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越大,找到合適的對象就越困難,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2020-12-27 李彎灣

作者|李彎灣

插圖|katya_swan_illustrations

我記得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次課間,老師跟大家閒聊,聊到找對象的事情。

她說:

「我想給我們的女同學提個建議,找對象的話,最好是在大學裡找,這是最容易的,你也能找到理論上最合適的。等你出了社會,要再找,尤其像我們這種學校畢業的,出了社會就更難找到合適的對象了。」

這位老師上了我兩個學期的課,一門是聽力,一門是寫作,但我幾乎不記得她教過的任何專業內容,反倒對這次閒聊印象深刻。

為什麼會印象深刻呢?

因為她說,「尤其像我們這種學校畢業的,出了社會就更難找到合適的對象了。」

這句話讓我困惑不已。

尤其像我們這種學校?我們學校很特別嗎?很好嗎?或者很差嗎?為什麼像我們這種學校的女生,畢業了要找到合適的對象就更難了?

如果說女生難,那麼,男生就容易了嗎?

這其中的道理,我悟不透。

直到這些年,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情感關係的研究中,才發現老師說的話幾乎一點毛病也沒有。

今天我就想聊一聊,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年紀越大,找到合適的對象就越難這個事情,以及,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明確一個前提,「合適的的對象」的標準是什麼?

一段關係,或者說一樁婚姻,滿足兩個核心,就叫合適。

這兩個核心——其一,是互相吸引;其二,擁有很多共性。

吸引的極端表現,就是這個人什麼都不做,他不用對你好,不用為你付出,你也會喜歡他,就像我們喜歡明星一樣,你喜歡某個明星的本質,就是這個明星很吸引你。

同樣的道理,你喜歡某個人,本質就是他吸引你——他的容貌、才華、氣質、魅力這些東西吸引你,反過來講,他喜歡你,本質就是你吸引他。

這點沒有異議吧?

沒有異議我們接著說共性。

所謂共性,就是你們倆有很多共同點,喜歡吃的東西差不多、興趣愛好差不多、價值觀差不多、人生的追求和願望差不多,由此展開的方方面面的相同或者相似,都叫共性。

兩個人的感情,基本上是共性越多,感情越好,共性越少,感情越差。

就比如你們倆聊天,聊得很投機,兩個人都非常認同「丁真很純很帥」,那麼你們的感情就會加深,反過來講,一個覺得丁真又純又帥,一個覺得又黑又土,而且彼此誰都不服誰、甚至彼此都在鄙視彼此,這樣的分歧多了,感情自然就淡了甚至會破裂。

關於共性這一點,應該也沒什麼需要抬槓的吧?

好,認同「合適」=吸引+共性,我們就可以接著聊了。

為了方便理解,我就拿自己舉例子。

我,李彎灣,來自貴州一個偏遠的小村子裡,12歲的時候,我上初一。

我的初中,是一所鄉村中學,全校一共有1500多個學生。這些學生,基本上都來自於我們鄉(有些人可能不知道「鄉」是啥,鄉就是跟鎮差不多的行政單位,一般而言,比鎮更窮。)

我是農民,從小放牛割草,我們學校的這些學生,基本上也都是農民,放學之後也要放牛割草;

我們長得都差不多,大家都很黑、很瘦、很小隻;

我們喜歡的、追求的、認同的,基本上也差不多,即便有些人家比較有錢、出過省、去過北京上海旅遊,但本質依然是村裡的農民,差不巨大。

在這樣的環境裡,要找對象的話,很容易找到合適的,因為大家真的很像,最起碼不用擔心共性的問題。

16歲的時候,我讀高一了。

(有人可能好奇為啥我12歲上初一,16歲才上高一,這不就是因為共性太強嘛,所以我在初中就談了一發戀愛,結果把成績搞水了,考不上重點高中,於是初三復讀一年。)

