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OLMOIS 元寇合戰記》武士道?士氣和戰鬥的理由。

2020-10-12 尼特の御宅

本來武士道這個詞我是不想加到標題裡的。第一顯得很精日,第二雖然鎌倉時代武家已經興起,但離武士道為尊的江戶還有幾百年,從時代和劇中表現來看並不能算正統意義上的武士道。順便一提,本片最弱的地方是考據,雖然已經說明敵軍武裝參考是兩百年後,但實際對本國的考據也不太符合時代。

本文的主題是戰鬥的理由,也是士氣和戰爭繞不過的地方。而提武士道就是為了籠統概括主角方的戰鬥理由,當然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真正以武士道為戰鬥(行動)基準的只有宗家那群武士。至於主角那群流放犯和非武士人員的戰鬥理由就是最基本的生存欲了,這也是貫穿本片、貫穿(侵略)戰爭的最普通的理由。當然不僅僅只有生存欲,可是作者水準不太行,對其他人和其他戰鬥理由都只能算是標籤式的,這裡重點拿男主說一下。

男主的塑造勉強能達到及格水平,也就是其他人都達不到。當然如果動畫沒有這樣刪改甚至提升男主形象,那可能能給日本武士文化又增添一顆璀璨的星星了。男主的戰鬥理由按劇中說明來看是產生過變化的,不說變化得明不明顯夠不夠動人,還是梳理一下。男主最開始的戰鬥是為了戰鬥而戰鬥,因為只會戰鬥,只能在戰鬥中找到意義,這其實是有點武士道影子的。而後期的轉變是逐漸解開心結後的生存欲和保護欲為主,而重點的這個解開心結動畫並沒有花費更多的筆墨。而其他花了筆墨的角色,如養子和白石就自己體會吧。當然還有鬼剛丸、小野賢、泡妞小朋友就更加簡單粗暴了。

以生存欲為主和巨大的戰力差催生出的悲劇基調便是本片的靈魂。當然因為商業需要、漫畫表現手法、對武士的憧憬等原因的影響,讓觀眾產生這是一部抗元英雄傳動漫的想法。但其實往後看的話這個想法就可以放棄了。首先本片雖然考據和角色設定很假,但並沒有修改歷史事件,所以十天內被基本全滅和援軍不可能過來是可以預想到的,神風也不是現在來,也就是說敗北和死亡是註定了的。當然我一直說的,因為本片的資源原因,演出也就是戰場表現都太蠢了,尤其是最後幾集。再說一句作戰設定本身沒什麼問題,地形和軍勢因素導致的這種作戰(伏擊騷擾)很正常,當然金田城估計是虛構,開無雙也是動漫慣例,可以無視。

說完主角方還得說一下侵略方,雖然侵略者被醜化弱化是定理,但這片卻側重的是減少描寫的篇幅,弱化固有存在感,能算的上角色的只有肥仔了吧(子安:gyaaaaaaaa,我呢)。這樣其實更符合「黃禍"的歷史印象,也符合標題的Angolmois,也就是說把元寇當作類似自然災害的存在。雖然基本沒有提及到,但是他們的戰鬥理由其實也是隱性存在的。基本來說就是兩個,掠奪和戰功,當然上層的考慮更多,給這個戰鬥經驗低的混編部隊增加戰鬥經驗,所以劇中描述的各部族之間的不配合和內訌是很真實的。當然弘安之役的消耗降軍說法也能參考。綜上所述,加上地理原因,這個侵略者部隊的士氣和集團戰鬥能力其實是很低下的。但這依然阻擋不了蹂躪對馬的命運。

