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6日,多家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已經初步決定將經過處理的核廢水排入大海。
消息一出,引發全球關注。畢竟海洋是全人類共有的資源,核廢水排放到海洋,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這足夠讓人憂心了。
入了海的核廢水,會對海洋生物造成什麼影響?會出現傳說中的核輻射巨怪嗎?
2015年,曾有日本漁民在福島核電站附近的北海道海域捕獲一條體長近2米的巨大狼魚。這條魚的嘴巴足可吞下一個小孩,如同科幻電影中的核輻射巨怪。
圖片來源人民網
人們對核爆炸或核洩漏的恐怖現場心有餘悸,畢竟被核汙染的中心區域至今還是渺無人煙的死亡之地。
但坊間對於核輻射下變異的生物卻好奇心總也揮之不去,猜想經歷了核輻射重創之下還能存活的生物,會變成什麼樣子?
真的有核輻射巨怪嗎?
傳說中的核輻射可能因為核爆炸產生,包括中子射線、α射線和β射線這三種高速的粒子流,以及γ射線這種高能量的電磁波。
即便沒有發生核爆炸,鈾、鐳等放射性元素也會不斷衰變成其他元素,並放射出一 種或幾種射線。
這些射線就像無數微小的子彈一樣貫穿人體,在組織造成嚴重的微觀傷害。
如果因為進食或呼吸,把放射性物質攝入體內,這種由內而外的內照射對身體的損傷就更大了。
車諾比核洩漏後景象,圖片來源 pixabay
核輻射後
人和其他動物會發生哪些變異?
在短時間內,不幸遭受足以致命的核輻射,人類或其他動物會當場或在短時間內悲慘地死去,根本沒有變成輻射怪物的機會。
超過安全限量但又不致死的核輻射,則將導致生物的各種輻射損傷。
其中最大的風險是一些體細胞的基因可能發生突變並不受控制地生長,使得人或動物罹患白血病或癌症。
生殖細胞或胚胎受到核輻射影響後,可能導致生物後代發育不良或畸形。前蘇聯時期,大量核工廠廢水被排入俄羅斯西南部的卡拉恰伊湖,造成周邊嚴重的放射性物質汙染。
幾十年間,周邊居民的癌症患病率增加了21%、白血病發病率增加41%,兒童先天性缺陷的比例上升了25%。
圖片來源 pixabay
過量核輻射的後果雖然十分可怕,造成的基因突變卻沒有指向性的,並不必然導致生物的巨大化。
即使有那麼一兩隻動物因為基因突變而在同類中長得鶴立雞群,這種突變在生殖細胞中得以體現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更何況動物們幾乎都是有性生殖的,想找到一個發生同樣變異的合適伴侶,把「優良」基因代代相傳的機率無限接近於零。
比例增大
就能變成戰鬥力報表的核輻射巨怪?
我們還可以試著幻想一下,一隻蜜蜂因為核輻射而發生了突變,長到了正常蜜蜂的10倍大小!身長與體積的立方關係,使得巨型蜜蜂的體積增加了上千倍。
這時,冷酷的物理法則就會跳出來說「不」。巨蜂的幾丁質外骨骼,沒有足夠的強度支撐其肌肉的活動;簡單的呼吸系統,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即使按比例增大,膜狀的翅膀也帶不動沉重的身軀。
如此孱弱的怪物不僅不可怕,甚至沒有任何生存的可能。傳說中的食人巨鼠如果真的誕生,同樣會被自己巨大的體重拖得寸步難行,「追殺人類」這種劇烈運動更是想都不要想。
事實上,人跡罕至的車諾比周邊的野生動物,它們中從來沒有出現過體型巨大的個體。
車諾比,圖片來源 pixabay
科學家們一直沒有得到任何核輻射突變怪獸的真憑實據,有關的照片與消息無一例外地成為了假新聞。
每一個物種的形成都經歷了千百萬年的演化,生物的大小與構造都非常精密,粗暴的核輻射沒有能力創造突然演化的奇蹟。想要在街頭邂逅一隻哥斯拉,看來只能是一個夢想了。
但日本往海裡排核廢水這個事,還得再斟酌斟酌,畢竟大海不是自己家後院池塘,關係著數億生物的生存權利,需慎重再慎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