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紫羅蘭永恆花園》在B站上可以免費觀看,我就趁這個機會補了這部我收藏了很久的番。
《紫羅蘭永恆花園》裡有一句不太會被認為很重要的臺詞。它是在這樣一個場景下被說出的:女主薇爾莉特看著自己的雙手,對自己說了一句,「我不配做這樣神聖的工作。」
薇爾莉特是一個孤兒,她自幼被當做「戰鬥武器」在軍隊中被培養,因此擅長服從命令的她卻無法理解人類豐富的情感。當戰爭結束後,她獲得了一份在郵政公司做代筆員的工作,但說出這句話的她開始認為只懂戰鬥而不懂感情的她根本不配去嘗試體會別人的感受,提煉出他人的想法,幫別人代寫書信。
這讓我開始思考關於「我不配」的問題。這句話是非常奇怪的,使你能夠說出「我不配」的前提條件,恰恰是你已經得到了這樣東西。你卻從自己的主體性中把這樣東西剝離出來,再去否認它,說出一句「我不配」。然而,由於你認為你不配的這樣東西是你已經得到的東西,這中間就產生了矛盾。這種想法無疑是一種自我貶損。或者更進一步,它可以被視作一種自虐。
這種自我貶損式的自虐和一些肉體上自虐是有不同之處的,它應當從一種心理和精神的方面去考察。即,當人們在進行這種自我貶損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心理活動?從我的經驗來看,人在進行自我貶損的時候會生出一種崇高感和安慰感。比如,當你沒有按時完成自己的一些目標,並說出「我很唾棄自己」這樣的話的時候,就仿佛是一種贖罪和一場告解。這個過程是可以生成快感的。但是一種非常扭曲又噁心的快感。
「我都這樣輕賤自己了,那之前犯下的錯,都已經算道過歉了吧?都已經可以消失了吧?都已經算不上什麼了吧?」
這種貶損有可能會讓你一直停止在這個階段——反覆地否定自己。繼續完不成目標就繼續自我貶損。否定之否定,直至形成循環。因為你認為你不配了,於是你真就放棄了它否認了它。你會漸漸地認為你不需要再努力了,因為你本來就不配。
不過薇爾莉特並沒有止步於自我貶損,她並沒有辭去她已經得到的這份工作,而是慢慢地超越出這個階段並繼續為她的目標——理解什麼是愛,而付出努力。她軍人的氣魄和毅力以及足夠強大的目標和信念讓她能夠對抗住自我攻擊。
但我們有這樣一股足夠強大的正向能量嗎?你如果沒有,那自我貶損總有一天會把你徹底吞噬,你就真的有一天會發現自己什麼都不配了。如果你有,那你為什麼要加大自己的能量內耗呢?
這種「我不配」的想法裡或許隱藏著某種東方氣質。譬如,在日常語言方面,我們和西方是很不一樣的。我們日常用語中回答別人的「謝謝」,說的是「不用謝。」而英語是「You're welcome.」漢語的這句表達是在推脫已經得到的感謝,英語中是讚美說出謝謝的對方。這種已經形成固定表達和社會傳統的客氣話可以無須強行修改,但漸漸滲透給我們的、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就接受了的東西,是需要反思的。所有的「常識」都有待思量和重估。
我不配
這裡面充滿著斤斤計較的狡猾和噁心的幼稚
我配
我最配
我太配了
這才是我們老實人該有的想法
諸神看護我,我的虔誠,我的小詩,
也合他們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