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

2021-02-22 經方才叔

音頻| 經方才叔

文字稿整理| 琳Lynn·張

校對| 經方才叔

與才叔死磕《傷寒論》第324講

324,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

每天一段話,讀懂《傷寒論》。你好,我是微信訂閱號「經方才叔」平臺的郭醫生。

今天,我們講《傷寒論》第三百二十四條: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

我簡單翻譯一下:少陰病,表現出飲食入口就吐,心中鬱悶,噁心欲吐,想吐卻又吐不出來,開始得病的時候,就見到四肢厥冷,脈象弦遲,這是胸中有實邪阻滯的緣故,不可以攻下,應該催吐,用吐法。如果是膈上有寒飲,僅僅表現出乾嘔,而不是「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這種情況不可以催吐,要用溫法治療,可以用四逆湯。

這一條可以分兩段,「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這是第一段,講的是胸中實,這是陽氣鬱閉,痰實壅堵,是實證。第二段「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這是陽虛有寒飲,是虛證。

胸中有痰涎實邪阻塞,所以飲食入口就吐,即使沒有進食,也感到胸口不舒服,想要吐,但終究是痰涎膠滯,所以才有想吐而吐不出來。痰涎壅塞,阻塞陽氣流動,所以手足寒、脈弦遲。因為邪實在高位,所以不可以用攻下法,只能因勢利導,用吐法,可以選擇瓜蒂散口服。要了解吐法和瓜蒂散,朋友們可以參考太陽病篇的第166條。以後還會繼續討論吐法和瓜蒂散。

如果膈上有寒飲,這是陽虛,水飲不化,虛寒之氣上衝可以見到乾嘔,根本在於脾腎陽虛,治療必須溫陽,可以口服四逆湯。

以上就是本講的全部內容,下次我們講《傷寒論》第三百二十五條:少陰病,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

我們再讀一遍《傷寒論》第三百二十四條: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

好了,謝謝你的到來,我們下次再會。

相關焦點

  • 課程講稿樣例:少陰病,胸中實則吐之,膈上有寒飲則急溫之.
    《傷寒懸解卷十一·少陰經全篇·四逆證十五(少陰十六)》原文:【324】少陰病,飲食入口即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
  • 學習經方的體會——臨證見吐涎沫者多,小青龍湯與半夏乾薑散、吳茱萸湯有什麼不同?
    臨床中見吐涎沫證非常多,有外寒內飲之咳吐涎沫者,有胃有寒飲之嘔吐涎沫者,然其症狀各有特點,治用方證也各有不同,今就小青龍湯方證,半夏乾薑湯方證,吳茱萸方證臨床應用予以探討,以供參考。       小青龍湯方有治外寒內飲者,如《傷寒論》第41條「傷寒,心下有水氣,渴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 四逆湯 溫中祛寒,回陽救逆
    腎陽鼓,寒陰消,則陽氣外達而脈升,手足溫矣。1.少陰虛寒證:以身熱惡寒,手足冷,體痛,下利,腹部拘急為辨證要點。主要症狀為四肢厥逆,身體疼痛,惡寒汗出,下利清谷,嘔吐,唇指發紺,口鼻氣冷,小便清長,舌質淡,舌苔白滑,脈沉微遲弱。2.
  • 《傷寒論》之108條必背條文!(附傷寒筆記和背誦導圖)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16)8.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20)9.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
  • 治療中焦虛寒引起的各系統疾病之吳茱萸湯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傷寒論》第243條)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傷寒論》第309條)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傷寒論》第378條)【藥物組成】 吳茱萸一升 人參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功效主治】 功效: 溫中補虛,降逆止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