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南派三叔監製、編劇,朱一龍、毛曉彤、胡軍、陳楚河、陳明昊、黃俊捷、黃夢瑩等主演的盜墓冒險網劇《《重啟之極海聽雷》(下稱《重啟》)。
自7月15日上線,播出十多集觀眾口碑好評如潮。
豆瓣開畫高達8.6分,直到現在也有8.2分的高分,在國產劇中堪稱經典。
只要本劇後面不爛尾,《重啟》很有可能和隔壁的《龍嶺迷窟》一起,成為今年質量、口碑和市場三位一體的盜墓探險劇集。
這對於國產盜墓探險影視劇來講,自然是好事一件。
《重啟》的高質量高口碑,更是給南派三叔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重啟》為何能夠受到好評呢?
原因就是避免了南派三叔過去作品改編的影視劇缺點。
1,自然是實力派演員的選擇
雖然南派三叔之前作品也有演技不錯的演員,但是因為當時環境如此,演員選擇主要以流量明星為主。
《重啟》不同年齡階段的實力派演員搭配,明顯更加的均衡一些。
演員方向此處不再詳細分析了。
2、製作水平的突破。
《重啟》和南派三叔之前的作品相比,最大的突破絕對是製作水平。
一部影視劇的製作水平到底是什麼呢?
說到底就是美術、構圖、調色、攝影、布景、燈光、配樂、服道、特效水平和動作設計等,這些近現代發展起來的影視工業,各項技術的成熟度。
《重啟》的製作水平,不但沒有任何的敷衍,而且能夠看到南派三叔對於這部劇,耗費大量的時間心血和精力。
一改南派三叔之前作品的「粗製濫造」,非常精良達到電影級別。
這個製作水平到底如何,又能分為很多個方面。
一、《重啟》的美術、構圖和調色。
一部影視劇裡美術構圖、調色和色彩有什麼作用呢?
如果說特效和大場面決定影視工業的上限,那麼美術風格就決定影視工業的下限。
因為美術、構圖和色調是一部影視劇的基調,是只要有過影視工業基礎的導演團隊,應該有的基本追求。
基調定了。
你才能延伸出整個影像風格。
4月,《龍嶺迷窟》開播的時候,因為製作上的電影質感深受好評。
不過,當時有很多網友爭論到底是《精絕古城》的製作更好,還是《龍嶺迷窟》的製作更有質感。
實際上,這兩部盜墓探險網劇美術風格是完全不同的。
《精絕古城》前期是偏藍綠的冷色調,後期是偏淡黃色的暖色調。但不管什麼色調,服化道都很樸實,有種考古記錄片的味道。
《龍嶺迷窟》色調明顯偏豔,各種大航拍與複雜的鏡頭調度明顯更多,有種電影質感。
這個故事因為發生在中國陝西,整個美術、調色和色彩突出一種「明豔的土黃色」。
《重啟》的美術風格,同樣是偏比較寫實的考古記錄片風格。主要是構圖很講究,色彩偏淡藍色、淡綠色和各種冷色調。
當然,整部劇隨著場景不同,美術風格各有不同。
比如吳邪和王胖子日常生活的畫面,美術風格非常明顯的陽光。再搭配角色的日常服裝,目的是呈現出真實的生活質感。
同樣的生活戲有著不少,觀眾也能清楚感覺到。
生活戲,感情戲,反正只要是地面上的戲,美術風格和色調明顯陽光得多。
《重啟》是一部盜墓探險劇,自然有著大量墓下的情節。本劇雖然墓葬有些不同,但因為墓葬都和南海王相關,所以美術風格處理有著深刻的聯繫。
當前出現的主要墓葬有著三個。
第一集開始出現的「吊葬古棺」,後面吳邪等人找到的楊家老宅。
然後是前期重頭戲南海王地宮,最後才是東南亞某國啞巴村地下河的墓葬(但現在還沒有前往地下河,所以沒有展開)。
這三個墓穴地點都不同,但是墓葬風格實際上一脈相承。
像楊家老宅裡的棺材和聽雷裝置,地下井的銅片還是從南海王地宮遷移過來。
這三個墓葬地宮的美術風格,都有漢代時期大氣古拙的風格。又由於是傳說中東海的少數民族,後兩個墓穴還和水有關。道具都鏽跡斑斑的青銅,腐朽的木頭,與各種海邊貝類生物交雜的詭異感。
主要的美術風格偏淡藍色,或者綠色的冷色調。
藍色和綠色的調色主作用是什麼?
