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剛簡介
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全國青聯委員、青年表演藝術家。他在舞臺上遊刃有餘地穿梭於男人和女人之間,其表演將中國民族藝術、傳統戲曲、歌劇輔以時尚包裝,被海外媒體稱為「中國國寶級藝術家」。2006年,獲央視《星光大道》年度季軍,以超高人氣成「無冕之王」。2007年「凡花無界」北京演唱會反響空前。2009年雪梨歌劇院「盛世霓裳」演唱會受世界矚目並獲雪梨市政府頒發的「南十字星」文化金獎。2010年「鏡花水月」演唱會全球巡演11場盛況空前,其中日本東京站和中國人民大會堂的演出更為轟動。
美麗,對於一名男旦演員來說,是難得的稱讚。
上世紀初,一代宗師、著名男旦梅蘭芳大師活躍於舞臺上,無數人為他的唱功和絕美的扮相所傾倒。時光輪轉,百年之後,來自東北公主嶺市一個普通農戶的小夥子登上了央視舞臺,在全國觀眾面前一展其男旦風採。他,就是李玉剛。舞臺上,他是風華絕代的女嬌娥;舞臺下,他是風流倜儻的少年郎。從一個農村孩子到《星光大道》的選秀明星,再到中國歌劇舞劇院的獨唱演員,李玉剛光彩照人的舞臺形象背後布滿了奮鬥之路上的無奈與心酸。陪伴李玉剛在各種爭議中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的是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
家境貧寒闖社會
熱血男兒孝父母
李玉剛出生在遼寧的一個農村家庭,從小就在農村長大,父母也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同中國千千萬萬普通的農民家庭一樣,李玉剛從小就能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在他高中畢業那一年,姐姐要出去參加工作了,而哥哥也要娶妻成親,家庭的生活壓力一下子加重了好多,讓少年李玉剛感覺到很沉重也很壓抑,一種很糾結的心情每天都在折磨著自己。想的事情多了,自然也就沒有辦法把心思放到讀書上。既然不能為父母分擔壓力,唯一的辦法就是減輕父母的負擔。高中畢業的他做了一個決定:出去闖社會,讓父母不再那麼受累,也能過上好日子。
涉世之初,又無一技之長,李玉剛闖社會吃了很多苦,身上還留下了許多傷疤。一路走得跌跌撞撞,有失望,有時候甚至是絕望,唯一支撐他走下去的動力,就是要讓父母生活得好一點。當他掙到第一筆屬於自己的錢,雖然只有幾百塊,依然全部寄回家給了父母。
在與社會的碰撞中,李玉剛慢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舞臺,生活也變得好了很多。直到今天,他依然把讓父母幸福作為自己奮鬥的動力之一。不管到哪裡去演出,他都會打電話向父母報平安。他常說:父母開心無憂愁,就是自己的幸福。
偶然替補唱女聲
從此藝海出新人
李玉剛輾轉東北三省大大小小的城市,後來又轉戰西安,那些年間,幹得最多的是餐廳服務員。他第二個打工的場所是歌舞餐廳,端盤子的李玉剛覺得,雖然只是在餐廳駐唱,但當歌手也比服務員收入多、有前途。但在歌舞廳登臺演唱並沒有取得他所期望的成功。直到有一天演唱男女聲對唱的歌曲《為了誰》,與他搭檔的女歌手生病缺席空了場子,李玉剛便自告奮勇地提出,他可以一人分飾兩角——男女對唱。誰也沒有想到,那天的演出獲得了意外的成功,店裡的音樂總監龐龍看出了李玉剛的潛力,對他說:「男歌手這條路不好走,你表演男旦角色也許是條路。」第一次以男旦形象登臺,還是在那家歌舞廳。唱腔倒是沒有問題,只是身段、眼神還是男性的,非常怪異,觀眾不斷起鬨,生把李玉剛從臺上轟了下來。老闆毫不猶豫地讓李玉剛捲鋪蓋走人。沒有了工作、不敢回家,李玉剛徘徊在遼河旁,覺得人生是灰色的,無論怎樣努力都到達不了彼岸。
