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7月11日訊 才下抗疫戰場,又奔防汛一線。他們剛脫下防護服,又穿上綠馬甲,轉移陣地繼續衝鋒。在武昌江灘白沙洲八鋪街堤九站3號閘口防汛值守點,90後巡堤員沈賽、王曄跟同事們一起上堤防汛值守,守護長江幹堤。
「5號閘口路面有滲水點,請立即處理……」7月11日,沈賽、王曄和巡堤員趙紅星、劉從軍、蔣彪等沿堤巡查時發現,堤防底部局部路面有輕微滲水,大家立即將情況上報水務部門。大家拿著鐵鍬等工具,沿著幹堤護坡邊走邊看,仔細查看是否有裂縫和滲水點,護坡土壤草皮有沒有鬆動。來到3號閘口,沈賽和蔣彪搭著金屬梯爬上堤頂,觀察監測長江實時水位,用對講機向值守點報告最新水位數據。
90後巡堤員沈賽上堤監測水位上漲情況。記者丁越強 攝
王曄介紹,在防汛值守現場,巡堤員以小組為單位,每隔一個小時就要沿八鋪街堤九站3號閘口至木材閘口來回巡查一次,單程超700米,巡查一個來回近1.5公裡。每隔一個小時監測一次水位情況。
27歲的沈賽、30歲的王曄來自武漢市橋梁工程有限公司,兩人都是黨員。從6月29日開始,根據防汛統一安排,兩人駐守防汛值守點,跟八鋪街江灘整治項目部工人一起參加防汛值守,每天24小時三班倒不間斷值守巡查,隨時監測水位變化,確保幹堤安全。
巡堤員檢查路面滲水情況。記者丁越強 攝
在參加防汛值守之前,疫情防控期間,兩人均參加了戰疫。2月9日,接到指令後,沈賽從孝感駕車趕回武漢,第一批趕到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參加工地後勤保障工作,給現場工人、管理人員協調安排住宿、吃飯等生活問題,幫忙採購食物、飲用水等生活物資。2月13日,沈賽又趕到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參加醫院傳染病區改造施工。在結束改造工程後,又緊張投入到光谷的方艙醫院建設。2月17日,家住山西大同的王曄驅車1300多公裡,趕到光谷,與沈賽並肩作戰,參加方艙醫院的建設和維護工作。
閘口封閉。記者丁越強 攝
「抗疫期間,我們一刻不停地搶工期,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特別辛苦。」沈賽向記者回憶,方艙醫院建設完成後,2月底至3月上旬,他又下沉漢陽區龍陽社區,參與社區疫情防控。
3月14日,八鋪街堤江灘整治項目復工。沈賽和王曄從抗疫戰場回到項目部,繼續工作。隨著汛期來臨,兩人主動請纓,上堤參加防汛值守。「那麼艱苦的抗疫戰鬥我們都扛過來了,這次防汛我們一定不辱使命,守好陣地,看好堤防,守護我們的家園。」王曄堅定地說。
武昌白沙洲八鋪街堤省船滑道閘口,採用鋼箱式防洪牆封堵。記者丁越強 攝
白沙洲街相關負責人介紹,轄區長江幹堤長約3.6公裡,共設置5個防汛哨點,每個值守點採取24小時三班倒,每班安排8名人員負責巡堤值守。目前有近300名防汛人員輪班上堤值守,40人的民兵防汛應急分隊隨時巡查,參與應急處置,還有100多人的後備力量隨時待命。街道發揚優良防汛傳統,統籌轄區單位、企業、兄弟街道等部門資源,動員各種力量參與防汛,形成合力,確保度汛安全。(記者譚德磊 通訊員肖力 何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