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次新股我們一起梳理一下翔豐華,公司主要從事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先進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主要產品可分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兩大類,產品應用於包括動力(電動交通工具,如新能源汽車、電動自行車等)、3C消費電子和工業儲能等鋰電池領域。
公司目前是比亞迪(002594)、LG化學、寧德時代(300750)、鵬輝能源(300438)、南都電源(300068)、贛峰鋰業(002460)、多氟多(002407)、卡耐新能源、孚能科技、國軒高科(002074)等30多家知名公司的供應商。2020年4月,公司已正式成為三星SDI的合格供應商,從2020年6月起三星SDI開始小批量採購公司產品用於試生產或調試,預計於2020年12月起批量採購。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接觸松下等其他日韓知名鋰電企業,為進一步打開日韓市場做準備。
鋰電池是電池的一種,電池按照工作性質可分為一次電池與二次電池。一次電池,是指放電後不能再充電使其復原的電池,即不能循環使用的電池,如鹼錳電池、鋅錳電池等。二次電池又稱為充電電池或蓄電池,指在電池放電後可通過充電的方式使活性物質激活而繼續使用的電池,如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和鋰電池,二次電池的特點為可循環使用,較一次電池更為環保。鋰電池即為目前最為先進的二次電池。
鋰電池產業可以分為上遊的礦產資源、中遊的原材料和產品製造及組裝、下遊的應用三大範疇。負極材料是最成熟的,其中石墨系負極材料仍是主流。
公司從事的鋰電池負極材料業務,屬於鋰電池的上遊行業,目前翔豐華產品主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領域,因此翔豐華所處行業的發展前景與鋰電池市場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狀況密切相關。
鋰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電池隔膜四部分組成。負極材料主要影響鋰電池的首次效率、循環性能等,負極材料的性能也直接影響鋰電池的性能,負極材料佔鋰電池總成本不超過 15%。
根據彭博社發布的《2018 電動汽車展望》預測,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將從2017 年的 110 萬輛上升到 2025 年的 1,100 萬輛,並且隨後在 2030 年增至 3,000萬輛,中國將主導這一轉變,2025 年電動汽車佔中國所有乘用車銷量的 19%,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銷售額將佔到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近50%;歐洲僅次於中國,佔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銷售額的 14%,美國排名第三,佔 11%。到 2040年,全球預計將售出約 6,000 萬輛電動車,相當於全球輕型汽車市場的 55%;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 5.59 億輛,佔所有類型汽車保有量的 33%。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6 年、2017 年和 2018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 51.7 萬輛、77.7 萬輛和 125.60 萬輛,分別較上一期同比增長 51.84%、50.29%和 61.70%,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2019 年新能源汽車累計實現銷量 120.60 萬輛,受補貼退坡的影響同比下降 4%。2020 年 1-5 月,受疫情影響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 28.9 萬輛,同比下降 38.7%,降幅比 1-4 月收窄 5.1%;2020 年 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10.4 萬輛,環比增長 26.83%,同比下降 31.58%。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將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
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是推動全球新能源車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根據工信部《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中汽協《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16 年)提出的目標,未來 10-15年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初步實現電動化轉型。到 2020 年,汽車產銷規模將達到 3,000 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到 200 萬輛;到2025 年,汽車產銷規模將達到 3,500 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年佔比 20%以上,達到 700 萬輛以上;到 2030 年,汽車產銷規模將達到 3,800 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佔比 40%以上。相對於我國傳統汽車每年接近 3,000 萬輛的銷售市場,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滲透率不到 5%,行業處於高速增長的初期階段。根據 2019年 12 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徵求意見稿),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 25%左右,發展前景廣闊。
