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西遊記》劇組開機,所有演員都已經就位,但是「白龍馬」卻沒有找到合適的馬匹。出於無奈,只好找了一匹棕色的馬,給它化妝,染成白色。但是當時拍攝初期在海南,空氣潮溼,本應該是雪白飄逸的「白龍馬」卻終日灰濛濛的,攝像都不敢給「白龍馬」近鏡頭。但是理想的白馬一直沒有找到。
《西遊記》劇組出於無奈,只好找了一匹棕色的馬,給它化妝,染成白色
後來需要拍攝「弼馬溫天宮放天馬」的場景,為了找到足夠數量的馬匹,劇組來到了錫林郭勒大草原,成群的馬匹縱情馳騁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當真是嘆為觀止,劇組不僅成功拍攝了「弼馬溫放天馬」的鏡頭,讓導演楊潔十分欣喜的是,出現了一匹俊朗健壯的白馬,活脫脫就是一匹「白龍馬」。
後來劇組打聽到,這匹白馬是當時的騎兵團團長的坐騎,他對這匹馬感情深厚,他們配合默契,相伴多年。楊潔託人找關係,好不容易才說服團長,團長為了「戰友」——白馬的前途,為白馬辦理了退伍手續,正式加入了《西遊記》劇組。從此「白龍馬」開始了它的「西天取經」之路。
一匹俊朗健壯的白馬,活脫脫就是一匹「白龍馬」,這匹白馬是當時的騎兵團團長的坐騎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白龍馬」何嘗不是九死一生。在蘇州「白龍馬」踏空跌進水渠,在九寨溝,為了拍攝瀑布行進的畫面,「白龍馬」跌進谷底,幸虧被藏民發現才得救,中間劇組為了趕進度,「白龍馬」始終帶病前進。
為了拍攝瀑布行進的畫面,「白龍馬」跌進谷底
《西遊記》拍攝時長達6年,「白龍馬」跟隨劇組先後跋涉26個省份,歷盡千難萬險,終於在1988年《西遊記》收官。
《西遊記》拍攝時長達6年,「白龍馬」跟隨劇組先後跋涉26個省份
劇中的很多演員因為這部戲達到了演藝事業的巔峰。但是「白龍馬」卻與劇組的其他道具一起發送到中央電視臺在無錫的影視基地。
在無錫影視基地,「白龍馬」成了賺錢的工具,它的旁邊豎起了一塊牌子:「西遊記白龍馬」,付費有償參觀,多付錢還可以騎一圈,它曾經是草原的威風凜凜的「戰士」,經歷了6年的影視貢獻,最後卻成了「景點」,被人們參觀、騎著遊玩。
「白龍馬」成了賺錢的工具,它的旁邊豎起了一塊牌子:「西遊記白龍馬」
但是它悲慘的晚年生活才剛剛開始。因為早年拍攝《西遊記》期間「白龍馬」多次受傷,且沒有接受良好的醫治,再加上後來在無錫每天繁重的「被觀賞」任務,慢慢「白龍馬」瘦骨嶙峋,連「被參觀」的價值也失去了。最後被關在無人知曉的馬廄。導演楊潔其實中間去看過一次「白龍馬」,希望工作人員能夠好好照顧它,但是他們也只是敷衍了楊潔,告訴楊潔「白龍馬接受最好的待遇,甚至還吃小灶」。
楊潔導演曾經前往無錫看望過「白龍馬」,希望工作人員能夠好好照顧它,但是他們也只是敷衍了楊潔,告訴楊潔
1997年「白龍馬」因無人照管而病死,屍骨都不知埋葬在何處。楊潔在聽聞「白龍馬」去世後,一向堅強的她悲傷痛苦,寫下《白駒悲歌》:希望它下輩子不再做白龍馬,繼續做一個有尊嚴的戰士。
楊潔在聽聞「白龍馬」去世後,一向堅強的她悲傷痛苦,寫下《白駒悲歌》:希望它下輩子不再做白龍馬,繼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