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表哥。
從2021年1月1日開始,申請離婚後開始多了30天冷靜期,離婚不再是件容易的事。
但如果提到離婚,離婚後你最不想的事情是什麼?
就我而言的話,是碰到前任。
但是向來先鋒的韓國綜藝偏逆流而上,拍攝了一部連主持人都直呼不敢相信的綜藝《我們離婚了》,讓已經離婚了的明星夫妻重新在一起同居3天2夜。
剛播第一集,韓網收視爆了,最高達到14.7%。
中國網友也瘋狂了,不僅豆瓣評分衝上了8.3,今天還登上了熱搜。
有的網友評論這部綜藝說:「沒結婚的看得不想結婚,結婚了的看得感同身受,離婚的也不想複合。」
來源:豆瓣
除了感同身受,網友還強烈要求中國翻拍,並直接扒出了一堆中韓離婚夫婦:宋慧喬宋仲基、具惠善安宰賢、賈乃亮李小璐……
這部綜藝最奇妙的不是「離婚夫婦重聚」的獵奇,更多是看到自己的故事。
離婚當然不是人生的終點,甚至可能不是一段關係的結束,卻是對自我人生的反思。
曾經想要幸福的婚姻,死於……
「為什麼我們會離婚?」
回答這個問題的第一對,就是「元老級國民CP」:李英河和鮮于銀淑。
對於中國觀眾,甚至對於韓國年輕人來說,他們很陌生。
但在40年前,一個是帥氣影帝,一個是當紅女演員,他們的結合,不亞於曾經的「雙宋」(宋慧喬&宋仲基)夫婦。
1981年他們結婚了,被韓國媒體稱為「世界婚禮」,而26年後,孩子都長大了,他們離婚了。
今年,是他們離婚的第13年,選擇在節目上見面,度過「三天兩夜」。
離婚後沒有徹底斷了聯繫,但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面。
對此,銀淑是很激動的,上節目的前一天,她特意去做了頭髮,而且早早的就來到指定地點。
看得出,她很在乎與前夫的碰面,也許她從未放下,離婚後她甚至還幫前夫裝修過新房,共享一個保姆。
這樣看來,兩個人似乎沒有什麼大的矛盾。
但李英河一來,還是打碎了她久別重逢的幻想。
和她的積極熱情相比,李英河是客氣、疏離甚至冷漠的。
全程,只有銀淑聊天、銀淑做飯、銀淑開車,而當銀淑試圖聊些過往,回憶他們的感情時,他只有沉默、眼神逃離,甚至打斷,顯然是不願意「繼續」。
難道他性格就是這樣嗎?顯然不是。
他的手機信息接二連三響起,看得出性格外向、社交廣闊。兒媳婦也說過他曾為孩子們做飯,看得出愛護家人、細心溫柔。
只是,這些都沒有給妻子,離婚十幾年後,依舊不想給前妻。
而從過去到現在,銀淑的要求只有一個:「也單獨陪陪我吧,也多傾聽我的說話吧。」
當李英河在短短三天兩夜的旅行中,依舊呼朋引伴,和朋友們喝酒暢聊,銀淑被晾在一邊,甚至一個人坐在車裡等他酒局結束。
觀眾都感受的到的付出,李英河難道看不到嗎?
他逃避的原因大概只有一個——壓力。
表面上看,被愛的那個人有恃無恐,但在這段愛情裡,主導的卻是銀淑,她反覆強調著自己的愛,自己的付出,自己的辛苦,而言外之意也在控訴李英河的無所作為。
李英河很感激但卻無法享受這種「高高在上」的偉大,他害怕被妻子「付出」的劇情吞噬,所以寧願「罷演」。
銀淑感動了自己,感動了觀眾,但被迫接受付出的人,只有壓抑和不滿,婚姻成為了他的負擔。
而第二對離婚夫婦——90後的「崔烤肉」(藝名)和劉紫蘇正好相反。
結婚4年,剛剛離婚7個月,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崔烤肉似乎還保留著愛的激情。
他向前妻展示瘦身成功,主動做飯,為她按摩,當紫蘇彎腰洗臉時自然地提起她的長髮,眼神裡滿滿寫著「我還愛你」。
可是紫蘇只有提到女兒時露出柔情,別的都是淡淡的。
紫蘇覺得受到的傷,來自烤肉的父親——因為結婚前嫁妝聘禮沒談攏留下的心結,80歲的公公對兒媳婦強烈不滿,甚至當著小孩的面也不避諱地奚落孩子媽媽:「她作為女人從頭到尾都是0分。」
烤肉沒能力調和父親和妻子之間的矛盾,選擇當個「孝子」,便只好放痛苦的妻子離開。
但實際上真的是因為父親「棒打鴛鴦」才那麼意難平嗎?
言談之中,不難看出烤肉「死纏爛打」的固執,和紫蘇銅牆鐵壁般的防禦。
真正的內情,恐怕還有待觀望。
幸福的婚姻大體相同,而不幸的婚姻卻各有各的不幸。
告別與你的婚姻,只是因為我攢夠了失望,告別那個不再幸福的自己。
離婚了,然後呢?
