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為愛而生》之後,人們的生活該何去何從,漫漫人生該怎麼揮霍?《後青春期的詩》不僅是《為愛而生》的延續,也是它的對立面。」阿信回憶起新專輯的起源。「在《為愛而生》製作後期,腦海中便逐漸浮現出些略新專輯的雛型概念。」
從《為愛而生》到現在的兩年間,催生出的不僅僅是一張全新概念專輯,在五月天的五位團員生活間也起了極大波動,石頭與冠佑更是先後成家立業,小玫瑰跟小石頭也相繼呱呱墜地,讓兩人身上多了個父親的頭銜,以及隨之而來的責任。
於此同時,團員們也先後突破了人生一大關卡,全都邁入後青春期的年紀。
「若是回溯到我們父母親那一代,到了我們現在這個年紀早就已經娶妻生子,但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都跟我們一樣,還是保有跟十幾二十歲時同樣的活力與熱情,胸中懷有滿滿的夢想與叛逆,當然其中也有不負責任、不願接受的部分。」阿信解釋道。
眼見許多身邊好友都逐漸步入禮堂,常常收到一堆喜帖,眼見他們邁向了人生的全新關卡,祝福好友的同時,有時也不由得覺得孤單起來。「看到周遭朋友一個個走入家庭、脫離單身,究竟是要走向人生下一段?還是繼續埋首持續夢想?相信這都會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共通的心聲。畢竟所謂的青春期,是沒有終點的。」
怪獸異口同聲地說:「《為愛而生》講得是人為什麼要在這個世上誕生,進而追尋他一輩子的愛,談論著格局較大、較廣泛的議題。《後青春期的詩》則是《為愛而生》的對立面、鏡面,從『自己』作為出發點,一開始發想時是先以長大/沒長大、結婚/未婚為區隔來定義。」
「然後在摸索過程中我們赫然發現,原來每個人都還是長不大的孩子。並不是五月天比較特別,還能保有赤子之心,而是一整個世代的年 輕人全都擁有同樣的心態。以前一到了二、叄十歲就得揹負起養家活口的重擔,只好收拾起未竟的夢想,專心負擔起一家生計。然而現在社會上提供許許多多的機會,去選擇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這才了解,『後青春期』這檔事,跟結不結婚、有沒有小孩,或是年紀都沒有關係,而是一種保有青春的年輕心態。」
提起後青春期,石頭回憶起了自己彷彿已遙遠的年少歲月。「現在去看我的青春期,曾經也把自己從家庭中隔離出來,實在有過太多後悔。後青春期便是到了這個年紀,再回頭去審視那個時期的悔恨,面對同樣的難題時,我相信現在的自己有能力作得更好,同時也不會為現實所打敗。」
酷愛電影的瑪莎,提到他曾為雜誌撰寫的一篇影評,當時他以「Kidult」為主題串連起《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黑暗騎士》、《瓦力》叄部電影,事後回想起來竟與「後青春期」的概念不謀而合。
(※註:Kidult是將Kid與Adult組合在一塊所誕生的新名詞,意指步入成年、中年期後仍積極參與年輕文化的人們,亦有一詞「彼得潘症候群」與其極為相近。無論Kidult或彼得潘症候群,某種程度上都與「後青春期」相互呼應。)
「拍攝出《瓦力》的Pixar工作室,整間公司從上到下都可說是長不大的孩子,也是正活在『後青春期』的最佳例子!如果不是還充滿無窮的童心玩性,怎麼能夠拍攝出這一連串讓小孩看了開心、大人看了又有另一番深入見解的雅俗共賞好片呢?」
「後青春期無關乎年紀,而是打從心底相信自己還活著的無止境動力。」瑪莎斷然地下了定義。「後青春期是一種信仰。」
「我有一些朋友是所謂的頂客族。即使已經四十來歲了,外表看起來還跟二十歲年輕人一樣,分不出年紀,依然很用力地在過他自己的生活。他們還有很多的挑戰想達到,也不願輕易跟現實妥協。」冠佑打趣道。「但也有些人,年紀不過只是四、五十歲,就已經開始每天都在想退休後的生活了。」
「我覺得那不是年紀問題,而是心態問題。我的後青春期直到五十歲都不會停止!」
(※註:頂客族DINK,Dual Income No Kids之縮寫,意指雙薪家庭而膝下無子,夫妻雖然結婚了但甯願不要生小孩,依然過著跟婚前一般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