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致您的一封信,請耐心看完。前幾天驛館受到了一拳重擊(百家號轉正未通過),我開始痛定思痛,思考自己是否適合創作百家號,我最開始的初心是為了給那些醫免景區寫一些攻略,希望能給可敬的逆行者閒時出行提供綿薄幫助。
我翻看了之前發布的文章,好像這些都不是我所寫的,就是一篇篇蹩腳的導遊詞,為了寫而寫,東拼西湊,沒有靈魂!我瘋狂去閱讀百度上旅遊領域的文章,有態度、有思考的真心不多。我輾轉反側,整夜無眠。
於您,於我,旅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有人說,旅遊就是從自己待膩了的地方,去往別人待膩了的地方,花掉口袋裡的錢,拍照打卡發圈,一身勞累回去自己待膩了的地方,和看膩了的朋友分享旅途的精彩。旅行就只是吃、住、行、娛、遊、購這些簡單的元素就輕易組成了嗎?
我不認同!雖然我只是一條96年的鹹魚,出生在重慶西部偏遠的小縣城。但就目前,我曾遊歷生活過中國10個省份近20來個城市。不同於跟團旅遊,每個地方幾乎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前往,時間上:最短的幾天,最長的幾年。性質上:工作、學習、單純去玩等都有。這每一段路途,我都把它們歸類為旅行,是我人生路上的越過山丘。
旅行可能對於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我隨父母,也隨重慶這片土地的秉性,有稜有角、並不安分,骨子裡就有隨時起身去流浪的任性。所以高考後,執意去了廣西桂林學旅遊,實習時去了帝都北京西二環的茶樓泡茶洗盤子,畢業後只身前往魔都上海在一家創業型旅行公司團建部做產品策劃,目前閒賦在家為下段旅行蓄力。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人的圈子都取決於自身境界高低、格局廣狹。就好像我說好喜歡五月天的歌,您說肖戰王一博好帥。所以我身邊的人對於旅行都有著強烈自我標籤式的態度。
我大學最好的兄弟很喜歡說走就走,也是我特別欣賞的態度。當然可不是攜程式的說走就走,這麼說吧,突然有一天他告訴我想去一個地方,我們半夜三點定了綠皮火車票,在車上才開始對這個地方做攻略,有些旅程是驚喜,而有的是意外。我曾問過他為什麼想去,他說沒什麼特別的原因,想去就去,不去我一定會後悔。不過這是一個很有風險的態度,曾和他流落貴陽,花光身上所有錢吃了頓燒烤,然後借錢回家。
我工作時遇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朋友,他在國內每個城市的土地上都唱過《愛拼才會贏》,他對旅行的態度就如同這首歌,他曾做過10年的程式設計師,後來轉身全身心投入了體育事業,除了賽事執行外,也會去各地參加馬拉松順帶旅行。他經常會穿著八百裡流沙的T恤,熱情約喝酒,就如同我跟著賽事部門老大去往深圳談項目時的初見一樣。
一個學姐,會辛辛苦苦工作攢錢,每年的某段時間她都會踏上早已規劃好的線路。北京實習時的師傅,去什麼地方不要緊,關鍵那裡的美食一定要合胃口。一個同事,只要有地方符合耳機裡的意境就會想方設法前去,有次聽說在天津之眼上聽陳鴻宇的歌很有感覺,當天就去了。一個朋友,喜歡出境遊,因為各個地界的美女都值得一看。一個學長,旅行到一個古鎮,就在那開了間客棧,結婚生子了……
當然,這些只是我身邊的個例,大多數人對於旅行都不會有這麼鮮明的態度,相對於詩與遠方,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實際的。可旅行從不是玩物喪志,而是走出去的勇氣,走出你固有的舒適圈,用不一樣的視角看看世界,用不一樣的方式體驗生活,或許你能見到一個新的契機。人只能做到能想像到的,而想像也拘泥於能感受到的,我以前只喜歡坐綠皮火車,享受時光慢慢,後來覺得在飛機上俯視大地也很美!
感謝您看到了結尾,這於我意義重大。我想對於您,旅行也是具有特別的意義的吧!就好像以前我作為領隊,帶過一些上海的徒步團,會好奇他們為什麼會喜歡這些相對於景區沒什麼風景的登山線路,他們告訴我,常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出來爬爬山、呼吸新鮮空氣,即使沿途沒有風景,在路上,就是旅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