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國風關鍵詞:封神 姜子牙 九尾狐 二維
國風新編:封神「後傳」
提到姜子牙,你腦海中第一反應是什麼?是那個垂暮之年在溪邊釣魚的姜太公,還是書本上大器晚成的典型?在電影《姜子牙》中,倒是真有那麼一段「姜太公釣魚」的鏡頭,只不過銀幕上的姜太公是個四十多歲的大叔,滿頭青絲被白雪覆蓋,「獨釣寒江雪」也並非豁達出世,而是被現實所困的一種排解方式。
動畫電影《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樣,源起自中國古典神話《封神演義》。在《封神演義》中,世界分為「仙人界」和「人間界」,人間的時代為「殷」,原本文武雙全的明君紂王被妲己蠱惑,以致天下大亂,百姓受難。神魔相爭、人間禍亂,兼具歷史背景和虛構神話的龐大故事包含了數不清的國風元素,不僅天然貼合日漸興起的中國風動畫風潮,也為動畫的世界觀架構提供了龐大詳盡的背景資料。
作為中國古代神魔小說瑰寶,《封神演義》也是網絡上被重新解構次數最多的文本,作者往往選取原著中的留白和「邏輯漏洞」,自由發揮想像力,《姜子牙》正是採取了類似構建故事的思路。但電影並沒有拘泥於原著留墨不多的姜子牙故事,而是延承姜子牙的人物特點進行了一番故事新編。試問,誰不想知道在原著中作為終結無道殷商最大功臣的姜子牙,最後竟然沒有被封神的原因呢?
封神大戰作為《封神演義》的結尾,也是《姜子牙》故事的開端。這位隱忍且不乏執念的大叔,慢慢從以「救助蒼生」為己任到要思考如何解決擺在面前的「電車難題」——救一人還是救眾生,再到最終撕開神明假面,這個「去神化」的姜子牙和有趣的故事設定便成為電影最大的看點。當然,電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封神故事做了補充,姜子牙在人神兩界的定位,封神榜裡為何沒有九尾狐等等問題都有了答案。這種為中國傳統故事注入新解讀的方式,也客觀上讓國風動畫在技術加持下更具市場活力。
國風呈現:二維與三維的東方色彩
《姜子牙》緊鑼密鼓製作中的某天,一臺電腦被ps文件堆疊導致黑屏,讓創作人員發愁了很久。此前,團隊已經為製作這部動畫的兩分鐘二維鏡頭燒壞了四臺電腦。眾所周知,以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等為代表的西方動畫,皆以三維製作為主。與三維動畫相比,二維動畫更為「平面化」,無論是光影、材質還是體積感都無法與三維動畫媲美,且二維動畫的製作極度消耗人力和時間。但不可否認的是,二維動畫獨特的平面感特別契合東方美學,於是便有了《姜子牙》開頭被大家稱為全篇華彩的二維鏡頭。這段二維鏡頭的複雜程度在其他國產動畫電影中很難找到,為了呈現濃鬱的中國風特色,這段二維鏡頭被要求展現出「敦煌壁畫一樣的美術風格」。仔細看去,這段鏡頭還帶著早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中國歷史最老的動畫製片廠之一)早期優秀作品(如《巨靈神》《哪吒鬧海》等)的印記。中國風的基調,從動畫開始便已然確立。
而電影主體的三維動畫部分,也以「展現抽象的有東方韻味和意境的視覺畫面」為創作理念內核。《姜子牙》的幾處重要場景都經過考據、審慎設計,其中幾處重要場景,皆經由團隊鑽研《山海經》等著作考證——北海鎮斧高500米,和相對渺小的居民形成鮮明對比,營造「在人間創造神跡」的恢弘感;歸墟在故事發展不同階段呈現色調不同,從色彩方面貼合電影整體敘事;天梯及天雷的設計都是以直線和稜角原色為主,體現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天庭的秩序感。而幾處關鍵的故事橋段,玄鳥穿越浩瀚的星河,湮滅的四不相消蝕在盛開的黑花叢,姜子牙與小九在蘆葦蒼茫的歸墟中道別……都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美的理念和意境。
國風宣發:方寸之地展國風
由於疫情原因,《姜子牙》從今年春節檔延期至今年國慶檔上映。漫長的時間裡,《姜子牙》宣發團隊製作了大量貼合電影風格的中國風物料。其中,數量最為龐大且最精緻的當屬一系列中國風海報。先導概念海報以「姜太公釣魚」為設計靈感,以水墨風格呈現,海報中還暗藏著九尾狐的故事;「回家版」海報則邀請畫師早稻繪製,畫風溫暖;國風終極海報由《大魚海棠》導演張春設計,畫面內容為白髮姜子牙與四不相相伴而立幽都山……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姜子牙》的中國風海報都以紅綠色和水墨色為主,海報字體有點類似中國古代的甲骨文,頗具古風神韻。可以說,和電影風格契合的海報大大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和購買力。
看過電影的觀眾,也很難忘卻《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聯動彩蛋。「強迫症」姜子牙對「壞孩子」哪吒的無可奈何讓人捧腹,而姜子牙和哪吒一家、敖丙同框過年的短片既貼合中國春節傳統年夜飯習俗,也讓兩部中國風動畫有了全新萌點。
旁觀者言
自《姜子牙》公映以來,電影口碑褒貶不一,截止到目前,電影豆瓣評分只有7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8.4分的評分形成鮮明對比。對於中國風動畫電影來講,視覺效果的呈現必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筆,但若因故事簡單、人物單薄、劇情邏輯混亂受到詬病,也不能稱之為優秀。故事框架為裡,視覺呈現為表,表裡缺一不可。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