「為了在舞臺上一顰一笑間的嫵媚動人,我學習男扮女裝非常非常地費勁。這些都是技術活兒,包括化妝等等。最開始時,我每天一起床就一遍又一遍地化妝,化完了洗、洗完了又化。那時候我經常去買化妝品,人家議論說這個男人總買化妝品,是不是有什麼毛病?後來我就乾脆說我是來拿貨的,還能拿個批發價。」除了學化妝外,李玉剛還不停地研究女明星們的妝容,「我跟化妝老師不停地學,還在房間裡貼了一些女明星們的海報。」甚至李玉剛在舞臺上的服裝也有90%都是出自於他自己的手工,「連衣料都是我自己去選,這樣,面料市場認識我的人便越來越多。後來我總擔心絲綢會漲價,乾脆存了很多,都放在床底下。日本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曾對我說,『演員就是這樣,收到多少掌聲,心中就有多少苦難。』」
李玉剛為了盡其所能地塑造好各種舞臺形象,不但苦練唱功、學表演、學舞蹈(包括23歲才學習芭蕾足尖舞),甚至還要鑽研化妝、服裝、造型等各種藝術門類的絕技。他為自己的每一次演出選布料、染色彩、設計服裝,甚至親手描繪衣服上的每一朵花、每一片葉,他還特地拜著名化妝師毛戈平為師,學習化妝技巧,終於摸索出了一套有著「李玉剛特色」的化妝技法。為了自己鍾愛的藝術,他「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風華絕代獻觀眾
一片赤心助學童
舞臺上,李玉剛風華絕代,舞臺下的他卻透著農村孩子那種純樸善良。他了解農村的疾苦,他的心時時刻刻關注著農村。從1999年起,他就開始資助山區6個面臨失學的孤兒和一位孤寡老人,用他的話說:「我有能力就要幫助他們。」他還用李玉剛的名義出資資助了一位清華大學碩博連讀的大學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李玉剛不僅自己慷慨解囊,以個人的名義捐出了11萬元,還代表他的粉絲「剛絲」及工作人員共捐出16.2萬元善款。此後,他又專程去四川看望災區兒童,為災區的重建獻出了自己一份力量。
2010年玉樹地震時,李玉剛又拿出10萬元支援災區。同年,吉林省遭遇特大洪水,李玉剛又拿出了10萬元支援家鄉受災地區的重建工作。2011年1月29日,他到山西少年犯管理所做慰問演出。李玉剛說:「我一進去心就被震了,都是十幾歲的孩子啊!我希望我在舞臺上的每一個微笑都能給那些迷途的孩子送去春天般的溫暖!希望他們忘記過去,憧憬那更美好的明天,那次演出讓我很難忘!」「是人民給了我榮譽,我要用美好的藝術回饋大家,更要用良好的藝德去回饋社會!」李玉剛對此始終銘記在心。
執著追求真藝術
不達完美不罷休
如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說的是李玉剛舞臺扮相的話,那麼「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則體現了他對藝術美的精益求精、決不妥協的追求。
2011年1月,李玉剛的首張專輯《新貴妃醉酒》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了。出道12年,李玉剛推出的這張《新貴妃醉酒》專輯讓人感覺似乎來得遲了些。但李玉剛說,成名之後的這4年全用來學習選歌、錄製、後期製作等工作。這4年讓我熟悉了唱片行業,知道如何選歌、怎麼錄製、怎麼發行等等。這個學習過程用了4年,也是一種歷練。我比較挑剔,所以選了很多歌。這張專輯不能說盡善盡美,但旋律很好。
定位是第一步。李玉剛說:「2009年,我花2000多塊錢買『黃牛』票去看了王力宏在北京工人體育場的演唱會,他在現場和幾萬歌迷一起唱《龍的傳人》時,我真的被感染了,那種文化藝術和音樂魅力交織的感覺太棒了。欣賞過後是思考:王力宏和周杰倫等都在嘗試用『小嗓子』唱歌、傳遞中華古老的文明,我們為什麼要把自己局限在所謂的『情』和『愛』裡呢?我為什麼不利用自己的特長用古典加現代的曲風把文化進一步傳承下去呢?我有無窮無盡的資源。我在想,我現在只是把好聽的音樂、好看的服裝、好看的扮相給大家;將來再發展的話,我會在更本質、更有內涵的方面,包括人物、唱詞,都會做得更好。現在很多東西還沒有達到,就證明我還有太多事情要做,太多東西可以挖掘。我要將中華文化的醇厚底蘊淋漓盡致地揮灑於音樂中、舞臺上。」