我上的高中,是市裡的高中,學生有5000多個,大概一半是農村的,一半是城裡的。

在這個時候,大家要談戀愛,也不難,因為雖然有城市和農村的區別,但大家都還算是一個地方的,飲食習慣、生活作風、價值信仰都差不多。

但比起初中,找到合適對象的難度,就加大了一倍,因為初中的時候,大家都是農村人,到了高中,農村人跟城裡人,就沒有太多共性了。

(很多人說農村人跟城裡人沒什麼區別,只要相愛就好。其實區別還是挺大的,沈從文寫《邊城》,講了大佬二佬和翠翠的愛情悲劇,想要傳達的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城裡人和農村人在本質上是無法溝通的。現在很多農村人和城裡人的結合,也會因為身份認同的問題導致很多矛盾,甚至會離婚,這都是客觀、普遍存在的。)

19歲的時候,我上大學,從貴州來到山東。

在大學,同學們都來自五湖四海,各個地方的人,飲食、價值觀、各種習慣與喜好,都不太相同。

在這個時候找對象,難度要比高中大了。

但也還好,畢竟大學有點還是很奇妙,它表面上是用分數的方式,但卻把很多精神上相似的人聚攏到了一起。

就像我的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是全國39所985大學裡,排名靠後的,拋開母校情懷來看,在比較權威的大學排名榜中,它都不如一些211大學好。

為什麼我們這些人,高考的時候,都會選擇這所大學呢?

首先,我們都考了比較類似的分數,說明大家智力水平相當、學習能力差不多、理解能力差不多;其次,我們選擇了這個大學,基本上都是看中了「985」和「中國」二字——比如一個叫「蘇州大學」的211大學,跟一個叫「中國海洋大學」的985大學,你覺得哪個好?

我們會覺得「中國海洋大學」更好,因為它更好聽,更好聽就更有面子——說明我們這群人務虛大於務實,追求面子大於追求實際的好處,而那些務實的人,他們可能跟我們考了差不多的分數,但他們更在乎城市、專業、學校實力這些東西,他們可能就會選蘇州大學,而不是中國海洋大學。

也就是說,假如10個人考了一樣的分數,他們可以上蘇州大學,也可以上中國海洋大學,結果有5個人選擇了蘇州大學,另外5個選擇了中國海洋大學,這5個上蘇大的,跟另外那5個上海大的,是兩種人,而同樣上蘇大或者同樣上海大的,他們真的會有很多相似之處。

我們這些學習能力或者智力水平差不多、價值取向差不多的人,進了一個學校,依然算得上一類人,依然有很多共性。

在這樣的環境下找對象,還是比較容易的,一來是因為大家本質上還是同一類人,二來是因為在大學裡找對象的話,參考的條件比較單一。

在沒出學校門之前,找對象都不太看重家庭條件、能力啥的,大家都比較理想主義、相信愛情、比較單純,覺得長得好看、有才華、對我好等等,能有其中一兩點就就夠了。

大學裡的戀愛,它單純的原因,是因為它跟婚姻無關,很少有人在大學裡找對象是計劃要結婚的,既然沒有非得要一個什麼結果,所以不會想很多。

而且在大學,大部分人都沒經歷過社會的風吹雨打,都被保護得很好,需要自己去解決的問題很少,所以基本上能獨善其身,沒想過說是找對象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畢業後,進入社會,很多時候,人們找對象,是當自己遇到了很多問題、麻煩,自己一個人解決不了,就想著找對象來一起解決)

一旦大學畢業了,找到合適的對象就越來越難了,原因如下:

第一,從面對的人而言,無論你接觸的人變多了還是變少了,在社會上,跟你屬於「同類」的人,就變得很少了。你認識的人,基本上都是通過工作、朋友介紹、網絡等等這些途徑,而不是因為志趣相投、不再是像初中高中或者大學那樣你們是一類人,你在社會上認識的,什麼三教九流都有,你要在這些人中去找一個跟你是同類的異性,概率太低了。

就像以前你是小麥,你身邊清一色地都是小麥,至少都是莊稼,到了社會,你是饅頭,但你身邊都是各種各樣別的東西,你是饅頭,他們可能是豬大腸、折耳根、煎餅、魷魚這些五花八門的東西……

你可能會說你不挑,你是饅頭,跟什麼搭配都行,但別人挑啊。

第二,從找對象的動機而言,以前的你,沒有什麼動機,你甚至都沒盤算過找對象這件事,就靠遇,遇得到就談,遇不到就算了。但出了社會、年紀越來越大了,你找對象,就是有目的的,它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任務。

