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博映話】第11期 | 電影《米花之味》放映及主創映後交流會

2021-02-08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藝博映話」是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將長期開展的公共教育活動項目。該項目著眼於影像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與分享內容的專業性,在放映不同類型影像作品的同時,邀請知名導演、編劇、演員等專業人士到場與觀眾分享互動,將兼顧學術高度及知識普及性,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觀眾展示影像的多樣性與獨特魅力。】

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日單元特別提及獎

第24屆法國沃蘇勒電影節

四項大獎

第1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中國新生代單元最受歡迎影片


米花之味

分享嘉賓

鵬   飛  《米花之味》導演

英   澤  《米花之味》主演、聯合編劇

《米花之味》導

活動時間:

2018年9月15日(周六) 14:00-16:00


活動地點: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四層報告廳

(請從清華大學東南門、西門出示活動預告或活動海報信息入校,並從博物館西南門入館)


主辦單位: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承辦單位:

公共教育與對外關係部


活動說明:

活動免費入場,無需預約。因報告廳容量有限(200個座位,最多容納260人),請聽眾按到達順序,現場排隊領號入場,人滿為止,請勿佔座。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  嘉賓簡介  ▽

鵬   飛 

1982年出身京劇世家,旅法學習電影八年,本科畢業於法國巴黎國際視聽學院。2007年參加洪尚秀導演影片《日與夜》的製片組工作。曾擔任蔡明亮導演影片《臉》、《行者》的副導演。2013年擔任電影《郊遊》的編劇與執行導演,影片獲得威尼斯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和最佳編劇提名、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2014年導演處女作電影《地下香》,影片獲第72屆威尼斯電影節歐洲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影片、第51屆芝加哥電影節新銳導演競賽單元金雨果獎。兩大獎項均為華人導演第一次摘得。2017年導演電影《米花之味》,同年拍攝創作短片《行者》、《秘密》。

英   澤

新生代演員、製片人、編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會政策和犯罪學學位。領銜主演電影有《地下香》、《米花之味》。英澤在《米花之味》中飾演一個年輕的傣族返鄉母親。為塑造這一角色,她在開機前四個月駐紮邊疆體驗生活。參演旅美導演廖子豪電影作品《愛彌兒》,該項目已入選2018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單元,計劃於2019年公映。

▽  影片介紹  ▽


導演: 鵬飛

編劇: 鵬飛 / 英澤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雲南話 / 傣語

片長: 95分鐘 / 102分鐘(威尼斯電影節)

又名: The Taste of Rice Flower

電影《米花之味》由鵬飛導演,英澤(飾演母親葉喃)、葉不勒(飾演女兒喃杭)主演。影片聚焦親情,講述了外出務工歸來的母親和家鄉長大的女兒從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的一段輕鬆、溫暖的冒險故事。《米花之味》獲得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特別提及獎,第24屆法國沃蘇勒電影節國際評審團大獎,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評委會選擇獎,法國國家語言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特別提及獎,第1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中國新生代單元最受歡迎影片。先後入圍多個國內外電影節, 包括雪梨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FIRST青年影展入圍影片等,並作為2018年大學生電影節開幕電影。

電影《米花之味》通過對個體生活的微觀展示,勾勒出長久以來縈繞中國社會的留守兒童問題。米花是傣族在潑水節時家中必備的傳統食物,製作時需兩人共同完成,寓意著美好的團圓,也是影片對於留守兒童盼望與外出務工家人團聚的指涉。片中也多處充斥著傳統鄉村與現代都市之間微妙的矛盾與衝突。比如,傣族極具特色的舞蹈、請山神、叫魂等禮儀和信仰不僅作為簡單的民族符號出現,同時也顯示出傳統文化與外來文明的反差與交鋒。但是現代色彩與民族傳統卻自發地碰撞交融,並在導演的鏡頭下相得益彰。整體基調依然保持溫馨明快,就像米花之味,清淡香甜。

《米花之味》紮根於紀實審美。導演鵬飛曾於雲南傣寨生活一年,主演英澤也在開機前四個月前往滄源體驗生活。這些真實的經歷和心靈感悟化作新穎獨特的影像風格,使得片子許多細節都充滿了生活的質感和現實的本色。片尾母女二人走進深幽鐘乳洞,在佛像前翩翩起舞。以舞蹈作為溝通的媒介,二人的矛盾也在詩意影像與禪意感悟中化解,所有的感情都在這一片世外仙境中獲得了解脫與升華。





聯繫我們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公共教育與對外關係部

電      話010-62782183

郵      箱edu-tam@tsinghua.edu.cn

諮詢時間09:30-16:30(工作日)


地址: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大學校內,主樓東側,近鄰學校東南門。

2018年7月6日至9月初,參觀請走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東側臨時校門。

地鐵路線:

