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起,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信條》在中國內地上映,截至13日,《信條》在中國內地院線票房已破3.3億元人民幣,雖然口碑兩極分化,目前票房成績相比諾蘭之前的作品還有差距,但對電影市場仍處復甦階段的現狀而言,這是一個不錯的好成績。
每次諾蘭新片上映都是一次全球的文化事件和猜謎事件,截至15日,國內某評分網站上對《信條》的評價人數已超過30萬,遠超同期上映的其他新片。對《信條》評價及各類電影解讀解析持續刷屏成為了熱議話題。「你看懂了嗎?」「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這是普通影迷第一觀感,「正向時間的人和逆向時間的人怎麼能對話?」「不是說穿越回去和自己發生碰撞會粉身碎骨,那為什麼男主角和過去的自己打鬥沒事……」這是科幻影迷熱議的話題。但無論喜歡與否,《信條》都成了繞不開的文化熱點話題。諾蘭這部主打逆向時間主題的科幻電影,拍出了我們想像不到的科學想像,再次給我們展現了科幻電影的魅力。
談起有關科幻的主題,自然離不開擁有獨特科幻基因的成都,科幻是成都一張別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名片。本期《理論周刊》與科幻世界雜誌社合作,邀請科幻作家與科幻電影製片人聊聊他們對《信條》的觀後感,梳理諾蘭過往科幻電影如何表達科學之美,中國科幻電影的下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如何誕生?作為「中國科幻之都」的成都如何為中國科幻電影事業發展增光添彩?
【來源:成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