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中下臺,川普留下了什麼?

2021-02-07 界面新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安晶

1月20日,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彈劾兩次的總統,川普給自己四年的總統生涯畫上了一個被驚嘆號和問號包圍的句號。

對於一心撲在連任上的川普而言,新冠疫情和美國大選是分水嶺。

如果說執政前三年,美國經濟的強勁表現和歷史最低失業率能成為川普炫耀的資本,那麼最後一年,對新冠疫情的糟糕應對、大選後一度拒絕承諾和平交接、國會大廈200年一遇的騷亂以及第二次彈劾,都能讓他位列美國差評總統前三。

經濟是川普最看重的連任籌碼。但四年間美國減少了約300萬個工作崗位,為自卡特以來的最差紀錄。標普12月預測,美國2020年實際GDP將萎縮3.9%。

在美國政治和社會中,「川普主義」大行其道,兩黨對立激化、民意嚴重撕裂,如何修補裂痕成為拜登必須面對的難題。

在國際舞臺上,川普的「美國優先」對盟友和對手進行無差別打擊,卻讓美國「自損八百」。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造成美國24.5萬個就業崗位流失。

四年過去,一地雞毛。川普究竟留下了哪些遺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巨額債務

對於川普最終交出的經濟答卷,在美國主流媒體鋪天蓋地的批評聲中,雅虎新聞給了一個C(根據美國學術打分級別A、B、C、D、F)。

這項評分列出了川普的一連串失敗:到2020年底,與2017年1月川普宣誓就職時相比,美國減少了300萬個崗位,比小布希的成績還差;美國人均GDP只增加1.6%、出口下跌4.4%,與小布希、柯林頓和歐巴馬相比分數墊底。

讓川普稍微挽回顏面的是平均小時薪金、股市和製造業就業。

從2019年10月開始到2020年底,美國的平均小時薪金一直保持在最高位;從川普上任到去年底,美國製造業丟失了6萬個工作崗位,雖不及柯林頓時期,但好於歐巴馬時期。

在股市方面,到去年底,標普500指數創造了自卡特時期以來的第三好表現,僅次於歐巴馬和柯林頓時期。而股市的成績主要源於美聯儲的貨幣刺激政策。

上任以來,川普以減稅為核心,加大政府財政支出、放鬆監管政策、奉行貿易保護主義。

新冠疫情前,美國經歷了史上最長的經濟增長周期,失業率也一度創50年新低。這些數據成為川普準備連任競選時的最強靠山,有經濟學家還呼籲拜登學習川普的加大財政支出舉措。

但與此同時,川普的政策也給美國留下了巨額政府債務。在疫情前,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已從川普就職時的19.95萬億美元上漲到23.2萬億美元。川普曾打算通過提高關稅來增加政府收入、緩解債務問題,但關稅獲得的收入僅是杯水車薪。

美國大選後,川普繼續籤署2.3萬億美元的新冠紓困和聯邦政府支出捆綁法案。到2020年12月31日,美國政府債務已經漲至27.75萬億美元,規模超過2020年的預測GDP總額,達到二戰後最高。

如果沒有新冠疫情,川普的經濟政策是否能算成功?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川普的經濟政策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飲鴆止渴」:只考慮自己的任期和連任,短期刺激經濟,至於會產生什麼樣的長遠影響不在其考慮範圍。

第二個是過分看重股市,但股市嚴重偏離美國經濟基本面。為刺激股市,川普不斷幹涉美聯儲,向美聯儲施壓以調整貨幣政策。

吳心伯認為,在川普任職期間,從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來看,改變並不明顯。「比如要製造業回流,特別是對中國展開貿易戰之後,美國的製造業就業實際在放慢。」

另一個則是基礎設施建設。「川普信誓旦旦要用2萬億美元搞基建,實際上沒有搞起來。」吳心伯表示,「大家開玩笑說,他所謂的搞基建就是在美墨邊境修了一堵牆。」

除此之外,川普並不重視新興科技研發。因此,在吳心伯看來,川普主要做了「表面文章」,沒有從基本面增強美國的競爭力,「很難講他的經濟政策是成功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劉衛東則指出,美國可能很多人不喜歡川普的言談舉止,但在疫情前的民調中,有54%的美國人認為經濟好轉。「從這個角度看,在改善美國經濟狀況方面,川普做了一定的工作」。