「我比較挑剔,特別是對旋律。」李玉剛透露,定位後他主要的精力就是跟詞曲作者進行「戰鬥」。他們也都是比較難說服的人,有的脾氣還特別倔強,很難溝通,「所以在跟他們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就軟硬兼施。」有一次,音樂人胡力隨手彈出了一段旋律,李玉剛聽後一震:「這不正是我想要的嗎!」隨即與胡力商定以這段旋律為基礎創作一首新歌。本來以為一切順利,誰知一段時間後,胡力交出的曲子讓李玉剛傻了眼——跟那天彈的旋律完全不是一回事兒。「我非跟他要當時創作出的那一版,他死活說一直就是這樣的,此事一直拖了兩年。最終,曲子還是按照最初的設計實現了,就是專輯中那首《天池》。但我也知道自己太較真兒、太折磨人了,但我就是怎麼也過不了自己心裡的坎兒!」
專輯中,李玉剛還大膽嘗試演唱了曲風的歌曲《水墨丹青》。對於這個作品,李玉剛認為是骨子裡就有的特質,而將《水墨丹青》收錄到專輯中更是他不斷抗爭的結果。「以前我是拒絕流行元素的,因為我多少有些保守。但我也有開明、倔強、傲慢的一面,我也一直在跟自己作鬥爭。我們是站在中國的土壤上,我想除了一半固守,另一半也需要創新,所以也給了我一種新思路。」李玉剛說他一直和新專輯的發行方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公司江凌總經理抗爭。「我告訴他們有的人認為我走的路完全不正確,但希望當這些作品出來之後再給予評判,反正這歌我是選定了。」李玉剛的執著如今已經得到回報:《新貴妃醉酒》專輯在首發當天兩個多小時就售出了1000多張,創下了專輯籤售紀錄。
今年2月24日、25日兩天,在北京保利劇院參加中國歌劇舞劇院「四季情韻」大型歌舞晚會演出後,李玉剛透露:8月,他將推出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為表現對象的新的舞臺作品《四美圖》,西施的婀娜迷人、貴妃的仙姬豔影、虞姬的忠義剛烈、昭君的大義捨身,這些世上罕見的美麗女子將在他的演繹之下展現在世人面前。另外,他的自傳已經動筆,預計將在年內完成。
「這些日子一直都是在忐忑不安的狀態下做每一件事。是啊,每一名演員都希望自己能夠站在更高的平臺上展示自己。然而,為了這個高度,每個人要付出多少努力和多少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李玉剛說。
不求金錢求智慧
學無止境藝更精
在演藝圈,有不少的明星是在抓緊時間走穴、拍廣告賺錢。對這一做法,李玉剛卻不太認同,他堅信藝人只有不斷學習、充電,才不會被淘汰,才會被觀眾認可。「我喜歡讀範曾先生寫的關於美學的書,喜歡研究於丹老師的作品。做藝人不能只考慮市場、輿論,如果不以藝術作品為依託也只能成為一時的工具。」
李玉剛說他骨子裡就是愛學習,「我會拿出更多的時間來拼命學習,學習時我會有樂趣。我覺得非常緊迫,人要想成功真得靠年齡和時間。有時我想當一個神童一般的人,在30多歲時得到別人60多歲得到的東西,但這是怎麼努力都不可能的。有些學識真正悟到要經歷很多東西,包括生活、事業、愛情等,都要在磨難之後才會領悟到。」
雖然已是中國歌劇舞劇院一級演員,但面對媒體和「剛絲」,李玉剛卻強調對「藝術家」這個稱號有些怕。他說,「我是屬於有爭議性的人物,因為要考慮很多東西,所以我是在觀眾、專家的考核中一步步前進。像我跟周濤他們一上臺我就緊張,我說千萬別稱我是藝術家。他們一給我推波助瀾,無形之中就會給我帶來壓力。所以每次我都提醒朋友,千萬別太捧我,我上臺肯定把演出做好,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