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卻擁有致命的殺傷力和破壞性的苦力怕(creeper,爬行者)恐怕是《我的世界》中最令人感到頭痛的東西了。但說起來,從《我的世界》第一個版本開始,苦力怕的開發歷史就充滿著怪異和恐怖氣息。
苦力怕是《我的世界》遊戲設計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被設置成一個敵對生物放入了《我的世界》2009年的生存測試中。苦力怕原本不應該出現在遊戲中,根據遊戲製作人馬庫斯·泊松(Markus 「Notch」 Persson)的說法,他的本意是製作一隻豬,然而卻搞錯了模型的高度和長度。
馬庫斯·泊松在2012年的文章《我的世界:Mojang的故事》中透露道:「苦力怕其實是一個錯誤。當時我沒有任何建模軟體,我只是用純代碼編寫的。就這樣我意外地搞混了他們的高度和長度,所以他們最終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有著四隻腳的長形物體。這就是苦力怕的前身,源於一隻豬。」
受馬庫斯自己創作的一些怪異恐怖的作品啟發,馬庫斯選擇為苦力怕布上了綠色的紋理,設計了更具攻擊性的行為模式。他將這一生物放進了遊戲的alpha版本中,這一放就折磨了無數玩家數年之久。
在最初的版本中,苦力怕的爆炸威力十分恐怖,不像殭屍一樣可以被有經驗的玩家玩弄,苦力怕的危險人盡皆知。在更高難度下,苦力怕的爆炸威力可以一下擊倒玩家,即便身著全套鑽石盔甲,苦力怕也能夠將你擊傷至只剩兩顆心的血量。他們會把你擊下巖漿,逼下懸崖,或者把你趕到其他生物哪裡去。除非他們直到你的跟前,不然他們會一直保持安安靜靜,也因此,聽到苦力怕的聲音也變成了玩家的噩夢。
有一段時間裡,人們都覺得苦力怕是一個「拍腦袋」的產物,近似於敷衍的貼圖,翻版殭屍的行為模式,但是——可能是因為無數玩家在苦力怕手下喪生——讓苦力怕有了全新的貼圖、音效以及全新的行為模式。一開始,苦力怕在被殺死時才會爆炸,但馬庫斯覺得這樣似乎不夠有趣,就讓爆炸成為了苦力怕的基本攻擊方式。
一開始《我的世界》的玩家對苦力怕愛恨交加。關於苦力怕的梗層出不窮,也有一些《我的世界》的老玩家對苦力怕表示了不爽。這些討論都增強了苦力怕這一形象的傳播。
不過末影人就沒有得到這樣的待遇,他們依然是一個能夠移動磚塊,對那些建造者們非常不友好的生物:
可笑的是,在遊戲beta版本的創造模式中,苦力怕也能夠傷害玩家。這花了工程師多個補丁來修復苦力怕這一bug造成的破壞。在一段時間裡,苦力怕在掉落後也會爆炸,這就使得玩家碰上掉落的苦力怕後將避無可避。
在多個更新補丁之後,Mojang覺得苦力怕仍然不夠「不可預測」,隨後為他們添加了更具破壞性的設定:苦力怕在被閃電擊中後,會變成高壓苦力怕,威力增加為兩倍。你肯定不會希望在遊戲中碰到這種東西,他們出現的時候你肯定沒有完全的防備。除此之外,被高壓苦力怕擊殺的生物會掉落稀有的頭顱,這也讓一些玩家產生了尋找這種恐怖生物的動力。
其實除去那些外表上的變化,苦力怕仍然是當初的那個苦力怕,但更具辨識度了。他的開發歷史豐富而悠久,飽含著開發者與玩家同樣的破壞欲望。但是讓這樣的生物在遊戲中以這樣的形式,這樣恐怖的能力,以及這樣富有攻擊性的行為模式存在,確實要花費開發者不少的心思。在一些版本中,其他生物會躲避苦力怕,但在隨後的版本中這樣設計被去掉了,或許是不小心放入了不必要的AI設計。比如保護村民的鐵傀儡會忽視掉苦力怕,否則這會導致一個村莊的毀滅。而在新的版本更新中,由於苦力怕會穿門而入導致玩家的心血被一炸而平,開發者也因此延遲了更新的推送。
苦力怕的形象太過於知名,以至於到了2011年,《我的世界》英文的logo也加上了苦力怕標誌性的臉,這一改變一直留到了現在。很多早期的周邊產品也是優先推出了苦力怕版本,T恤、玩具等等。
馬庫斯一個殘忍的遊戲設計卻成為了他掌舵遊戲期間經久不衰的的象徵。當談到如何描述苦力怕時,馬庫斯覺得他們應該是「吱吱作響,像是枯葉的感覺」,但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爆炸。我覺得或許他們是因為被製作人拋棄的恥辱而怒火中燒,不過這樣也太戲劇性了。
或許下一次苦力怕把你的心血炸成灰燼,或是將你數小時的洞穴探險毀於一旦,想想他們這種可憐的生物吧,想像他們在遊戲中被遺棄,伴隨著可悲的易爆的命運,沒有人愛他們,他們此時擅長的也只有一件事情了: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