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結構丨中國大城市的地標建築,就該中國人來設計

2021-02-17 建築結構

哈爾濱大劇院由馬巖松建築設計,結構設計單位為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劇院外形採用流線形飄帶造型。觀眾廳浮島式設計和自然光的引入,屬世界首創,屋面幕牆採用國際上獨創的立體紋理異形雙曲結構,填補了國內建築設計的空白。


1   工程概況

哈爾濱大劇院位於哈爾濱市松北區(新城區)文化中心島內,是哈爾濱標誌性建築,依水而建,其建築與哈爾濱文化島的設計風格和定位相一致。外形採用流線型飄帶外形,自然融入周圍的溼地環境。大劇院內部樓座採用浮島式設計。

在 2010 年贏得「哈爾濱文化島」設計國際競賽後,歷時 6 年,MAD 建築事務所在北國冰城設計的哈爾濱大劇院近日竣工,並對市民文化中心和劇院周圍景觀作出整體規劃設計。

就像雪梨歌劇院之於雪梨的文化地標身份,MAD 團隊也希望落成後的哈爾濱大劇院能夠成為這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築。

主立面天窗

  小劇院遠景

它坐落於松花江北岸江畔,設計靈感也恰是源自周圍的溼地自然風光與北國冰封的地貌特徵,建築外立面採用白色鋁質板包裹在與周邊自然景觀協調的建築形體上,遠遠望去,張力十足的曲線結構看上去像極了雪峰,似是要與這北國風光默契呼應。 

白色鋁板細節

整體建築不僅要在外形上貼合周邊城市景觀,更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與這座城市接觸,成為一處人們願意來此休閒玩樂的公共空間。它在設計路徑上允許市民能夠從四面八方自由抵達,在這裡休憩或是運動,而不僅僅是來這裡看一場話劇或是聽一場音樂會。

除了廣場休閒空間之外,市民甚至能通過大劇院外立面上的通道,在建築上進行攀爬,仿若在等雪峰,抵達頂部的露天劇場和觀景平臺,還可以一覽哈爾濱城市遠景。  

屋頂平臺

MAD 的創始人馬巖松表示:「我們希望作為城市文化中心的哈爾濱大劇院,在擁有巨大表演藝術空場地和城市公共空間的同時,也成為一處人文,藝術,自然相互融合的大地景觀。」

這一設計思路與 MAD 為《星球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設計的芝加哥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方案頗有幾分相似,後者的整體外型呈現出山巒起伏的樣子,白色的外立面自下延伸至附近的水面,往上則向天際延伸,在周圍高樓林立的塊狀天際線的包裹下,柔和的外部曲線給人流動的感覺,仿佛是高樓叢林中一座低矮的小山,將周圍的城市空間與環境融為一體。  

芝加哥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

來到哈爾濱大劇院內部,大堂頂部巨大的天窗成為焦點,陽光通過天窗上金字塔般的結晶幕牆單元傾瀉而入,灑滿整個大堂。

而考慮到劇院本身所需要的聲學效果,MAD 團隊選擇了質感溫暖的水曲柳木材,做成環繞大劇場室內外的曲面牆體,兼顧美觀與功能。

  大劇場主舞臺

  大劇場座位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劇場的舞臺後方,是一片巨大的隔音玻璃幕牆,使其能夠以自然為背景,成為室外環境延伸的一部分。  

小劇場

  小劇場大廳

哈爾濱大劇院包括大劇場(1564座)、小劇場(414座)、地下車庫及附屬配套用房等。大劇場地上8層,地下1層(主舞臺臺倉及樂池部分為地下2層);小劇場地上3層,地下1層(舞臺臺倉地下2層);地下車庫地下1層,高度6.6m。基礎埋深2.3m,大、小劇場基礎均採用樁筏基礎,車庫採用樁基礎、柱下獨立承臺。

大劇場縱向剖面

小劇場縱向剖面

2    結構布置

根據建築體型與功能分區,將整個建築劃分為10個結構單元,包括大劇場、小劇場、6個車庫單元與2個水池橋單元。各結構單元之間的防震縫寬度為100mm,滿足中震不碰撞的要求。大劇場與小劇場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外殼及異形樓梯採用鋼結構。

