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記憶
陳思佳
01
對一個學校的回憶往往從味蕾開始。
我在育才上了三年學,卻在育才食堂吃了六年飯,對於食堂自是印象最深的。
與其他學校不一樣的是,我們的食堂門匾上掛的不是「食堂」二字,也不是第一二三四五六食堂,而是「恆念樓」這個有點文縐縐而又沒有特別好聽的名字。名字是取自於「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之意,不像有些學校爭分奪秒地讓學生在吃飯排隊時也要學習,它僅僅只是教導我們該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而已。也許本就該這樣,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教育最好的狀態或許是讓人回想起來感到快樂充實與懷念,而不是想要逃離的日復一日的痛苦。
育才的食堂是有生活氣息的。在常規的白米飯中,時不時會有菜炒飯或是胡蘿蔔炒飯改善菜色。元宵節時會有芝麻餡的湯圓,夏天熱的時候又會有一瓤一瓤的西瓜。即使是最靦腆的女生,也會在打飯時小聲讓阿姨勺一勺免費的肉湯泡泡米飯,而膽大的則偷偷溜進教工食堂和老師們嘮一嘮嗑順便蹭兩個小菜。儘管上了大學之後,這些在大學無比豐富的食堂面前都顯得不值一提,但是在初中時卻足以換來一個快樂的午餐時光。
當然,離我記憶中的育才食堂已經過去了5年之久。
02
初中遇到的老師們都很溫和幽默,不會用嚴厲與作業量來壓制我們,能和同學們打成一片。
英語老師Angel Liang會因為我們前一段時間的良好表現而獎勵我們,在聖誕節的晚上和其他老師商量好不要留作業,花一個晚自習的時間給我們放電影《猩球崛起》。
當窗簾都被拉上,燈也被關上,徐徐降下的投影布讓大家都激動地哄鬧起來,又被Angel Liang一句「再吵就不看了」的威脅而嚇得噤聲。大家都像是因為不用寫作業、可以看電影而開心激動,其實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努力換來的這樣的與其他班不同的特權而興奮得意。
「Some things aren’t meant be changed.」
「You need to accept that.」——《猩球崛起》
雖然Angel Liang本意是讓我們通過電影裡的英文臺詞環境學習英文,但是後來我再回想起來卻只記得別的班的同學說多麼羨慕我們班可以看電影,小小的虛榮心與滿足感像是煙花一般膨脹開來,充斥了關於那段電影的回憶。於是後來我們會為了再次看電影而努力地上好英語課,雖然後來沒有再看過第二次電影。
也許這就是教育中對小孩子心境的完美掌握。
化學老師走進教室的第一課,就給我們變了一個直到畢業我們都沒有參透的「魔術」。一杯透明的水在不斷加入另一杯透明的水的過程中逐漸變成「雪碧」「牛奶」「橘汁」「紅酒」,讓第一次接觸化學課的我們一下子被吸引,於是此後的化學課空氣中都瀰漫著莫名的期待。
當然上化學課不是看魔術表演,不會每一節課都如此新奇有趣,我們也面臨著大把的化學方程式、元素周期表要背誦。但是當第一印象將有趣這個形容詞嵌入了腦海,便會帶著無所畏懼的熱情去迎接每一堂化學課。
化學老師是一個很年輕的女老師,雖然有人開小差時也會很兇地瞪人,但是總是能因為幽默和年輕與大家打成一片,自然也是大家最喜歡的老師之一。初三最後一個學期,化學老師頂著大大的孕肚依然堅持要把我們教到畢業再休產假,於是每次課後收完作業,便能看到幾個男生捧著一沓沓作業跟在化學老師後面屁顛屁顛地護送到辦公室。
語文小丁老師是當時似乎很兇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又很幽默風趣的(當然這篇作文也是他抓了我來寫的)。小丁老師眼睛總是笑眯眯的,講課急切時會不停地重複擼起袖管再放下袖管,有很多特殊的個人風格,常常能引起我們的課間爆笑模仿大賽。
他講課是有情景式的教學,雖然我也說不上是什麼教學方法,但是總是能讓課文深刻地留在我們的腦海裡,比如月夜下的閏土和猹,比如孔乙己的「被吊起來打」「打折了腿」,後來畢業三周年的同學聚會上,大家還依舊能異口同聲地背出這些段落。
當然初中的時候因為害怕寫作文所以很多同學都很怕看到小丁老師,畢竟曾經800字作文足以成為噩夢;後來畢業後再想起卻只覺得小丁老師可愛,能把課文中的人物繪聲繪色地講述出來,不只是嚴肅地解讀課文,會在作文課上表揚抄了300字歌詞的同學作文寫得很有張力(當然小丁老師大概不知道那是歌詞),也會給初三的我們專門出了一本紀念性的作文集展示給全校同學看。
