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繳翼飛 王慧瑩 Tech星球
「粉絲經濟」時代,明星是自帶流量的IP,開餐廳成了不少明星的首選副業。但是,在如此火爆的餐飲生意中,有的明星風生水起,有的明星卻生意慘澹。
近日,天眼查APP顯示,胡海泉退出旗下的巨說(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執行董事。此外,黃磊也於近日從南京黃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資人中退出。
Tech星球了解到,超過30%的明星餐飲企業曾存在過經營異常,10%以上的相關企業曾受到過行政處罰。明星餐飲不見得是流量變現的最好選擇。
明星餐廳之所以能夠開業便一炮而紅,多是因為自帶粉絲,完全不愁啟動期的獲客量。但明星與旗下餐廳往往是命運共同體,一旦自身出現輿論危機,餐廳的營業額往往會慘遭「連坐」
陳羽凡吸毒事件發生後,其宏大的投資版圖也遭到了曝光,至少參投8家餐飲類企業,其中便包括與胡海泉共同參投的巨說(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據傳陳羽凡在被抓前一天,還在慶祝「巨說還不錯」餐廳的開業,隨後一個月內該餐廳便出現大量差評,部分網友還在網上表示抵制就餐,目前該店已經歇業。
同樣,當餐廳出現經營問題時,也會對明星的公眾形象造成影響。「黃粱一孟」火鍋店、「孟非的小面」這些黃磊在與孟非合營的餐廳紛紛遇冷,黃磊和孟非共同經營的火鍋店「黃粱一孟」已經閉店,繼2017年以來,「孟非的小面」也相繼傳出關店消息。
不少食客都是被黃磊的「大廚」人設吸引而來,但結果卻大跌眼鏡。孟非還發出過「你都沒吃過,有什麼資格說」的言論,不免讓人有「割韭菜」之感。
有就餐的網友表示,餐前的小食只是幾片桃片和怪味豆,分量不足且不能續餐。「人均消費是海底撈的2—3倍,如此貌似一流的餐廳,卻配不上一流的服務。」食客們紛紛吐糟這過分高昂的名人效應。
好景不長,礙於高昂的價格和低分評價,消費熱情逐漸消退。從 2018 年年初開始,「黃粱一孟」 接連推出了各種優惠套餐,例如168 元 3 人套餐、整月5.9 折的活動,還打出針對學生的優惠折扣活動。但為時已晚,「 黃粱一孟 」 還是以閉店收場。
在大眾眼裡,明星開餐飲其實應該是非常火爆的。但事實證明這種「火爆」也僅限於開業初期,明星效應會吸引一大批粉絲前來消費。但粉絲作為消費者,慢慢也發現了這其中的智商稅。
2014年,韓寒投資的「很高興遇見你」餐廳,自稱為「魔都最文藝的餐廳」。據報導,當時的餐廳僅能容納60人,月流水達50-60萬,高峰時逼近百萬。
2016年,「很高興遇見你」餐廳接連被曝出衛生不達標、經營不善等問題。先是加盟商寧波分店,因涉嫌無證經營被立案查處,後又爆出蘇州分店遇裝修公司討薪,武漢一家分店因無證經營、鼠患嚴重被關停。後來,寧波分店和蘇州分店,皆沒逃開倒閉的命運。
此外,再被爆拖欠員工工資。2018年7月18日, 網上曝出「很高興遇見你」天津加盟店,因欠薪被員工起訴至天津和平區法院,天津法院已受理該案。
前不久,薛之謙旗下的「上上謙」火鍋因為餐具被監測出大腸桿菌而被上海市監局通報,據悉,大腸桿菌群是從「上上謙」火鍋得熱水杯、調味碗被查出。
後來,該火鍋店發表致歉,稱其門店操作不規範造成的,之後將徹底排查其他食安環節、加強食品安全衛生管理,加強人員培訓。但這並不是「上上謙」火鍋店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問題了,今年6月,「上上謙」火鍋南京東路步行街店清洗消毒待用的筷子,在監督抽檢中檢出大腸菌群。
除了薛之謙,頂著明星開餐飲的熱潮,包貝爾的辣莊、陳赫的賢合莊自開店以來,也一直都飽受爭議。
民以食為天,飲食作為生活中的「剛需」,餐飲可以說是一個不會缺少需求的行業。另一方面,明星選擇餐飲,往往集中在火鍋和奶茶行業,也是看中了行業門檻低這一特點。
火鍋是中餐中最容易做標品的一種,它不涉及大廚,底湯和醬料都可以在工廠生產好,配菜的問題交給供應鏈。奶茶製作也非常簡單,配方類似,而且都是機器操作,出來的口味也不會差。
但往往會忽略「入門容易,活下去難」的道理。
「甩手掌柜」在明星店中是個普遍現象,大多數明星只看中了自己的明星效應帶來的客流量,但對於店面裝修設計、品類選擇、質量把控、店面督導都放手不管。但實際上,餐飲是一個「勤」行,非常講究現場管理,很多老闆是從早到晚都在盯店,一年到頭都在巡店。
拿鄭凱的「火鳳祥鮮貨火鍋店」來說,因涉嫌店面裝修及海報抄襲一事登上微博熱搜。
事情源於7月18日,四川成都吼堂老火鍋店發文稱,知名男演員鄭愷新開的火鳳祥鮮貨火鍋店內裝修風格疑似抄襲其火鍋店,還表示其招商宣傳冊直接使用成都吼堂老火鍋的實景圖,一時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據吼堂老火鍋店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表示,店面裝修風格是他們花了兩年時間構思出來的,花費近3個月設計初稿,店鋪和設計費用高達幾十萬元。
事情被曝光,引發眾多網友的不滿,相關演員鄭凱的微博評論區瞬間淪陷。有網友表示「抄作業也沒有1:1照抄過來的吧」。
事後,鄭凱本人作出回應。但聲明卻是「火鳳祥鮮貨火鍋」發出的,而且內容在向鄭凱道歉。換句話說,店鋪抄襲一事與鄭凱本人無關,他並不知情。
用名氣賺錢,卻不想為風險背鍋,消費者自然不認可這樣的甩手掌柜。
不過,當下明星中,也不乏真正能在餐飲業行穩致遠的人。
對於「熱辣壹號」火鍋店的合伙人之一任泉來說,餐飲和投資才是主業,演藝明星反倒成了副業。任泉的「走心」經營,除了提升服務品質、菜品口味外,電影主題風格餐廳還也是特色,吸引眾多粉絲前來拔草。
目前,「熱辣壹號」在華北地區已經開了14家直營店。
還有口碑不錯的「飯爺 」,由林依輪創立,媒體曾報導,他並不是甩手掌柜,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品牌運營上。做「飯爺」4年,林依輪自稱胖了20斤,凌晨起床試吃,在正式投產之前調試了4次。甚至還為學習經營而報了清華EMBA的碩士。
如今,「飯爺」的估值已達3.6億。
明星進軍餐飲並非如表面一般光鮮,需要弄清楚的是,雖然明星餐飲有著不可比擬的先發優勢,但流量帶來的只是一次性消費,餐廳的性價比、服務、口味才是真正決定一家餐飲企能否長期生存下去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