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夫妻紮根小站13載 為荒漠戈壁生活「加餐」

2020-12-27 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客戶端7月24日電「上周老雷做家鄉羊肉泡饃還意猶未盡,這次的醬燜牛排是更上一層樓啊!」小食堂裡,職工付路明看著色澤鮮豔的醬燜牛排,咽著口水,充滿詩意地讚嘆,引來大伙兒一陣歡笑。「天越來越熱了,爭取能讓大伙兒喝上銀耳蓮子羹,潤潤燥。」雷軍讓琢磨著手裡的菜譜,嘴裡喃喃地說。「把我們的小食堂都快趕上城市裡的大酒店了!」採油氣管理二區副總監李風強滿意地說。

一座荒漠戈壁偏遠小站,20平方米的廚房加上20平方米的小食堂,室外,自己開墾的一畝菜地,13載如一日地堅守。雷軍讓、馬娟利這一對看似平凡的夫妻,從陝西到荒漠戈壁,猶如春燕銜泥,把家鄉的味道帶到偏遠小站,讓奮戰在一線的石油職工時刻感受到「家」的溫暖。多年來他們以站為家,不僅撐起了該站職工的一日三餐,還管理著職工公寓,他們用平凡生活裡的點滴,詮釋了幸福。

大漠戈壁為為職工生活「加餐」

巴什託集油站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巴楚縣西南部瓊庫恰克鄉和阿拉根鄉,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西北緣。這裡坐落著中國石化西北油田雅克拉採氣廠採油氣管理二區。距離厂部基地約700多公裡,是西北油田乃至中國石化駐紮在我國最西北端的採油隊伍。

巴什託集油站共駐紮著20多名員工,負責全油區的安全生產監督、班組生產值班,治安保衛、油氣運銷和後勤生活服務等工作。

「2007年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空曠的戈壁灘上什麼也沒有。4輛卡車,帶來了4間列車房和一些生活必須品,就算是我們的全部生活『家當』了。」今年52歲的管家雷軍讓說。

「我和雷軍讓是一批來的。剛開始飲用水是鄉裡拉來的,一車五百元。其它生活用水都是井水,因為井水減性特別大,所以每次洗完澡後,身上還會有一層『硬殼子』。」生產班班長嚴奎說。

雷軍讓是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前衛鎮將軍村的村民,他高中畢業後在西安職業技術學校學習烹飪,畢業後的他拿到了二級廚師證書,被西安多家餐飲聘請。後經朋友介紹,來到了西北油田雅克拉採氣廠餐廳打工。2007年,他獨自一個人來到巴什託集油站。既是管家,又是服務員。

然而,對年輕人而言,比艱苦環境更具挑戰的是戈壁灘特有的孤寂與荒涼。在這方圓兩百多公裡的戈壁灘,取個快遞都要到一百多公裡外的小鎮上,駐地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與世隔絕。

對於一個人堅守十幾年,雷軍讓這樣說道:「廚師雖然苦累相融,但當把一個個原料加工成菜放到桌上,看到職工們喜笑顏開,心裡自然而然也非常開心,雖然廚師不是奮鬥在第一線,只是默默在背後為大家提供保障,但是廚師確是一個單位最堅強的後盾。」

有一天,遠在家鄉的村民馬娟利收到一封來自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的信件,更確切地說是愛人雷軍讓一封求助信。信上並沒有多餘的要求和話語,只有那首經典歌曲《真的好想你》的歌詞。馬娟利握著手中的信,內心思緒萬千。信中雷軍還向她還透漏,小站曾經也招過人,但一般人來後一看環境,都不願意幹,最長的一對夫妻幹了半年,有的來了幾個小時,就扭頭走了。

想著老公雷軍讓獨自守著一座偏遠的山間小站,一個人又當廚師又當服務員,而自己卻什麼忙也幫不上,馬娟利於是下定決心:把12歲兒子雷晨和8歲的女兒雷丹丟給公公婆婆,來到小站和雷軍讓共同經營這座小站。

「死亡之海」中的「世外桃源」

雷軍讓的父親在他來到小站的第二年的冬天,為鄰居操辦席宴勞作到深夜回家後,一頭倒在床上再也沒有醒過來,沒有留下一句話,沒有等到遠在邊疆的雷軍讓見上一面,悄然離去。勿勿趕回,一刻不停,還是沒能親自送父下葬。

雷軍讓說,認真做事,踏實生活,真誠待人,是父親對我們子女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他讓愛人馬娟利留在家裡照顧母親和兒女,自己一個人踏上返疆的路。