結構單元劃分示意

2.1  大劇場

大劇場鋼結構由後區鋼結構、玻璃頂、側面鋼結構、旋轉樓梯4部分組成。後區鋼結構屋面在35m以下採用折梁,依附於後區混凝土結構之上。

大劇場鋼結構三維示意圖

大劇場鋼結構各部分俯視圖

各榀鋼梁之間設置一定橫向水平支撐,後區鋼結構屋面上各層飄帶交接的部位設置人行步道;後區35m平臺以上採用雙層網殼,玻璃頂鋼結構為單層網殼,跨度15.7~45.5m,總長度70.45m,網格形式為菱形,邊長2.3~3.5m,支承在周邊的混凝土與兩側的鋼結構上。

大劇場玻璃頂鋼結構平面圖

大劇場玻璃頂鋼結構軸測圖

側面鋼結構為雙層網殼,長度55~80m,除側面以及前後區交界位置支承於混凝土結構之外,自重主要由落地的格構柱承擔。根據建築專業對外露鋼結構的要求,玻璃頂的單層網殼與側面的雙層網殼之間採用下圖(c)所示的連接構造。

(a)平面圖

(b)軸測圖

(c)單雙層網殼的過渡

大劇場側面鋼結構

旋轉樓梯分為三段,第一段是兩端支承於框架梁的單跑鋼梁;第二段是兩根旋轉180°的U形主曲梁,曲梁間通過樓梯踏步次梁相連,兩根主曲梁起止點分別支承於高6m與10m的混凝土結構上,其中外環主曲梁在長度中點處由側面鋼結構提供豎向支承;第三段結構形式與第二段基本相同。

大劇場旋轉樓梯三維示意圖


2.2  小劇場

小劇場鋼結構包括五個部分:後區懸挑端、後區側面、後區劇場頂部、公共空間落地雙層網殼、玻璃頂單層網殼。後區懸挑端採用鋼桁架結構,後區側面為折梁結構,後區劇場頂部為弧形鋼梁。雙層網殼主要支承在格構柱上,格構柱直接落到基礎。玻璃頂採用單層網殼結構,通過連接構件支承於周邊雙層網殼結構上。

(a)三維示意圖

(b)小劇場鋼結構各部分俯視圖

(c)小劇場後區懸挑端

小劇場鋼結構

3    鋼結構節點

對於部分複雜節點,採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對應力進行了校核。節點分析時採用四面體實體單元。選取大劇場玻璃頂與雙層網殼轉換的一個典型節點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該節點基本處於彈性工作狀態,少數應力較大的區域主要出現在杆件相連處,應通過增加加勁板的方式進行加強處理。

(a)在整體模型中的位置

(b)節點區域最大應力/MPa

玻璃頂與雙層網殼轉換典型節點

選取小劇場後區懸挑桁架相貫的一個典型節點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該關鍵節點區域處於彈性工作狀態。節點的約束邊界上出現少數應力較大的區域,原因是分析時採用剛性約束連接的方式進行邊界模擬,使這些區域出現應力集中。

(a)在整體模型中的位置 

(b)節點區域最大應力/MPa

小劇場後區典型節點

更多美圖欣賞:


更多內容詳見《建築結構》雜誌2013年第17期(9月上)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專輯文章:《哈爾濱大劇院結構設計研究》;作者:朱鳴,戴夫聰,張玉峰,劉飛,劉傳佳,王春磊,李華峰,朱忠義,張徐;單位: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聲明:內容由《建築結構》雜誌根據本刊文章、微設計素材整理,官方微信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點擊「此處」,可查看建築結構微信總目錄,並可通過關鍵詞搜索你喜歡的內容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建築結構》官方微信

官網:www.buildingstructure.cn

合作/投稿/轉載請加QQ:

455323924或80327128

《建築結構》雜誌社新推出減震技術微信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

如果你喜歡我們,

記得把「建築結構」微信置頂哦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2016年6月17-18日包頭:全國鋼結構住宅發展高峰論壇詳情。

