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安晶
1月20日,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彈劾兩次的總統,川普給自己四年的總統生涯畫上了一個被驚嘆號和問號包圍的句號。
對於一心撲在連任上的川普而言,新冠疫情和美國大選是分水嶺。
如果說執政前三年,美國經濟的強勁表現和歷史最低失業率能成為川普炫耀的資本,那麼最後一年,對新冠疫情的糟糕應對、大選後一度拒絕承諾和平交接、國會大廈200年一遇的騷亂以及第二次彈劾,都能讓他位列美國差評總統前三。
經濟是川普最看重的連任籌碼。但四年間美國減少了約300萬個工作崗位,為自卡特以來的最差紀錄。標普12月預測,美國2020年實際GDP將萎縮3.9%。
在美國政治和社會中,「川普主義」大行其道,兩黨對立激化、民意嚴重撕裂,如何修補裂痕成為拜登必須面對的難題。
在國際舞臺上,川普的「美國優先」對盟友和對手進行無差別打擊,卻讓美國「自損八百」。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造成美國24.5萬個就業崗位流失。
四年過去,一地雞毛。川普究竟留下了哪些遺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巨額債務對於川普最終交出的經濟答卷,在美國主流媒體鋪天蓋地的批評聲中,雅虎新聞給了一個C(根據美國學術打分級別A、B、C、D、F)。
這項評分列出了川普的一連串失敗:到2020年底,與2017年1月川普宣誓就職時相比,美國減少了300萬個崗位,比小布希的成績還差;美國人均GDP只增加1.6%、出口下跌4.4%,與小布希、柯林頓和歐巴馬相比分數墊底。
讓川普稍微挽回顏面的是平均小時薪金、股市和製造業就業。
從2019年10月開始到2020年底,美國的平均小時薪金一直保持在最高位;從川普上任到去年底,美國製造業丟失了6萬個工作崗位,雖不及柯林頓時期,但好於歐巴馬時期。
在股市方面,到去年底,標普500指數創造了自卡特時期以來的第三好表現,僅次於歐巴馬和柯林頓時期。而股市的成績主要源於美聯儲的貨幣刺激政策。
上任以來,川普以減稅為核心,加大政府財政支出、放鬆監管政策、奉行貿易保護主義。
新冠疫情前,美國經歷了史上最長的經濟增長周期,失業率也一度創50年新低。這些數據成為川普準備連任競選時的最強靠山,有經濟學家還呼籲拜登學習川普的加大財政支出舉措。
但與此同時,川普的政策也給美國留下了巨額政府債務。在疫情前,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已從川普就職時的19.95萬億美元上漲到23.2萬億美元。川普曾打算通過提高關稅來增加政府收入、緩解債務問題,但關稅獲得的收入僅是杯水車薪。
美國大選後,川普繼續籤署2.3萬億美元的新冠紓困和聯邦政府支出捆綁法案。到2020年12月31日,美國政府債務已經漲至27.75萬億美元,規模超過2020年的預測GDP總額,達到二戰後最高。
如果沒有新冠疫情,川普的經濟政策是否能算成功?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川普的經濟政策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飲鴆止渴」:只考慮自己的任期和連任,短期刺激經濟,至於會產生什麼樣的長遠影響不在其考慮範圍。
第二個是過分看重股市,但股市嚴重偏離美國經濟基本面。為刺激股市,川普不斷幹涉美聯儲,向美聯儲施壓以調整貨幣政策。
吳心伯認為,在川普任職期間,從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來看,改變並不明顯。「比如要製造業回流,特別是對中國展開貿易戰之後,美國的製造業就業實際在放慢。」
另一個則是基礎設施建設。「川普信誓旦旦要用2萬億美元搞基建,實際上沒有搞起來。」吳心伯表示,「大家開玩笑說,他所謂的搞基建就是在美墨邊境修了一堵牆。」
除此之外,川普並不重視新興科技研發。因此,在吳心伯看來,川普主要做了「表面文章」,沒有從基本面增強美國的競爭力,「很難講他的經濟政策是成功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劉衛東則指出,美國可能很多人不喜歡川普的言談舉止,但在疫情前的民調中,有54%的美國人認為經濟好轉。「從這個角度看,在改善美國經濟狀況方面,川普做了一定的工作」。
對於川普留下的巨額債務,劉衛東補充,在美國歷屆政府中,財政赤字是常態:「柯林頓在離任時實現了財政盈餘,但小布希一上臺就打了伊拉克戰爭,再加上金融危機,導致歐巴馬上臺後一直處於赤字狀態,而且數字在上漲。」
劉衛東也認為川普的經濟政策是只注重眼前、不顧長遠。而拜登將為川普的減稅等政策帶來的赤字擴大接盤。
目前,拜登公布了增稅計劃,稅率處於歐巴馬時期與川普時期之間。「拜登想在任期內實現財政盈餘是不現實的,他現在的做法就是一方面促進經濟發展,同時也試圖讓赤字穩定下來,不要再不斷破紀錄」。
劉衛東認為,美國歷史上有很長時期處於赤字狀態,巨額赤字會給拜登造成壓力,但尚不會給拜登政府的運作造成「過大牽制」。為應對新冠疫情,拜登已經宣布了規模達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川普主義由於川普執政時期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川普主義」一詞油然而生。牛津詞典將「川普主義」解釋為川普作為美國總統時推行的政策和政治觀點。
