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她初執導筒的愛情電影《後來的我們》上映,僅在內地,就豪取 13.61 億票房,成真正意義上的年度爆款。
2020 年,疫情期間的一場線上唱會,以平實流動的溫柔質感,撫慰了無數聽眾。《少女小漁的美麗與哀愁》《很愛很愛你》《我等你》《我的失敗與偉大》《在一起》……一張張全長錄音室專輯聽下來,我們常常會忘記一件事情:劉若英的上一支單曲《粉絲》,發行於 2017 年 12 月 29 日,將滿三周歲。
至於上一張全長專輯《我要你好好的》,那是 5 年前的事情。
縱使和老歌相看兩不厭,很多粉絲,翹首等待新歌發行,已經太久。今天晚上,劉若英暌違近 3 年的全新單曲,終於上線:這支單曲,由金牌作詞人葛大為賜詞,唱作歌手蔡旻佑譜曲,蔡旻佑與黃中嶽共同編曲。「不營業」,代表她身上的寡淡氣質,也代表她長久以來對營銷軟文、流量市場保持的疏離感。「日常」,代表她出道多年來,始終未曾消散的人味兒。
而在《不營業的日常》裡,劉若英就以一種一以貫之的疏離感與人情味兒,吟詠著屬於自己的生命法則。
小提琴聲在前奏拉開,與細碎的環境音一同構成喧擾卻真實的生活景觀。
而後,劉若英不加任何調味劑的歌聲,即刻響起。
熟悉的味道,再度回來了。
音樂錄影帶裡,緩慢推動的攝影機,記錄下一個微渺生命由生到死的旅程:
從牙牙學語到鬢染濃霜,每一個人,都曾經滿腔熱血地為夢而歌,都曾經發誓要和相愛的人白頭偕老,也都無可避免地,要經歷一段又一段的生離死別。
而劉若英想要通過這首歌表達的,正是要在有限的時間裡,珍惜那些你認為重要的人,擁抱看似平淡的日常,欣賞每個點滴裡的小確幸。
以及,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在這個被重重枷鎖困住的時代,這首《不營業的日常》,或許,會讓你學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今晚,就循環這首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