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最大的古祠堂」,佔地一萬五千多平,遊客全程抬著頭參觀,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祖先總是非常尊敬, 過去很多人發達的話,會回故鄉買田蓋房子,修理寺廟,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修理寺院的人很少,但對家譜的熱情並沒有減少,很多寺院類古建築也成為了受歡迎的觀光地, 廣東有這樣最大的古祠堂,佔地1萬5千平以上,最不可思議的是去參觀的遊客幾乎都抬起頭來。
廣州市中山七路有清朝光緒年間建設的陳氏書院, 雖然叫書院,其實是寺廟, 當地人幾乎都被稱為「陳家祠」, 陳家祠不屬於某一家或某一族, 那是同族祠,全廣東72縣陳某家共同建設,廣東某陳的人是共同的祠堂, 這樣的同族祠在清朝是一部分犯政府禁忌的,所以人們將其明面稱為書院。
現在的陳家祠是規模最大、裝飾最快樂、保存最漂亮的傳統嶺南風格的祠堂建築,被稱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 陳家祠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大小聚集了19座單體建築,構成了這座宏偉的寺廟, 祠堂之所以建得這麼大,是因為陳先生在廣東人口很多,建祠堂的時候是當地最大的姓。
除了面積巨大外,陳家祠最值得一看的地方是其各色裝飾, 祠堂的建築中使用了很多木雕、磚雕、石雕等雕刻藝術,有灰塑性、陶塑性、銅鐵鑄造、彩色描繪等裝飾手法,是罕見的寶物級古建築, 遊客們來到這裡,幾乎都抬起頭來參觀,屋頂上、屋簷子、牆壁上部都是美麗的藝術品,特別是屋頂不僅是雕刻工傳達上帝,還塗上豐富的顏色,賞心悅目,在一些學者看來,我國文化之所以能持續幾千年,其重要因素之一是對我們祖先的敬仰和同意,中國大部分姓氏如果追溯到階層上,最終發現的來源只是三皇帝等少數歷史學家, 在這種情況下五湖四海是一家也是有道理的,無論陳家祠這樣的古祠是不是姓陳,都值得我們參觀。
旅行不只是為了逃避生活的苟且,更是為了認識旅行本身,小編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