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覺得,《風聲》算是為建國60周年獻上的一部比較成功的商業片。除了其重量級的明星陣容以外,它成功之處,就在於心理戰術。
不可否認,這部改編自小說的電影,是很成功的。起碼我無法像看其他電影一樣,一開始就能大概猜出劇情的走向,隨著劇情的發展又能八九不離十的猜出結局。
其實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人物關係網。圍繞著誰是偽軍的內鬼,每個人之間都要緊密聯繫,卻又要分散清晰。稍微一不小心,就會讓整個劇情的關係雜亂無頭緒。
誰是老鬼?我足足把每個人物分析了個遍。偽軍特務機關頭目:武田。偽軍特務處處長:王田香。偽軍剿匪總軍機處處長:金生火。偽軍剿匪總隊司令侍從官:白小年。偽軍軍事參謀部部長:吳志國。偽軍譯電科科長:李寧玉。譯電員:顧曉夢。
王田香是個不折不扣的漢奸,逼供手段心狠手辣,叫人生不如死。在他眼裡,所有人都有嫌疑,一開始我覺得,包括了武田。從對女地下黨殘忍的審訊中可以看出。武田站在門口,往裡望時表情顯得很痛苦,而這一細節正好被出來的王田香看見,於是懷疑油然而生。王田香旁敲側指「有日本人滲共」。當時我就想,武田是否是一個安插在偽軍裡的滲共日軍。隨著劇情發展,我發現我的判斷是錯誤的,他精明理性,殘忍度不亞於王田香。但有幾點直到現在我仍不明白:
1、他為何從不親自參與審訊,並且在看到被王田香審訊後的慘狀,會表情難以捉摸的轉身而去。2、他為何要從王田香手裡,救下正在受極刑的顧曉夢,親自審訊?3、我覺得武田一開始便大概已經知道了老鬼是誰。首先他對白小年的死並不在乎,甚至當作了殺一儆百。他早已經猜到,白小年是被陷害。其次,他從未懷疑過李玉寧。從兩人意味深長的眼神交換,到武田瞞住所有人包括王田香單獨提審李玉寧。他所謂的人體測量摧毀意志不過是為了套出其男朋友的詳細情況。
一開始我以為李寧玉是老鬼。因為她的眼神總給人一種很強的提防心理。特別在面對王田香的單獨「談話」時,她從始至終只有一句「我什麼都不知道」。在顧曉夢自顧自的說「我知道誰是鬼」時,李寧玉甚至緊張得緊盯著顧曉夢。但後來一個細節讓我排除了這個可能。就是李寧玉安穩的睡在沙發上,顧曉夢一直看著她。若是一個地下黨,不可能警惕性這麼低。也就是她前面總總讓人懷疑的地方,是從另一方面告訴我們她不是老鬼。因為一個真正的地下黨員,是不會輕易讓人產生懷疑的。反之,顧曉夢的嫌疑也就大了起來。
顧曉夢一副大家小姐的作風。酒吧裡的亂舞到別墅裡輕浮的舉動,到挑撥離間。可我忽略了一個細節,她細心的幫李寧玉縫補旗袍時,李寧玉誇她的針線活。這點上其實已經在暗示,顧曉夢的身份和她的行為是不相符的。
從始至終,我倒沒太懷疑過吳志國。感覺他就是一介武夫,鐵血錚錚的漢子,忠心為日偽服務。他冷靜野蠻,連女人都打。直至六爺對他動極刑,他都不放過王田香。給我感覺以為他真的是日偽「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的犧牲品。不知,他卻是最血性男兒的共產黨。
看《風聲》時,我一開始就覺得,潛伏在日偽軍中的地下黨應該有兩個。卻不曾想到是吳志國和顧曉夢,從始至終一直以冤家出演的「雙簧」。
結尾是典型的商業片結局,從吳志國口中解開一切謎團,把顧曉夢的形象順帶把party的形象上升到了一個高度。就個人而言,我覺得這是全劇的敗筆,這樣的結局太過庸俗,倘若他能換一種方式更好。給我感覺,這樣的純商業結局,把整個劇情所運用的心理戰術給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