自然就是體現慘了,不然怎麼叫做慘綠。
本劇地宮裡一直都是藍色和綠色的冷色調,而吳邪等主角的光亮是暖色。與時不時出現的神奇生物,各種出彩道具結合。
最終給觀眾呈現出很多驚悚、恐怖甚至是詭異的場面。
不得不說,《重啟》在懸疑感,恐怖感和驚悚感上做得不錯。
《重啟》的製作非常精良,有種電影質感。
這種製作精良除了上面的美術,構圖和調色的講究,另外就是對服化道以及場景的精準把握,這是讓觀眾覺得好看的另一大要素。
前面說過:如果特效和大場面是決定影視工業的上限、那麼美術風格決定影視劇的下限。
為什麼說特效和大場面決定影視工業的上限呢?
因為這兩樣東西是最花錢的,同時也最考驗一個國家的影視工業水平。
這個大場面絕不是說人多的就叫大場面,那些比較大的場景,其道具、置景和服化道的精細程度,真實與藝術化度的把握,都非常彰顯影視工業的水平。
二、《重啟》的道具、置景和服化
觀眾對本劇除了「特效」感覺很明顯,美術風格,道具和置景都是比較忽略的。
道具、置景和演員服裝化妝的作用是什麼?
答案是在觀眾覺得不出戲之外,同時加深觀眾眼中影視劇呈現的影像風格。
《龍嶺迷窟》明黃色的色彩,各種陝西本土那個年代的道具,甚至是配角說陝西方言,目的都是為了增加這個地域的「真實感」。
《重啟》因為圍繞主要墓葬是南海王,南派三叔作品的基調是懸疑、恐怖和驚悚。
如果單獨從道具,布景和服化道上分析。
本劇確實做得非常細緻,有種真實可信的味道。
這個如果要詳細展開就太多,講兩個我個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1、開場三叔和小吳邪所在帳篷
第一集開場戲,在很多觀眾眼中應該不太起眼。
但是一部影視劇對於製作的講不講究,這場不是太顯眼的戲,其實就能看出來。
我們看看吳三省和吳邪所在的帳篷,布景和道具精細到什麼程度。其中最值得一談的,自然是那一本《盜墓筆記》了。
這本《盜墓筆記》在整個南派三叔作品中都很重要,鏡頭也給了這本筆記特寫。
頁面殘破,紙張泛黃,筆記本上貼的黑白的照片,古墓地圖畫得非常詳細。
有網友放大過這個筆記,然後仔細研究過這個突然出現幾秒的筆記。結果內容和畫圖,竟然非常的具體和詳盡。
一部影視劇的製作認不認真,除了一眼就能看出的特效場面。
其實布景、道具和服化道的精細和用心,更能展現一個劇組花費的精力和心血。
《重啟》開場這種帳篷戲不提,其它場面比較大的楊大廣成乾屍的荒廢屋子,整個啞巴村的搭建。再到不同墓葬的布景搭建,道具的還原打磨。
這種講究在整部劇裡比比皆是。
這些布景和道具的講究,便增強電視劇的真實質感。
一下子和國內那些不管什麼樣場景,布景、道具都嶄亮如新的影視劇區分開了。
2、人皮俑的化妝和處理
《重啟》各大墓葬和地宮絕對是重中之重,其布景、道具和服化道做得細緻的地方有很多。
這個涉及的場景和道具太多,此處便不展開了。
因為,我個人認為《重啟》地宮裡幾大人形怪物,其化妝技術、服化道技術和特效的結合,非常值得其它國內影視劇學習。
原因是什麼呢?
