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內託作為戰艦少女r中的大人氣角色,自從一出現以來就有用大量人氣,那麼你們真的了解維內託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歷史上真正的維內託吧。
本文原作為:非提委鍊金工作室
維託裡奧·維內託號戰列艦
生涯信息
名 Vittorio Veneto
得名於 一戰的維託裡奧維內託戰役
所屬 義大利海軍(Regia Marina)
服役於 1940年4月28日
除役於 1948年4月1日
技術特徵
所屬級別 Littorio class利託裡奧級
排水量 標準排水量41736噸
滿載45963噸
長度 237.76m
寬度 32.82m
型深 9.6m
動力 8臺亞羅鍋爐,128000軸馬力
推進 4臺蒸汽輪機,四軸推進
航程 20節/3410海裡
武備 3座三聯裝381mm(15』)/50倍徑主炮
4座三聯裝152mm/40倍徑副炮
4門單裝120/40倍徑副炮(用於發射照明彈)
12門單裝90mm/50倍徑防空炮
20門37mm/57倍徑防空炮
10門20mm雙聯裝防空炮
防護 主裝甲帶350mm
主水平防護162mm
炮塔正面350mm
司令塔260mm
載機 3架
在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中,義大利獲得了177800噸的戰列艦總噸位。
然而,當其他國家正在痛心疾首地被迫削減他們那些雄心勃勃的造艦計劃時,義大利正為這近18萬噸的總噸位發愁:當時義大利所有的新式戰列艦加起來,都不湊夠這個噸位。
(英國、日本、美帝:義大利你分我們兩條戰列艦的噸位吼不吼啊?)
在華盛頓條約的補充條款中,作為對此前會議要求義大利停工「弗朗西斯科·卡拉斯裡奧」級戰列艦的補償,準許義大利在單艦噸位不超過35560噸,主炮口徑不超過406mm,總噸位不超過177800噸的條件下不限數量的建造主力艦,儘管這177800噸總噸位頗有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感,但是義大利也不打算閒著。不管怎麼樣,新的戰列艦肯定是要有的。
海軍工程處和的裡雅斯特的義大利工程師們開始在繪圖板上忙碌了起來。
一開始,義大利海軍考慮了一系列20000噸左右的戰列巡洋艦/袖珍戰列艦計劃但在隨後的反思中,義大利經過一番考量,認為:自己在世界海軍格局中的地位遠無法與英美日等海軍強國相提並論,除非這些國家也都開建類似的戰艦,義大利的袖珍戰列艦隊才能成為一支可以在藍海爭雄的力量,否則義大利只會淪為自己決策的犧牲品。
很快事實就印證了義大利的擔憂:德國人下水了安裝283毫米主炮的「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法國人也開工了安裝330毫米主炮的「敦刻爾克」級戰列巡洋艦艦。這兩型戰艦的航速都可以達到28節左右。
義大利人意識到,即使將老舊的「加富爾公爵」級和「杜利奧」級戰列艦進行大規模改造也很難在地中海抗衡法國人。他們需要更大的主力艦,以在主力艦對抗中不落下風。
然而,儘管早在1928年就已經對條約型戰列艦的設計進行了一系列探索,1932年義大利還是想要以袖珍戰列艦來應對來自法國(以及英國地中海艦隊)的主力艦挑戰。
安莎爾多公司為義大利海軍設計了770型袖珍戰列艦。然而,隨著「敦刻爾克」級的工程進度越來越高,義大利也獲得了該艦更多的技術細節方面的情報。
經過比較,義大利海軍認為770型袖珍戰列艦無法抗衡「敦刻爾克」級,即使是義大利隨後重新設計的性能更強的1933年型戰列巡洋艦,也沒有達到「敦刻爾克」級的水平。再加上「英國未來幾年得到新式戰列艦後將把一批老式戰列艦部署到地中海」的噩耗傳來,義大利海軍不得不承認現實:只有昂貴但物有所值、足夠強大的條約型戰列艦,才能保證王國在地中海的均衡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