相關焦點

  • 中國各大城市的地標性建築
    標誌性建築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每座城市的地標,都具有其獨特的地理特色,更有其文化內涵,能體現一座城市的風貌和味道。在世界範圍內,有埃及金字塔、雪梨歌劇院、巴黎艾菲爾鐵塔、比薩斜塔等著名標誌性建築;那麼,在中國各大城市的地標性建築是什麼呢?
  • 專訪中國建築大師何鏡堂:寧波地標建築應體現文化特色
    他是中國建築界無人不曉的建築大師,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還是寧波幫博物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師……今天,寧波特別邀請到這位重量級嘉賓——何鏡堂,為熱愛建築的250名人士做了一堂有關城市重大文化建築的講座,甬派記者有幸專訪到了大師。他的一生和作品,都是國家的寶藏「重大文化建築往往是城市一定歷史階段的縮影。
  • 建築結構丨全球最難蓋的房子:臺中歌劇院
    該建築定位為國際級的各類表演藝術場所,設有2014席座位的大劇場、800席中劇場與200席小劇場,以及藝文工作坊、藝術商場等。該項目由2013年獲得普立茲克獎的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Toyo Ito)設計,以世界首創「美聲涵洞」(Sound Cave)概念被國際媒體路透社譽「世界第九大新地標」。
  • 中國木建築——淺談結構
    劇中以一群房屋中介經紀人為主角,在上海房屋買賣的過程中,展現了房子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劇名「安家」,意味著穩定的溫飽和無盡的關懷,也就是產生「屋」——這個泥土上人工結構的真正企圖。漢字中,柱、楹、梁、棟、梲、枓、栱、簷、棖、楣、桁、欄、杆等各個屬於房屋的名詞,雖然未必各個認得,但從部首來看,總能知道所指之物是用木頭做的。
  • 「上海新十大地標建築」,你打卡過幾處?
    2019「上海新十大地標建築」評選活動於2020年1月6日在滬揭曉。本次評選活動選取建設所在地位於上海市行政版圖之內、自1978年至 2019年年底竣工的項目,從建築文化、建築美學、影響力等方面評選出「上海新十大地標建築」。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是哪10座建築吧!
  • 重慶最經典的地標建築,融合天安門和天壇元素,設計藝術馳名中外
    重慶,作為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有歷代詩人寄情於巴渝的山水,留下了許多動人詩篇。重慶的地標建築也是不勝枚舉,包括「精神堡壘」解放碑、「迎官接聖」的朝天門,還有一座重要的打卡地:人民大禮堂。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102歲的設計人生,建築遍布世界各地(作品全記錄)
    庸置疑,貝聿銘是中國設計界裡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設計遍布世界各地,但他低調謙虛他投身建築事業70年,美國成為他的事業起點,項目遍布中美法德等全球各地,但他曾在《築夢天下》說:「對我來說,中國印記從未完全消失。現在我在美國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不是很怪嗎?我給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內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 建築檔案對話孟建民丨建築設計是一個圓
    這裡是《建築檔案》對話現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  全國建築設計大師  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  孟建民  這是建築師孟建民的自我期許與行動,也是中國建築文化的自覺與自信。   建築創作就像一個圓   在建築設計中,很多建築師和建築系的學生經常會問一個問題:是先從功能入手還是先從形式入手?從功能關係開始做設計,還是先想個形式,再往裡面裝功能?其實這是建築師面臨的一個最原始的問題。
  •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結構分會第七屆理事會換屆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
    2018年9月10日,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結構分會第七屆換屆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深圳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董石麟教授、聶建國教授,我會副秘書長孫建超、綜合部主任魏巍,建築結構分會第六屆理事會名譽主任委員徐培福,依託單位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傑峰總經理,第六屆理事會副主任委員徐建、呂西林、王翠坤,多位全國勘察設計大師和設計單位、科研院所、施工單位和建設單位的總工和嘉賓等120多位代表出席會議。會議由依託單位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軍進主持。