育才的體育老師們也是很可愛的一群人。雖然初三體育中考前,一周三次體育課,每一課都要完成熱身一圈、仰臥起坐、50米、排球、800米、立臥撐等眾多的項目,第二天大家都腰酸背痛扶著牆走路,但是對體育課大家都是又愛又恨。
我們的體育老師因為長得很像《大耳朵圖圖》裡的牛爺爺,所以被我們私下裡給了「牛爺爺」的外號。他對我們的要求當然是很嚴格的,初三逃不過的800米一度成為我們的噩夢,但是他又是正直得近乎可愛,不管你是文化課上的好生差生,在他這裡都是一樣的,中考給體育平時分的時候嚴格按照你課上的表現給分,誰都不要想從他這裡討人情。
冬日的晨間跑操總是最難熬的,刺骨的寒風懟著耳朵吹,仿佛神經都刺痛起來,我們班又是在跑操路線中路程最多的一個班,於是每每到了最後便會稀稀拉拉,走得走,停得停,於是這個時候廣播裡便會響起體育老師們熟悉的聲音「十二班再堅持一下!馬上就結束了!」對於大家都跑不動隊伍開始散亂的場面,不是斥責與批評,而是鼓勵大家再堅持一下,初中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人情味。
03
初中生活另一個最大的組成部分便是同學情誼。
興許是初中的學習沒有對我造成太大困難,因而回想起初中生活更多的是那些與同學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即便到現在,我最要好的一群朋友,依然是初中同學。
和C同學從小學到高中一路同校,初中雖然不同班但是教室在同一層。我們會在下課時跑到對方教室門口互換信件,會在陽光體育時間一起在操場上散步,交換心事,也會在午飯時間鑽進C的媽媽的轎車後座,一起吃純正北方口味的餃子。
和Z同學是一起看過多部電影的交情。初二下學期突然迷上了去電影院看電影,那時候拿著校園卡只要25塊錢就可以看一場電影,而初中的課業壓力對於我們來說算是非常輕鬆,因此我和Z便常常在周末溜去電影院,有時看期待了很久的熱映電影,有時隨便盲選一部電影便進去看。後來那些看過的電影便被刻進記憶、情懷與寫不完的作文裡。
和L同學在一次換座位換到一起後關係變得親密起來,我們一起讀老師推薦的白落梅(對於一個初中生來講,白落梅的文字還是值得借鑑的),一起在午休前的休閒時光八卦,偶爾也在晚自習上開啟以對人生的莫名其妙的辯論(當然,晚自習應該認真上,這樣的行為不提倡),班主任似乎也看出了我們的友情一直沒有把我們調開來過。
和Z同學、Q同學、Y同學、X同學一起似乎形成了一個小群體,常常在周末、寒暑假一起去街上看電影或是去必勝客體驗下午茶無限續杯(當然如今我們也依然經常在寒暑假碰頭)。冬天時,Y同學常常會承包了我們的倒熱水的活,穿越整層走廊抱著三四個杯子去灌熱水,也會貢獻出自己僅有的一盒藍莓給大家吃;Q同學會在課間混進我們一群女生中一起八卦,也會在提前考入高中要去高中上課時抱著某同學小哭,更是各項校外聚會活動的頭號積極分子;X同學因為身材高挑獲得了「竹竿」的外號,和那時候還不太高的Q同學經常待在一起,形成了明顯的身高差,雖然後來他一人北上求學很難相聚,但我們的聚餐合照裡總會給他p一個位置。初中每天最愉快的時光便是每天晚上放學後跟Z、Q、Y一起磨磨蹭蹭收拾書包、慢慢吞吞推著自行車走回家,一邊聊天一邊打鬧的過程,在月色如水下,仿佛一天的疲憊就隨著自行車的軲轆一起滾沒了。
還有G同學,初一時他是英語課上說出「My name is Daniel」的自信的小胖子,初二時他是一天到晚研究法律典籍與高中化學的瘦身成功的帥氣「小花」(「小花」來自我取的外號),初三時他是在我向班主任的極力推薦下接過班長重任的極負責任的代班長。
好看的面孔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現在想起來非常感激於初中時輕鬆開放的學校氛圍,可以讓我們不因性別而被限制交流,不因學習而被制止友情的發展,讓我得以結識了這些有趣而溫暖的靈魂。
04
充滿人情味的學習生活與肆意生長的青春。
如果讓我概括我的初中生活,那麼一定是這樣的。
高中多了學業的壓力與對知識的畏難,大學多了更多繁雜事務的心累,唯有初中,現在回想起來是真正的無憂無慮,因而友誼與心智都得以健全的生長。
最後以幾句歌詞獻與你們,我的初中,我的同學,我的過去——
我們曾經終日遊蕩在故鄉的青山上,我們也曾歷盡苦辛,到處奔波流浪;我們也曾終日逍遙,蕩槳在微波上,但如今已經勞燕分飛,願歌大海重洋。
祝好。
編者感言:不知不覺之間就被陳思佳的文字與思緒所牽引。「教育最好的狀態或許就是讓人回想起來感到快樂充實與懷念,而不是想要逃離的日復一日的痛苦。」「充滿人情味的學習生活與肆意生長的青春。」這是陳思佳對初中生活的記憶。也許這就是教育,這就是初中生活該有的模樣;也許這就是育才中學從育才路1號到銀河東路10號到碧華東路211號,始終如一的堅守。(丁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