但對於「川普主義」的基本特徵是什麼,美國政治分析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有研究者認為「川普主義」的基本要素是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宗教保守派;有研究者認為「川普主義」的「四大件」是明星效應、本土主義、局外人定位和民粹主義。
在政壇中,川普反建制派、清算歐巴馬的一切政治遺產、不按常理出牌、挑戰美聯儲和司法部門的獨立性,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對立進一步激化。
在美國社會中,為牢牢抓緊選民基本盤,川普充分利用了民族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留下了嚴重撕裂的民意。
劉衛東認為,相比美國政治傳統中的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哲學概念,「川普主義」是一個政治學概念,是一種特殊的保守主義。
在美國政治中,民主黨代表自由主義,主張政府干涉以消除社會不平等;共和黨代表保守主義,反對大政府,認為政府干涉將威脅個人自由和市場自由。
劉衛東表示,川普對民粹主義的利用、拋開官僚機構Twitter治國、對白人至上主義的默許都是共和黨建制派所反對的,不是傳統保守主義路線。
「但所有黨派政治在根本上都是選舉政治,川普最大的優勢就是掌控了共和黨的核心選民。」劉衛東解釋,正因如此,川普的一些理念開始變成共和黨的理念,雖然這些理念不受共和黨建制派歡迎。
國會大廈遇襲之前,CNN和蓋洛普的民調顯示川普在共和黨選民中的支持率高達90%。國會大廈騷亂後,美國政治新聞網民調顯示川普的支持率下跌到34%,但共和黨選民對川普的支持率依然有75%。
劉衛東指出,川普贏得共和黨核心選民的辦法是加劇矛盾和分裂。「他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容易得到民主黨選民支持,所以乾脆不爭取,而是深耕共和黨核心選民,提升這些選民與自己的粘合度」。
這種做法在美國總統中是唯一的。
劉衛東表示,在此前的選舉中,兩黨選民在大選期間存在嚴重分歧是常態。為了彌合民眾之間的分裂,當選總統上任後會強調自己是美國總統,並非共和黨總統或者民主黨總統,「川普不是這樣」。
川普促成的嚴重極化在國會大廈騷亂中達到高潮,也為共和黨建制派擺脫川普提供了最佳契機。比如,在民主黨第二次發起對川普的彈劾時,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沒有任何反對。
劉衛東認為,雖然「川普主義」不會隨著川普下臺而消失,但共和黨建制派為了擺脫川普的影響,會支持拜登承諾的和解。建制派也會「儘量挖川普的牆角」以削弱選民對他的粘度,力圖以一個傳統共和黨的面貌來參與四年後的大選。
隨著川普下臺、對公眾的影響力減弱、其狂熱支持者回歸日常生活,劉衛東預測美國社會的兩極化會逐步有所降溫,到下一次大選時再重新升溫。
吳心伯也認為,違反傳統保守主義理念的「川普主義」不會成為共和黨的主流意識形態。但鑑於川普的號召力,未來四年裡,「川普主義」還會在美國政治和社會生活中保持活躍度和可見度,以影響美國的政治方向。
四年後,這些支持者會繼續尋求把新的川普式人物推上總統之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優先」在國內經濟政策上,川普擁有過高光時刻;但在外交上,川普的成績一直處於及格線以下。
對歐洲傳統盟友,川普發起貿易戰、就軍費開支發難、撤軍,讓美國在盟友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對對手,無論是極限施壓、歷史性握手還是貿易手段,都沒有達到川普所期望的效果。
對「吃瓜群眾」而言,美國接連「退群」、新冠累計確診和死亡全球第一的現狀讓其在國際上的形象大打折扣。
在各國中,對川普的外交政策最滿意的可能只有以色列。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承認戈蘭高地為以色列領土、促成多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美國助以色列實現了一系列歷史性突破。
取代北美自貿協定的美墨加協定正式生效,也為川普留下了難得的外交政績。
劉衛東指出,川普在外交上的「美國優先」政策與往屆美國政府有質上的差別。
在往屆美國政府的定位中,美國是世界領袖。「既然要做老大就要給別人好處、承擔責任,」劉衛東說,「但川普不管這套,美國優先,我自己的錢為什麼要給你們花?」
劉衛東認為,在這種操作下,除了以色列和美墨加協定之外,川普的外交政策可算是「滿盤皆輸」,「跟中國的貿易戰最後實際受更大傷害的是美國國民」。
在對中美關係的影響上,劉衛東表示,川普將兩國關係推到了一個新的界限。此前中美之間有默契「再好好不到哪去,再壞也壞不到哪去」,但川普上臺後打破了這種默契。
正是川普的這種嘗試攪動了美國國內和其他國家對中國的不滿,之後美國打頭陣、「有了麥卡錫主義的勢頭」,也影響了其他國家的對華行動。
劉衛東認為,拜登上臺後,即使新政府不想延續川普的老路,但美國國內的環境已經被改變,「對華強硬也會成為拜登政府不得不做的選擇」。
吳心伯表示,川普上臺後雖然聲稱與中國是戰略競爭,但最後滑向了戰略對抗,「失控了」。
由於中美在意識形態、安全領域和多邊機構中的不同訴求,拜登上臺後,可能會繼承川普的一些戰略競爭方式,只是在做法上「會比川普更巧妙」。
吳心伯認為, 雖然拜登上臺後不會再繼續大規模貿易戰,但由於川普已經打開了貿易戰的潘多拉之盒,不排除拜登會採取類似方式向中國施壓,只是規模更小、針對具體某個領域。
在吳心伯看來,這也是川普留下的最大「遺毒」:「開了一個壞頭,因為川普用過這個辦法,以後的美國政府會被誘惑採取類似手段。這個影響是長期的。」