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國王與王后(ID:kingandqueen2018)
文 | DC金克絲
韓國是一個神奇的國家。
在這裡財閥可以隻手遮天,控制韓國人的方方面面,中小企業毫無立足之地。
大韓航空前乘務長樸昌鎮其實早就知道結果。
6月13號上午,首爾仁川地方法院對大韓航空已故會長趙亮鎬妻女李明姬、趙顯娥涉嫌利用自家飛機走私海外商品一案作緩刑判決。
由左至右:大韓航空已故社長的大女兒趙顯娥、二女兒趙顯玟、社長夫人李明姬、已故社長趙亮鎬。(圖片來源:韓聯社)
2014年,樸昌鎮成為狀告趙顯娥霸凌的第一人,得到萬人聲援。之後,他被隱形虐待,降職去打掃廁所。而支持他的人也集體蒸發,極力想與他撇清關係。
「過去的努力就像泡影一樣。」相比遭到報復性的不公正待遇,樸昌鎮覺得,本應與自己在同一戰壕的同事們的背叛和疏離才讓他心如刀割。
事件源於一包堅果。
2014年12月5日,大韓航空社長之女趙顯娥乘坐自家航空的班機,起飛前,乘務人員向她提供了一包堅果,趙顯娥當即勃然大怒,辱罵並毆打乘務人員,理由是「堅果沒有拆開擺在盤子裡端給她」。
趙顯娥
她還要求坐有250名乘客、已經開始滑行的飛機掉頭開回登機口,造成航班晚點,給跑道上的其他飛機造成嚴重影響。
從趙顯娥霸凌、崔順實幹政、再到勝利夜店性招待事件.這幾年,韓國特權階級的醜聞不絕於耳。
勝利夜店性招待事件,引起韓國舉國震驚
這也是韓國平民覺醒之年,當意識到自己如螻蟻般軟弱,命運能被千裡之外「大人物」的一個噴嚏輕易改變,他們決心走上街頭,抗爭、吶喊。
然而,在國運也被財閥操控的國家,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換來絕望的回音,大多數人繼而沉默於不再有出頭之日的人生。
亞洲四小龍之一,曾創造出漢江奇蹟的大韓民族,如今經濟萎靡、黑幕迭出;政商勾結、特權橫行;青瓦颱風波不斷,社會階層日益板結,貧富差距不斷加大。
富人在獠牙,貧者餘嘆息。
一切社會問題都是經濟問題,沉痾難愈的韓國,該為當年的抉擇買單。
財閥與漢江奇蹟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韓國擺脫了日本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
然而,二戰後,這個彈丸之地一片混亂,經濟比北朝鮮還落後。
這一時期,韓國高度依賴美國的援助,發展起紡織、造紙、肥料等為代表的輕工業,以解決民生問題。
當時,政府將日本人留下的資產低價甚至無償地轉讓給部分民營企業,資助其發展,包括三星、LG在內的一批企業由此獲得了原始資本的累積。
1961年,樸正熙軍事政變上臺,危機之下,他決心將經濟發展重點轉移到鋼鐵、化工等重工業上來,以應對全球競爭。
1968年的韓國漢城
然而,對於地小物稀的韓國來說,這樣的發展路線與自身所具備的資源並不相符。於是,政府將國家財富和資源高度集中,舉全國之力支持幾家大企業的重工業發展。
特殊歷史背景下,韓國財閥有政策加持,一路高歌猛進,規模迅速擴張,很快,實力可與歐美頂尖企業比肩。
到了上世界八九十年代,已發展成龐然大物的韓國財閥嗅到技術創新的利好,重金投資到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上,並瘋狂併購擴張,最終攢下了富可敵國的身家。
英文中甚至為此出現了一個專門的詞彙「chaebol」,意為「韓國的擁有巨大財富的宗族」。
在「政府+銀行+財閥」的經濟模式下,短短幾十年,韓國就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國,一躍成為發達經濟體。
漢江奇蹟
然而,曾經的漢江功臣,作為經濟繁榮基礎的財閥,如今已牢牢掐住韓國經濟命脈,讓韓國自此陷入畸變之中。
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反噬
在韓國,九大財閥隻手遮天。