對於川普留下的巨額債務,劉衛東補充,在美國歷屆政府中,財政赤字是常態:「柯林頓在離任時實現了財政盈餘,但小布希一上臺就打了伊拉克戰爭,再加上金融危機,導致歐巴馬上臺後一直處於赤字狀態,而且數字在上漲。」

劉衛東也認為川普的經濟政策是只注重眼前、不顧長遠。而拜登將為川普的減稅等政策帶來的赤字擴大接盤。

目前,拜登公布了增稅計劃,稅率處於歐巴馬時期與川普時期之間。「拜登想在任期內實現財政盈餘是不現實的,他現在的做法就是一方面促進經濟發展,同時也試圖讓赤字穩定下來,不要再不斷破紀錄」。

劉衛東認為,美國歷史上有很長時期處於赤字狀態,巨額赤字會給拜登造成壓力,但尚不會給拜登政府的運作造成「過大牽制」。為應對新冠疫情,拜登已經宣布了規模達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川普主義

由於川普執政時期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川普主義」一詞油然而生。牛津詞典將「川普主義」解釋為川普作為美國總統時推行的政策和政治觀點。

但對於「川普主義」的基本特徵是什麼,美國政治分析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有研究者認為「川普主義」的基本要素是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宗教保守派;有研究者認為「川普主義」的「四大件」是明星效應、本土主義、局外人定位和民粹主義。

在政壇中,川普反建制派、清算歐巴馬的一切政治遺產、不按常理出牌、挑戰美聯儲和司法部門的獨立性,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對立進一步激化。

在美國社會中,為牢牢抓緊選民基本盤,川普充分利用了民族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留下了嚴重撕裂的民意。

劉衛東認為,相比美國政治傳統中的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哲學概念,「川普主義」是一個政治學概念,是一種特殊的保守主義。

在美國政治中,民主黨代表自由主義,主張政府干涉以消除社會不平等;共和黨代表保守主義,反對大政府,認為政府干涉將威脅個人自由和市場自由。

劉衛東表示,川普對民粹主義的利用、拋開官僚機構Twitter治國、對白人至上主義的默許都是共和黨建制派所反對的,不是傳統保守主義路線。

「但所有黨派政治在根本上都是選舉政治,川普最大的優勢就是掌控了共和黨的核心選民。」劉衛東解釋,正因如此,川普的一些理念開始變成共和黨的理念,雖然這些理念不受共和黨建制派歡迎。

國會大廈遇襲之前,CNN和蓋洛普的民調顯示川普在共和黨選民中的支持率高達90%。國會大廈騷亂後,美國政治新聞網民調顯示川普的支持率下跌到34%,但共和黨選民對川普的支持率依然有75%。

劉衛東指出,川普贏得共和黨核心選民的辦法是加劇矛盾和分裂。「他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容易得到民主黨選民支持,所以乾脆不爭取,而是深耕共和黨核心選民,提升這些選民與自己的粘合度」。

這種做法在美國總統中是唯一的。

劉衛東表示,在此前的選舉中,兩黨選民在大選期間存在嚴重分歧是常態。為了彌合民眾之間的分裂,當選總統上任後會強調自己是美國總統,並非共和黨總統或者民主黨總統,「川普不是這樣」。

川普促成的嚴重極化在國會大廈騷亂中達到高潮,也為共和黨建制派擺脫川普提供了最佳契機。比如,在民主黨第二次發起對川普的彈劾時,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沒有任何反對。

劉衛東認為,雖然「川普主義」不會隨著川普下臺而消失,但共和黨建制派為了擺脫川普的影響,會支持拜登承諾的和解。建制派也會「儘量挖川普的牆角」以削弱選民對他的粘度,力圖以一個傳統共和黨的面貌來參與四年後的大選。

隨著川普下臺、對公眾的影響力減弱、其狂熱支持者回歸日常生活,劉衛東預測美國社會的兩極化會逐步有所降溫,到下一次大選時再重新升溫。

吳心伯也認為,違反傳統保守主義理念的「川普主義」不會成為共和黨的主流意識形態。但鑑於川普的號召力,未來四年裡,「川普主義」還會在美國政治和社會生活中保持活躍度和可見度,以影響美國的政治方向。