13號線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號線  清華東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線: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429、549、562、630、86、運通126。

清華東路西口 333、355、438、466、594、運通110、快速直達專線82。

內容統籌/王瑛

圖文編輯/垚夢

視覺統籌/王鵬

資料提供/鵬飛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帶您走進藝術的殿堂

長按二維碼即刻關注

相關焦點

  • 【藝博映話】第12期 | 電影《村戲》放映及嘉賓映後交流會
    【「藝博映話」是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將長期開展的公共教育活動項目
  • 藝博映話第9期 | 紀錄片《了不起的村落》放映及主創映後交流會
    【「藝博映話」是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將長期開展的公共教育活動項目。
  • 【藝博映話】第13期 | 電影《我在原地等你》放映及嘉賓映後交流會
    新一代的獨立策展人:先後策劃2014年上海國際藝術設計展電影城市板塊、第三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藝術三年展實驗電影板塊。並作為第十屆中國獨立影像展特邀策展人和2012年亞洲實驗電影錄像藝術論壇(EXIN)聯合策展人。導演電影:《宮樂圖》、《南國少將的早餐》、《海草》、《我在原地等你》。著有書籍:《一個人的戲劇》、《南國少將的早餐》、《觸碰電影的邊緣》。
  • 今晚放映 |《假鳳虛凰》《烏鴉與麻雀》電影分享交流會
    許久沒做放映會了我們又趁鄭照君從北京回來抓著他給我們分享電影這一次的兩部老電影將在初五初六垂虹店和澹如書屋放映(當然也少不了映後分享的環節)不一樣的「春節檔」走起!網名藤井謙Roman資深全媒體電影人後浪電影學院商務總監在電臺說電影,在業內做電影,在報紙寫電影,在網絡聊電影。現為央廣大灣區之聲特約主持人,2019廣州電影劇本交流會策劃執行人、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選片人,佛山電臺花生FM電影頻道版主。在廣東地區策劃、組織、主持過多場電影活動,致力於電影文化推廣內容。
  • 建影廳、虛擬選座、映後主創互動一個都不能少
    足不出戶也能和觀眾一起同步看電影,甚至可以直接向電影導演提問。疫情期間,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以下簡稱「首藝聯」)推出的雲展映活動,不僅讓觀眾收穫了滿滿的觀影儀式感,還通過與主創互動等方式傳播電影藝術、豐富觀演體驗。 所謂雲展映,即電影放映的所有環節都在線上舉行,全程模擬影院觀影體驗,並加入很多網際網路的新鮮元素。
  • 《米花之味》亦是「社工之味」
    眼下,一部名為《米花之味》的電影正在國內院線上映。
  • 2月17日放映 |《烏鴉與麻雀》電影分享交流會
    澹如書屋迎來第一次放映會我們邀請了電影先生鄭照君給我們分享電影我們排排坐,擔櫈仔來重溫舊電影啦
  • 南京 紀錄片《我的詩篇》特映暨導演交流會
    於是她個人自費作為眾籌的發起者,將此片帶到南京藝術學院請學生及市民觀看,為院線排片貢獻綿薄之力。本場放映由南京藝術學院電影館特別發起,我們特邀了本片導演,著名詩人和詩歌評論家秦曉宇先生來作映後交流。同時,我們還特別邀請了部分南京著名的詩人、作家、畫家、學者、影評人、媒體人,他們都是熱愛電影,熱愛文學,熱愛詩歌的人們。明天下午,我們將匯聚一堂,共同感受詩歌和影像帶來的心靈震撼。
  • 首先,《米花之味》是一部美麗的電影
    這一切距離真實有多遠,我們在螢光閃閃的屏幕後面為這個遠方而心碎或者為自己享有著一切現代化的便利而慶幸著時,那個遙遠的村莊明明滅滅的油燈或許正照亮佛祖的臉,傣族村寨青綠色的屋頂下映著月光,屋裡的油鍋中正炸出香脆的米花。《米花之味》劇照在拍攝《米花之味》之前,導演鵬飛在取景地雲南滄源的一個村寨中待了一年。
  • 米花之味,看得見的雲南之味
    《米花之味》安靜沉澱,神清氣爽,入味了,難能可貴。此前,最有雲南味道的電影,應該是劉傑的《碧羅雪山》,差點看得熱淚盈眶,給了五星。《米花之味》和《碧羅雪山》的故事都發生在滇西,只是一個發生在苦寒的怒江高山峽谷,講的傈僳族同胞的貧瘠生活,一個是發生在中緬邊境滄源縣豐饒秀美的傣族寨子的留守故事。
  • 明天,內地首部社工電影《米花之味》全國上映
    鵬飛導演多年的好友趙雷為影片選定了《南方姑娘》作為影片推廣曲,這也是趙雷的歌曲第一次作為華語電影的推廣曲,鵬飛在現場也回憶起與趙雷早年一起在北京創作的日子。據悉,《南方姑娘》的正式版MV將在影片路演過程中推出。  首映禮後,導演鵬飛攜主演英澤出席了中國人民大學映後見面會,與到場同學一起分享了影片拍攝前後的故事。
