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長達11年、牽涉兩代人的
陳年積案
卻在疫情防控期間順利化解
這是一起什麼樣的案件
讓雙方當事人不計前嫌握手言和
還對執行法官連聲道謝?
故事還要從2006年說起
案情簡介
2006年王某瓊和她的弟弟退出了與林某強共同合作經營的沙場,將沙場割歸由林某強個人經營,經結算,至2006年7月31日,林某強計欠王某瓊人民幣本金50萬元及利息。雙方約定林某強應在2007年7月31日償還欠款,但其到期未還。王某瓊多次催討未果,故向法院提起訴訟。
翔安法院根據查明的事實,依法判令林某強在判決生效後三日內向王某瓊償還欠款50萬元及利息。判決生效後林某強依舊未按期償還欠款。
2009年王某瓊向翔安法院
申請強制執行
法院經調查發現林某強因罪入獄,名下無可供執行的財產。同時查明林某強即將獲得一筆款項,法院遂要求提取該筆款項。但因林某強對該筆款項的發放標準持有異議,導致該筆款項無法提取。
此外,林某強出獄後一直沒有固定工作,無經濟收入,執行一度陷入僵局。
即便如此,翔安法院一直都沒有停止查找林某強的其他財產線索和督促其履行還款義務。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18年,終於促成雙方
對案件執行達成初步意見
眼看馬上就要案結事了
沒料到,王某瓊卻突然「消失」
聯繫不上了
本案的執行也為此擱淺
直到2020年4月,王某瓊的兒子李某聯繫上法院,才得知王某瓊已於2018年在香港身故,李某作為遺產繼承人向法院申請恢復執行。
林某強
我目前沒有固定工作,又還有其他外債需還,經濟確實困難,希望能與李某協商減免部分還款利息。
但李某長期居住在香港
受疫情影響往返大陸存在困難
無法組織雙方進行面談
於是,執行法官採用
電話聯繫、建立微信群等方式
多次組織雙方進行「雲調解」
看到法院對該陳年積案的積極處理
及林某強的還款誠意
李某表示願意作出讓步
最終在執行法官的主持下
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
並同意由法院提取該筆款項
用於支付本案案款
2020年10月
法院收到上述錢款後
立即將雙方約定好的欠款本息92.5萬元
發放給了李某
至此
一件歷時11年的執行積案
終於圓滿化解!
———————
來源:翔安法院
廈門法院微信矩陣▼
分享
點收藏
點點讚
原標題:《【執行攻堅】一起拉鋸11年的陳年舊案,順利執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