臨行的前一晚上,母親與雷軍讓徹夜未眠,母親囑咐他最多的就是:到了新疆不要想家,不管多苦多累都要咬牙挺住……」除此之外,母親還講了很多,一直延續到天快亮。那次與母親長時間的對話,竟然是最後一次。2010年,等他趕回家,母親已經在殯儀館,他在母親臨終前未能見上一面,成為他終生的遺憾。

母親去世後,雷軍讓帶著愛人和兒女一家人踏上了新疆的土地。他在庫爾勒市給愛人和兒女租了一間房 ,自己一個人來到了小站。

暑假裡,馬娟利帶著孩子從庫爾勒來到蒼茫戈壁與雷軍讓團聚。眼前一片綠意昂然、翠色慾滴如同日益發展壯大的小站,呈現生機勃勃繁榮向上的生長旺勢。本意為「死亡之海」的沙漠戈壁,竟是一處「世外桃源」!孩子們開心了:養殖區裡的鴕鳥、孔雀、火雞,幸福家園裡的芒果、香蕉、葡萄、香梨,還有活動室專門搭建的充氣城堡,讓孩子們樂不思蜀!

2010年,兒子上高中、女兒上初中的時候,馬娟利來到了小站。

有人佩服雷軍讓夫妻,管這一大攤子事,從食堂到公寓,還有養殖區的動物、牲畜及後勤服務……為什麼他總能安排得有條不紊、幹得利利索索?用雷軍讓自己的話說,「一是用心,二是多學,這樣底氣才足!」

在小站上留下一道道閃光足跡

雷軍讓夫妻把大家當家人對待,噓寒問暖,關愛有加。今年疫情發生以來,雷軍讓夫妻依然堅持每天定點定時對辦公室、食堂、公共場所等區域進行全方位消毒殺菌,給員工們測體溫,當好「管理員」「宣講員」和「監督員」。針對崗位上患慢性病的健康高危人員,他更是密切關注,每周統計跟蹤員工藥品儲備情況、健康情況,並根據大家的身體狀況合理改善調整飲食,確保員工健康工作,快樂生活。

7月9日早上9點半,大夥在食堂就餐,細心的雷軍讓發現身患高血壓的員工老李沒來吃飯,他立刻趕往宿舍查看,發現他還躺在床上,便立即詢問是否身體不適,有沒有按時吃藥,並取來站裡的血壓儀為其測量血壓,當得知老李只是昨晚看書過點了睡過了,血壓測量正常後,雷軍讓才放下心來。他還從食堂端來早點放到老李桌前,叮囑他乘熱吃。

有一次,凌晨2點左右,正在夫妻倆正在休息他們突然聽到敲門聲,原來是一名休假回來的職工,因趕車沒顧上吃飯,他們沒有猶豫,套上衣服,一刻不耽擱地抄起炒鍋,做起了飯菜,讓歸來的職工吃到家的飯菜。

雖然已經在西北油田工作的兒子和在庫爾勒市工作的女兒都是雷軍讓夫妻的牽掛,但在今年疫情發生以來的關鍵時刻,身為管家的他們只能把思念埋在心底,每天晚上和兒女視頻「團聚」,彼此鼓勵。

班長李新有說:13年來,夫妻倆以站為家,在生活中,相濡以沫、相知相守;在工作上,相互扶持、兢兢業業,雷軍讓沒一個春節和家人團圓,都和我們職工一起過的。

大漠戈壁,一臺臺抽油機此起彼落,雷軍夫妻讓在食堂、公寓穿行,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小站上留下一道道閃光足跡。(工人日報記者吳鐸思 通訊員朱放寧)

