徵戰了「大半生」之後,20世紀50年代末,被送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新中國成立後,繼續生產馬克沁重機槍,並逐漸將其改為發射蘇聯7.62× 54mm R槍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仍為第一線部隊的主力武器。

       後來曾經將一些馬克沁重機槍供給越南,主要作為防空用途。北越人民軍使用數挺馬克沁重機槍和蘇制Dshk-38型高射機槍組成防空警戒哨,曾對低空飛行的美軍戰鬥機和直升機造成了不小的威脅,一次作戰,美軍的一個「查理連」乘坐的幾架UH-1H直升機被越軍的馬克沁重機槍擊落,造成美軍300多人死傷。

        據美軍的數據顯示,在亞洲的各次衝突中,多有民24式的參與,這也是民24式耐用可靠、效能卓著的明證。

最近有讀者跟我說:「你們是不是很久沒有更新了?」我想我一周肝幾篇稿,怎麼會不更新呢?後來一想,因為是微信改變了推送規則,讓你錯過了我。但沒關係,你可以每次讀完後點個在看或者星標,這樣我們的文章都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
最近有牛屎的味道,大家對股票交易有點上頭,我們就單獨開個群給大家交流,注意群規

喜歡今天的文章,別忘點個「在看」,並轉發給更多人看。

可長按二維碼加微信交流⬇️

相關焦點

  • 「生命收割機」馬克沁重機槍,曾一天殺死近6萬人
    作為世界上第一批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連續射擊的重機槍,馬克沁重機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戰成名,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殺人最多的槍械 ,榮獲「生命收割機」的稱號,有可能是上世紀前五十年最厲害的步兵武器,同時也驗證了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它的誕生也掩蓋了加特林手搖式機槍的光環
  • 馬克沁重機槍一天打死60000英軍 成為真正的人肉收割機
    世界上第一種真正以火藥燃氣為能源,可自動射擊的武器——馬克沁機槍馬克沁重機槍,是以它的發明者的名字命名的。它的發明者,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是英籍美國人,他在去英國考察的時候,發現士兵射擊的時候,經常被槍的後坐力撞傷。
  • 馬克沁重機槍威力到底有多大?竟被稱為戰場收割機……
    馬克沁重機槍威力到底有多大?馬克沁重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成功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馬克沁重機槍口徑為11.43毫米,槍重27.2千克,水冷槍管,採用彈容為333發6.4米帆布彈帶供彈,彈帶可以接續,理論射速600發/分。
  • 馬克沁重機槍為什麼被稱為生命收割機 看看這幾次戰役就明白了
    也許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馬克沁重機槍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槍械了,不光是因為它是世界軍事史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重機槍,最重要的是它那兇名赫赫的戰場記錄,要知道馬克沁可是有著寡婦製造者、生命收割機、戰場屠夫等多個外號的恐怖存在啊。
  • 《亮劍》中馬克沁重機槍,到底有多厲害,九二式重機槍都不算什麼
    那麼在劇中的武器我們較為熟悉的就是三八大蓋,捷克式輕機槍,九二式重機,駁殼槍,王八盒子等,而小編接下來給大家講到的是馬克沁重機槍,馬克沁重機槍雖然在劇中出現的較少是因為這種重機槍更多的是出現在國軍中,而日軍中出現的最多的就是大正十一式重機槍
  • 馬克沁重機槍為何能成為寡婦製造者?原來和德國這一戰術有關
    馬克沁重機槍太有名了,在其誕生的時代它是獨一無二的自動武器,它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可以說就是因為馬克沁重機槍的出現,才大大加大了戰爭的殘酷,甚至小編認為一戰之所以殘酷有極大的原因是因為馬克沁重機槍的裝備使用。小編曾寫過多篇關於該槍的文章,只因馬克沁重機槍一直是小編最喜歡的槍械之一。
  • 一戰時期,德英俄用水冷馬克沁,法國人腦袋抽了嗎?為何堅持氣冷...
    馬克沁重機槍,世界上第一款自動武器,在步兵還在使用栓動步槍的年代,馬克沁的高射速,配合水冷套筒的降溫效果,可以形成長時間的密集火力,一戰期間更是堪稱應對步兵衝鋒的神器,得到了許多國家的青睞
  • 一人打死13個日本鬼子,怎麼做到的?抗日老兵這個動作說明了一切
    比如今天說的這位老兵,向德興,他一開始也是個怕死的弱兵,是怎樣成為一人單挑13個日本鬼子的無敵老兵的呢?1937年陰曆二月十五,20歲的小向就這樣被鄉公所「抓去」,經新兵訓練後,成為99軍99師417團的一個勤務兵。聽說自己是勤務兵,小向一臉不高興,自己雖然個頭不高,但既來之則安之,來當兵就是打鬼子的,讓我給團長端茶倒洗臉水洗衣掃廁所,我一百個不樂意。
