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歲栽桃,今歲成蹊
大意:前年載了桃樹,今年桃樹小就有了行人走出來的小路。
原文:
前歲栽桃,今歲成蹊。更黃鸝、久住相知。微行清露,細履斜暉。對林中侶,閒中我,醉中誰。
何妨到老,常閒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衰顏難強,拙語多遲。但酒同行,月同坐,影同嬉。
——〔宋〕晁補之《行香子》
前年載了桃樹,今年桃樹小就有了行人走出來的小路。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異曲同工之妙。桃子李子雖不會說話,但是它們果實甜美,惹人喜愛,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
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本 名
晁補之
字 號
無咎
歸來子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濟州巨野
出生時間
公元1053年
去世時間
公元1110年
主要作品
《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主要成就
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
職 業
官員,文學家
晁補之與秦觀、黃庭堅、張耒齊名,蘇門四學士之一,與張耒並稱「晁張」
晁補之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秦觀、黃庭堅、張耒齊名,蘇門四學士之一。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蘇軾稱其文博辯雋偉,絕人遠甚,必顯於世。具體原文為「於文無所不能,博辯俊偉,絕人遠甚。」
晁補之在詩、文、詞諸方面均有所建樹,《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五十四《雞肋集》提要說:「今觀其集,古文波瀾壯闊,與蘇氏父子相馳聚,諸體詩俱風骨高騫,一往逡邁,並駕於張、秦之間,亦未知孰為先後。」又卷一百九十八《晁無咎詞》提要云:「其詞神姿高秀,與軾可肩隨。」胡仔在《苕溪漁隱坐話前集》卷五十一中則特別提出:「餘觀《雞肋集》,惟古樂府是共所長,辭格俊逸可喜。」
晁補之詩以古體為多,七律次之,他的詩風追步東坡,有的又與辛棄疾相似
晁補之詩以古體為多,七律次之,其詩善學韓愈、歐陽修,骨力遒勁,辭格俊逸。也有失於散緩,散文化傾向較顯著。今存詞160餘首,風格與東坡詞相近,但缺乏蘇詞的曠達超妙。寫景、詠花、贈和、悼亡而外,還多寫貶謫生涯和田園風光,而綺豔語較少。有的篇章氣象雄俊,追步東坡,如《摸魚兒·東皋寓居》、《水龍吟·問春何苦匆匆》等篇,詞氣慷慨,筆如遊龍,為後來名家所競效,有人認為亦是辛棄疾詞所本。晁詞時有健句豪語,如「牙帳塵昏餘劍戟,翠帷月冷虛弦索」(《滿江紅·次韻吊汶陽李誠之待制》),但缺乏蘇詞的曠達超妙,而趨於悽壯沉咽。
他的詩風與張耒接近,而且以樂府詩見長。他的樂府詩具有濃鬱的民歌風味,如《豆葉黃》。另一首著名的長篇歌行《芳儀怨》,是寫南唐後主李煜的妹妹入宋後嫁孫某,又在宋遼戰爭中被遼聖宋所擄,封為芳儀的悲劇:「秦淮潮水鐘山樹,塞北江南易懷土」,「國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雲信流傳」,辭句悽宛動人,當時曾傳誦一時。
晁補之屬於豪放詞家,師承蘇軾,但傷春惜別、相思憶舊之傳統題材的作品仍佔約半數之多
晁補之的詞風頗能追步蘇軾。如《洞仙歌·填盧仝詞》就是效法蘇軾的《哨遍》之隱括陶潛的《歸去來辭》的。《摸魚兒·東皋寓居》則被公認為其代表作。《氣概》卷四說:「無咎詞堂廡頗大,人知辛稼軒《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闋為後來名家所競效,其實辛詞所本,即無咎《摸魚兒·東皋寓居》之波瀾也。」此外,如《一叢花·十二叔節推以無咎生日,於此聲中為辭,依韻和答》二首,簡直同《摸魚兒》如出一轍,只不過有些句子情緒更加激切,吐屬更為率直發露,猶似骨鯁塞喉,盡出方快。這與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風格實在是背道而馳的。
當然,說晁補之屬豪放詞家,師承蘇軾,只是就其主導傾向而言,實際上,晁補之全部詞章中,傷春惜別、相思憶舊之傳統題材的作品仍佔約半數之多,並頗具清新蘊藉韻味與柔麗綿邈情調,合乎詞的當行本色。如他的《引駕行·梅精瓊綻》一詞,全詞用鋪敘手法,章法縝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躍搖曳,率拙間饒見渾厚氣,表現出作為駕馭長調的能力,得益於柳永處實多。
又如《鷓鴣天》,上闋先以「欲上面湖」虛似,暗示蟄居貶地的苦悶,隨之點明「還思」齊州風物景光的本旨,見出眷念摯情。下厥慨喟年華漸老去,猶自連蹇仕途,以後縱或有幸重遊舊境,只怕也沒有當時豪興了。詞中即景言情,於輕歌微吟間透出流連遲回的惆悵,雖淡淡,卻餘味繚繞不盡,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他的散文擅長描繪山林景物,名篇有《照碧堂記》等,而以《新城遊北山記》最為膾炙人口
其散文成就高於詩,風格溫潤典縟,流暢俊邁。吳曾認為四學士中,「秦、晁長於議論」,張文潛有「晁論崢嶸走珠玉」之句(《能改齋漫錄》卷十一)。他的記敘體散文,如《新城遊北山記》、《拱翠堂記》等,或即景抒情,描摹真切;或借事寓理,敘議交織,均可看出蘇(軾)文的影響。著有《雞肋集》70卷,其中詩賦23卷,雜著散文47卷,有《四部叢刊》本。
他的散文擅長描繪山林景物,名篇有《照碧堂記》《拱翠堂記》《有竹堂記》等,而以《新城遊北山記》最為膾炙人口。晁氏善於繼承柳宗元寫山水遊記的傳統,風格峭刻峻潔,語言凝練簡樸。此文可見一斑。
《宋史·氣文志》曾錄晁補之很多文章,但在宋徽宗崇寧二年遭禁,現存的僅有《雞肋集》
《宋史·氣文志》曾錄有晁補之《左氏春秋傳雜論》一卷、《續楚辭》二十卷、《變離騷》二十卷、《雞肋集》一百卷和《晁補之集》七十卷。這些集子在宋徽宗崇寧二年均遭禁,現存的僅有《雞肋集》七十集,其中詩賦二十三卷,散文雜著四十七卷,系補之從弟晁謙之於紹興七年編成刊行於建陽。有明晁瑮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慶元五年黃汝嘉本、明崇禎八年顧凝遠詩瘦閣依宋本重刊本、四部叢刊本。另補之現存一百六十餘首,有明毛晉汲古閣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舊鈔《雞肋集詞》一卷本、舊鈔《晁補之樂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孫貽端刊《晁氏叢書》本、涵芬樓刊林大椿七卷本、吳昌綬煦樓影刊宋金元明本詞本,龍榆生《蘇門四學士詞·晁氏琴趣外篇》校點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