僅三星、現代、SK、LG、韓華、樂天六大財閥在2017年的年營收佔韓國年度GDP超過60%,其中僅三星集團年營收就佔韓國GDP20%以上。
對於韓國人來說,一生無法避免三樣東西:死亡、稅收和三星。
雖然財閥們為GDP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但財閥數量只佔韓國企業數量的0.2%,且都集中在電子、半導體等非勞動密集型企業。並不能帶來崗位擴張。
也就是說,財閥不斷增長的盈收能力,並不能為韓國的就業率作出貢獻。普通老百姓並不能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益處。
而且,韓國財閥的產業幾乎涵蓋全世界所有的經營領域,這在無形中抑制了韓國經濟增長的新活力。
現有產業結構下,中小企業和新創業的企業如果想進入財閥已經涉足的領域,無異於自殺行為,任何一個創業公司想要分一杯羹都難如登天。
三星韓國總部
同時,財閥與政治家相互勾結,也是韓國政壇多年不得清淨的劣根。
在財閥興起初期,由於樸正熙信仰軍人治國,忽略了法治化管理,導致官商勾結嚴重。
隨著財閥越來越壯大,又反過來要挾政治。
韓國軍人或政客依賴財閥的資源來贏得政治選舉,也依賴財閥的經濟貢獻作出政績。而財閥藉此尋求政治上的庇護。
兩者之間相互輸送利益、相互支持已成為韓國政壇秘而不宣的潛規則。
因此,雖然不斷有財閥頭目犯罪,但多數是緩刑,最後還會得到總統特赦。
例如,2015年,樸槿惠對包括SK集團會長崔泰源等在內的10多名企業高管進行特赦。韓國法務部官員解釋特赦崔泰源等企業高管時說,特赦「給了他們為這個國家經濟做貢獻的機會」,希望他們能「幫助提振經濟」。
樸槿惠(左)與李明博(右)
這種相似的特赦,在之前幾任總統執政期間屢見不鮮。
樸槿惠出事後,九大財閥被集體調查。三星集團實際控制人李在鎔被指存在賄賂行為,遭法院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但二審改判兩年半,緩刑四年。
2018年,李在鎔被當庭釋放,嘴角掩飾不住笑意
當庭釋放時李在鎔嘴角掩飾不住的笑意,是對韓國法治最大的蔑視。
韓國財閥們活成了特權階層,獨立於韓國普通民眾之外。
固化的階層:金湯匙與泥湯匙
「沒能力只能怨你的父母。少去操心別人家的事,有錢也是一種實力。不爽的話,有本事你換種活法啊。只知道一天到晚忙著罵別人,這種人不管丟在哪裡也都不會成功。」
「樸槿惠閨蜜幹政事件」核心人物崔順實的女兒鄭宥拉,曾以「馬術特長生」的身份,走後門被招進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學,並且在就讀期間缺課、替考、享受特殊待遇。
在引起其他學生不滿後,她在社交平臺上發表了以上一番話。
鄭宥拉
如鄭宥拉這樣的特權階級,壟斷了韓國絕大多數的資源。
美國彼得森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指出,在韓國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中,超過74%是通過繼承財產獲得的。
以下是2015年韓國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1,李健熙,三星集團第二代繼承人。
2,李在鎔,三星集團第三代繼承人。
3,徐慶培,愛茉莉化妝品第二代繼承人。
4,鄭夢九,現代汽車第二代繼承人。
5,鄭義宣,現代汽車第三代繼承人。
6,崔泰源,SK集團第二代繼承人。
7,金凡秀,韓國版微信KakaoTalk的創始人。
8,申昌濟,教保生命保險第二代繼承人。
9,李富真,三星集團第三代繼承人。
10,李在賢,三星集團第三代繼承人。
前十名中,有九名都是繼承者,果然韓劇《繼承者們》不是亂拍的。
高門大戶之間,還會通過聯姻的方式鞏固階層利益。
例如,三星會長李健熙娶了《中央日報》前總裁之女洪羅喜,李健熙長子李在鎔娶了大象集團長女林世玲,李健熙次女李顯敘嫁給《東亞日報》前會長之子金載烈。
當然,也有人想衝破階層,上演愛情童話,不過這樣的通常結局都很慘。