  • 電影《米花之味》先睹:顛覆留守兒童傳統悲苦形象
    《米花之味》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了首場校園路演。影片放映後,導演鵬飛、女主角英澤與觀眾進行了1個多小時的現場交流,與現場觀眾分享了電影創作背後的故事。電影展映後,社會各界給了電影《米花之味》貼上了很多標籤,留守兒童、社工、城鄉衝突、傳統與現代的二元對立等等,看似涉及元素很多,可反觀現實,這只是對於現實某一個橫截面的真實還原。
  • 口碑之作《又見奈良》金雞展映 連映兩場後勁十足
    | (1/8) 1905電影網訊11月28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閉幕式暨頒獎盛典在廈門落下帷幕,電影《又見奈良》導演鵬飛、主演英澤亮相紅毯,為影片的「金雞之行」畫下圓滿的句點。此次《又見奈良》不僅在鷺島連映兩場,導演鵬飛還出席了「金雞青年導演訓練營」「青年電影人之夜」等系列主題活動,與同行分享創作心得。
  • 大陸首部社工電影《米花之味》,尋找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
    此前,電影《米花之味》已經在國內外眾多電影節中多次展映,收穫業內外人士的一致好評。該片是2017年唯一一部入圍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的華語片,並獲得「特別提及獎」, 國外權威媒體《好萊塢報導》則給出了高度評價 「《米花之味》是一部充滿對比和衝突的戲劇,它美麗,苦樂參半,機敏而令人愉悅」;在首屆平遙國際影展上一舉獲得中國新生代單元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頒獎人在頒獎詞中這樣寫道:「明亮豔麗的畫面,鏡頭後蘊含的是人文主義的關懷,讓我們看見了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
  • 推薦一部好看電影《米花之味》,待少年歸鄉時,米花之味已變
    《米花之味》,獲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特別提及",第1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中國新生代單元中被評選為最受歡迎影片,豆瓣評分7.6。一部好電影,值得去看,去體會,去深究的電影。也許不用離家太久,家鄉的山水已變、人情已變、姑娘已變,米花之味已變。
  • 鳳凰網文化@視線第2期:對話《歲月神偷》導演羅啟銳
    鳳凰網文化@視線第2期:「青春過冷河」對話導演羅啟銳 活動主題:「青春過冷河」——《歲月神偷》放映+對話導演羅啟銳活動嘉賓:羅啟銳、陳弋弋活動時間:2011年10月13日(周四)17:00——21:00活動地點:北京大學二教301(地鐵北京大學東門站D口出往南走約幾十米,從北大東南門進,直走約200米,左手邊即是二教(李兆基樓)。
  • 電影資訊&點映禮及主創見面會搶票活動
    放映時間: 6月16日(周二)18:30-20:05放映地點: 哈工大紫丁香影院(主樓禮堂)售票時間: 6月15、16日11:00-14:00售票地點: 學士樓一樓(學子超市斜對面)票 價: 20元/張(憑哈工大證件每人限購3張)團購電話: 0451-86403955【影片介紹】
  • 解讀 | 電影《米花之味》帶有哪些社工元素?
    「米花之味」對社會工作的描寫與意義 「米花之味」講述的是發生在中緬邊境,雲南滄源一個傣族村寨裡的故事。一年後,國內第一部帶有社工元素的電影「米花之味」問世了。該片是一部通過講述小人物的生活,表現出大情懷,正能量的電影。真實,幽默,輕鬆的內容,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同時帶來對自我的反思,和社會責任感的增強。
  • 非院線·放映丨北京【第七屆新人電影節】
    (2013)導演: 埃米爾·拜加津主演: 提穆爾·艾達貝科夫 / 阿桑·克爾卡巴科夫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哈薩克斯坦 / 德國 / 法國片長: 120分鐘【放映時間】11月2日18:00微電影集錦:《燈火闌珊》、《電影夢想家》、《判若雲泥》、《阿仔食飯喇》《從巴黎到上海》、《雪花》、《麻將
  • 《白雲之下》舉辦放映交流會,還原內蒙古牧民生活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8月5日,由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王瑞執導,吉日木圖、塔娜、艾麗婭等主演的影片《白雲之下》在京舉辦放映交流會。導演王瑞,編劇陳枰,演員吉日木圖、塔娜等主創出席了該活動。影片主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