回到片中,既然懷著各種戰鬥的理由,那麼必然也會影響戰爭本身。這裡講一下我覺得最有趣也是爭議最大的最後一集讓路。讓路本身就是士氣崩潰和喪失戰鬥理由的表現。士氣崩潰很簡單,首先被一個穿著破衣的倭人開了無雙,主將上去單挑被打倒(說單挑不夠真實的很明顯是經驗主義的錯誤。在多對少和小單位掃蕩作戰中,單挑是釋放壓力提高士氣很正常的做法,你們最愛看的白皮真實戰爭片中也非常常見),士氣崩潰很正常。而喪失戰鬥理由和士氣崩潰的原因是一樣的,本身的戰鬥理由是掠奪和戰功。面對只有一把刀的人,掠奪是不存在的,而戰功也輪不到你,反倒是會被失敗的主將怪罪。再加上對方殺人不眨眼,生存欲已經佔據大腦,已經失去主動進攻的意志了。不過我也說了,演出確實是很垃圾,男主的勇猛和氣場都沒有表現出來,最重要的就是小兵們失去戰鬥意志後是不可能擺出那麼標準的防衛姿勢和戰列的,這就是屬於作者想當然了。在場面調度上,還是電影更具有天然的優勢。可是日本是拍不出冷兵器反侵略戰爭的電影的,畢竟題材也就這麼一個了wwww