相關焦點

  • 62年,戈壁荒漠上締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
    62年,戈壁荒漠上締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本著「先工作,後生活」的原則,他們挖地窩、住帳篷、喝苦水、吃乾菜,但各項工作一刻也沒有停。2年零4個月後,一個個星羅棋布的點號——發射陣地、技術廠房、通訊設施、指揮機關、生活區……奇蹟般地矗立在茫茫荒漠戈壁灘上。所有工程項目質量都在良好以上,提前3年完成了預定任務。
  • 「荒漠之寶」進駐戈壁 護南疆生態經濟「兩全其美」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9日電(記者尚升、高尊)又到一年金秋時,塔裡木盆地西北邊緣的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往昔朔風陣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灘上,如今遍植人工沙棘林,碩果纍纍。近年來,這種被稱作「荒漠之寶」的經濟作物,在守望當地生態同時,還創造出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
  • 一路西行,他們紮根邊疆戈壁只為放飛「無人戰鷹」
    嚴冬,西北戈壁,一架無人機悄然躍出天際,倏地,一枚飛彈拖著尾焰呼嘯而出,精確命中靶標。無人機部隊的戰鬥力,在一次次騰空翱翔中,不斷躍上新臺階。6年前,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在齊魯大地誓師組建,之後是三易駐地,一路西行,跨五省、戰三山、轉十地,跨越祖國大半個版圖,最終紮根西北邊陲,成為改革強軍的一支勁旅。身處邊陲一隅,胸懷強軍壯志。官兵們用忠誠和擔當,譜寫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強軍戰歌。——編者
  • 接力三十載 荒漠變「林海」——新疆柯柯牙的「綠色涅槃」之路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0日電 題:接力三十載 荒漠變「林海」——新疆柯柯牙的「綠色涅槃」之路  新華社記者黎大東、何軍、杜剛、何奕萍  這條林帶就是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它是新疆阿克蘇黃沙漫漫和碧波萬頃的分界嶺。  1986年,為改變惡劣的自然條件,阿克蘇啟動柯柯牙綠化工程。30年間,各族幹部群眾攜手奮鬥,曾是沙塵暴策源地的柯柯牙綠樹成蔭;並以此為原點,在南疆戈壁荒灘上孕育出百萬畝的「綠海」。
  • 他們是戈壁沙漠的「梭梭樹」 綠色生態的呵護者
    有一支隊伍,他們在茫茫戈壁開闢了一片成長進步的綠洲,這就是新疆森林消防總隊烏蘇大隊一中隊。該中隊連續16年被評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13次被上級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3次榮立集體二等功、5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 《溫暖小站》外一組詩 董凱
    大街上,溫暖小站連成片。店主笑臉送春風,累了你來歇歇腳,冷了你來避風寒。溫暖小站,暖意融融永遠是春天。熱水一杯,麵條一碗。小巷裡,溫暖陽光灑人間。小站裡的娘家人,渴了你來喝杯水,餓了你來打打尖。溫暖小站,愛意濃濃,永遠是春天。農民工啊,好辛苦!出了正月往外走,知心的話兒我沒嘮夠,只能默默在我心裡留。
  • 一個房間住4對農民工夫妻,最尷尬是夜深人靜,一塊布隔開生活
    在一個建築工地的房間,有4張上下鋪,分別住著4對農民工夫妻。白天,他們一起在工地幹活,女人絲毫不遜色,捆鋼筋,攪拌水泥,非常能吃苦。下班後,她們會回到集體宿舍,洗衣做飯,有時幾個人飯後也會圍坐一起打牌,娛樂一下。
  • 馳騁荒漠戈壁,1676KM歐藍德觀星之旅邂逅西北奇妙星光
    馳騁荒漠戈壁,探索未知邊界此次觀星之旅,一向以「都市家庭夥伴」定位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歐藍德,在充滿驚險挑戰的大西北展現出了不同的一面。在6天5夜、1676km的徵程中,歐藍德先後打卡315U型公路、烏素特(水上)雅丹、火星一號公路、火星營地、俄博梁雅丹以及黨河水庫沙漠等地,一路馭戈壁黃沙、跨陡坡險地、馳騁水上公路、翻越高海拔山地,始終以無畏前路的探索精神迎戰各種極限路況
  • 《未擇之路》眾主創顛覆形象 馬伊琍變戈壁原住民
    該片將鏡頭對準廣袤的西北戈壁,一個關乎人性的故事便在這蒼茫的天地下展開。而王學兵、馬伊琍、朱耕佑三位演員也不懼形象顛覆,犧牲形象化身荒漠中的「原住民」,為觀眾奉獻了精彩的表演。 荒漠路遠 險象環生難覓前途兇吉《未擇之路》是新銳青年導演唐高鵬執導的首部長篇作品,將鏡頭放在中國西北的底層社會,講述了二勇(王學兵飾)、小眉(馬伊琍飾)、尕娃(朱耕佑飾)在戈壁灘上相遇後結伴而行,隨即引發的一系列驚險故事。
  • 深夜為老婆下廚加餐,娛樂圈的這對夫妻又撒狗糧
    說到娛樂圈的模範夫妻,相信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黃磊和孫莉。黃磊和孫莉自結婚以後感情就非常穩定,經常在社交平臺曬出家庭日常秀恩愛。此前,黃磊曾在個人社交平臺上髮長文表白妻子孫莉,字裡行間透露著溫馨。文中,黃磊稱呼妻子孫莉為「孫姑娘」,自曝出差回來就會給「孫姑娘」帶特產。
