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剪斷了我的翅膀,又埋怨我不會飛翔,當下教育的弊端
為人父母最大的期待就是看著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這種成長不僅僅只局限於身體上,一天天發生著變化。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成熟。
不過遺憾的是,截止到今天為止,仍然有很多父母,僅僅只在乎孩子身體上的變化,似乎在父母的眼中,小孩子是不具備任何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心理狀態。而這恰恰會讓孩子陷入到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當中。
在央視節目當中曾經採訪過這樣一對母女,女兒在小的時候是一個非常具有創造能力的孩子,同時能夠在一些事物上有敏銳的觀察。然而這樣的天賦在母親看來只不過是一種浪費時間浪費精力的無聊作坊。
於是母親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進行嚴厲的批評,並且聲稱只有學習,讀書才是今後人生的唯一出路。
女兒對於母親這種強壓政策感到非常的不滿。隨著雙方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母親產生了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便開始採用更加激進的方式,比如暴力或者是辱罵來逼迫孩子。
就這樣在女兒長大之後成功大學畢業,在母親看來,孩子已經達到了她的目標。然而真正令人感到崩潰的是女兒畢業後在社會上選擇工作,由於他的性格方面有著極為嚴重的缺陷,導致不管是哪一份工作都沒有辦法勝任。
時間長了之後,女兒內心深處的狀態愈發不妙,慢慢的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甚至連父母讓她出去找工作,她也不願意去找。
到今天已經33歲,然而卻一直待在家裡啃老,女兒曾經說過一句話,你折斷了我的翅膀,卻又在埋怨我不會飛翔。
這段採訪在被曝出之後,立刻引起了很多父母的擔憂,因為在採訪當中母親的做法其實恰恰就是當下很多父母的做法。這種教育方式當中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利用強壓的手段,迫使孩子們走向已經提前為他們選擇好的道路。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出現了一定的缺陷,如果現在繼續採用這種教育方式,只會讓更多的孩子失去夢想的翅膀。在這個案例當中,母女之間的關係一點點的變化,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母親對孩子教育方式出現了嚴重的錯誤。
首先作為父母,不要對孩子的未來抱有期待,並不是說純粹放任自己的孩子去成長,而是充分尊重孩子選擇的道路。現在有很多父母都喜歡依據社會上的各種風氣,作為培養孩子的一些標準。但是這些標準有時候並不是孩子們真心需要的。
我們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教兒孫做牛馬。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不管孩子選擇什麼樣的道路,那都意味著是他們真心喜歡的。父母即便是提前為他們已經鋪好了一切道路,但如果孩子不喜歡在這條道路上,依舊不可能走到人生的盡頭。
其次就是不要採用一些太過激進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在案例當中,父母從一開始對孩子的批評指責,到後來越來越沒有耐心,開始採用一些暴力或者辱罵的方式。
在很多人看來,孩子是沒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因此就覺得暴力和辱罵只不過是為了更好的威懾住孩子。其實採用這種方式會嚴重打擊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全面的人格。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性格裡面都會多一絲懦弱。
其實教育孩子就是父母陪伴他們一起成長,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出現了偏差,父母應該採用一種比較溫和的手段去引導。
一門好的家風,勝過千萬名校。古往今來。多少成功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從小就受到了優秀家風的薰陶。
想要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未來,就更需要家風的教育。
如果有家長不知道該向哪位優秀人士學習家風之道,那麼有一本書我覺得就很適合父母們讀一讀--《哈佛家訓》。
300多年來,哈佛大學培養出了數位總統和諾貝爾獲得者,為商界、政界、學術界培養出了無數的成功人士和時代巨子。
影響千萬人的教育觀念,改變千萬人的教育智慧。包含影響哈佛學子一生的諫言
學習他們的教子智慧,並運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讓自己的孩子循著名校、名家的腳步努力,也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一個成就不俗事業的人。
可以說這本書既是一部哈佛博士的教子經典,也是一部個人的修身指南。而且價格也不貴,只要69元,比吃一頓肯德基都便宜,平時少抽一盒煙就可以得到它。
優秀的父母,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通過讓自己學習優秀的學校,優秀的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打下孩子優秀未來的基石,怎麼想都是不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