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冠禮」有什麼作用,能讓太子蕭定權極為重視

2021-02-08 戀戀國風

本文轉自 歷史D學堂 ID:lishi1600  ,作者:瑞秋,本文已取得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歷史D學堂」


最近仿宋劇《鶴唳華亭》正在熱播,這部劇不僅集結了羅晉和李一桐等一眾俊男美女,而且從劇情到服飾再到整劇採用的美學都令人讚嘆。

劇中的太子蕭定權不受寵愛,總是遭受自己父親的猜疑,暗中還有齊王對自己使絆子。明明已成年了但連加冠禮都沒有舉行,等好不容易舉行加冠禮了,又出了差錯,可謂是史上最慘的太子爺了。

那話說回來,古代表示成年的加冠禮都有哪些步驟?都是怎麼樣舉行的?那為什麼古代的帝王都那麼重視加冠禮呢?



加冠禮就是冠禮,是古代嘉禮的一種。嘉禮源於西周時期,是西周五禮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一種增進人際關係,促進人與人之間良好感情的禮制。

嘉禮主要有鄉飲酒禮、冠笄之禮(包括男子的冠禮和女子的笄禮)、賓射之禮、燕饗之禮、脤膰之禮和慶賀之禮。

從尊賢敬長的酒席禮儀到男女成年可供婚配求娶的成年禮,從舉行祭祀和朝見天子時應具有的基本禮儀到宴請四方之賓客的設宴款待之禮,還有天子賜予臣下的脤膰之禮和遇到喜慶快樂之事的慶賀之禮,都包含在嘉禮之中,無一不體現出嘉禮包含範圍之廣,設計內容之雜。

冠禮也來源於周朝時期,是表示一個男人成熟的表現,冠禮之後,已成年的男子才算是社會生活中一個可供承認的成年人,可以婚娶和參加各項活動。

冠禮就是男性成為一個社會生活中有極大參與權的人的重要標誌。



男子要舉行冠禮必須要達到20歲,當然比如那些要掌握大權的王侯天子,如果因為形勢所迫,是可以提前舉行加冠禮的。

當然你還得是個漢人,倒不是什麼民族歧視,是因為當時其他民族壓根就沒有過這種儀式,加冠禮僅在漢族流傳已久的傳統。

有了這兩個前提條件後,恭喜你,可以加冠了。

作為禮制的一種,冠禮的步驟十分的繁瑣和複雜。冠禮一般都選擇在宗廟內進行,而且早在冠禮舉行前要進行筮日和戒賓。

筮日即利用佔筮來選定好舉辦的日期,戒賓則是提前告訴好那些要來觀禮的賓客的日期,還要進行筮賓與宿賓、宿贊者,同樣也是用佔筮的方法,佔筮出為此次加冠禮的主角加冠的主賓,並要進行特別的宿戒,隨後就要在行冠禮的前一天將更加準確的時間去告知賓客,此舉就是為期。



被加冠者還要穿冠禮特定的衣服,不僅在被加冠的時候,在冠禮舉行前也有講究。

據《儀禮·士冠禮》記載,冠者初服要穿採衣和紒,加冠前則要著緇纚和笄,被加冠者有三加,依次是玄端、皮弁服和爵弁服。這些服飾顏色不同,形狀不同,代表意義也不一樣。

其實根據被加冠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穿冠服也不同,顯然有明顯的冠服制度。

《大戴禮》中有記載:「公冠四加,三同士,後加玄冕。天子亦四加,後加袞冕。」後來,漢代天子則改成冠四加。



被加冠者要依次加冠玄端、皮弁服和爵弁服。每次加冠完畢後,主賓都會對被加冠者宣讀祝賀詞,以祝福被加冠者的成年。

在古籍《儀禮.士冠禮》中有對祝賀詞的記載:

「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老無疆,受天之慶。」

詞藻大致都是祝福被加冠者成年之後的路途順遂。加冠完畢後先拜見生育他的母親,然後都要由主賓為他取字,例如詩人李白又叫李太白,太白則可能是他加冠時被主賓所取的字。

隨後由被加冠者的主人(一般都是其父親)去向祠堂香桌子前禱告,告訴祖先其子已冠禮成人,隨後用幣或帛禮賓,酬謝賓客。

最後被加冠者出來拜見鄉老父友即禮成。但是行禮時也要記住如左手壓右手等一系列標準。



而至於為何帝王家如此重視加冠禮,其實並非君主重視這個,幾乎有些聲望家世的人都極其重視冠禮。

首先冠禮意味著男子長大成人,從此可以進行婚娶成家就等一系列社會活動,在《左傳》中有記載:「國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禮也,君可以冠矣!大夫盍為冠具?」

《白虎通》中也有記載「男子幼,娶必冠。」如此看來,冠禮之後成家,是一種所倡導「禮」呀。

第二就是冠禮之後,被加冠者成年之後,算是家中的「丁」了。中國古代的繳納人丁稅流行多年,自清政府實行「攤丁入畝」和康熙皇帝時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對賦稅制度的進一步改善和發展,才算廢除人丁稅。

在未廢除人丁稅之前,等在冠禮之後,國家就要向這位成年男子徵收稅了,所以從國家財政收入來看,冠禮的確重要。



另一點對於皇室來說,冠禮也具有重要意義。為何《鶴唳華亭》中太子蕭定權對冠禮這麼心心念念呢?