伴隨新能源汽車旺盛需求,動力鋰電需求打開了成長空間,根據高工鋰電的統計,2016 年、2017 年和 2018 年我國動力鋰電裝機量分別為 30.5GWh、36.4GWh 和 56.98GWh,動力鋰電裝機量分別同比增長 79.41%、19.34%和56.54%,呈現較快增長態勢。2019 年我國實現動力電池裝機 62.38GWh,同比增長 9%,受補貼退坡影響動力電池裝機增速有所減緩。2020 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合計約 5.68GWh,同比下降 54%。2020 年 4 月動力電池裝機量約 3.60GWh,環比增長 30%,表明新能源汽車行業受疫情的影響正逐步消退,恢復正常發展態勢。
目前,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行業集中度非常高,主要集中在中國與日韓。2000 年之前日本負極供應佔全球 95%以上,隨著中國實現技術突破,並建立成本優勢,中國/日本出貨佔比從 2000 年的 4%/95%,變化為 2018 年的 66%/30%,貝特瑞、日立化成、杉杉股份和璞泰來佔據前四,出貨分別為 3.9 萬噸、3.4 萬噸、3.3 萬噸和 2.9 萬噸,其中中國企業佔三席,中國已成為負極材料的主要產出國。2019 年中國負極材料全球佔比進一步上升至 81%,前十大負極生產公司中國佔據 8 席,分別為貝特瑞、璞泰來、杉杉股份、凱金能源、翔豐華、中科電氣、正拓能源、深圳斯諾;日本佔據 2 席,分別為日立化成和三菱化學。
從競爭格局來看,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來佔據行業前三位置。翔豐華、中科電氣、凱金能源、正拓能源、深圳斯諾等企業近年來受動力電池帶動,保持較快增長,相互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基本上形成了「三大五小」競爭格局。根據高工鋰電統計數據,2017 年,我國負極材料行業前三大企業市佔率為 60.1%,前十大企業市佔率為 91.74%;2018 年,我國負極材料行業出貨量19.2 萬噸,前三大企業仍然為深圳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來,三大企業市佔率為 57.3%,較上年度略有下降;凱金能源、翔豐華出貨量增長明顯,在第二梯隊中分別佔據行業第四、第五名位置。2019 年,鋰電池負極材料行業出貨量為 26.5 萬噸,同比增長 38%,其中出貨前六大依然是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來、凱金能源、中科電氣和翔豐華。根據鑫欏資訊(ICC)統計,2019 年受益於松下、三星 SDI、LG 化學等日韓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增長,貝特瑞、杉杉股份負極材料出口達到一個新高點。
一、國內先進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
翔豐華成立於2009年, 2012年正式進入比亞迪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體系,此後,逐漸成為比亞迪最大的負極材料供應商;2017年公司產品通過另一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新時代的合格供應商認證;2020公司已正式成為三星 SDI 的合格供應商,並於同年深交所上市。
二、業務分析
2016-2019年,營業收入由2.37億元增長至6.46億元,複合增長率39.69%,19年同比增長7.67%,2020H1實現營收同比下降32.58%至2.11億元;歸母淨利潤由0.40億元增長至0.62億元,複合增長率15.73%,19年同比增長0%,2020H1實現營收同比下降38.15%至0.28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由02.37.39億元增長至0.50億元,複合增長率8.63%,19年同比下降13.79%,2020H1實現營收同比下降29.56%至0.26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由-0.11億元、-1.10 億元、-0.55 億元、0.65 億元,2020H1實現營收同比下降281.24%至-0.43億元。
分產品來看,2019年天然石墨實現營收7611.96萬元,佔比11.91%,毛利率25.34%;人造石墨實現營收5.63億元,佔比88.09%,毛利率21.97%。
2019年前十大客戶實現營收5.55億元,佔比86.05%,其中第一大客戶比亞迪實現營收2.62億元,佔比40.62%。
三、核心指標
2016-2019年,毛利率由39.05%下降至22%;期間費用率由9.9%下降至18年低點5.04%,19年回升至5.71%,其中銷售費用率由3.52%下降至1.77%,管理費用率由5.09%下降至18年低點2.92%,19年回升至3.1%,財務費用率由17下降至低點-0.09%,隨後逐年上漲至0.84%;利潤率由16.97%下降至9.56%,加權ROE由28.34%下降至8.08%。
四、杜邦分析
淨資產收益率=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由圖和數據可知,17年淨資產收益率大幅下降主要是由於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共振下降所致,18-19年淨資產收益率的下降主要是由於利潤率、資產周轉率下降所致。
看點:
伴隨新能源汽車旺盛需求,動力鋰電需求打開了成長空間,帶來負極材料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