四年後,這些支持者會繼續尋求把新的川普式人物推上總統之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優先」

在國內經濟政策上,川普擁有過高光時刻;但在外交上,川普的成績一直處於及格線以下。

對歐洲傳統盟友,川普發起貿易戰、就軍費開支發難、撤軍,讓美國在盟友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對對手,無論是極限施壓、歷史性握手還是貿易手段,都沒有達到川普所期望的效果。

對「吃瓜群眾」而言,美國接連「退群」、新冠累計確診和死亡全球第一的現狀讓其在國際上的形象大打折扣。

在各國中,對川普的外交政策最滿意的可能只有以色列。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承認戈蘭高地為以色列領土、促成多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美國助以色列實現了一系列歷史性突破。

取代北美自貿協定的美墨加協定正式生效,也為川普留下了難得的外交政績。

劉衛東指出,川普在外交上的「美國優先」政策與往屆美國政府有質上的差別。

在往屆美國政府的定位中,美國是世界領袖。「既然要做老大就要給別人好處、承擔責任,」劉衛東說,「但川普不管這套,美國優先,我自己的錢為什麼要給你們花?」

劉衛東認為,在這種操作下,除了以色列和美墨加協定之外,川普的外交政策可算是「滿盤皆輸」,「跟中國的貿易戰最後實際受更大傷害的是美國國民」。

在對中美關係的影響上,劉衛東表示,川普將兩國關係推到了一個新的界限。此前中美之間有默契「再好好不到哪去,再壞也壞不到哪去」,但川普上臺後打破了這種默契。

正是川普的這種嘗試攪動了美國國內和其他國家對中國的不滿,之後美國打頭陣、「有了麥卡錫主義的勢頭」,也影響了其他國家的對華行動。

劉衛東認為,拜登上臺後,即使新政府不想延續川普的老路,但美國國內的環境已經被改變,「對華強硬也會成為拜登政府不得不做的選擇」。

吳心伯表示,川普上臺後雖然聲稱與中國是戰略競爭,但最後滑向了戰略對抗,「失控了」。

由於中美在意識形態、安全領域和多邊機構中的不同訴求,拜登上臺後,可能會繼承川普的一些戰略競爭方式,只是在做法上「會比川普更巧妙」。

吳心伯認為, 雖然拜登上臺後不會再繼續大規模貿易戰,但由於川普已經打開了貿易戰的潘多拉之盒,不排除拜登會採取類似方式向中國施壓,只是規模更小、針對具體某個領域。

在吳心伯看來,這也是川普留下的最大「遺毒」:「開了一個壞頭,因為川普用過這個辦法,以後的美國政府會被誘惑採取類似手段。這個影響是長期的。」

相關焦點

  • 王尚一剖析美國大選:川普風暴 (一)
    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競選美國總統,不僅在美國掀起風暴,也將決定世界走向。川普風暴是場規模前所未有的真人秀。美國大大小小的媒體幾乎都調動起來,參與到這場真人秀中。與川普風暴相比,所有美國大片、選秀節目、時尚潮流、名人網紅等都不值一提。在未來三個月,川普風暴將席捲全球,成為世界最關心的大事。
  • 川普「驚爆13天」 一場吹向中國的風暴正在醞釀
    似乎可用「驚爆13天」來描述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就職以來的所作所為。從退出TPP、頒布移民禁令和改組國家安全委員會,到取消與墨西哥總統見面和怒掛澳大利亞總理電話,川普顛覆性的新政雖暫未見實質對華動作,但有分析人士認為其中醞釀著一場即將吹向中國的風暴。
  • 川普「烏克蘭門」醜聞風暴愈演愈烈
    川普「烏克蘭門」醜聞風暴愈演愈烈美國總統川普明年要競選連任,今年卻深陷上任以來最嚴重政治醜聞「烏克蘭門」,涉嫌以軍事援助為籌碼施壓烏克蘭總統,要求對方協助打擊他明年選戰的可能對手。6日華府最新消息,除了當初那位以「揭密者」(吹哨者)身份檢舉川普、引發風暴的情報界官員,還有第二位「揭密者」也已出現!
  • 醜聞風暴還在持續,拜登卻在閉關修煉?歐巴馬接力炮轟川普
