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文化差異和時代背景的發展,或許各個國家的人對長相有些不同的審美,這樣完全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花木蘭》想要在大陸打開市場的話,應該選擇符合大陸審美的演員來飾演。
如果在奧卡菲娜和劉亦菲之間選擇的話,我會選擇劉亦菲這個美國人。
或許西方對東方的人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小眼睛,小鼻子,黃皮膚等等,並且在香港臺灣的大多數網友和媒體認為,華裔的影后奧卡菲娜比劉亦菲更適合演花木蘭。
客觀的來說,奧卡菲娜的長相的確十分貼合迪士尼動畫版裡面的花木蘭,但是如果是要真的在大陸發展的話,必須要考慮一些現實中大部分人的審美。
如果從氣質和演技方面來考慮的話,演技還有可商榷的地方,形象和氣質更貼近動畫版無可爭議,但是比劉亦菲更好,恕我無法苟同。動畫版裡面花木蘭的形象,是大多數西方對大陸的女孩刻板印象具體體現。
奧卡菲娜上臺時的妝容,正好佐證了這一刻板印象的體現。如果有經常看美劇或者好萊塢電影的朋友應該知道,大部分亞裔的女孩都必須要畫這樣的妝容,因為這是對我們的刻板印象。但是我們心知肚明,我們同樣喜歡大眼睛,小臉蛋的漂亮的人。
真人版不是動畫片,更何況它還是一部商業片,更要從多方面來考慮一下選角的問題。
作為真人版,人物可以說是構建整個故事的核心,我們會去欣賞這個主角,往往是從第一印象直觀體現的,而美麗的角色更能深得人心。從商業片來考慮,票房是重中之重,花木蘭這個故事起源於中國,需要考慮到大路上的大眾文化和普遍審美,以及選一個具有知名度和流量的明星演員才能帶來更好的經濟效應。
更何況花木蘭這部電影中,從軍的一幕更需要大量的動作戲,沒有舞蹈功底的演員來出演的話,是非常困難的,是在遭罪。
並且花木蘭這個女性角色,每個土生土長的大陸人都耳熟目染的,聽過這個故事,如果迪士尼以刻板印象來拍的話,只是加深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的厭惡,會實質性的造成中國人對這部電影,這家電影公司的拉黑。
要知道,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或許歷史上花木蘭的形象更偏向男人,但是奧卡菲娜比劉亦菲更適合演花木蘭更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