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上半年已經過去,海外各大市場的票房數據也陸續出爐。Filmath統計了全球數個大市場的上半年統計,今天就簡要的給大家介紹一下全球市場上半年那些電影最賣座,最受歡迎。
首先是全球市場,上半年全球的最大的贏家毫無疑問屬於漫威,壟斷了市場的冠亞軍。其中並加上現在熱映的《蟻人2》與《雷神3》的餘量,將有希望實現單一年度全球40億美元的壯舉,這相當於佔領了全球電影市場10%的份額,無愧於迪士尼搖錢樹的稱號。
作為福斯旗下的另一位漫威英雄擔任電影《死侍2》也拿下了第四名,第五名則是超英題材的動畫電影熱門續作《超人總動員2》,前五名除了《侏羅紀2》全是超級英雄電影,也讓人不得不感嘆。
上世界80年代後,法國和西班牙電影在歐洲和其殖民地文化圈市場相繼被好萊塢奪取,全球票房榜單上長期只有好萊塢單一的身影,因此《紅海行動》和《唐人街探案2》兩部中國電影擠入前十也為榜單增色了不少。
第十名作為五十度灰系列的第三部曲《五十度飛》,雖然票房成績相比前作略有遜色,但依然還是以3.7億美元成功入榜,相較於5500萬美元的成本以及其遠超平均水平的家庭娛樂點播和碟片銷售能力,環球至少可以大賺1億美元以上。
依據康納提供的分析數據顯示,北美上半年大盤票房高達62.2億美元,這比去年上半年提升了9.1%,主要功臣就是引發現象性觀影熱潮的《黑豹》。這部跨越性的採用黑人英雄和全黑人班底組成的電影,在上映伊始並不為大眾看好,最終卻成為北美歷史第三高的電影。
更可怕的榜單前四全是超英類型,僅僅四部電影就佔據了市場38%的份額。這也助力迪士尼和福斯分別成為市場份額最高的兩大發行商,分別為36.4%和12.0%。
而派拉蒙表現居六大末尾僅佔5.8%,最終依靠《寂靜之地》的成功終於超過了獅門。事實上,在《變形金剛5》撲街後,2017年派拉蒙4.8%的北美份額已經不敵獅門8%。最終依靠海外獅門發行能力的欠缺,以全球高出0.6%份額險勝保住全球六大電影公司的顏面。
與大陸一衣帶水的香港上半年表現一般,上半年大盤收入9.82億港幣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62%。不過前十名除了春節檔的《棟篤特工》,其他全是好萊塢電影。事實上,上半年在港公映的186部電影中只有27部是香港電影,而票房份額更是只有10%。這還是依靠票房毒藥黃子華突然回春的幫助才達成。
2017年的香港電影大盤,港片佔據市場3.9%份額,與內地合拍片佔據了9.8%,其他類型佔據了1.28%,所有華語電影佔據市場的15%不到,連續三年下跌。
相較而言,臺灣市場的「國片」票房成績更是悽涼。雖然大盤超50億新臺幣與上一年度持平,但上半年票房最高的臺片同樣是春節檔的《角頭2:王者再起》1.28億列第11名,最高的陸港合拍片《閨蜜2》2809萬僅列第25名。
整體臺片市場佔比僅6.2%,再加上大陸香港等其他華語電影只有佔大盤的8.1%,這一成績甚至還不如去年一部《與神同行》5.19億的在臺成績。後侯孝賢時代的臺灣電影復興之路也許才剛剛開始。
日本方面,本土片在市場中處於領先位置。實現三級跳的的《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無疑是最讓人驚訝的,自2011年以來連續7部劇場版票房實現上升。本片最終票房落在88億日元以上,比去年的《名偵探柯南:唐紅的戀歌》票房高出20億,足以顯示「國民小學生」超高的國民度與人氣。
另一部由枝裕和執導《小偷家族》,在斬獲第71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後攜譽而歸,在日本表現出超強的票房實力,輕鬆超越了導演自身最高票房《如父如子》32億日元。
上半年的韓國大盤收入8025億韓元以及9636萬人次,票房同比提高2.4%但人次下跌1%,說明目前韓國市場的擴容基本依賴票價的上浮。作為漫威後花園,上半年在缺乏強力韓片的情況下,《復仇者聯盟3》拿下暫定年冠,佔據市場份額超過10%,成為韓國觀影人次第15高和好萊塢第二高的電影,僅次於當年所向披靡的《阿凡達》。
本土片最高的《信徒》,改編自杜琪峯執導的知名電影《毒戰》。該片卡司豪華,由李海英執導並加上趙震雄,柳俊烈、金柱赫(病故)等人齊演員。另一部以小博大獲得成功的恐怖片《昆池巖》。
印度上半年的大贏家無疑是《帕德瑪瓦特》,這部遭遇了禁止上映、改名和抗議風波的影片,儘管最終還是未能在印度全邦上映,但成功成為印度歷史上第8部突破30億印度盧比的電影。
而一直以來難以撼動印度市場的好萊塢,憑藉《復仇者聯盟3》打破了有演員加成的《奇幻森林》保持的18.65億。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復聯3》的平均票價為6.2美元,是印度電影平均票價的8倍。
目前在國內引進數量越來越多的俄羅斯市場,在國內評價不錯的《花滑女王》和《最後一球》分別拿下本土片前2名。《復聯3》無懸念延續其旋風,成為俄羅斯票房第五高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