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聖經的《傳道書》裡有這樣一句話,這句話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
人出生的時候是赤裸裸的來到世間,人離開的時候也是赤裸裸的離開世界。人們所賺的錢財,所積攢的地位都無法帶走,只留下無盡的唏噓感嘆。
可是,有些人雖然沒有帶走什麼,但是卻給後人留下了一些東西。就像雨果死了,但是他給後人留下了《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就像貝多芬死了,但是他給後人留下了《貝多芬交響樂》;就像金庸死了,但是他卻給後人留下了憨厚的郭靖,靈動的黃蓉。
然而,今天我們要分享一個小品演員洛桑的故事,他在1995年10月2號因車禍去世,但是他帶給了後人什麼呢?
據說古時候有個叫俞伯牙的人,他琴彈得好,但是卻曲高和寡,無人欣賞。有一天他在山間彈琴,樵夫鍾子期聽到後就大加讚賞。鍾子期雖不懂琴,但是卻能聽懂琴音所表達的喜怒哀樂,於是俞伯牙就與鍾子期成為知心好友。
後來鍾子期病逝,俞伯牙苦於無人再聽懂他的琴音,於是在鍾子期墳前甩掉素琴,至此不再撫音。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而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友誼也成為人們心目中知交的典範。而我們要說的洛桑也是這樣,他生命中就像俞伯牙一樣遇到了賞識他的鐘子期。
洛桑於1968年出生於四川省康定縣,他早期學的是舞蹈,但是因為身體發胖,漸漸地在事業上遇到了瓶頸。
可是,就在這時,一個叫傅林的人發現了洛桑具有極強的表演天賦。傅林是相聲演員,當他發現洛桑具有旁人所不具備的表演天賦時,他毅然決定收洛桑為徒,並傾心將相聲小品的表演絕藝傾囊相授。
洛桑也沒有辜負恩師的厚望,他刻苦努力,不辭辛苦地學習。不久以後,他便在央視嶄露頭角,成為京城著名的笑星。
若說洛桑在當時有多出彩,現在的我們可能很難體會。但是不妨想想同時代的趙本山,如果洛桑不死,那麼他可能就是現在的趙本山,甚至比趙本山更有名氣。
洛桑在當時經過傅林的點撥以後,任何滑稽打趣的動作,他都能手到擒來。
1993年,洛桑在中央電視臺名牌欄目《曲苑雜壇》中表演系列節目"洛桑學藝"小品,該小品將洛桑萌而幽默的一面展現出來,給了觀眾無限的歡樂。
憑著"洛桑學藝"小品,他一炮打紅,成為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笑星。自此一年內,洛桑這個笑星迅速紅遍大江南北。
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洛桑當時的年齡,那時,他才27歲。他的事業仿佛就像一隻鵬程萬裡的大雁,他飛得很高了,讓人們羨慕,更讓人為他歡呼。
那時候,他可能擁有著無數個拓展自己事業的計劃,他或許也有著成為卓別林那樣的大師的衝勁。可是,最易捉弄人的往往也是命運,命運讓他紅了,命運也在他最紅的時候給了他致命的一擊。
1995年的一天,洛桑出了車禍,送到醫院之後傳來噩耗,他永遠的離開了熱愛他的觀眾。
然而,人們依然難以置信,他才27歲,為什麼會湊巧死於車禍呢?喜歡他的觀眾不願意相信他已去世,因為此後舞臺上便少了一個給他們帶來歡樂,帶來笑聲的洛桑。
然而,死神並不理會活人的感受。無論人們的反應多強烈,無論人們在內心深處如何抗議,但是死神依然決不妥協地帶走了一個天才,它帶走了洛桑多年來所努力奮鬥獲得的錢財,名譽和地位。
但是,它卻帶不走那個時代的人們對洛桑深深的思念。它也帶不走洛桑所留給觀眾那些經典的表演。而他們,在歲月的長河中見證了一個表演天才短暫而傳奇的一生。
洛桑出車禍死了,於是人們想著這是不是偶然呢?因此輿論不自禁地推向了當時在小品上初露鋒芒的趙本山。
趙本山也是喜劇演員,在行業方面,他與洛桑是競爭的關係。洛桑的意外死亡也讓趙本山無形間承擔了莫須有的罪名。
霧中見雲山依約不真,真相在雲山霧繞的世界裡似乎總是讓人看不清楚。於是人們就各種猜測,各種揣摩。
趙本山一心想證明自己的清白,可是越證明自己清白在外人看來就越具有謀害的嫌疑。輿論對死者的同情也致使趙本山多年來承擔著極大的精神壓力。
直到2015年,洛桑的恩師傅林才道出真相。
原來在1995年10月2號當晚,洛桑在宴會上喝了不少酒,但是當時中國的法律對酒駕控制不嚴,洛桑以為自己可以開車回家,於是未聽朋友勸阻酒後開車。當車開到某處時,前面有一輛大貨車正在維修,但是卻沒有亮出紅燈以示警戒。而那時,酒後的洛桑也有些意識不清醒,於是徑直開車過去撞上了大卡車。
然而,就這樣一場普通的車禍案竟讓趙本山被無辜懷疑了近二十年。
生命就是這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生有時,死有時;悲傷有時,歡樂有時;在死亡面前,生命是如此渺小。
當我們再回首看到洛桑的表演時,我們心中尚有一絲的溫暖和甜蜜。我們感謝那個在他27歲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舞臺,奉獻給了觀眾的年輕小夥子。他在有限的生命裡為觀眾們締造了歡樂,也在他最輝煌的時候留給了人們無盡的唏噓。
然而,當我們在揣測他為什麼而死時,我們也何嘗不是在殺害另一位小品大師呢?當人們為洛桑悲痛之餘而把罪名推到趙本山頭上時,殊不知如若趙本山因為精神壓力也走向死亡的終點,我們又該向誰去索要殺死另一位小品大師的這一筆糊塗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