    川普團隊盡力在找出可以翻盤機會,幫助川普能夠成功連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怒斥川普根據新京報報導,歐巴馬接力炮轟川普。在賓夕法尼亞州演講中,前總統歐巴馬再次對川普擔任總統期間不作為進行批判。其實這不是歐巴馬第一次批判川普了,自從拜登成為了民主黨候選人之後,歐巴馬多次在公共場合表明自己態度,堅決站在拜登這邊,對川普不遺餘力進行批判。
  • 鈕文新:川普會留下多少「案底」?
    作為川普的朋友,帕克斯頓的這項請求,實際是希望推翻賓夕法尼亞、密西根、威斯康星和喬治亞州——4個州的選舉結果。但12月11日,美國最高法院駁回這一訴訟請求。得州加上17個州,再加亞利桑那州一共19個州的總檢察長——共和黨人提出質疑,大大鼓舞了川普的鬥志,11日他在推文中寫到:「19個州在為我們而戰,幾乎是前所未有的支持!」。但是,川普話音剛落,最高法院便宣布駁回上述訴訟請求。賓州等4州共有62張選舉人票,失去它意味著川普在2020年總統大選中將以232對306慘敗給拜登。
  • 彈劾川普風暴愈演愈烈 更多「證據」浮出水面
    川普10月4日早些時候聲稱,美國憲法賦予他職責來打擊腐敗。這是川普對於他要求外國政府調查其政治對手的最新解釋。他在白宮對記者說:「這與政治無關。這是關於腐敗的。如果你讀過美國憲法和很多其他東西,(你就知道)我有義務去關注腐敗問題。」
  • 拜登捲入重大緋聞風暴,川普或將直接連任
    與川普相似的「通話門」事件再一次於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發生,這次的對象為美國前副總統也是這一次民主黨大選參選人拜登。據美國新聞網相關媒體報導,拜登或徹底無緣總統寶座,再次捲入到了重大醜聞風暴當中,而川普或將直接連任下一屆總統,而這主要是因為拜登與烏克蘭前總統之間的利益糾纏。
  • 川普「創造歷史」,即將引發驚天風暴
    一方面以佩洛西為首的民主黨人步步緊逼,甚至下發最後通牒,要求彭斯一定要根據美國法律立即罷免川普的總統職務。 另一方面,因為彭斯頂住了川普的壓力,沒有在1月6號在國會否決對拜登的總統認證,彭斯也被川普的支持者們痛罵為叛徒,並號召全國支持者要誅殺彭斯。
  • 管姚:稅單風暴引發的輿論海嘯,這回川普還能逃嗎?
    《紐約時報》在論辯前夕爆出的「川普稅單」的猛料,是否也會佔據辯論時間? 特約評論員 管姚:美國資深智庫學者包道格曾出任國安高官多年,在政學兩界有廣泛人脈,他對川普的連任競選策略有個特別形象到位的觀察,包道格指責川普現在巴不得每天鬧出涉華新聞,以此來轉移甚至逃避選民對其戰疫不力的視線關注
  • 說起川普病情,美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他可能會「逆轉」!
    在沃爾特·裡德醫療中心住了3晚後,川普於當地時間10月5日晚間返回白宮,將繼續接受新冠肺炎的治療。 自出院以來,他頻繁對媒體釋放樂觀信息,暗示自己狀態很好。白宮醫生10月8日也曾宣布,川普已「完成治療」。然而,白宮醫生至今拒絕透露川普的新冠測試是否及何時轉陰。 當地時間10月9日晚,川普自感染後首次接受電視採訪。
  • 川普真的玩完了!下一個川普會出現?
    臺灣中國時報刊發退休大學教授衣冠城撰寫的文章說,川普真的玩完了。一個拒絕承認敗選並煽動群眾的總統,已經嚴重挑戰了美國民主的底線。他4年後也別想了,他的同黨同志紛紛棄他而去,他不可能東山再起。川普將走下歷史舞臺,「川普主義」也可能暫時偃旗息鼓,可是未來會不會再出現一個川普呢?
  • 老兵、川普忠粉、陰謀論組織成員 大鬧美國國會的都有什麼人?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老兵、川普忠粉、陰謀論組織成員。。。。。。大鬧美國國會的都有什麼人?[環球時報記者 邵一佳]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日報導,在國會大廈的混亂衝突中,一名身披支持川普橫幅的女子遭槍擊,送醫後不治身亡,另有3名川普的狂熱支持者也在抗議中因意外情況喪生。令人吃驚的是,被槍殺的女子阿什莉·巴比特生前是一名服役多年的老兵。她來自加州聖地牙哥市,曾在美國空軍服役14年,四次赴海外執行任務,還曾是一名高級別安全官員。