其實有據可依。因為皇太子在冠禮之後,就有了參與重要決策的權利了,也相當於半隻腳踏上了龍椅的寶座。

但若太子成年之後還未行冠禮,則沒有親政的權力。例如明代的太子冠禮,《明會典》中有記載:「太子、皇孫,年十二或十五始冠。」

那為什麼明代的太子皇孫這麼早就冠禮了呢?這取決於夫君對自己的認可程度,早早的行冠禮就昭示著這個繼承人皇帝很滿意,待皇帝崩逝之後,他就是名正言順的繼任者。

這也難怪蕭定權這麼重視冠禮了,冠禮表明的更是父親對自己的認可啊。



不過蕭定權的冠禮來得的確是不易,因為他的父親時時刻刻提防著他。

歷史上像他這麼慘的太子也不是沒有,明光宗朱常洛在當太子的時候也是這麼受膈應,19歲了還沒有冠禮。娘不受寵爹爹不愛,而且明神宗還一心想讓鄭貴妃的孩子接班,後來朱常洛當了皇帝才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果然是命途多舛啊!

其實投胎有時候真是個運氣活,你看看有些人輕而易舉的就得到了浩大的冠禮,有些人呢窮極一生為得到父親的認可而努力,只可惜連冠禮也是父親的敷衍而已。

參考資料:《明會典》《儀禮.士冠禮》《白虎通》《左傳》

相關焦點

  • 人生沒有什麼打怪升級,蕭定權的人生之路到處是坑
    包括去年的《延禧攻略》大火,我們就想看著爽啊,我們就想看到惡人有惡報,我們不想再看什麼傻白甜,毫無腦子的男女主大戲。我們故而能理解,在納了太子妃後,他不願意他的妻子重複他母親的路,所以他承諾他會對太子妃很好,會護太子妃周全。自幼妹妹過世,疼愛他的母后又在三年前突然病重,皇上不打開城門,致使他未能見到他母親的最後一面,讓他抱憾終身,他是有心結的,對他的父親是有怨的,但三年來他曾不敢當面質問。
  • 《鶴唳華亭》:臣者卑躬屈節,太子蕭定權的2個身份和3張面孔
    劇中太子蕭定權的飾演者羅晉也被譽為2019年度「難神「,最終從舅舅的口中,蕭定權得知了為什麼不受皇帝蕭睿鑑待見的原因。原來庶長齊王之上,本該還有一個嫡長子。當初,顧皇后懷有孕,愍太子事發之時,顧皇后前往控鶴見到了懸梁的愍太子,受到驚嚇後,顧皇后流產。 痛失未出世愛子的蕭睿鑑,心中從此有了一根刺,他與顧皇后之間的感情也開始有了隔閡。
  • 《鶴唳華亭》裡讓人心疼的太子蕭定權,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嗎?
    蕭定權在劇中經常斷案,其歷史原型有哪些司法審判工作經歷呢?根據網上的劇情介紹,《鶴唳華亭》劇情設定的歷史時空是南齊時代,南齊所處的歷史方位是中國古代的南北朝時期。南齊和之前的劉宋,之後的南梁、南陳並稱南朝。按照原著小說皇太子未能繼位登基的虐心結局,蕭定權的歷史原型應該是南齊開國皇帝高帝蕭道成的長孫、武帝蕭賾的長子,即文惠太子蕭長懋。
  • 《鶴唳華亭》陸文昔此舉,讓蕭定權「決意」自盡
    但無奈皇命即成怎麼能朝令夕改,更何況他的身份還是先帝親自給的,所以蕭鑑登基之後都不敢亂動。其實先帝這麼安排有他的想法,那就是直接把外戚勢力在蕭定權期間收回,但他忽略了蕭鑑的感受,皇位穿到蕭定權中間還有一任皇帝呢?
  • 冠禮——古代男子的成人禮
    央視8套《大秦賦》演繹嬴政加冠親政一節,是目前我見到的對古代「冠禮」解說最形象的。看完之後,想和有緣人分享兩點看法。
  • 《鶴唳華亭》蕭鑑「恨」蕭定權,只因這3個理由
    第一條:蕭定權的出身就是錯的,他是太子沒錯,可這並非因為他的能力超群,只因他媽是皇后。這麼說可能很多朋友一頭霧水。蕭定權的母親是皇后有什麼不對麼?事實卻是如此,蕭定權的母親顧皇后,雖是蕭鑑心愛的女人,但顧皇后不愛蕭鑑。當年,顧皇后深愛的是蕭鑑的兄弟肅王,可因為顧家支持蕭鑑做皇帝,所以顧皇后成了犧牲品嫁給了蕭鑑。這一點其實挺像蕭定權與現在太子妃的關係。
  • 歷史悠久的古代男子冠禮,代表身份的男子冠帽