中國影視工業發展是比較晚的,但國外尤其歐美的影視工業非常成熟。
落後國家的文化產業想要發展,學習和借鑑先進國家十分正常。
不過,西方文化審美與中國文化審美天然有別。
長久以來,中國影視劇非常熱衷學習,借鑑甚至直接照搬西方的影視工業。卻忽視東西方審美文化的不同,於是造成一個可怕的結果。
那就是大量國產影視劇,文化審美上的不中不洋。
比如各種奇幻影視劇裡的非人生物,亦或者類似的人形怪物。
中國傳統文化裡明明是妖怪,結果照搬西方影視工業就會做成魔獸。再和西方美術和特效結合,最後沒有半點中國文化的樣子。
《重啟》墓葬裡出現了不少詭異的怪物。
但我個人相信,給觀眾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幾大人形怪物。
南海王的紙兵、南海王的人皮俑護衛隊,與吳邪有一段感情的人皮俑公主。
劇中無論是紙兵、人皮俑,亦或者人皮俑公主都是真人演員所扮演。做法也是先用真人倒模,再用強大的化妝技術,做出不同造型的人皮套。
剛剛做出來看上去還有點《行屍走肉》喪屍的樣子,但是我們仔細看,就能發現皮套容貌和細節,明顯更有黃種人的特點,而不是那種「不中不洋」。
演員們戴上皮套化完妝後,再穿上中國古代的服飾。
最後和色調、配樂和特殊結合,立刻就有了中國文化特有的怪物的感覺。
《重啟》都是濃鬱的藍綠的冷色調,氛圍本來就比較陰森恐怖。當大量皮俑突然復活,配合著配樂和皮俑瘋狂攻擊,驚悚感和恐怖感直線上升。
這在國產影視劇裡,可謂是非常難得了。
《重啟》的懸疑感,驚悚感和恐怖感在國內影視劇達到較高的水平。
當然,這也是因為國內的環境根本沒有什麼恐怖片和驚悚片。 但正因為如此,《重啟》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內恐怖片和驚悚片的空缺。
這種人皮俑鋪天蓋地似湧出來的恐怖鏡頭,有點韓國喪屍片《釜山行》的味道。
這在國產影視劇當中,真的太太太難得了。
最後,本來應該再大致講一講特效水平。
但是只要看過本劇的觀眾,相信都知道《重啟》的特效水平已經不僅僅是精良,它在國產影視劇裡都能排在前列了。
比如同樣的盜墓探險劇,今年同樣口碑質量廣受好評的《龍嶺迷窟》。
其它方面不講,單獨在生物特效方面真的就遜色了一籌。
最典型的是同樣的生物特效,《龍嶺迷窟》前面的鐵頭龍王特效與後來的蜘蛛。看得出導演劇組非常認真,畢竟現實建模是可以的。
但是動起來的特效渲染,真實質感上就差了些。
《重啟》的生物特效是真的可以,在國內電視劇中達到頂尖那種。
除了大量人手貝湧動,壁畫裡面微型生物變化這種恐怖的。最能體現本劇特效做得好的,還是楊家老宅小哥張起靈,在井下對付突然攻擊的怪物。
這場戲裡怪物張嘴攻擊的鏡頭頻繁用了大特寫,一看就發現特效是真的花了功夫的。
這種怪物的特效做得好就不說了,其它人皮俑鋪天蓋地的湧動攻擊,同樣是本劇非常彰顯好特效的地方。
除此之外,那些大量不顯山露水的特效就更多了。
總而言之,《重啟》除了不錯的演員選擇,帶來的豐富的角色塑造,電視劇裡非常過硬的製作水平,才能讓觀眾共情並沉浸到劇情當中。
南派三叔的作品陰暗、詭異、驚悚和恐怖。
現在劇組通過精心設計展現在了屏幕上,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
最終在吳邪等主角盜墓探險、經歷思索當中不斷展現新的劇情,這才能帶領觀眾感受南派三叔原著中那個龐大的盜墓世界。
這也是《重啟》能廣泛受到觀眾好評的原因。
希望這樣製作講究的國產劇越來越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