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旬報》2015年度十佳影片
1、《戀人們》
2、《野火》
3、《歡樂時光》
4、《海街日記》
5、《岸邊之旅》
6、《血光光五人幫 傳說》
7、《日本的天空下》
8、《所羅門的偽證前篇:事件》 《所羅門的偽證後篇:審判》
9、《如果和母親一起生活》
10、《你是好孩子》
10、《Rolling》
每年榜單那麼多,不說美國的,自媒體時代,內地影評人紛紛砸出自己的十佳,也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結果卻往往出奇相似。因為食堂只供應麵包饅頭,米飯稀粥,炒麵湯粉,吃來吃去,也就這麼幾樣。
但有那麼一份榜單,我每年都很期待。這就是旬報十佳。
不信的話,看下旬報十佳影片出現在我兩本書裡面的密度。
選入《獨立日:用電影延長三倍生命》的影片:
2014 年的《小小的家》和《百元之戀》(《0.5 毫米》被捨棄)
2013 年的《編舟記》
2012 年的《記我的母親》和《盜鑰匙的方法》
選入《身不在場》的影片:
2012 年的《聽說桐島要退部》和《苦役列車》
2011 年的《昔日的我》(《一封明信片》和《東京公園》被捨棄)
2010 年的《告白》和《十三刺客》
2009 年的《親愛的醫生》(《空氣人偶》和《不落的太陽》被捨棄)
2008 年的《入殮師》、《周圍的事》、《步履不停》、《超越巔峰》
1、推薦
有人說,今年旬報十佳看上去好像很陌生。我卻覺得,它還是新世紀初那個樣子。橋口亮輔、冢本晉也、是枝裕和、黑澤清,這幾個人構成的創作中堅力量,對關注日本電影的影迷來說,真的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因為山田洋次的存在,他們當然還稱不上老炮。
對口味比較清淡的影迷來說,我會推薦以下幾部:
《戀人們》,自不必多說,橋口的電影,特別耐看。
《海街日記》,最近有資源,估計要引領一撥人去鎌倉朝聖。
《如果和母親一起生活》,山田洋次好像怎麼拍都會好看,所以,你只管看就是了。
《你是好孩子》,對了下排位,這部電影有引發口碑話題的可能。
2、黑澤清
這裡主要想說下黑澤清,買了書的應該知道,我很偏愛他,第一本選了《贖罪》,第二本選了《完美的蛇頸龍之日》。但是,他的電影真的很悶,可以列為催眠電影療程參考電影。 其實,六月份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第一時間就看了《岸邊之旅》,但是,我覺得很難下筆,所以還是選了前作。
黑澤清以藝術片的方式來拍類型片,難度在於觀眾獲取不到想要的戲劇情節。比如很多人的訴求是驚悚懸疑,恐怖嚇人。結果,他的電影自帶幽默效果。某種意義上,我所獲知的黑澤清影迷數量,其實比韓國文藝片老司機洪常秀來得還要少。立教新浪潮的幾個導演,周防正行最主流。而擁簇比黑澤清更少的,大概是青山真治了。
今年,亞洲電影大拿託尼雷恩,還選了一部鹽田明彥的《日日夜夜》。這個傢伙,大概從我寫影評那會,完全淡出了影迷的視野。去年底看《龍蝦》,不知為何,我突然想起了他的《月吟》。真心希望他能堅持藝術片的獨立製作。主流商業不差一個鹽田明彥,但少了一個鹽田,日本藝術片好像少了一股奇怪的風格。
3、馬拉松觀影
長達 317 分鐘的《歡樂時光》,看起來就像觀影馬拉松大挑戰,但往年的旬報,其實也有過很多。日本電影,整體普遍比中國電影更長,也更慢。這大概暴露了兩個國家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更深層的原因,大概就是廣義的國民性和文化素養。
2014 年《0.5 毫米》,196 分鐘。
2012 年《贖罪》,250 分鐘(不在十佳之列)。
2010 年《天堂故事》,278 分鐘。
2009 年《愛的曝光》,237 分鐘。
2009 年《不落的太陽》,202 分鐘。
相形之下,171 分鐘的《原野四十九日》和 167 分鐘的《鄉愁》真的不算什麼。我想說這個,因為在電影院看過《贖罪》、《天堂故事》和《愛的曝光》。這種疲憊緩慢的感覺,在缺乏日本電影放映的北京,恐怕很難實現。即便在上海,很可能因為片長原因,也會遭致放棄。
最後,插個感慨。很多人覺得,《海街日記》舒服美好得無聊虛假,原因恐怕不是因為,中國離日本社會太遠,而是,我們生存的現實,離美好的生活本來就很遠。
我沒有特地選擇那些所謂冷門偏僻的電影,相反,我的選片其實挺主流。人的視野,有時候是被現實環境所蒙蔽。非要說,我更喜歡日本電影,不如說,日本素來就是一個電影大國。過去一百年,它在亞洲一直是遙遙領先。
至少於我而言,《步履不停》是新世紀以來最好的家庭題材電影(你沒有看錯,是最好),《記我的母親》,幾乎跟它並駕齊驅。《百元之戀》,也是近年難得一見的反勵志和反雞湯電影。
如果你覺得這篇推送是標題黨。那麼,按照文中出現的紅色標記,把相關的電影找來看看就行了。
《獨立日:用電影延長三倍生命》已在京東和噹噹預售
3000 冊籤名本
閱讀原文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