就像你以前去逛商場,你沒打算買,反正是買也可以、不買也行,看見一條自己喜歡的內褲,就買了;但是後來,你首先就有個目的——你要買內褲,你抱著這個目的,上東東或者寶寶去挑,那麼多款內褲,只能選一條的話,你總擔心自己買哪條都會後悔,你擔心選錯,所以就很難選。

而且,時間不等人,你拖得越久,合適你的內褲就越來越少,你20歲歲的時候可以買蝴蝶結的哆啦A夢的蕾絲的丁字的各種款式都行,但你40了,能挑的款式就不多了……

第三,從篩選的條件而言,你二十啷噹歲的時候,不看條件,或者說只看一兩個條件,但你到了一定年紀,看的條件就越來越多。比如,你20歲的時候找對象,可能只需要長得好看,只需要聊得來,只需要對你好就行,但你30歲找對象,可能要看他的收入、家庭背景、情商……你想要跟這個人生活一輩子還要生孩子,萬一生的孩子不聰明怎麼辦?萬一生的孩子長不高怎麼辦?萬一生的孩子會禿頭怎麼辦?一輩子只能選一個,而且還擔心影響下一代的基因,當然是需要儘可能盡善盡美了。

就像你買內褲,20歲的時候,可能只看顏色,顏色好看就買,或者只看款式,你熱愛丁字褲,只要是丁字褲你就買,亦或是圖案,只要上面印得有蠟筆小新的你就買——但是你30多了,你要看材質、要看國產還是進口、看品牌、看款式、看流行程度、看……

第四,從你自身的價值而言,你讀高中或者大學的時候,大家的差距不大,你只要是個人,基本上都會有人喜歡,但出了社會,如果你從長相到能力,都比較匱乏的話,你能選擇的,無限接近於零。

就像你讀大學的時候,大家都吃食堂,都便宜,一般人在學校食堂想吃啥都吃得起;但是等你到了社會,你一個月掙1500,你想吃啥都吃不起。

原因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一言以蔽之就是,年紀越大,同類越少,同類越少,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可能性就越低;年紀越大,找對象參考的條件就越多,參考條件越多,能互相滿足的人就越少;年紀越大,可選擇的空間就越小。

無論怎樣,越長大,能找到合適對象的可能就會越低,這個道理對於大部分人都成立。

所以,我們以前很崇尚的——說什麼一定會有那個對的人、一定會有那個合適的人,叫你不要慌、不要著急,生命裡總會有一個人跟你完美契合的——這樣的說法,過於浪漫,只適合用來安慰人。

事實上就是,你年紀越大,要找到合適的人就越困難。

所以,如果你是想結婚的,現在還沒對象,還是趁早找對象吧,把找對象當個項目去做,儘量多看、多選、多比較,不要再講什麼緣分、邂逅這些東西了;如果你現在有對象,要好好珍惜,不要覺得後面還會遇到更好的、三心二意地談,以後你很大可能會後悔的。

當然了,也不要焦慮,上面講的,都是針對大部分人,或許你是少數部分呢?

只是說,如果你是大部分人中的一位,你得認清道理是這麼個道理,該接受還是得接受,沒必要為難自己,年紀上去了,不是你一個人找到合適的對象難,事實上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人都難。

你別看很多人發朋友圈秀恩愛秀婚禮曬娃你就難受,就覺得那是愛情,其實,愛情,或者「合適」,在任何時代都是稀缺品,大部分人的婚姻,都是湊合,在任何時代都一樣,即便在這樣高唱愛情的時代,很多人的戀愛也都是湊合。

如果你沒對象,也不必為此難受,因為在事實上,你並不比很多結婚的、戀愛的人過得糟糕——如果每個正談戀愛、正在婚姻中的人都說實話的話,你會發現,你單身,你就已經比百分之七八十的已婚人士過得要自在舒服了。

