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5日,香港紅磡體育館內。
一個人騎著摩託車來到了舞臺中央,他披著頭巾,戴著墨鏡,背著吉他,簡直帥到沒朋友!
臺下觀眾瞬間沸騰!
演唱會持續了4個多小時,從晚上8點鐘,唱到了凌晨1點鐘,觀眾還不願離去!
時間再往前幾周,他的10場演唱會門票,被2周內搶購一空!
此後,他又辦了10場演唱會,更加瘋狂,9個小時門票即被搶購一空!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位男歌手已經年近花甲,而且已經退出樂壇20餘年。
香港樂壇天王巨星、香港流行音樂鼻祖、粵語流行歌開山鼻祖,都是對他的讚譽!
他就是香港樂壇公認的歌神,許冠傑!
許冠傑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許冠傑的傳奇一生,帶你回味香港歌壇百花齊放、諸神交戰的光輝歲月。
1950年,中外商人云集廣州營商,但是相比對岸的香港,廣州市民的生活則困難得多。所以,大批的廣州人紛紛南移香港,香港人口激增到250萬人,是戰前的四倍多。
當時,只有3歲的許冠傑,跟隨父母家人偷渡到香港求生活,落腳的地點是九龍區上元嶺,租住在一間石屋,非常窮困。
許氏四兄弟
有資料說許冠傑的父親許世昌是一名國樂師,母親李倩雲是粵曲演員,家境優渥,實際上是不切實際的。
根據許冠傑在翡翠電視臺的採訪回憶,雖然其父親當時在廣州小有名氣,母親也曾登臺演出,但大環境實在太過惡劣,他們家又人丁頗多,所以,逃到香港討生活也實屬無奈。
許冠傑的父親,對他們兄弟四人嚴加管教。母親則最疼愛他,因為他是文、武、英、傑四兄弟中,最小的一個。
五十年代中期,香港政府開始修建7層樓的安置大廈。之後又開始興建屋邨,將簡陋的居住區,木屋和石屋等拆除。
所以,許冠傑家也申請到了公屋,搬遷到了蘇屋邨,這對許冠傑一家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喜事,別提有多高興了!
當時的香港小學,開設有音樂課。許冠傑當時的音樂老師是梁日超,博學多才,是他的音樂啟蒙導師。
少年時代的許冠傑,成績並不太好。1961年,在大哥許冠文的幫助之下,才有機會進入當時哥哥任教的聖芳濟書院就讀高中。
這是一所傳統的教會學府,學風嚴謹,培養了諸如李小龍、曾志偉等名人。
許冠傑
五六十年代,香港流行音樂以粵曲和國語歌為主,粵語流行曲只能被視為娛樂大眾和抒發生活的小品。始終不能把粵語歌提升為樂壇主流。
而當時歐西流行歌曲,開始打進亞洲市場,中西文化交流頻繁的香港,則成為了這股潮流的橋頭堡。
1964年,還在讀中學的許冠傑,首次同朋友組成harmonicks樂隊,他們學習、模仿的對象是西歐的披頭四樂隊和美國的貓王(他喜歡穿豹紋,就是受此影響)。
他們在十樓,一個朋友家裡練歌。練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在電梯口唱歌,等漂亮的女孩經過,看看他們。
沒練一會兒,管理員就會上來罵他們,趕他們。管理員走了之後,他們又開始練。有些街坊鄰居還會拿著椅子,坐在電梯口看他們唱。
他們的Harmonicks樂隊,會經常四處演出,賺取零花錢,同時吸取經驗。所以,許冠傑那段時間根本沒心情念書,經常考最後一名。
Harmonicks樂隊解散後,許冠傑又加入新樂隊Bar six ,為雙主音之一。
年輕時的許冠傑
1966年,許冠傑轉學來到英華書院,念中學預科課程。
這裡的國文老師叫陳耀南,許冠傑特別喜歡聽他的課。也正是在國文老師的薰陶下,許冠傑漸漸愛上了中國古典詩詞,在中文科目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種中文造詣,可以從他日後古典韻味歌曲中得到印證。
這裡的校長叫Mr lies,是個英國人,他對許冠傑特別好,他知道許冠傑是搞音樂的,所以全校只有許冠傑一人,留有長頭髮。
也是1966年,許冠傑加入「Lotus」蓮花樂隊,成為主音。也是在這個時候,「蓮花樂隊」籤約鑽石唱片公司,推出了人生第一張唱片《just a little》,聲名大噪!
1969年完成預科學習後,許冠傑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攻讀心理學。達成了大哥許冠文,希望他完成大學學業的願望!