  • 老語小站 在餐館
    今天我請客。菜單 ເມນູ [menu] menu飯店 ຮ້ານອາຫານ [han a han] 漢阿韓中餐 ອາຫານຈີນ [a han jin] 阿韓金老餐 ອາຫານລາວ [a han
  • 卡山小站風雨錄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18日電 題:卡山小站風雨錄新華社記者張曉龍、曲延函、張嘯誠仲夏,卡拉麥裡山主峰,盤羊排著隊來到一眼石頭泉汲水。泉眼附近三百米處,便是沿山而建的小站科乃溫都爾。到小站第一年,徐彥彪在周邊沒見過野生動物。他說,半夜礦上爆破聲一響,就像輕微地震,人怔地一下坐起來,上鋪的灰落一臉,「別說動物怕,人都怕!」201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決定徹查卡山自然保護區內破壞生態環境事件。同年,地方政府牽頭對小站附近的礦區進行拆除,並在這一區域覆土、種草,實施礦區恢復治理。
  • NASA衛星,對準我國西北戈壁,這些整齊排列的黑色方塊是什麼?
    NASA衛星,對準我國西北戈壁,這些整齊排列的黑色方塊是什麼?戈壁荒漠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和半荒漠的地區,分布範圍也比較廣泛,中國主要的幾個沙漠地區位於新疆,內蒙古,甘肅和寧夏等地。這些地區以荒涼的生態環境和惡劣的氣候而聞名。
  • 農民工「假夫妻」既無助又對另一半不忠。該結束了
    最近,不斷有人在視頻平臺上對農民工存在的「假夫妻」現象進行曝光,從而再次引發了一輪熱議,許多網友表示,農民工「假夫妻」現象雖然是一種無奈,但卻是對自己另一半的不忠誠。因此,這種現象應該結束了。圖片來自網絡,與圖文無關其實,農民工「假夫妻」現象由來已久,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農民工紛紛湧進城裡打工的時候,就已經存在這一現象。據稱,曾有記者專門做過調查,出外打工的已婚男女農民工中,有10%左右的農民工都與其他異性做過「假夫妻」,也稱「臨時夫妻」。圖片來自網絡,與圖文無關10%的數據看似不大,但在數千萬的已婚農民工群體中卻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 市勞監部門為13名農民工追薪37.8萬元
    原來,郭先生等來自啟東、海門的13名農民工在鎮江某建築工地做架子工,因工資涉及到多家建築企業結算糾紛,導致37.8萬元工資被拖欠遲遲得不到解決。面對焦急的農民工,市勞動監察機構立即立案處理,會同市住建部門細緻梳理欠薪線索,先後數十次向項目建設單位、總包單位、分包單位、農民工代表以及工地施工人員調查取證,釐清欠薪事實,查清欠薪金額。
  • 山姆會員商店12月25日開業 「愛加餐」項目首次走進重慶
    作為中國付費會員制零售的「頭號玩家」,山姆已經紮根中國長達24年,服務數百萬會員,始終堅持為注重生活品質的家庭提供差異化的商品和服務,並不斷為零售行業注入創新思維。   那麼山姆在重慶的首店,究竟能給當地會員帶來怎樣的驚喜和別具一格的體驗?
  • 你在網上種的梭梭樹,他在戈壁沙漠種了18年
    你在網上種的梭梭樹,他在戈壁沙漠種了18年 年近70歲的圖布巴圖 住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一個小村莊 他一直有個夢想 要在這片戈壁荒漠種上一萬畝梭梭 修復家鄉生態 讓沙漠變綠洲 這一做就是18年
  • 18年種4000多畝梭梭樹,退休夫妻成「活愚公」,值得敬佩!
    廣袤戈壁越往北走降水量越稀少,荒漠腹地水貴如油,額濟納的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樹木在這裡尤為昂貴。 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沙漠包括戈壁及半乾旱地區的沙地,總面積達128萬平方公裡,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3.3%,治沙任務十分艱巨;額濟納旗的沙漠和戈壁達到數萬平方公裡,是我國沙塵暴主發源地之一。
  • 植物化學家周俊院士逝世 紮根雲南60載研究植物藥用
    植物化學家周俊院士逝世 紮根雲南60載研究植物藥用時間:2020-03-28 18: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植物化學家周俊院士逝世 紮根雲南60載研究植物藥用 光明追思【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院士逝世】中國科學院院士、 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周俊
  • 《落葉歸根》:農民工的傾訴,生活何艱
    電影豆瓣評分7.9分,主要講述了農民工老趙(趙本山飾)為使好友老劉(洪啟文)死後"落葉歸根",一路上歷盡艱難將老劉屍體運回老家的故事。說到趙本山,大家自然很熟悉。在喜劇界,他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人物。而在這部劇中他再一次用喜劇的形式將一個農民工對生活的傾訴展現得淋漓盡致,引人深思。落葉要歸根自古以來,我們不僅說,也用行動證明,落葉要歸根。落葉歸根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僅是生活裡的一個強烈願望,也是一件值得十分欣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