——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年紀越大,找合適的對象就越困難?
    其實剩男和剩女的結局差不多,有多少一輩子找不到對象的剩女,肯定就要有多少一輩子娶不上媳婦的剩男了。這才是剩男剩女真實的結局,不要覺得男人歲數大點不要緊,男人歲數越大,相親遇到好女孩的概率就會越低,就會越沒希望的。
  • 也許年齡越大越難找到合適的對象,但只要最後能幸福等一等也無妨!
    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談戀愛要趁年輕,因為年齡越大越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對象。那麼這種說法究竟對不對呢?作者通過仔細思考,多方面考慮以後,得到了以下的結論: 年齡越大的確越不容易找到合適的伴侶,但不代表找不到合適的伴侶。
  • 女人年紀越大,找對象就會越難
    納蘭文刀:#情感觀點#系列,抄襲必究每個年紀都有每個年紀應該去做的事。而每個年紀,我們所考慮的問題也會不一樣。不同的年紀,對於同樣一件事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就拿找對象這件事來說吧,女人年紀越大,找對象就會越難。
  • 為什麼年紀越大,和親人之間越淡薄,離不開這三點原因
    對大對數人來說,年紀越小,親人之間的感情越會顯得格外濃厚與親密,特別是兄弟姐妹之間。因為年齡相近,又年幼的關係,彼此非常依靠彼此,玩得上路,喜悅來得很容易,煩惱又去得相當之快。可是漸漸長大,進入一個成人的世界之後,就會發現,就算是血緣親人之間,也會漸漸變得疏遠而客氣,有可能還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隔閡與意見。
  • 年紀越大越有錢的星座
    年紀越大越有錢的星座 金牛一直都很注重自我修養和發展,他們骨子裡是謙虛又低調的人,不滿足於自身,所以會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成長,很多金牛越是上了年紀,越是讓人驚嘆於他們的能幹,原來真的是滿腹經綸。
  • 男人年紀越大,為何越能「吸引」女性?心理學:這三種味道很現實
    男人年紀越大,他們已然從「小鮮肉」變為「老臘肉」了。而這類的「老臘肉」,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也許,正是因為這三種味道,所以吸引了一大堆的女性。    所以,女人會選擇年紀較大的男人。這不僅是一種眼光,更是一種循著「金錢」的氣味而來的人性權衡。
  • 年輕人找工作,要儘量避開這3類崗位,年紀越大,「前途」越暗淡
    年輕人找工作,要儘量避開這3類崗位,年紀越大,「前途」越暗淡世界上,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有錢人只是少數,所以為了生存,或者說為了實現自己人生的目標,工作是不可避免的。工作千千萬萬,種類也頗多,崗位的條件也有好有壞,薪資的水平也有高有低。不過,大多數人工作的核心,基本都是賺錢。想通過工作實現自己在事業上的目標的人有,但是卻並不多。
  • 為什麼說女人年紀越大,反而越招男人喜歡,原因是下面四點
    根據社會學家調查,生活中很多男人,都越來越喜歡比自己大一點的女生,非常希望和她們談戀愛,來一段"姐弟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通過研究發現,男人喜歡年齡大的女人的原因主要就是這四點。男人別看嘴上說著不用幫忙,事實上,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如果有人能幫助他們,自然會得到更多的機會。因此,年齡大對女人來說不一定是壞事,她們經驗豐富,魅力提升得越快,男人自然會喜歡。所以現代的女人們,她們並不在乎自己多大年紀,反而是一種資本,而且還是一種別人無法替代的資本。
  • 為什么女人年紀越大越需要「親密關係」?因為那是最美妙的體驗
    導讀:愛情是人類情感中最美妙的一種體驗,每個人只有經歷了愛情,才會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感受痛苦和恐懼,體驗狂喜與極樂,渴望建立永恆真摯的親密關係,但又害怕再度受傷,尤其是年紀越來越大的女人們,她們經歷了感情的波折,受過感情的傷害,但又渴望愛情的滋潤,嚮往著幸福的愛情生活。
  • 鼻子有3大特徵的人有福了,年紀越大越有女人味,年紀越大越有錢
    鼻子有3大特徵的人有福了,年紀越大越有女人味,年紀越大越有錢。第一種:山根高,不可太矮山根位於人的兩眼與鼻梁的區域,山指人丁,根是源頭,山根也就是人根源之地,山根主一個人的心性、感情運、父母運以及社會地位和個人理想與運勢的起點。
  • 為什麼一個人單身越久,越不容易找到對象?