看看三星前「保鏢」駙馬爺任佑宰和三星長公主李富真的故事就知道了,活脫脫一個想靠婚姻關係擠進上流社會,結果悲劇了的故事。
李富真嫁給了一個保鏢,她爸李健熙的臉色就像參加葬禮
想要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身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
在韓國,有醫學世家、法律世家、教育世家這樣的說法。也就是說,如果爺爺和爸爸是醫生,那麼孩子就十有八九也會走上從醫的道路;家裡世代都是律師,十有八九孫子輩也是律師。
韓國高考競爭慘烈,圖為為孩子高考祈福的韓國家長
而流行的湯匙階級論,就是根據父母的經濟狀況從好到差,將年輕人分成金湯匙、銀湯匙、銅湯匙、泥湯匙四個階層。
金湯匙們家庭富裕,擁有接受高等教育、學習多國文化的條件,他們在將來的就業競爭中也更勝一籌;而泥湯匙們,家庭環境困難,學費貸款,甚至需要去償還父輩的債務。他們甚至自嘲:
「即使努力也無法改變什麼」。
據韓國開發院對10多年間韓國社會階級的比率變化研究顯示,雖然韓國中產階級的數量大減,但是並未晉升為上層階級,相反隨著特權階級對資源的剝奪愈加強烈,反而使得中產階級大量滑落到貧困階層。
這就是崩潰的韓國中產階級。整個社會失去夢想和活力,而一些年輕人甚至來到中國尋找希望。
黑暗中的追光者
對於這令人絕望的現狀,並非沒有人想改變。
1982年,盧武鉉與好友文在寅在釜山成立了法律事務所,專為勢弱群體發聲。
就任總統後,盧武鉉試圖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建設「清明政治」和「獨立外交」,並大刀闊斧地對現代和大宇財閥進行調查,此舉觸及了財閥們的根本利益。
結束任期後,他被代表財閥利益的繼任總統李明博實施政治報復。最後,愛惜羽毛的盧武鉉從自家附近的山崖跳下,結束了生命。
他在遺書中寫道:「在遙遠的未來,歷史會給我一個公正的評價。」
2009年5月29日,盧武鉉的葬禮舉行,數以百萬計的民眾從各地趕來悼念他。
盧武鉉的葬禮
盧武鉉之死,是文在寅心中永遠的痛,也猶如文在寅心中進入休眠期的火山,隨時有爆發的可能。
2017年5月,文在寅在民眾強烈的改革呼聲中上臺,他承諾破除財閥特權,改善壟斷問題。
他在大選中承諾導入集中投票制、多重代表訴訟制等。希望通過這些舉措來限制財閥高層權力。
這番表態雖然「熱血」,但能在多大程度上撼動財閥的地位還不得而知。
畢竟阻礙太多,在過去將近兩年裡,改革推進艱難。
文在寅(左)與盧武鉉(右),亦師亦友,感情深厚
除了兩位總統的鬥爭,平民也走上街頭。
女演員張紫妍在2009年,留下一份列有被逼向30多名企業、媒體高層提供性招待的名單後自殺身亡,名單上包括樂天集團董事長等多位商界大佬,不過,檢方最終以名單上的人都無犯罪嫌疑結案。
十年調查期限將過之時,63萬韓國民眾在韓國青瓦臺網站上請願,要求政府延長「張紫妍」案的申訴期限。
2018年,首爾申請遊行抗議的人數高達6.8萬,比2017年暴漲58%。
韓國學生走上街頭抗議
而面對商人富豪和政府高官所織成的一張無所不能的權力之網,韓國的記者們表現出最大的勇氣。
最早開出第一槍的是時政記者吳赫鎮,在Instagram上,他表明了向死而生的決心:
「調查得越深入,就越是發現真相的骯髒;」
「無論前面有什麼樣的危險和威脅,我都會像瘋狗一樣,會繼續報導下去。」
韓國記者群體鍥而不捨地死磕到底,每每成為事件水落石出的關鍵推手。從世越號沉船,到樸槿惠閨蜜幹政,再到勝利夜店門,無一不是如此。
這些覺醒的人,拿起僅有的武器捍衛本國的尊嚴和未來,他們是這片混沌黑暗中的追光者。
2017年,有一部韓國紀錄片《共犯者們》,講的是前總統李明博上臺後,韓國政壇官官相護、官商勾結的故事。
紀錄片結尾既有些悲壯,也透露著希望:
「我們的抗爭有意義嗎?
我覺得光有記錄就已經很有意義了。
至少在那種黑暗時期,我們並沒有沉默,
光是這一點,我認為就足夠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