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後,我先生哭著跟我說,再也不生了。
他說沒想到當年看著我表面上的雲淡風輕,背後卻要承受這麼大的痛苦。
其實在很多人印象裡,女人生孩子沒啥大不了的,輕輕鬆鬆就能卸貨了。
但實際上所有女人生產,都是一隻腳踏進了鬼門關,即使順利生產,也要經歷漫長的恢復期。
就像產後復出很久的趙麗穎,前不久在鏡頭前無意暴露的生活狀態,才看出,原來生育對她身體的影響,可能比想像中更長久。
趙麗穎在《中餐廳》裡表現的一直很能幹,做菜幫廚得心應手,哄小孩子止哭也是一絕,看起來她產後身體恢復的很好。
但前幾天播出的新一期《中餐廳》裡,趙麗穎卻暴露了自己的「秘密」。
早上起床之後,開始了健身鍛鍊,對著鏡頭直接將自己最真實的臥室曝光在大眾面前。
往日裡見過的女明星臥室總是精緻整潔,一塵不染。
而趙麗穎的臥室裡,東西隨意堆在凌亂的床鋪上,梳妝檯也擺滿了瓶瓶罐罐,看起來特別接地氣。
她是不夠整潔嗎?
還是彈幕道破玄機:「這就是生孩子後的日常。當媽後就知道了,根本沒時間收拾隨身物品。」
除此之外,床鋪上一臺黑色的保健儀器也引起了很多人注意。
當過媽的人就一眼認了出來,那是一臺骨盆矯正器。
生育留下的後遺症,會伴隨女人很久。
從光鮮亮麗的女明星,到隨時帶著瓶瓶罐罐和骨盆矯正器的產後媽媽,趙麗穎一直在努力適應。
剛生完孩子3個月的時候,趙麗穎曾被媒體曝出產後照,尚未完全恢復的身材,使她曾被嘲諷的聲音包圍,出門只有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
她曾在產後陷入抑鬱情緒。
丈夫抱著孩子餵奶,趙麗穎在一旁看著看著就哭了:「你能不能溫柔一點、輕一點抱著啊。」
她多了在片場、在綜藝現場時不時扶腰的毛病。
生產對女性骨盆傷害大,表現為骨盆鬆弛,腰酸背痛,以及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疼起來真要命。
如果不是這臺骨盆矯正器,大家似乎都忘記她是個生育過的女人,因為她產後很快就回歸了原本的狀態,神採奕奕出席活動,拍戲,錄綜藝……
原來每個看似輕鬆和遊刃有餘的產後媽媽,其實背後多得是不為人知的艱辛。
2、
你所看見的產後媽媽的生活,不過是她們的劫後餘生。
去年,還在哺乳期的張歆藝外出時,被記者拍到照片:身材臃腫,駝背、翹二郎腿。
很快她便遭受到全網的攻擊,無非都是些嘲諷身材的話語。
但張歆藝並沒有迴避,她大方承認身材沒有恢復的事實。
可她的回應卻讓人心疼:
「我的身材是還沒有完全恢復,因為一直母乳餵養,沒有整覺睡。沒有辦法節食減肥。」
「我就想安安靜靜地做個媽媽,請對一個哺乳期的媽媽,多一些寬容和尊重吧!」
其實她什麼都沒有做錯,只不過是盡了當母親的本分,但卻要遭到網友和媒體的嘲諷。
「完美身材」並不是美其名曰的自律,而是對劫後重生的母親的綁架。
產後媽媽的真實樣子是這樣的:肚子並不會完全平坦,肚皮上可能還會遍布妊娠紋,也許還需要穿上紙尿褲……
雖然產後媽媽的身材並不完美,但這就是她們最真實的樣子。
她們不是完美媽媽,也不需要成為一個完美媽媽。
身材走樣,是我們能看到的最直觀的變化,但產後媽媽還有更多的痛苦隱藏在背後。
汪峰曾在節目裡透露,章子怡和他說過這輩子最大的疼,是漲奶。
朱丹也在節目中抱怨過,母乳餵養會奶頭皸裂,發生潰瘍,潰瘍之後結痂,結痂之後又破裂……
哺乳的痛苦,只有母親最清楚。
除了漲奶的疼,母乳餵養還會胸下垂。
電視劇《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中,馬伊琍就因為胸部下垂被網友指責不雅觀。
可那時剛生二胎的馬伊琍還在哺乳期,因為怕回奶,所以不能穿緊身胸罩和塑性衣,以致於胸部下垂、松垮。
但是觀眾對此並不感冒,他們只清楚保持身材也是演員的職業操守。
除了肉眼可見的變化,產後媽媽還會患上尿失禁。
許多人都不知道:從懷孕到分娩,隨著胎兒的重量加重,女性的膀胱和骨盆周圍的肌肉會變得鬆弛——控制小便,成了一道難題。
而除了身體上的不適與痛感,生育對女性的精神折磨也不能忽視。
要清楚產前或產後抑鬱,並不是矯情。
媽媽經歷磨難孕育新生兒的痛苦,沒有人能感同身受。
劫後的身體或許不是你想像中的「完美「,但誰也不能抹去她們的偉大。
3、
微博上流傳過一個段子,總結了媽媽這份工作需要Get的必備技能:
「上得了廳堂,教得了幼郎,平得了婆媳,當得了良母,烤得了烘焙,上得了酒場,教得了奧數,理得了家帳,講得了語法,守得住情商,寫得了作文,抄得了小報,搜得了攻略,找得到房門,能策劃一家人的旅行,會收拾一家人的行李,操持好一家人的生活......」
很多人認為,媽媽只要帶好孩子就行,卻忽視了這背後究竟會付出多少。
俗話說,「婦女能頂半邊天」。
但你可曾想過,有多少母親是心甘情願,抗下所有的一切呢?