近幾年,全國的離婚率都在攀升,中國離婚率30年翻10倍,「30天離婚冷靜期」甚至被寫進《民法典》。
圖片來源:民政部正式發布的「201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而節目誕生的韓國,是亞洲離婚率最高的國家,達到了30%左右。
離婚最多的年齡段是「一起生活了20年以上的夫婦」,正如節目中的李英河和鮮于銀淑。
無論是法律約束還是自我選擇,都表明在當今社會,「離婚」越來越不再是一種「閃離」的衝動。
隨著對婚姻的體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多人也想明白了一件事:當婚姻破裂已成事實時,與其默默忍受,不如好聚好散。
但是離婚,真的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有的人離婚了,對舊情念念不忘。
節目中的鮮于銀淑,對這段婚姻的期待一直都沒有消失過。
當初在她一個人出席離婚發布會時,就說:「再次複合的可能性也是充分有的。」
看樣子,她當初只是依順了李英河的選擇,為了不成為「仇人」,只能先成為「陌生人」。
在婚後,她雖然沒有和前夫見面,卻常常從共同的保姆那裡打聽消息。
她得了社交恐懼症和睡眠障礙,吃了3年的藥。工作生活全面停滯,無法向門外走出一步。
聽說前夫同意和她一起參加節目,她似乎有一種「他終於要回來了」的竊喜,猶如忐忑的少女:「我想再次感受一下你是什麼樣的人。你也感受一下吧。」
有的人,離婚後過得很好。
李英河離婚後的單身生活,家裡整潔溫馨,他還學會了為兒子兒媳婦做飯,閒時和老友相聚喝酒,工作上提攜照顧後輩。
他仿佛代表了另一種心態,離婚真的可以開啟新的生活。
而他來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回到過去,而是:「想消除一些恩怨」。
作為都已「古來稀」的人,26年的婚姻沒能改變他的性情和追求,離婚後的生活又怎麼會改變他?
他們的重聚時展現的矛盾,是當年發生的問題,也是註定會發生的問題。
就算離婚了,時間流逝了,只要有人停在原地,那個結就永遠系在心裡。
有調查顯示,離婚後男性最大的心理問題是「孤獨」,而女性是「心理上的退縮感」。
崔烤肉和劉紫蘇離婚後,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心卻已經有了滄桑。
烤肉說:「離婚之後我得了抑鬱症,吃了一段時間的藥。那段時間,還常出現你回來開門時「滴滴滴」的幻聽。我才體會到,你說的一個人帶孩子到底有多辛苦。」
而在被問到復婚的可能性時,紫蘇的回答十分堅決,表示不可能。
24歲就結婚生子的紫蘇說:「有多幸福就有多辛苦的媽媽角色,填滿了我的整個20年代。我的保質期結束了。」
我還愛你,可我還想愛自己。
而兩個人更深的聯結,是剛剛5歲的女兒松葉,目前松葉跟著爸爸,和對媽媽不滿的爺爺一起生活。
離婚七個月後,久久沒有見媽媽的松葉,再見面只喊她「阿姨」。
積怨已久的兩家,對女兒的撫養權,其後恐怕還有漫長艱難的交涉。
結婚時有多幸福,離婚時就有多痛苦。
你看,離婚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它甚至解決不了問題。
在這個思想覺醒而開放的社會,每個人不斷放大對自我價值和幸福價值的渴望。
「破鏡重圓」的美好願望,似乎越來越縹緲。
離婚,不僅僅是割捨掉不幸,也是割捨一部分的自己。
第三種相處
離婚的話題看似很沉重,離婚重聚看似很狗血,可是帶上韓式小清新濾鏡,和細水長流的剪輯,竟也變得不尷尬,很好哭。
在秋風蕭瑟的落葉下,62歲的銀淑看著愛了一輩子的男人已經變老,哭著問:
「不覺得時間很可惜嗎?」
夜晚,烤肉和紫蘇住進節目組安排的「夢想中的房子」,兩間臥室,一牆之隔,背靠背坐在床頭,誰也沒有睡著。
我們曾相愛,想想就心酸。
曾經澳洲有一檔類似的綜藝叫《Back with the Ex》,所有參加節目的情侶都是一方有複合需求,另一方也接受複合的提議,然後共同來到節目再次嘗試在一起。
以複合為前提,以前任們改正自己來促進關係的修復。讓這個綜藝散發著「我們戀愛吧」的酸臭氣。
而《我們離婚了》卻放棄了這種指向性,無論從主持人到觀察嘉賓,甚至包括節目的導演、剪輯,都無意當「和事佬」和「矛盾製造機」,以促成新的關係的動機。
可是,當他們微笑或沉默的那一刻,會覺得,這些人生路上的遺憾,也是一種得到,得到的是另一個自己。
或許它告訴著我們,對於複雜的婚姻來說,除了身體和心理受到了難以彌補的傷害,離婚後不可能只有「冰釋前嫌」和「老死不相往來」兩種關係。
姻緣已盡,做不了好的夫妻,我們或許可以做一對好的父母,教會孩子如何成長如何愛。
不合適愛人也不願成朋友,我們或許可以在互不打擾中,去理解去體會另一種生活。
不想變仇人卻難以釋懷,我們或許可以退回到最熟悉的陌生人,將「意難平」化成為站起的動力。
好聚好散,說的不僅僅是兩人關係的結束,更是自我重塑。
第三種關係,說的也不僅僅是將離婚視作人生的劫數,更是通過離婚學習與自己如何重新相處。
平視離婚那道疤,你才不會活在過去。
因為,好好愛自己,是比婚姻更重要的事情。
參考文獻:
1. 騰訊網.中國離婚率30年翻10倍,30天離婚冷靜期能保護婚姻嗎?
2. 鳳凰網.韓國結婚率創42年來最低值 黃昏離婚率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