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者要介紹一位韓國紋身藝術家,不過作者不懂韓文,只能給大家介紹英文名字啦。
雖然國內仍舊有不少人對紋身抱有異樣的態度和眼光,但不得不說,其實紋身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紋身」的解釋為:「在人體上繪成或刺成帶顏色的花紋或圖形。」
中國古代開始就有關於刺青的記載,《越絕書·外傳本事》記載:「越王勾踐,東垂海濱,夷狄紋身。」《墨子·公孟》:「越王勾踐,剪髮文身。」《左傳哀公七年》則指出:「太伯……仲雍嗣之,斷髮文身,裸以為飾。」---剪頭髮和紋身,不穿衣服當成裝飾。先秦時代以來瓊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就曾出現文身、縷身、點青、雕青等文字,其他還有用刺青來作警示的例子,如嶽飛之母刺字的故事。但慢慢刺青已演變成個性化的裝飾,例如在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至少就有三個滿身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與浪子燕青。此外,還有族群紋身的例子,東漢楊浮《異物志》就記載著廣西的文身族群:「雕題國,畫其面及身,刻其肌而青之,或若錦衣,或若魚鱗」。至今包括臺灣泰雅族和賽夏族之內,世界許多地方的原住民,都有在面部刺青的傳統,在許多文化中,刺青還是一種社會階級與地位的象徵。古埃及更利用刺青來劃分社會地位,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婦女流行在唇部紋上紅色,類似現代的紋唇、紋眉等永久性彩妝的美容方式。
關於紋身的文化現象與歷史故事還有很多,比如紐西蘭毛利人成年後在面部紋圖案的傳統,泰國佛教分支中有一種專門紋身的習俗等等,在這裡就不給大家一一介紹了,總之紋身並非完全與一些人眼中社會不良作風和行為的「壞人」劃等號,它也是千百年來人類社會中各類文化現象中的一種而已。作者關注更多的是紋身在藝術方面的技藝。
大家還是看圖吧,對了,紋身師傅的店叫做 OOZY TATTOO, 要去韓國整容的朋友們,如果感興趣,其實順帶紋個身也是不錯的,不過一樣價格不菲哦。
先來看幾張設計稿
這位客戶可能是理髮工作者
這位可能是廚子
蛇類愛好者
無脊椎動物熱愛者
變形金剛愛好者
頭骨癖
戀植物者
雜技從業人員
克利姆特擁躉
海鮮吃貨
臆想症患者
藝術狂熱一族
以及這張讓本身也畫畫的作者都掉下巴的作品
當然了,也沒忘記給淘寶重度患者準備幾款。
別再去韓國整形了,紋身去吧。
首爾店聯繫電話:010.7168.1789
和整容一樣,也要提前預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