    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明明自身條件不差,也不是獨身主義,卻多年一直單身,找不到對象,這是為什麼呢?不外乎這五種原因:1、習慣單身,不主動尋找愛情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忙於學習,忙於工作,沒有把找對象的事放在心上。久而久之,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單身久了,真的會上癮。
  • 38歲的孫儷越長越像梅婷,眼珠越來越凸,年紀大了的原因?
    不過近日,孫儷卻被網友指出和梅婷越長越像,眼珠也越來越凸,還被嘲是年紀越來越大的原因嗎?而且兩人的臉型都適合演成熟穩重的角色,所以也難怪網友覺得孫儷越長越像梅婷了!如今38歲的孫儷,面部整體沒有什麼細紋
  • 大器晚成,年紀越大越有錢的幾個星座,天生善良
    大家好,這裡是小晴星座說,本期要給大家帶來的是大器晚成,年紀越大越有錢的幾個星座,天生善良。 第一:天蠍座 天蠍座在年輕的時候不缺能力也不缺乏智慧,只是往往會遇到許多困難,需要在困境中不斷的磨練,是大器晚成的類型
  • 粉色真香定律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意為年紀越大越發現粉粉的東西...
    粉色真香定律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意為年紀越大越發現粉粉的東西真香時間:2020-05-28 18:1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粉色真香定律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意為年紀越大越發現粉粉的東西真香 以前覺得粉色這種娘了吧唧的顏色一點也不酷帥拽,年紀越大越發現粉粉的東西真香。
  • 年紀越大越富有的三個星座,忠於理想,苦練心智,早晚能成功
    文 | 安 達有些人年紀越大會越富有,因為他們一生忠於理想,苦練心智,一直不忘初心,堅持不懈地奮鬥,註定能夠成功,那麼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呢?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1、摩羯座摩羯座的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走向人生的巔峰,畢竟,他們是很有夢想和目標的一群人,對於他們來說,人生不太可能會渾渾噩噩的度過,他們的內心總是有一個這一生應該達到什麼程度的目標
  • 年紀越大越喜歡安靜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習慣了這樣安靜的生活,越來越喜歡獨處,越來越喜歡一個人安靜地呆著。說起來小的時候就覺得那些喜歡安靜,喜歡獨處的人很奇怪,一個人怎麼能這樣一直安安靜靜,獨來獨往的,怎麼忍得住呢?太無趣了吧。但現在我也成為了這樣的人!
  • 這三大生肖夫妻患難見真情,越困難越相愛
    越是面對困難,表現得越堅強,夫妻感情也就越容易升華。生活舒適的時候,他們手拉手走路,生活不順的時候,他們會十指緊扣地遇到困難。總之,生活的苦難並沒有毀掉他們的愛情,相反,他們越來越幸福。生肖狗肖狗夫婦更加堅定地迎接困難,他們絕不會在困難來臨時讓一方獨立承擔。
  • 有事甘願自己扛,也不低頭哈腰求人,年紀越大越有本事的幾大星座
    有事甘願自己扛,也不低頭哈腰求人,年紀越大越有本事的幾大星座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生活中肯定都會遇到一些很困難的事情,有些困難甚至光憑我們自己都很難解決,總是希望身邊能夠出現一個人,和自己共同承擔這些困難和責任,下面幾個星座的人
  • 年紀越大越害怕獨處,如何減少無效社交,充實精神世界?
    年紀越大越害怕獨處,如何減少無效社交,充實精神世界?我今年38歲,年紀越大越害怕獨處,害怕孤單。一個人的時候,會心神不寧,浮躁不安。拼命的想往外跑,這個時候,就會去迎合一些沒有質量的社交。只是因為不想一個人待著。其實很不喜歡這樣的自己。精神世界太匱乏了。總是這樣的惡性循環,我該怎麼辦?求老師指點。
  • 「乖乖女」劉亦菲穿背心,年紀越大越保守,越保守越有味道
    劉亦菲是一位從小美到大的女明星,劉亦菲童年的時候就開始做模特了,因此劉亦菲從小就很會穿衣打扮,雖然劉亦菲偶爾也會穿很火辣的衣服,但是劉亦菲卻一直是「乖乖女」的存在,背心似乎是劉亦菲非常喜歡的一種服裝,因為劉亦菲從小到大經常穿背心,「乖乖女」劉亦菲穿背心,年紀越大越保守,越保守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