  • 川普*豔星:一場由封口費引爆的政治危機
    美國總統川普最近深陷一場桃色「風暴」。男主角自然是他,而女主角是一名「豔星」,美國成人影片演員斯託米·丹尼爾斯(Stormy Daniels)。因為名字與「風暴」同義,她也得此外號,並實打實地把總統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丹尼爾斯在面向全美播出的電視訪談節目《60分鐘》裡,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她和川普的那段情。在她的描述裡,彼時川普60歲,和第三任妻子、如今的「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已經結婚,後者還懷著兩人的孩子。
  • 中國人要感謝川普什麼?
    在美國因疫情死了近27萬人的時候,當然不會有一智尚存的人會因為美國少死了173萬人去感謝川普。在疫情這件事上,川普已經向美國民眾展示了,什麼叫沒有最糟,只有更糟。還有網友表示:感謝川普在處理國家事務上的不當,讓人大開眼界。
  • ...川普|邁爾斯·泰勒|波多黎各|美國_時政|美國國土安全部|丹麥...
    20日,川普一段神奇言論,被官員曝光!川普說,美國遭遇風暴襲擊的領地波多黎各「骯髒」,應該拿它交換格陵蘭島 —— 這一出賣美國領地的言論,不但無視美國利益,更是對波多黎各人的侮辱!美國國土安全部一名前官員星期三說,川普總統在一次講話中稱波多黎各「骯髒」,並詢問是否可以用格陵蘭島來交換。
  • 川普的幕僚長
    川普和他的幕僚長簡直不知道該寫些啥,或該怎麼寫了。那就讓我們來看看白宮的新一輪換人風暴吧。
  • 私人律師反水,川普將遭彈劾?
    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當小川普和俄國女律師會面的消息傳出之後,川普團隊都做了些什麼呢?首先,小川普矢口否認有這回事,沒有,沒有,從沒有見過什麼俄國人。有報導說,川普當選之後,維塞爾尼斯卡婭被邀請前往共和黨的川普就職慶祝酒會,在場的還有剛剛被以間諜罪逮捕的布提娜。民主黨一位議員曾經爆料,這位女律師,在川普當選後,曾經跟進過這件事情。她問小川普,你們什麼時候取消《馬格尼斯基人權問責法》啊?
  • 川普讓我們明白了什麼道理?
    小川普身為一介外國公民(實際上就是窮屌一枚),我們很難從一個能成為強國領導人的身上「明白什麼道理」(即使明白了,基本上也無法套用於我們的搬磚生活)。川普全家福川普顯然符合美國版的「精英養成記」,儘管今天的川普一身的「看點」,但如果他一直在商界折騰,即使成不了比爾.蓋茨,卡內基和洛克菲勒那樣的財富教主,至少也能在美國的商業史上留下個隻言片語
  • 川普什麼時候才會認輸?
    川普昨晚發推特炮轟「選舉欺詐」時,一不小心說漏了嘴,稱拜登之所以獲勝,是因為選舉被操縱了。川普此舉有點在變相地承認他敗選一事。     美國大選已過去十多天了,每個人都很關心川普到底什麼時候認輸,就在前幾天川普還被記者追問到什麼時候才會認輸,但川普一聽卻頭也不回地離開了,他拒絕了回答這個問題
  • 川普讓我們看到了什麼?
    首先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普遍化和經常看到的認知偏見,因為很多的公眾號他們可能連言論自由是什麼都沒有搞清楚,就扯著新聞拉起愛國主義教育的大旗...罵人也沒罵到點上,越看越覺得尷尬.反過來說,即便打官司,川普大概率也是輸畢竟人家公司手裡捏著當時的使用條款以及川普的確認記錄好了,說到這裡,關於川普和美國的言論自由這個話題我覺得是說清楚了我們繼續來思考下一個更有意義的話題:為什麼推特蘋果谷歌封禁川普,會給大多數人一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