說到許冠傑的歌曲,就不得不提《鐵塔凌雲》。因為它奠定了,許冠傑粵語流行歌開山鼻祖的地位。
上個世紀中期的香港社會,有一種怪現象,多數人對於自己用的本土語言——粵語,寫成歌詞的話,都不受歡迎,粵語歌飽受歧視,甚至經常淪為年輕人的笑柄。曾經就發生過,粵語廣播劇,需要用國語唱主題曲的荒唐事。
因為生活艱難,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令香港對本土粵語缺乏信心。年輕人少了些父輩的故鄉情結,多了對外國文化的嚮往,對粵語歌曲確實有點歧視。
要拯救香港粵語歌曲,首先,則要喚醒對本土文化的信心。
而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社會在震蕩之中發展,短時間內經濟騰飛,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香港從危機走向富足,市民的心態,也都由求生存轉為自豪,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不斷增強,對於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也不斷提升。
許冠傑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
1971年,哥哥許冠文將自己出外旅遊返港後的心得寫成了歌詞,名喚《鐵塔凌雲》,交由弟弟許冠傑譜曲並在節目中演唱。
歌曲以一個香港人遊歷世界,回歸故地的心態,意圖喚起香港人,對本土文化的重視,滲透著濃濃的香港情懷。
沒想到,許冠傑第一次寫下並唱出的這首粵語歌,一經播出即大受歡迎,最終和另外一首《獅子山下》一起,成為代表香港地域文化的標誌性時代歌曲。
許冠傑
從那之後,許冠傑開始大量創作粵語歌曲。他的《天才白痴夢》,旋律上口,用詞講究。他的《知音夢裡尋》,歌詞像詩詞一樣優美。
許冠傑說,自己的歌曲之所以能夠大獲成功,廣為傳唱,主要是因為能夠引起聽眾的共鳴。
的確!在《打雀英雄傳》中,打麻將的市井生活,都被他用於了歌詞。在《半斤八兩》中,打工仔的牢騷,也被用於其中。怎麼能不引起廣泛共鳴呢?
1974年,許冠傑推出首張粵語專輯《鬼馬雙星》,後來的評論界普遍認為,正是這張專輯揭開了香港當代流行樂壇的序幕。
至此,在許冠傑的帶動下,粵語歌曲開始大行其道,香港歌壇開始進入粵語歌時代。
除了歌曲,許冠傑的電影也大受歡迎!但說到電影,就不得不說先說說,許冠傑的大哥許冠文。
1971年,許冠文參演了由李翰祥執導的戲劇電影《大軍閥》。
一直做著節目主持人,從來沒有拍過電影,平時舉止斯文、戴著眼鏡的許冠文,居然把那個出身綠林、滿肚茅草、笑話百出的大軍閥演得惟妙惟肖。
此片一出,許冠文立刻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喜劇明星,還被尊稱為「冷面笑匠」。
1974年,許冠文脫離邵氏公司,與三個弟弟合組許氏電影公司。創業作為自編自導的《鬼馬雙星》,獲得空前成功,並引領了香港本土鬼馬喜劇的新潮流。
鬼馬雙星
三兄弟乘勝追擊,1975年又合作了《天才與白痴》、1976年《半斤八兩》、1978年《賣身契》、1981年《摩登保鏢》,五度拿下年度票房冠軍,三度改寫香港開埠紀錄。
1982年許氏兄弟單飛,各自發展。
許冠傑當年以轟動電影界的二百萬片酬 (當時一部小型電影的成本大約為一百萬元,當時兩百萬能在香港買10層樓),參與拍攝由新藝城電影公司製作的《最佳拍檔》。
結果,又大獲全勝,以2600萬票房開創當時有史以來最賣座的紀錄。
此後,《最佳拍檔》系列一連拍了5部,均獲得2000萬以上的票房。
由此,許冠傑音樂、影視、主持,多面開花,風光無兩!
1992年,年僅44歲,卻已經在香港娛樂圈叱吒風雲近20年的許冠傑,竟然選擇急流勇退,宣布退休!
無線電視為許冠傑在尖沙咀麗晶酒店(今香港洲際酒店)舉辦《許冠傑光榮引退匯群星》,不少當紅歌手都有出席,包括張國榮、譚詠麟等天王巨星。
也就是在這場告別會上,譚詠麟尊稱許冠傑是自己心中唯一的「歌神」。
2004年初,許冠傑有感當時香港人經歷了很多不開心的事,如SARS事件及好友羅文、張國榮和梅豔芳先後逝世。
於是譜寫了《繼續微笑》和《04祝福你》,為香港社會打氣,並為復出揭開序幕;
2004年6月5日,許冠傑在香港紅磡體育館開唱,正式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