    導語: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是一個禮儀大國,早在周朝已經擁有了完備的禮儀制度,在古代禮儀並不是一個社會道德層面的東西,而是一個包含在政治體系中的明文規定的制度。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束髮之理,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成年禮儀呢?又為什麼要用加冠來體現成年呢?而這個屬於禮制體系當中的冠禮,到底有何含義。
  • 《別雲間》大結局,顧逢恩城牆自刎,蕭定權也自殺身亡
    在《鶴唳華亭》的大結局中,太子蕭定權成功化解了他與皇帝蕭睿鑑之間的父子怨緣。陸文昔也通過自己的才智替父親陸英洗脫冤屈。二人在他們昔日「屏風定情」的地點重逢,隨著兩人的告白和擁吻,「權息」的情感也終於得以明朗。
  • 「忍痛」看到《鶴唳華亭》的最後,我終於理解了太子蕭定權
    這裡面導致悲劇的因素有很多,但太子蕭定權無疑是最大的因素,圍繞著太子各種事情總是層出不窮,但作為太子本人卻屢教不改,如果是像張陸正傻兒子那樣智商情商雙低也就算了,可偏偏太子又是個非常聰明心思縝密的人,這樣的人為什麼每次做出來的事情總讓人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呢。
  • 《鶴唳華亭》父皇要他聽話一點,太子帶她上朝堂,齊王嚇傻了
    二、故事簡介:男主蕭定權由羅晉飾演,是南齊的太子、儲君。外有一代名將母舅顧思林力撐,內有清流領袖的太傅、史部尚書盧世瑜(王勁松飾演)支持,上有皇帝蕭鑑忌憚打壓,下有齊王蕭定棠(金瀚飾演)、中書令李柏舟等勢力排擠。蕭定權的母后三年前去世了,父皇厚此簿彼,蕭定權沒有感受到父愛,夾縫中求生存。
  • 鶴唳華亭蕭定權結局是什麼 蕭定權最後死了嗎怎麼死的
    鶴唳華亭蕭定權結局是什麼 蕭定權最後死了嗎怎麼死的  《鶴唳華亭》劇中羅晉飾演的蕭定權剛出場便備受矚目,可惜的是,他最終為了家國社稷,背負千秋罵名而死。  皇太子蕭定權少年喪母喪妹不與父親親近,早年的經歷讓他對親情極度渴望,總是想竭力留住身邊僅有的親人。
  • 蕭定權被虐到最後,太子一路求父愛,鶴唳華亭劇情到底有多虐?
    近日剛剛熱映結束的古裝大劇《鶴唳華亭》,不管是演員陣容上,還是演技及後期團隊影視製作上都算得上精品,只不過該劇的劇情一直被網友吐槽太虐了,皇太子蕭定權從開始被虐到最後,一路只為要求得到父親的認可和愛,父親虐兒子,太子虐愛人,虐與被虐輪番上陣,劇情要多虐有多虐。
  • 鶴唳華亭蕭定權陸文昔相認第幾集 蕭定權什麼時候知道陸文昔身份
    《鶴唳華亭》皇太子蕭定權少年喪母,齊王及其嶽父中書令屢屢製造禍端,不但迫害蕭定權珍視之人,還令蕭定權與父親間的隔閡日漸加深。在這個時候陸文昔一直陪在蕭定權的身邊,鶴唳華亭蕭定權什麼時候知道陸文昔身份呢?大家權益來看看吧!
  • 鶴唳華亭:出演美強慘皇太子蕭定權,羅晉的氣質差在哪裡?
    《鶴唳華亭》最明顯的瑕疵,大概出在了男主角皇太子蕭定權的扮演者——羅晉的身上。劇中皇太子蕭定權的人設,是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少年郎,至情至性、孤勇而又有大愛,結局悲涼。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美強慘的代表了。蕭定權有多俊美?原著開篇第一章,顧氏從宮人同僚們的閒話中便聽出,「當朝太子玉容原來是何等俊秀!」
  • 鶴唳華亭:權謀與愛情的外衣下,為何蕭定權的一生註定會是悲劇?
    《鶴唳華亭》的整個故事由冠禮案、春闈案、軍馬案、童謠案、玉帶案、長洲案等政治事件次第推進。《鶴唳華亭》並不是一部權謀劇,雖然《鶴唳華亭》以局開篇,多個政治事件相互嵌套,貫穿主線,但它本身卻是反權術,反陰謀的。所以,如果它的權謀部分讓人看得不爽,不酣暢淋漓,那太正常了。
  • 《鶴唳華亭》太子和文昔相認,果然又是為蕭定權流淚的一天
    多數追劇的劇迷們稱更新的52-55集,是目前為止全劇最高能且最爽的幾集。老孟看下來,只有一個感受,果然又是為蕭定權流淚的一天!劇情從舅舅顧思林再度上線之後,就一直處在崩潰的邊緣,而在最新更新的劇情裡,終於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