作者:kyou(來自bangumi) 2018-9-27 10:55 來源:http://bgm.tv/blog/281984

相關焦點

  • 《ANGOLMOIS 元寇合戰記》元日戰爭——當日本成為被侵略的一方
    如果日本方面沒有積極備戰和修建防禦工事,那麼颱風也救不了自己。  靠著頑強的防禦把元軍拖到颱風來臨慘敗,這才是第二次元日戰爭的基本面貌。  再者,元軍並非完全不能避過颱風,在出徵前元朝內部就已考慮到了颱風因素,最後落得這兩個雞湯結局,多少是元軍自己愚蠢無能,怪不得別人。
  • 《ANGOLMOIS 元寇合戰記》給大和戰狼意淫的爽番
    創作方卻強行加戲給對馬島加了這麼多英勇事跡,實際上歷史上的對馬島元軍只用了幾天就完全佔領。坐等大和魂鍵盤戰士來噴。
  • 《ANGOLMOIS 元寇合戰記》第一條影評
    剛剛看了第一集,也許因為題材緣故這劇不出意外的爆冷,所以出於想看別人評價和討論的目的戳了豆瓣,反而自己成了首發影評。該動漫畫風非常樸素硬朗,談不上突出但也是高於8021年的平均日漫水準,目前還不知道是季番還是半年,期待是24集的半年番。看PV和OP裡萬箭射向男主的場景讓我想起了張藝謀的英雄,可能會是像黑澤明七武士那樣所有角色陸續壯烈戰死的那種展開吧。
  • 《ANGOLMOIS 元寇合戰記》還真skr神劇惹!!!
    首先要聲明《元寇合戰記》這片個人是越看越歡樂,唯一不滿的就是一共才12集,現在都6集了還在對馬島這破地方墨跡,得到什麼時候才能看到蒙古人去掃蕩博多城啊!?後來想想真看著蒙古人一路碾壓到九州才進行決戰也就沒多大樂趣了。
  • 元寇合戰記 對馬島的悲劇
    元寇合戰記第11話大元大蒙古國大軍壓制南門,大門面對大炮的轟炸,眾人選擇拉倒瞭望塔,來封住大門,拖延時間。長嶺叛官瘋狂擊殺敵人,戰鬥剛持續不久,因寡不敵眾,體力不支,最終被蒙古軍士兵長槍刺死,長嶺叛官與他的部下雙雙斃命於南壁。
  • 《切腹》:一部描述武士道精神實質的電影,武士道沒有想像中美好
    剛開始在井伊家家老的講述中,千千巖求女是一個想借切腹為名來他們家裡騙取錢財的騙子,理由有兩點:千千巖求女來請求借地切腹,帶的卻是一把竹刀,身為一名武士,刀就像自己的生命一樣,而千千巖求女卻連自己的刀都沒有,丟了一名武士的尊嚴,而且用竹刀來請求切腹,明顯是個騙子。
  • 讚嘆|一杯泡麵的武士道精神
    因為日清的東京總部,位於較多年輕人聚集的新宿區,他們的廣告行銷偏向於年輕、有趣和無釐頭。說是次文化,但在年輕人的心中,這才是真正的主流文化,日清「杯麵」不斷以次文化的品牌的聯合,佔領的泛亞洲的年輕人心智。
  • 武士道、騎士精神都是後世編造出來騙人的?
    武士道精神的教條《葉隱》出現在18世紀,當時已經進入了德川時代;《武士道》這本書甚至完成於1899年,日本武士階層已經成了歷史。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從來就約束不了歷史上的武士,它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為了讓屁民當炮灰發明創造出來的「神話」。武士道精神和國家神道教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日本近代的天皇崇拜,信奉武士道精神的天皇士兵和ISIS一樣都是被洗腦的「宗教」戰士。
  • 人物傳奇丨一位雁蕩高僧與日本武士道的淵源
    元軍終被無學祖元安然不動的道行所震撼,氣焰頓消,「以致眾兵悚聞,悔謝作禮而去。」這驚魂的一幕,在日本虎關師煉著的《元亨釋書》、卍元師蠻寫的《延寶傳燈錄》,以及《扶桑五山記》和《佛光國師語錄》等眾多典籍傳記中均有記載。這是雁蕩高僧無學祖元一生中最精彩的人生傳說,也是對日本武士道產生巨大影響的傳奇故事。
  • 《三國志13》戰場士氣圖文詳解 攻打到家門口!
    當然作為人氣策略遊戲,《三國志13》更吸引玩家還要屬戰鬥細節,3d化古城景觀、壯麗山河讓本作獲得系列最具代入感遊戲頭銜。目前本作官網又發布了一批全新遊戲截圖以及戰鬥細節,一起來看看吧。戰場  三國志魅力之一「戰鬥」,地圖上各種各樣的都市以及地貌,玩家需要根據不同的環境施展策略。
  • 老司機套路深 《超能繼承者》士氣搭配攻略
    老司機:S2服 暗夜丷少帥說道士氣的搭配,首先大家就不能不清楚英雄在戰鬥中士氣的增長情況,只有了解了這些你才能合理分配哪些英雄需要滿士氣,而哪些需要80士氣就足夠了。在戰鬥中,主動攻擊會增加30點士氣,殺死目標增加30點士氣,暴擊傷害增加10點士氣,反擊增加15點士氣,被擊打增加5點士氣,當士氣達到100點時,英雄就可以施展秒天秒地秒空氣的霸氣大招技能啦!
  • 《東京物語》物哀/武士道
    日本的物哀美學令人神往,可大多數人看到的只是美的那一面,卻沒看到背後的克制與隱忍,就像二嫂和父親。以前會很不理解二嫂這樣的女性,為什麼遇到如此不堪的境遇,仍不落旁人甚至還更重情義和生活,以前會覺得他們裝,現在才明白他們是看的更透的一類人:「每個人都會變的,每個人都有他們重視的東西。」如此也只有父親發自肺腑的感嘆:「兒女都不孝,沒想到最孝順的還是兒媳婦」。
  • 和武士道少女戀愛吧,「請認真的和我戀愛」TV動畫化
    和武士道少女戀愛吧,「請認真的和我戀愛」TV動畫化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1-01-19 14:15:21
  • 為了那忘記的理由而戰鬥 高地戰
    影片主要是講述韓戰時期,為了佔據戰場上的一塊高地,南北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近年來雙雄模式的成功使影片著力刻畫了兩個男人在爭奪高地的激烈戰鬥中結下深厚友誼。而金玉彬則將飾演一名朝鮮軍狙擊手。無論是以什麼理由藉口發動的戰爭終究都是戰爭,正如浪客劍心中劍心說的「劍是兇器,劍術是殺人的伎倆,無論用多麼美麗的理由來掩飾,這始終是事實。」片中幾方相持不下的和談最終達成,軍事指揮官在協議書上籤上了名字,看似簡單但背後卻是每天都在痛苦中度過的普通民眾。 《高地戰》並沒有著力去以整個韓戰為主調。
  • 日本武士道與中國俠客夢
    ♦日本武士道從佛教汲取特有的宿命感和對世俗的超越。♦從神道吸收兩大基本因素:愛國主義和忠誠。♦再從儒家學說中引入對祖先的崇敬和對父母的孝順,以及仁義等觀念。♦孔子的教誨為日本武士道提供了最廣泛的思想資源, 但武士道卻又超越了儒家過度注重書本的缺點,更具有行動傾向。♦因而在後來的發展中,更認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