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民新年音樂會在CCTV17頻道首播
噔噔~噔!
由我館編排的《耘禾歌》亮相央視舞臺!
《2021全國農民新年音樂會》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17農業農村頻道主辦,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承辦的一檔有鄉村特色、有現代質感、有田園情懷的農民新年音樂會,力爭推出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鄉村音樂作品,推出一批優秀的鄉村音樂人,展現新時代農民風採和鄉村情懷,成為城鄉共慶豐收、共享喜悅、激發情感共鳴的載體。
請看現場發回的圖片
↓↓↓
「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說明「耘」在種田收穫上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什麼耘禾,耘多少次才較適宜?
只記得父親曾經說過
從栽種到收割,
一般要經歷三次耘禾。
一次是固本,二是鋤草,三是鬆土
耘禾看似不需要什麼技巧,
但卻非常辛苦。
一般以三溝為一壟,
左手撐著腰,右手扶著拐
腳在網格間踩泥,將草踩入泥中,
以禾苗為圓心,用腳向內耘出一個圓圈,
如今,廣袤的田野裡
早已看不到戴著鬥笠耘禾的景致
留在心裡的
只是兒時耘禾學農作技術的滿滿回憶
那苦那累是一生中無法更改的詞章
更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
萬年是世界稻作文化發源地,
袁隆平院士曾為萬年題詞
「野稻馴化萬年之源」
為更好傳承和展現萬年非遺文化,自接到邀請函後,縣文廣新旅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迅速落實演員排練,並與欄目組積極溝通,在節目質量和編排上力爭精益求精。
《耘禾歌》是萬年民歌中流傳廣泛悠久的一首經典山歌,是萬年稻作文化的重要內容。《耘禾歌》在萬年山歌中屬於平腔山歌,歌詞誇張、樸實、風趣、幽默,多為農田勞作時所唱,節奏規整,似說似唱,長於敘事,可以領唱、幫唱、輪唱、獨唱的形式吟唱;也可即興填詞,改變演唱方式,表現出不同的情感,音符簡單,旋律高亢抒情。
早在2006年8月,《耘禾歌》代表縣參加上饒市農民藝術節比賽獲金獎,2008年10月慶祝萬年稻作文化旅遊節與中央電視臺激情大家唱藝術團同臺展演,並獲好評,同年被江西省電視臺選入贛風《萬年稻作習俗》專輯。2020年9月23日,再次創作提升後的《耘禾歌》登上了《鄉村大舞臺》,體現了萬年非遺文化傳承不衰的獨特魅力。
隨行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耘禾歌》能再次受邀參加央視節目錄製,是一次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更是一份傳承和創新的責任。在今後的文藝創作中,要更重視本土民俗藝術的發掘,讓萬年非遺文化走出萬年,唱響全國。
《耘禾歌》 編舞:吳娟萍
參演:萬年縣各地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