  • 電視塔建築設計案例_2020年電視塔建築設計案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其中一期建設用地約33畝,項目包括主樓、綜藝演播廳、地下車庫及電視塔等,總面積約3萬7千平方米。 本方案將主樓與演播廳在一期用地內沿外環路以中心湖為核心圓弧狀布置,並將二期發展用地的景觀設計延續這一趨勢,在空間和視覺界面上遵照和加強了知名地產的「圈層式」規劃結構,取得與城市關係的和諧。
  • 蘇州在建一座地標建築,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預計年底建成
    作為江蘇省國內的經濟名城,多年前蘇州市超越了其省會城市南京省內第一經濟地位,成為江蘇省正確的大經濟中心,對全省前進發揮了領先作用,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蘇州在建一座地標建築,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預計年底建成。
  • 飄帶的兩端——從蘇州灣文化中心看地標建築與建築傳播
    但要理解政策與學科的關係,或者說理解蘇州灣文化中心落成的必然性,便要明白無論城市規劃,城市設計也好,亦或是建築設計也罷,都是作城市發展中進行空間生產的工具中的若干把——即在合法的框架內吸引各個維度的資本;明確地方公共資源在大環境下的發展策略;結合環境,優化公共品提供和配置以達到共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結果。
  • [分享]獲大獎的建築設計資料下載
    據悉,此次大賽共收到來自全球的350件參賽作品,經過兩輪選拔,5件作品進入最終決賽。合肥工業大學代表隊是進入此次決賽的唯一一支中國代表隊,其參賽作品從生態與城市環境、新的生活方式、結構概念、節能策略等多個方面,對未來高層建築設計提出了富有創造性的設想,得到了包括世界最高建築「杜拜塔」的設計師在內的國際知名高層建築專家的高度評價。
  • 「建築界」什麼是綠色建築?來看看「梯田式」公寓結構設計
    位於雪梨的Infinity是一棟多功能住宅建築,南側的梯田式公寓結構設計為層疊式公寓,並設有外部露臺花園。它的設計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太陽 位於雪梨的Infinity是一棟多功能住宅建築,南側的梯田式公寓結構設計為層疊式公寓,並設有外部露臺花園。它的設計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太陽能,梯田式公寓有利於交叉通風,雨水收集。
  • 上海東方體育中心入選「上海新十大地標建築」
    2019「上海新十大地標建築」評選活動於2020年1月6日在滬揭曉。本次活動對改革開放以來建成的上海城市地標建築進行評選,旨在體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上海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就,展示上海作為「世界會客廳」面向未來的發展活力,展示上海這個建設中的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獨特魅力。
  • 中國現代建築史上的「失蹤者」丨李瀅,國產化裝配式建築研究人
    2013溫故之華攬洪國家殿堂:人民大會堂建成55周年座談會丨AC學術重溫歷史的精深:人民大會堂工程圖檔展丨AC展覽一張圖數讀人民大會堂丨AC圖說張德沛:從飛虎隊翻譯到新中國建築師丨AC關注時光倒流: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往事丨AC人民大會堂專輯為了讓這個工作獲得更廣泛的信息源頭和線索,獲得更多的學術智力支持,我們將在「
  • 【行業知識】華東院陳建興:退臺式超高層建築結構設計(PPT+視頻)
    點擊上方"鋼結構設計",關注我7月5日,由《建築結構》雜誌社主辦的結青之聲第3期直播圓滿結束,直播持續近
  • 臺北綠色藝術建築獲國際設計大獎
    新華社臺北2月20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臺灣單位面積最高吸碳量的綠色藝術建築——陶朱隱園近日獲頒德國國家設計獎。此前,該建築曾被CNN評選為全球九大城市新地標之一。  頒獎活動日前在德國舉行。評選機構表示,該建築憑藉其吸碳抗暖理念的藝術建築設計,內部旋轉的壯觀結構,在周圍環境中相當突出;建築將未來派設計美學與可持續發展完美結合,深獲評審肯定。
  • 中國三大頂尖建築,完全由國內團隊獨立自主設計,深圳的最特殊
    中國三大頂尖建築,完全由國內團隊獨立自主設計,深圳的最特殊,地標建築不僅是城市的象徵,更是城市文化和形象的代表,也是城市的「外觀擔當」,因此,地標建築不僅獨特,而且還需要包裝,例如,世界聞名的巴黎艾菲爾鐵塔、義大利比薩斜塔等,但是,今天我們想說的是中國的三個地標建築,國內的設計師團隊獨立設計完成了
  • 原來《精英律師》的取景地是獲獎無數的地標建築
    去年十一期間大望京綜合開發項目燈光秀 不過以上展現的只是這座地標建築的一方面,下面就跟隨文字讓你從設計概念到整體構造完整的了解大望京綜合開發項目: 作為未來世界級商務核心、北京第二CBD大望京的門戶工程,它留給人們的印象,更多的是從五環望去閃耀聳立的都市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