其實所謂的「完美媽媽」,不過是社會為女性套上的枷鎖。
孕育一個新生命並把TA撫養長大,從來都是夫妻兩個人的共同努力。
鄭愷曾在公眾場合問趙麗穎,「你覺得當媽媽辛苦還是當演員辛苦?」
趙麗穎還沒回答,鄭愷就說:「你肯定覺得當媽媽更辛苦,不然你怎麼出來拍戲,留馮紹峰一個人在家裡看孩子呢?建議全場給在家帶孩子的馮紹峰最熱烈的掌聲……」
憑什麼當媽就要留在家裡看孩子呢?
憑什麼當媽的出來工作,還要把事業成就送給爸爸呢?
那麼多男明星有了孩子之後照樣拍戲錄節目忙個不停,咋沒人站出來說:
他們不喜歡當爸爸,不把掌聲送給在家裡帶孩子的媽媽呢?
之前謝娜也提過自己被人質疑:
「你都是當媽的人了,怎麼還總是嘻嘻哈哈,不正經?這樣根本就不配當媽!」
謝娜很不解:「為什麼當了媽,就不能嘻嘻哈哈了呢?」
「你都是當媽的人了。」
這句話,好像在說,一個女人一旦結了婚,做了媽媽,就再也不是自己。
只是一個符號,一個身份,一個可有可無的背景板。
「你都是當媽的人了,別整天想著玩。」
「你都是當媽的人了,還打扮得花裡胡哨像什麼樣子?」
「你都是當媽的人了,還成天忙著工作,不管孩子嗎?」
「你都是當媽的人了,要凡事都以家庭為重,照顧好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
女人結婚後,就不再是女人,而是妻子。
女人生了孩子之後,就不再是女人,而是媽媽。
又有多少女人,原本計劃好,生完孩子就回歸職場。
可一旦孩子落了地,重回職場的計劃卻處處受阻,婆婆媽媽老公親戚們輪番著來勸你:
等孩子斷了奶再上班吧,
等孩子會走路了再上班吧,
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再上班吧,
等孩子上了小學在上班吧……
一等再等,一拖再拖,拖到女人脫離社會好幾年,徹底失去職場競爭力,只能心甘情願淪為家庭的附庸,被老公圈養,失去獨立的能力。
一句「孩子不能沒有你」,就讓你心甘情願放棄自我,繳械投降。
4、
著名詩人木心說過:「母愛,是一種忘我的自私。」
其實,這種自私,最是無私,尤其當面對的人是孩子。
那一瞬間,母性的光輝,因孩子的降生而綻放,為了把這個小生命撫養長大,媽媽的強大你遠遠想像不到。
曾經有一項數據表明:中國女人勞動參與率世界第一,家務承擔率世界第一。
全職媽媽,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賢良淑德,免費的保姆、家教、營養師……以一己之力,照顧全家幾口甚至十幾口人。
職場媽媽,在外勤勤懇懇,早出晚歸,在家承包繁重家務的同時,還要照料孩子、老公甚至公婆,恨不得一人扛起整片天。
中國女人,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正如張雨綺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發表的成團宣言:
「我要告訴我的寶寶們,你媽我不僅風華絕代,還能乘風破浪!」
每一位媽媽,因為有了更多甜蜜的負擔,才能激發出無窮的力量。
孩子是我們的軟肋,更是我們的盔甲;
孩子給了我們壓力,更帶給我們愛和溫暖;
孩子限制了我們的自由,更給予我們天真和純淨。
是啊,當媽後,人生發生了360°轉變,我累哭了,身材走樣了,沒時間打扮了,更禿了,但那又怎樣?
最重要的是,我也更強了!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顧佳曾對懷孕的曉芹說:
「生孩子是件特別糟糕的事,當了媽以後,你最大的感受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
你知道我出月子的第一天,我突然感覺到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
孩子是愛的結晶,也是羈絆。
當了媽媽之後,她們的生活便只有孩子。
她們從懵懂青澀的女孩,變成無所不能的超人。
她們不敢生病,害怕將病毒傳染給孩子,她們為孩子打點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們失去了自我,成為了孩子的媽媽。
每一個媽媽都像是緊繃著的弦,在育兒的道路上竭盡所能。
她們享受被孩子需要,心甘情願地為此付出自己所有的愛。
沒有哪個女人生來就會做媽媽,她們只不過是被逼著成為了超人媽媽。
她們在「媽媽「和「自我「的角色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沒有哪個女人不愛美,不怕痛,只不過是因為對孩子愛得深沉,她們才有勇氣去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