  • 兩種機槍的百年鬥爭,最終氣冷機槍打敗水冷機槍,成為設計首選
    自從馬克沁發明自動機槍以來就在考慮怎麼讓槍管更持久射擊,他一開始想到的是用水冷卻,所以馬克沁重機槍槍管上有一個大大的水筒,並且還有一個導流管和一個水箱,防止過熱水變成蒸汽流走。而馬克沁重機槍把水冷方式申請了專利,而法國另外一個槍械設計師哈奇開斯為避免侵犯專利,所以它採用了風冷設計,就是用其他金屬緊貼槍管,增大散熱面積。而這兩種散熱方式幾乎就是槍管的唯二方式,貌似還沒有第三種散熱方式。而馬克沁的水冷冷卻方式只適用於重機槍,而為便於機動的輕機槍和通用機槍都算採用風冷,也就是自然冷卻的方式給槍管散熱。
  • 高射機槍和重機槍哪個火力更強?答案出乎意外
    網友:高射機槍和重機槍哪個火力更強? 其實高射機槍實則就是重機槍,原則來說兩者沒啥區別,比如說:圖片上是MG–42通用機槍,兩腳架使用時就是輕機槍、三腳架時是重機槍,高射槍架的時候它就是高射機槍了。
  • 二戰時著名重機槍大盤點,第三個重機槍被呼為「死神鐮刀」
    重機槍做為戰場上的冷血殺手,在大規模戰役中作用最為明顯,裝上穿甲彈後甚至還可以擊毀裝甲車和坦克。重機槍作為火力最猛的槍械之一,在這種高火力的壓制之下敵人幾乎沒有還手的機會,重機槍最盛行的便是二戰時期。整個戰爭期間,給士兵帶來傷害最大的不是飛機大炮,而是敵軍陣地的重型機槍。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帶來幾款最著名的重機槍。
  • 被稱為「死神收割機」的馬克沁機槍,也是真正意義上全自動機槍
    戰爭不僅令家庭破碎,也會催生很多軍事裝備,所以戰爭終究是殘忍的,隨著戰火紛飛,於是就出現各種世界第一軍事裝備,例如在一戰中,就出現了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馬克沁重機槍,這款馬克沁機槍結構複雜,採用水冷槍管較為笨重,帆布彈帶受潮後可靠性變差,但在近代戰爭中曾被普遍使用
  • 馬克沁機槍被稱為「寡婦製造機」,李鴻章為何不願意大批採購?
    1883年,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發明了一種可以連續發射子彈的槍,這種槍後來就被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馬克沁機槍。馬克沁機槍的出現,是人類武器史上的重要時刻,然而誰能想到,在1884年馬克沁取得這項專利並且在倫敦舉行新槍發布會時,居然少有人問津。
  • 圖說:115年前的德國陸軍重機槍營 五匹馬七個人伺候一挺馬克沁
    標準的一個機槍小組,由五匹馬、七名士兵組成,他們的火力就是MG.99馬克沁機槍,口徑7.92×57mm。機槍放在馬車上,這種設置類似當時的野戰炮。搭載機槍馬車與馬匹之間還有一輛前車,用來裝載彈藥和維修工具。前車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設計,用來減少牽引杆對馬匹或牽引車的垂直方向的力。前面的五匹馬只有三名士兵,可以充分照顧馬匹的力量儲備。
  • 哈奇開斯重機槍:世界上第一款氣冷重機槍,日本九二式的祖宗
    馬克沁機槍是把槍管包在冷卻水筒裡,製造出了水冷式的馬克沁機槍,並為這種冷卻方法申請了專利。為避免侵權,本內特只好另闢蹊徑。勞倫斯·本內特正在試射樣槍在消耗了大量腦細胞之後,本內特找到了解決方法。他在槍管後部增加大塊金屬,利用它來吸收射擊產生的大量熱量。
  • 二戰4大經典重機槍:第2美軍裝備了99年,是真正的不老之槍
    在二戰中,湧現出了不少軍事武器裝備,但給敵方傷害最大的不是飛機大炮而是重機槍。重機槍具有殺傷威力大,持續火力旺盛等特點,在戰場上具有強大的壓制能力。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重機槍。
  • 國軍中將從未上過前線,沒有消滅一個鬼子,卻為抗戰作出巨大貢獻
    有一位國軍中將,從未上過抗戰的前線戰場,沒有消滅過一個鬼子,他卻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名字叫李承幹。李承幹,出生於1888年10月,湖南省長沙縣人,6歲入私塾讀書,少年時就讀於湖南高等實業學堂,因為成績優異,被竭力推行洋務運動的張之洞選派為赴日留學生,就讀於東京大學電器機械科。
  • 將馬克沁槍口抬高一尺會咋樣?德軍做了實驗,說了你可能不信
    導語:將馬克沁槍口抬高一尺會咋樣?德軍做了實驗,說了你可能不信眾所周知,機槍的優點很多,其中最明顯的一個就是能夠連續發射子彈,火力威猛。這在戰場上就能夠提高戰鬥力,也可以用來消滅敵軍的士兵。在1884年,馬克沁重機槍誕生,它的射速能夠達到600發/分鐘,是一支性能出色的自動化武器。該武器一誕生就引起了很多國家的注意,還分別進行了仿製,有很多的發明家和設計家開始對這種重機槍的結構和原理進行研究和改進。在一戰當中,馬克沁機槍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索姆河戰役裡,德軍就已經開始裝備這款機槍,並且一天的時間就將60000英軍的性命給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