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自古以來,夜遊,一向都是很浪漫的事情。夜間的休閒、娛樂,向來都是帶著與白天不一樣的體驗。告別白晝的灰,夜色輕輕包圍,這世界正如你想要的那麼美。
而上海這座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也一向有著「不夜城」的基因,萬紫千紅的霓虹燈,也一向是這座城市的魅力和情懷。
從去年開始,上海市政府就開始有意地推動夜市的復興,而在今年6月6日,上海更是將啟動首屆上海夜生活節。這些舉措,正是對這種基因的延續,對這種情懷的釋放。
然而要搞好夜市,並沒有那麼容易。夜市上可以洋溢著幸福感,也可以被烏煙瘴氣所籠罩,中間相差的,有天時,有地利,有人和。
天時很容易,正值春末夏初的時候,微涼的晚風,爽快的天氣,這樣的時節與露天的夜市最適合不過。無論是啤酒配小龍蝦,還是紅酒配上一隻晶瑩的高腳杯,都是怡人的,動人的,醉人的。
地利講的是管理者的氣魄與管理。首先是肯不肯拿出那些最繁華的,人流最高的地段出來開設夜市?這一點,上海的手筆無疑很贊,無論是安義夜巷、思南路、五角場的大學路,都是人流一等一的地段,都是天然帶有集聚人氣潛質的地方。
其次是擺上夜市的地方,會不會影響交通,會不會擾民。這個話題已經講了很多了,而我們覺得,以上海的城市治理能力,和這些年來積累下來的精細化管理的經驗,要通過精細化、規範化的治理手段,讓夜市的煙火氣更有序,並不是一道很難的題目。
最難的,其實是人和。
夜市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煙火氣。而煙火氣,則來自夜市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人流中洋溢著的滿足感,和這滿足感裡迸發出來的勃勃生機。
而能夠集聚起這樣的人氣,光靠地段上的優勢,仍舊是不夠的,還要夜市本身,能夠散發出足夠的吸引力。
吸引力來自夜市的品質感,這種品質感需要夜市上售賣的東西有足夠的質量保證,無論是流轉的商品,還是現制現售的食品,在質量上能讓消費者信任和滿意。這種品質感也來自整個夜市的氛圍,能帶來什麼樣的體驗,能否讓消費者新奇、驚豔、舒適、回味無窮。
這個時代下消費者對於市集的要求,必定和以前對於市集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在以前消費品匱乏的時代,市集滿足的是買東西的便利,哪怕拉上一黃魚車批發來的小商品,也很有可能會起蓬頭。但現在,隨著商品經濟的大發展,尤其是近年來電子商務帶來的購物的極大便利,這方面的需求已經幾乎降到了零。仍舊是毫無特色,只是各種商品魚龍混雜的市集,不符合消費者的預期,也不符合上海這座城市的定位,肯定是缺乏存在的價值的。
我們需要的夜市,是能夠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感的市集,比如能夠通過口碑相傳的網紅打卡點,比如能夠讓人甘心排著長隊只為等一口的美食,又或者瀰漫到醇厚文化氣息的陳列品,令人充滿沉浸感的演出等等。這樣的體驗是消費者嚮往的、無法通過線上獲得的,才會慕名簇擁而來。有人簇擁而來,才有夜市上最讓人流連忘返的那生機勃勃的人氣。
所以這應該是上海盤活夜經濟、釋放消費潛能當中,最應該花功夫的一點。煙火氣不是靠大家一擁而上佔地經營,就能營造出來的。讓每個人的小期盼和城市的大情懷交融,才能讓經營者真正得到獲得感,讓消費者真正得到幸福感,也讓這座城市,在煙火氣中找到真正的歸屬感。
期待上海的夜市能夠越來越吸引人,也期待能看到煙火氣、上海味、時尚潮、國際範的夜上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