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是一種反覆觀看、暫停、慢放、逐格觀看電影的,神經質的觀影活動。
這種觀影活動,不是為了發現劇作、表演或者主題的秘密——
那些秘密要麼可以從劇本獲得,要麼多看幾遍就成了。
拉片的目的,是發現電影導演的秘密。
電影導演的核心秘密是視聽語言(蒙太奇),即如何用影像來分解、重組時空。
聽起來很高科技。
其實就是,他是怎麼拍的。
而不是,他拍了什麼。
拉片容易走入的誤區:
去拉劇情、表演、美術等內容層面的東西,而不去聚焦內容下面那個,電影的基本形式架構——視聽語言。
視聽語言是電影導演的底線、核心技能、基本內功,你叫它什麼都成。
但是,並不是說,只有大師藝術電影中,才有視聽語言的創造。
為了證明這一點,拉一小段大家耳熟能詳的周星馳的《喜劇之王》。
請欣賞片段,「一夜情之後」——
張栢芝看到周星馳留的錢,以為周只是把她當小姐,於是職業化地告辭出門。
非常漂亮的前後景關係鏡頭,簡潔明快。
切過來下一鏡,張栢芝已經在門外。
靠剪接省掉了開門,走出門的過程。
這份跳躍性的快速已經讓我吃驚,影像效率極高。
但下面這個鏡頭,更讓人吃驚。
周星馳已經在窗前隱蔽處窺視——
沒有交代他何時起床來到窗前!這是非常重要的領先觀眾的時刻!
沒有臺詞,就靠窗上鐵欄形成的空間關係,那種愛的試探和瑟縮的心態,呈現無礙。
她走了。他回頭面對鏡中自己。悔恨與不舍。
我們以為就這樣結束了,沒想到!
這是幹什麼?
又沒有表情,在拍什麼?拍海浪啊。
拍海浪幹什麼?拍心情啊!
用海浪來呈現周星馳的心情。
心情還未平復,立刻切到海邊公路,有一個簡潔明快的關係鏡頭。
太快了!太帥了!省了多少無謂的過程!
他出門,下樓,奔跑,都不講,一個心跳之間,他就追上了她。
觀眾感到的是一個又一個驚喜。
她故作輕鬆。
他在猶豫。
跳切!讓人驚喜的跳切!
這個猶豫的呈現,也不是完全靠表演,而是靠一個跳切,來表現他的猶豫。
這視聽語言簡直不要太帥。
終於表白。
這關鍵的時刻,關鍵的一句話,接下來導演會怎麼呈現,只靠他和她的表演?
這是整個段落的導演最大考驗,視聽語言能否放射電影光芒,就在這一刻。
鏡頭越過他,向她衝去。
那句表白,「我養你吧」,直接化為一個運動鏡頭,向她衝去!
這感動無以言表,所以只能以影像呈現。
這就是電影,這就是MOVIE。
越來越近。
這溫柔的表白,她會如何回應?
所有戲劇,懸念和感動,全化為影像。
動人心魄的回頭。
不是演得有多好(演得當然也不錯),關鍵是這個鏡頭順序,影像鋪墊到這一刻,誰演(只要是自然的電影表演),都是動人。
唉,居然是這樣。時機已經消失,接近如此不易。
她走了。他黯然神傷。
這次終於是這場的結局了,鏡頭很長,她出畫後,他呆立不動。
這個景別和之前這個場景的第一鏡一模一樣,也在影像上暗示,結束了。
(當然沒有結束,最大的打擊即將到來)
如果說上一個畫面觀眾還存著萬一之想的話,下一個車窗移動鏡頭,離開了剛才他的家,明確無疑地告訴我們,這場結束了,他們沒能相愛。
我們終於放下了警惕,準備下一場戲。
導演騙過了我們。直接給我們的心靈重重一擊。
她已經哭成狗了。
我們猝不及防。瞬間被震驚,打動。
注意!如果切過來不是直接呈現哭到中途的狀態,而是從零哭起,就全完了。
我們有了防備,就不會感動了。
這是最關鍵的一點。這是乾坤大挪移。
演得好嗎?合格。夠真。
能演到這個程度的,太多了。但能把鏡頭分到這個程度,用視聽語言把演員託舉起來,到達移情巔峰的類型電影,並不多。
這就是拉片。
這麼拉片,就能發現電影導演的秘密,也可以自己做電影導演。
來源:大魯影業
微信又改版
想第一時間找到第一導演
歡迎置頂,置頂總共分三步
見下圖
第一導演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diyidy」添加關注
商務合作/交流,請加微信號:umg2018
添加微信請備註:第一導演+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